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身体折叠28年,骨头敲断4次,这个“小矮人”的故事,刷爆朋友圈......

奔奔 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2020-09-02


实不相瞒,奔奔经常能刷到这样的朋友圈。

 
完全明白,生活难免不如意,能喊几句是几句。
 
别说别人了,连奔奔都偶尔会有这种丧气的时刻。
 
每当这种时刻来临,叹息和抱怨也会随之而来。
 
叹息生活的不易,抱怨命运的不公。

 
但最近,一个陌生人的故事,却让奔奔开始反思自己:
 
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我,是不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奔奔是含着泪看完他的故事的。

 
他叫“李华”。
 
名字很普通,经历却很不普通。
 
他是全国闻名的“折叠人”
 
折叠,顾名思义,李华的前胸近180°地贴到了双腿上。
 
面部和大腿的最近距离只有1.86厘米。

 
之所以这个样子,是因为他患上了号称“不死癌症”的,强直性脊柱炎
 
这个病,会让人的关节发炎,然后脊柱慢慢变畸形。
 
之所以号称“不死癌症”,是因为它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难以彻底根治。

来源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9年前,李华并不是这个样子。
 
他高大帅气,穿着时髦。

 
1992年,19岁左右,人生的黄金时代,李华的双腿开始出现问题。
 
四年后,症状加重,不得已,他只能坐上轮椅。

 
但这并不是结束。

因为出生在湖南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李华的病情慢慢恶化。
 
本来只是坐在轮椅上的他,头渐渐变低,弯成了现在的近180度。

 
这种程度,界内难寻,自然医治也更加困难。
 
看不到东西,李华只能把头往一边偏,从小小的倾斜角中,看母亲,“偷窥”世界。

 
因为常年弯折,李华肚子上又出现了疮,病痛的身体,雪上加霜
 
不知道是不是基本的求生欲望驱使,即便条件不宽裕,李华跟母亲,还是坚持寻医问药了长达28年。

 
妈妈从43岁开始照顾他,青丝变白发。
 
她说想把李华治好,不然怕自己走了之后,没人照顾儿子。

 
没钱,基本丧失劳动力的李华,还是偶尔会干点什么贴补家用。
 
他卖过香烟,一包烟,利润只有几毛钱。
 
他还自学了书法,春节的时候偶尔给别人写对子,一副只卖5块钱。
 
人活着,本来就很难。
 
疾病贫穷同时加身的李华活着,难上加难。

 
好在上天垂怜,2019年,李华终于遇到了自己的华佗——深圳大学总医院的陶惠人医生。
 
他的奇迹,也由此开始。
 
陶惠人医生医者仁心,想尽最大努力救治李华。
 
但现实矛盾是,李华的身体状况非常不乐观。

大家从来没见过那么“难搞”的病人。
 

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李华的手术方案最终确定下来。 

手术,需要分四期进行,要不断敲断他身体里的骨头,再重塑,难度和危险程度可见一斑。

来源深圳卫健委
 
所以陶惠人医生在给李华做手术前,先花了近3个月时间去调整李华的身体状况,提高他的身体素质以耐受手术。
 
这期间,陶惠人医生很费心。

 
李华同样努力得让人心疼。
 
医生告诉他,要先增重,才能做手术。
 
他就努力吃饭,两个月后,顺利地胖了6斤。

 
心肺功能不强,他就使劲吹塑料小球。

 
吹完塑料小球,又吹气球。

 
仿佛要把多年来憋的那“一口气”,全都吹出来。
 
那被微弱气流轻轻吹动起的小塑料球,每一次跳动,似乎都代表着李华不肯认命的倔强。

 
有了李华跟陶医生的共同努力,第一期手术,得以展开。
 
但第一个难题,迎面而来——“麻醉”。
 
因为李华身体条件受限,插管麻醉难度增加。


一番“折腾”后,大家终于挺过来了。
 
手术室里响起了掌声。


给技术高超的医生,也给坚强的李华。
 

熬过了麻醉第一关,手术在陶医生操刀下也得以顺利进行。
 
第一期手术做了3个小时,医生截了李华的股骨颈,稍微分离他的腿和嘴巴,以便为第二次手术做准备。
 
半个月后,第二期手术接踵而至。
 
相比于第一期,风险更甚。
 
手术要通过“打断”李华的脖子,让他的头抬起来,然后再把脖子接起来。
 
一着不慎,李华就可能面临瘫痪的风险。

 
母亲也担心、害怕,不过似乎也下了孤注一掷的决心。

 
可作为妈妈,虽然嘴上坚强,说着说着,下一秒,还是忍不住哽咽了。

 
