查看原文
其他

为啥硬措施中“责任”的分量这么重?

应急君 中国应急管理 2022-08-26
在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中,直接关涉“责任”的措施高达五条,占三分之一,而且排列前五位,每一条都贯穿着“严”的主基调。为啥“责任”的分量这么重?
讲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只有讲政治才能保持政令畅通,把做到“两个维护”铭记在头脑中、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始终做到不变通、不抵触、不懈怠。在当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对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责”之多、“责”之细、“责”之严,尽显字里行间。闻令而动、立令立行,以“责”谋篇布局、用“责”引领带动,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践表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推动安全发展,领导力是最关键的条件,地方党委政府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安全生产工作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不论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不论是推动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资源调动或配置,不论是给“帽子”、拿“票子”、举“鞭子”、打“样子”,还是在关键时刻的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党委政府都有运筹帷幄、如臂使指的天然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制向来被视为安全生产的“灵魂”,有魂则聚则活,无魂则散则死。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与安全生产责任网织密织紧织牢有着密切联系,与地方党委政府识险之智增加、防范之方增多、除患之勇增强有着密切联系,与其主要负责人的心动行动、挂帅出征的示范效应有着密切联系。
然而,也有少数地方党委政府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责任感和自觉性不足,未能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或者把防风险的责任推给上面,或者把防风险的责任留给后面,甚至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几乎每一起重特大事故的背后,都能看到对责任“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情形。天津港爆炸、深圳渣土受纳场滑坡、泉州欣佳酒店坍塌、四川江安化工厂爆炸着火等,莫不如此。
一个典型的例证是,2018年,江苏省响水县委常委会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根本没有专题研究过安全生产。响水所在的盐城市,市委常委会也未按规定每半年听取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市委市政府2018年度综合考核中安全生产工作权重甚至为零。次年的3月21日,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了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同样,“三管三必须”“谁主管谁负责”“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等制度的健全完善、落实落地,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相仿,既取得了长足进步、明显成效,也依然存在诸多短板软肋漏洞。特别是一些行业部门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的问题相当严重。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实际工作看,仍有一些地方和行业安全责任没有压紧压实,工作措施没有抓实抓到位”。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发展“失向”、摆位“失衡”、管理“失序”、履责“失范”的现象非常突出。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好问题是最大课题,解决好问题是最大责任。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将“责任”的分量放得如此之重,有力彰显了安全生产赶考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自觉,鲜明展现了“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与担当。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担当履责没有问责来配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问责如果只是出台一项制度而没有实际行动,也会成为一句口号。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对在安全生产上不负责任、玩忽职守出问题的,要严查严处、严肃追责。“追责不要姑息迁就。一个领导干部失职追责,撤了职,看来可惜,但我们更要珍惜的是不幸遇难的几十条、几百条活生生的生命”。

●作者:本报评论员(王正民 执笔)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2022年4月7日一、二版 原标题《为啥硬措施中“责任”的分量这么重?》 责任编辑:王晓晔、周佳晨(实习)
●编辑:董臣
推荐阅读

黄明:狠抓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贯彻执行 最大限度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