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核心产业破千亿,陕西准备怎么干?

栗子 益读社
2024-09-1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三次提到“人工智能”,更首次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陕西创新资源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近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了《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35年,陕西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工作目标,咋实现?咋发展?今天,益读社结合《行动计划》,和各位一起学习解读:


工作目标

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原始创新成果影响力不断提升;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在特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工智能理论研究取得突破,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部分技术与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高水平融于优势行业,深度赋能实体经济;人工智能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创新生态更加活跃开放,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

到203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射带动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装备等下游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突破50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的龙头企业,30家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领军企业,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独角兽”企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创新集群。

发展思路

布局一批前沿方向,提升原始创新影响力。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理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大模型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明显进展,获得一批标志性理论研究成果。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行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人工智能及其赋能关键核心技术,在计算机视觉技术、自主无人智能技术等关键领域,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开发一批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实现高质量自主可控。

围绕西安“双中心”建设与发展,探索与实践面向科研、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工智能,选择基础良好的基础科研方向、大型工程系统设计,研发相应人工智能赋能工具。

打造一批核心产业链条,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新集群围绕通用大模型、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无人机及人工智能特色软硬件,创新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培育一批核心技术企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协同,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应用深度广度,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塑造一批示范深度融合场景,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度发掘区域智慧能源、装备制造、跨境物流、智慧旅游等特色产业需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民生需求等,建设一批示范性强、影响力大、带动性广的重大应用场景。

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构建要素齐聚的新生态。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数据要素市场,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要素保障。引进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团队,做好产业发展智力支撑,加强企业梯次培育。做好政策措施、伦理安全、技术标准保障,促进人工智能理性健康发展。

主要任务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工程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一是突破应用基础理论瓶颈。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建设人工智能学院或学科,加强超大参数规模和复杂程度机器学习模型、自主实时智能等理论研究。

二是布局前沿基础理论研究。超前布局类脑神经网络模型、基于类脑机理学习算法,构建面向关键领域、具有可解释性、强泛化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布局群体智能的主动感知与发现、人机整合与增强等前沿理论研究

三是开展跨学科探索性研究。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交叉融合,探索人脑感知和认知的可计算模型,支撑类脑智能计算研究。

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一是智能感知处理关键技术方面。重点推进图像与视频精准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攻关,突破低成本低能耗智能感知、复杂场景主动感知、多媒体自主学习技术。

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方面。重点推进跨语言文本挖掘技术和面向机器认知智能的语义理解技术,自然语言智能理解和自动生成技术实现突破。

是智能网联汽车方面。重点推进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与执行等环节核心技术研究,加快智能感知系统硬件、操作系统、车联网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四是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技术方面。重点推进自主无人机、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空间机器人等技术发展,实现高精度智能控制技术和自主无人操作系统的突破。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推动基础研究支撑平台建设


加强西安交通大学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理论创新,原始技术创新。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转化落地。推进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

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平台建设


加强西安交通大学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强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加快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


建设陕西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和示范应用。加强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人才培养。加强长安大学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建设,构建紧密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先进车联网及智能汽车发展。

核心产品服务创新工程

打造高效协同的重点领域大模型产品。实施重点领域大模型创新扶持计划,支持相关主体建设科学智能创新中心、算法创新基地等平台面向多能源综合优化、装备个性化生产等优势行业,构建特色领域大模型面向一带一路多语言处理、多模态图像识别、高精准智能翻译等国际化需求形成特色大模型。

加快人工智能硬件产品创新。发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优势,联合人工智能创新与自主硬件设计企业,突破高性能控制器、伺服电机、智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加强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协同,推动智能工业机器人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软件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与工业软件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即服务(AIaaS)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培育智能机器人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形成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生态,促进技术与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持续攻克相关核心技术。

培育智能无人机产业。发挥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和企业优势,重点推进智能无人机设计开发、产业孵化、地面试验等细分产业发展。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动行业技术领先的研究院技术外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先进成熟无人机系统工程技术推广和应用。

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网联汽车测试评价及试验平台建设,加强车载感知、车联网、物联网、车路协同等技术集成和配套,发展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

应用场景示范引领工程

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能源、化工、制造、农业、交通、文旅、物流、金融、商务、家居、医疗、教育、环保、社区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

产业生态优化工程

提升算力资源统筹服务能力


适度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建设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二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积极向国家争取将陕西纳入“东数西算”枢纽,支持“东数西算”陕西节点建设。

推动数据资源开放流通


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引导企业发掘数据资产、开放数据资源、参与数据交易,打造一批行业数据品牌。

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高地


依托三秦英才引进计划、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着力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一流人才和队伍,提高人才竞争力。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园区


以西咸新区等开发区为承载,依托高校院所和企业,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建设方向,出台专项政策,加大重点项目、领军人才、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汇聚要素资源,同时加快培育和壮大本土人才、本地企业,形成梯次错位发展格局。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基地、万物互联产业基地、自动驾驶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包容审慎监管制度


持续推动监管政策和监管流程创新,建立常态化联系和指导机制,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安全评估备案,引导创新主体树立安全意识。针对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探索“包容审慎”为特征的沙盒监管、分类分级监管等新监管方式。围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科技伦理、就业促进等重点领域,建立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

为保证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行动计划》还就组织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

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省市联动、校企合作,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人工智能多领域智库建设,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重大问题研究,为全省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二)强化政策支撑

发挥财政支持资金的引导的示范作用,统筹各级财政资金向人工智能项目倾斜,全面加强人工智能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专利布局、标准制定和新产品开发,推动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强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孵化和推进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三)鼓励开放合作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推动不同领域人工智能国际科技创新联盟、联合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合作基地建设。鼓励人工智能优势企业“走出去”,举办国际论坛、国际会议、行业竞赛等大型活动,加强交流合作。

(四)营造良好氛围

及时总结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先进经验,高标准举办人工智能论坛、展会、学术会议等品牌活动,加大人工智能研发成果、创新产品和应用场景的发布和宣传力度。利用西洽会、西商大会等大型活动和各类媒体,推介陕西人工智能创新资源优势和产业投资政策,吸引人工智能企业落户陕西。

—- END -—

往期推荐

千亿级产业!陕西能迎来“高光时刻”?

不是你不够优秀,只是你不会表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益读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