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录片《蒋介石与胡适》

江淳散文 2022-03-17

纪录片《蒋介石与胡适》



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之师表


——蒋介石评胡适“挽联”



上世纪1938年到1942年期间,正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阶段。当时国民政府派驻美国的外交大使是胡适。临行前,蒋介石嘱咐胡适,在美期间,多多争取美国人和华人华侨的支持,国内抗战资源吃紧,尤其要争取物资支持。(来源:网络/江淳综合)



胡适半辈子都在和蒋介石对着干。无论,当时的自由主义怎么攻击国民党,其实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当时的《独立评论》确是存在了那么久.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还在认为,国民党的政权言论都是建立在《独立评论》这部杂志上的.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国的自由主义之夫。蒋介石的这个评价,抛开立场的偏见,我觉得还是比较公道的。因胡适在公开场合顶撞不给蒋介石面子,蒋介石日记中有辱骂胡适的语句。



胡适批评国民党,从广州国民政府的孙中山,到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直到勿忘在莒的蒋公,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但是,胡先生对这个政权还是一直抱有希望的,他的批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为国家做个诤臣,为政府做个诤友,既然是诤,那么显然不是完全的反对,更不是打倒。这样的姿态,也就让一些刻薄的人说成是“小骂大帮忙”,因为客观上显示出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了。其实骂国民党最凶的李敖,又何尝不是当年台湾的民主橱窗呢?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需要以自己的理性,坦率地表达他对国家的看法。胡适先生对国民党,骂是真骂,挺是真挺,没有为了政治目的而扭曲自己的真实想法,相比较国共双方的宣传家们,实在是要高出许多。



只是,蒋介石对于胡适的批评大多充耳不闻的,因为作为领袖,其自有个人的治国理念在也。但是,不听归不听,还是很尊重的,至少表面上是很尊重的,这从这幅挽联上也看得出来。这其中的原因恐怕也正是因为胡适先生终究还是诤臣吧!



胡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开创性研究方法和深刻思想在当时影响极大。1923年,上海《申报》五十周年纪念特刊中刊发了胡适撰写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鲁迅读了后大加赞赏,他在写给胡适的信中写道,“大稿已经读讫,警辟之至,大快人心!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为这种历史的提示,胜于许多空理论。”由此可见,鲁迅早期还是比较欣赏胡适的,后来鲁迅对胡适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变。



大师季羡林生前给胡适一句经典评价,“胡适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举一小事称,胡适一次会议前声明要提前退席,会上忽而有人谈到《水经注》,胡适之先生立即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起来,乃至忘了提早退席这件事。”



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唐德刚说胡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罗尔纲说胡适:“我还不曾见过如此一个厚德君子之风。”

钱锺书说胡适:“统言之,胡适之品格绝高于鲁迅、蔡元培等。”

——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



胡适:原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笔名有希强、自胜生、铁儿、冬心、适、藏晖室主人等。安徽绩溪人,1891年出生于上海。他家是一个亦官亦商的地主家庭。其父胡传曾在东北边疆和广东海南供职。母亲冯顺弟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是胡传的第三房妻子。1893年,胡适随母亲到父亲在台湾的任所。1895年回到家乡绩溪,入塾读书。胡适6岁丧父,但家产富足,生活仍旧很好。

延伸阅读


胡适先生原声评论鲁迅


百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


想不到,台北市政府就是一个菜市场


于建嵘教授台湾行: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


通胀:你的钱每年贬值15%


珍贵纪录片《哈耶克的一生及其思想》及文字观点


帕斯卡尔:人是会思想的芦苇


耶鲁教授:童年被透支的孩子,很难形成健全人格


德国的教育静悄悄


朝鲜如何从中国的“藩属国”成为“主权国家”?


韩旭教授:涉嫌卖淫嫖娼人员是否应该被通报?


诺奖得主朱棣文哈佛演讲:生命短暂,必须倾注深情


弗里德曼:社会越不自由,贫富差距越大


当一个国家只有一种声音时,灾祸也就不远了


北京古城不是毁于战争与革命,而是毁于建设


学者丁学良:苏联为何遭遇体系性失败?


——欢迎微友:关注《江淳纵横》,每日精彩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