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丨刘梦溪:中华文化的正脉和特质

马一浮书院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 2022-06-10

2021年6月7日晚,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成均国学讲坛”系列讲座第九讲“中华文化的正脉和特质”在马一浮书院1313演讲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院长刘梦溪先生作了题为“中国文化的正脉和特质”的演讲。



此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和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共同主办,古籍研究所所长王云路教授主持,人文学院院长、马一浮书院执行院长楼含松教授、哲学系林志猛教授、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曹玉骞、武潇两位老师及学院共50余位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刘梦溪先生由“何为文化,中国何来”入手,以“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大传统和小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化分化合”“文化典范和文化传统传承”等问题为脉络,梳理了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历史流变。



随后,刘梦溪先生重点归纳和描摩了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和特质,提出中国文化发生上的黄河、长江两“源”说,归纳了多元互补,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以家族为本位”、“重视人的因素,将天、地、人并列”、“喜欢求新求变”等十六个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形态的主要价值取向,提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人应当对传统文化保持客观的态度。


最后,刘梦溪先生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建议,提醒大家应当读好中华文化的基本经典,涵泳、吸收、消化好中国文化的主要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内涵,抱持开阔的胸襟和开放的心态,辨识“传统文化热”“国学热”中的“泥沙俱下”情形,避免歧路而走向坦途,以及如何整合中华礼仪,恢复与重建礼仪之邦的文化魅力,建立一种让儿童恢复、生长、激发自由天性的机制,接人待物、与人对话、文本语言特别是主流媒体的语言方式应讲究文雅和风度,不用极词。


刘梦溪先生的讲解条分缕析,深入浅出,令在场师生获益匪浅。在问答环节中,师生们踊跃提问,刘先生一一进行了解答,本次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撰稿 / 陆海燕

摄影 / 卜丁

编辑 / 卜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