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癌症断药患者送药!小小无人机跨越黄浦江飞行20公里,这个视频看破防了

唐郁 中国应急管理 2023-12-25
“85后”的上海市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三科科长唐郁,在消防部门工作了十多年,见证了很多历史性时刻。


这一次,他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海,发生在他身边。


他要讲述疫情之下,上海市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志愿蓝”服务队的一群“90后”、“00后”是如何冲锋在前,想方设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


01

群众的忙,能帮一点是一点


周舟,上海市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信通部门干部,平时无人机玩得非常溜。作为教官,他还培养出了支队的金牌飞行员。三月中旬,上海陆续进入封控状态,出于对居家隔离群众安全的考虑,我们启用了M300无人机,对封控小区开展无人机消防安全宣传喊话。
四月起,浦西进入全区域静默状态,我们研判分析后,果断成立了“志愿蓝”服务队,主要针对一些居民取药难的问题,开展便民服务
看似炫酷的无人机送药,听着非常厉害,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带有很大风险。但秉着“群众的忙,能帮一点是一点”的初衷,我们开始测试训练。通俗点说,就是用实战来练兵。
很快,第一单来了,是给某小区的一位老人派送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出乎意料,过程很顺利。当时,很多居民在家里还拍到了这个瞬间,在网上广为流传。
无人机“红”了,就意味着大家都知道了。需求订单接踵而来,每天最多会接到上百个电话,负责记录的服务队队员吴张琦,在一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下求助信息,之后服务队一家一家的去送。

4月15日,天气状况不佳,并不利于飞行,忙了半个月的“志愿蓝”准备借此修整一下,而无人机也需要系统保养。所以,很多不是特别急的便民服务都往后延迟了。

可就在中午时分,吴张琦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东安路某封闭小区,有位老人家里亟需药物,因为没人能够送进去,于是便向我们求助。
还是那句话,能帮一点是一点,试试吧。做好防护后,“志愿蓝”再次出发。到了定点医院后,大家先想办法拿到了药,无人机抓紧起飞。可眼看着空中刮起了大风,装药的袋子吊在空中,像个风筝左右晃动
“减速!减速!”作为僚机飞行员的周舟,一直在重复这句话,“高度再下降一点!”
这是一个老式居民楼,此前我们的配送都是送到空旷的地方,再由志愿者或者需求人自行到空旷处取。这一次,情况不一样。这是封控楼,老人不能下楼,只能进行高空抛投,小区又是老旧小区,很多绿植和晾衣架(上海的风俗),加之有风,难度非常大。
一次又一次地调整,飞行员周峰的额头已经出汗了。“往前一点,好,再往下,慢慢来”,周舟作为僚机,在观察位指挥着周峰抛投。M300无人机经过改装,它本身的视角是非常小的,只能靠僚机在上方提供同步视角协助操作,经过近20分钟的努力,终于,这个装满药物的袋子,稳稳地落在了求助老人的手上。老人托人发短信向“志愿蓝”表达了感谢,还说疫情之后,要给我们送锦旗。

4月27日18时,支队接到徐汇区一名老年癌症晚期患者求助,称已经断药了。支队通过徐汇区共青团委,联系了老人看病的医院,让医生配置了4副药。

但由于医院在浦东,正值浦东浦西封控无法通行时期,需要紧急运输。故求助于徐汇消防救援支队,途经地点皆为隔离管控区域。

徐汇消防救援支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根据卫星地图规划航线,操控无人机跨江去浦东取药,再飞回浦西,由于路程远,支队队员在浦西接力给无人机换电池后,最终将药安全送到老人手中。

收到药后,老人家属表示感谢,并说小区群里沸腾了,大家纷纷说“消防队杠杠的”“无人机厉害哦!”


群众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满意。


02

虽然我是调度员,但我也能帮你


杜文凯,上海市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的一名接警调度员。按照他的性格,如果在社区一定是一位非常热情的志愿者。每每看着兄弟们在外面为防疫拼尽全力,他的内心充满了渴望。

上海封控以后,每天的社会求助量剧增,主要都集中在开门。很多居民出门做核酸,忘记带钥匙,被锁在外面的情况,一直在发生。

消防员开门,主要是应对紧急情况下人员被困或者家里炉灶正在烧火这种情况,所以一般都是以破拆为主。疫情下,买菜都不是简单的事,更别说修门了。作为接警调度员的杜文凯,想了一个办法,他向公安分局治安支队了解,收集了每块区域内能够上门开锁的锁匠,并一一登记在册。

