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返归六经:新材料、新观念、新方法暨马一浮先生诞辰140周年”高端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

马一浮书院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 2023-12-16


2023年5月27日,“返归六经:新材料、新观念、新方法暨马一浮先生诞辰140周年”高端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隆重召开。在浙江大学建校126周年之际,适逢马一浮先生诞辰140周年,为了进一步展现经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缅怀马一浮先生,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文献》杂志社联合举办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兄弟单位和科研院所的代表出席了论坛。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执行院长、文学院院长

冯国栋主持


本次论坛以“返归六经”为主题,聚焦于经学跨学科的特点,披露新材料,引进新观点、新方法、新思想,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范式转型,趋新求进,重在预流,为传统经学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返归六经:新材料、新观念、新方法

嘉宾致辞


论坛开幕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求是厅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教授出席并致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图书馆古籍馆、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社先后致辞,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成立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探源式挖掘,原创性研究,体悟式实践,传播性弘扬”所做的努力和在人才汇聚、学科融合、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一致认为论坛的召开既传承经典又贴近时代、既传播知识又启发智慧、既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等,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返归六经:新材料、新观念、新方法

主旨演讲


开幕式之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杨国荣、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彭林、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桑兵、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王军作主旨演讲,分别围绕“经典的意义”“公孙尼子作《乐记》说新证”“马一浮与理学的命运”“大规模经学文献智能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等发表了富有创见的观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返归六经:新材料、新观念、新方法

分会场讨论


随后与会专家分别在三个分会场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心得,并展开了热烈对话。讨论的议题,广涉六经文本与经学史、新见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经学数字化、马一浮思想研究等。专家学者的发言,既有对具体经学问题的新见,对经学文献辑纂与经典化的探讨,还有对经学视域下思想史、政治史的宏观论述,更有在大数据视野下对经学文献数字化整理的尝试,既是长期精研深思之所得,呈现了当代经学研究的前沿面貌,又与时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扩展了经学研究的视野,对于建构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体系和理论范式,提供了富有启发的学术路径和方法。


(嘉宾发言第一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发言第二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发言第三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发言第四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发言第五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发言第六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发言第七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发言第八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嘉宾发言第九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闭幕式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锷、深圳大学国学院教授景海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曹峰三位教授分别对三个分会场九组发言进行了总结。


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

楼含松主持

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马一浮书院兼任教授

贾海生会务总结


论坛内容紧凑,成果丰硕。来自哲学、史学、文献学、古典文学、传播学、计算机等领域的各位专家,就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多视角、立体化的研讨,堪称一场难得的学术盛会,也是多学科对话和融合的有益尝试。与会专家认为,这样的学术活动,对于拓展研究视野、推动学术创新、发展人文学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书院成立六年以来,有赖于各界鼎力支持,在人才汇聚、学科融合、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管理运行体制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打造了校内外并举、专兼职结合的人才队伍;创设了全国首个经学博士点,招生规模稳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完备;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播,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六经通论”和“《论语》导读”课程,“敦和讲座”、“经学百讲”“浙江大学古典研究传统”等系列讲座影响逐渐扩大;拓展了对外合作渠道,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书院设立了“中华经典传习所”,与国际儒联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正在不断提升。


更多会议图片可扫码下载原图:


文字:严晓芳、杨  羚

编辑:严晓芳

拍摄:高兴就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