手术做了整整6个小时,李华终于被推出了手术室。
 
所有人都是笑着的,因为李华低了10年的头,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妈妈笑着迎上来,激动地冲着医生竖大拇指;

 
陶医生松了一口气,给同是医生的妻子送去手术成功的喜讯;

 
手术室里的其他人,也开心地调侃道:
 
“我们今天是第一次看见李华的全脸,我还说呢,他长得挺年轻的。”

 
当然,也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一帆风顺。
 
不好的事情,在第三次手术后,还是来了。
 
接受了三次大型手术后,李华出现了持续低烧的状况。

 
医生担心,李华低烧症状是感染导致的。
 
毕竟一次又一次的手术,会不断降低他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第四期手术因此也一推再推。
 
好在后来医生发现,低烧是手术创伤产生的炎症反应,采取了相应的消炎措施。
 
李华也同样争气,克服了身体反应。

大家齐心协力,终于顺利完成了四次“断骨加接骨”手术。

 
漫长的进一年治疗后,李华,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这个画面,大家等得太久了。
 
这期间,有太多眼泪;

主治医生陶惠人落泪

李华病友


但更多的是,所有人用坚持,换来的“云开月明”。

 
事后主治医生陶惠人感慨道:
 
“总的来说,李华是一个比较坚强的人,所以才能坚持到现在,确实不容易。”
 
李华眼里,陶医生的意义也非同一般:
 
他用口琴吹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送给母亲,也送给陶医生。

 
他说,“想早点把病治好,为了减轻她(妈妈)的负担。”

 
他还用用助走器,走到桌子前,郑重地写下了“惠人天下”四个字。
 
送给陶医生。

 
这两个在李华人生的不同节点,分别赋予他生命的人固然可贵。
 
可换个角度,大家之所以愿意付出精力与情感在李华身上。
 
何尝不也是被他散发出的那股特殊能量所吸引。

 
“救人”与“自救”,本来就是两个难以拆分的命题。
 
李华说,康复训练结束,他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到外面去打工赚钱。
 
“如果赚得多,就帮助和我一样的人,资助他们。”
 
能量会继续散发,能量也将得以延续。
 
这也是,整个故事,引奔奔动情的原因所在。
 
他们是真正见过苦难的人,却永远对生活保持热情。

 
就像故事里的一条弹幕中说的那样:
 
“他历尽千辛只为成为普通人。”
 
不止李华,奔奔2月份曾经写过的脑瘫外卖小哥,是这样的人。

 
你听了他的故事想要流泪,他却一直笑给你看。

 
那个不想随便接受捐助,自己卖茶叶蛋赚钱给女儿做透析的奶奶,也是这样的人。

奶奶今年76岁了,她的女儿患有尿毒症,为了方便照顾女儿,她在医院附近租了个房子,每天用卖茶叶蛋赚来的钱,给女儿治病。

 
她为生活奔走的身影再疲惫。

 
姿态也永远倔强。

 
他们从不抱怨,很少感叹。
 
甚至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多么了不起的事。
 
却能让你,从一个简单笑容,一次从容的婉拒,一场旷日持久的坚持中。
 
真正读懂苦难的意义,生命的伟大——
 
只要你努力走向光,光迟早有一天,会照到你身上。

—今日完—





策划: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问题,
请后台联系我们
鱼丸可以随意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公号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看须知
否则,我们将保留追诉的权利

除了这篇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北京高档商场拒绝外卖员进入:

“我们歧视他们,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医院没“伺候”好6万粉丝的大V,被直播医闹,

结局把我看笑了


一场暴雨,洗清了江西人的真面目!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
不努力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