4月14日,一个小姑娘报警,情绪很激动!称听到楼上邻居老奶奶家里声音很奇怪,求助消防员开锁进屋查看是否安全。杜文凯了解情况后,边安抚小姑娘,边调度救援力量前往处置,还联系了小区周边最近的锁匠上门服务。

在现场,开锁匠和消防员几乎同时到达,第一时间打开了门,原来,独居老人不小心摔了一下,后经检查并无大碍,老人家属闻讯后也赶过来照顾。

第二天,杜文凯收到了一条短信:“消防叔叔,非常抱歉,我太着急了,没有控制好情绪。楼上老奶奶没事了。疫情期间,你们很辛苦,我不该把情绪发泄给你们,非常抱歉,希望你们也照顾好自己。”

杜文凯很欣慰,但作为接警调度员,他也可以帮助到很多人。

03

背着40斤的消杀装备,把最艰巨的任务留给我们


4月18日,上海市开展防疫大消杀,在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的增援下,我们的防疫消杀队从最初的11人扩容到59人。

根据防疫安排,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承担了阳性患者小区及居民家中的消杀任务。这对于防疫消杀队队长陶俊发来说,是任务非常重的一次,他们每天消杀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每个人每小时消杀近300平方米,而且要做细做好。

4月20日,防疫消杀队接到徐汇区疾控中心指令,要去一栋商住两用楼进行消杀,正面是商场进出口,背面是住宅进出口,当他们到达现场时发现,两个进出口都已被铁皮封死。为此陶俊发联系了业主,业主在方舱隔离,对家中情况也不了解。为了不耽误进度,消杀队先去了下一家消杀,结束后再返回,按照业主新的指引找到了小区另一入口,却发现还是封闭状态。如此来来回回好几趟。最终,一名保安为消杀队开了门。

背着40多斤的药水桶,消杀队一行三人一边消杀公共区域,一边爬上了六楼。开门一看,愣住了。这一户是超大面积的大平层,还是复式,总面积大概300平米。消杀一半多的时候,两桶药水都见底了,于是他们又下楼补充药水,之后再爬上六楼继续消杀,这一家,他们消杀了整整一个小时。

疫情期间消杀任务很繁重,徐汇区又有很多老旧小区,有的房子很高,却没有电梯,要爬11层楼;有的房子很旧,楼梯呈60度非常陡陶俊发说,背着40斤的药水桶,爬这种木楼梯,心里一直是晃悠悠的。“组织上把任务最重的工作派给我们,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疫情当下,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微不足道,但能做一点是一点。


04

封控在家,我成了楼组长


曹诗雨是上海市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的一名干部。平时大大咧咧,风风火火,在疫情一开始,就被封控在家里。平日里在支队负责管理消防志愿者的她,化身成为了一名小区的防疫志愿者,由于工作积极热情,很快又当上了楼组长,这一做就是43天。

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她不仅要一个人维护核酸检测秩序,将居民的快递、外卖分发至每一户家庭,还要担负起整栋楼107名居民抗原检测试剂的发放等工作。每天都要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地交代提示注意事项,认真对照名单逐一核对,确保“楼不漏户、户不落人”。

曹诗雨在工作中

小区有一位独自在家的孕妇是阳性患者,情绪特别不稳定。曹诗雨定时会和她微信交流沟通,问她需要什么,团购到的货物也都会分一份给她。她自己有时候好不容易团购到的东西,都分给了更需要的人。

4月20日,楼里有居民求助,急需速效救心丸、布洛芬冲剂等药品,由于小区被封控,配送药品非常困难,这时她想到了支队“志愿蓝”便民服务队,马上联系了周舟,不久后,无人机就将药物精准投递到了曹诗雨手中,她立即分发给楼里需要的人。

曹诗雨说,当听到楼里的居民喊“消防好样的”,她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而就在前几天的半夜,楼里一户居民需要紧急就医,她按照疫情期间就诊医院的联系方式,一个一个地打过去,直至联系到一家能够收治病人的医院,在居委会的协助下,连夜送病人就诊。

上海疫情形势在逐渐好转,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的这一群年轻人,有的在隔离酒店驻守近50天,有的在家中被封控近40天,有的在单位值班30多天,有的在收治点驻勤20多天,有的已经开展消杀工作10多天。他们始终选择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作者:唐郁

●编辑:董臣、丁茜

推荐阅读
老板小明问:安全生产暗查组来了,我该怎么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