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了,离开设计院(设计行业)的人都去了哪
作者:小寒学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曾经在某央企设计院从业5年,然后脱离了设计行业,我试着分享一下个人经历。
设计院5年间身边同事离职跳槽的样本不算多,但也不少。那种设计院之间的跳槽就不说了,只说说跳出设计院圈子的同事去向。
(a)当年一起做过项目的同事,建筑专业,跳槽去了区城投公司。据他自己说他是投简历应聘的,后来还一起吃过饭,他说他们部门除了他自己全都是关系户,就他一个人在干活(这话真实性存疑,他自己可能也有关系)。据他说工作是真轻松,有时候下午去项目上办点事,3点多办完事了就直接回家了,加班什么的几乎不存在(不知道具不具有普遍性),收入的话比在设计院稍微少点,但也只是稍微而已。
(b)单位另外一个部门好几个技术骨干(35岁左右),结构和建筑专业都有,一起跳槽到地铁集团了,总工办和城综开发的部门。据说是甲方先主动挖的人,那人干得很不错领导比较信任他,后来他就介绍在设计院的同事也进去了,结果就是那个部门的技术骨干被地铁集团一锅端了。
(c)建筑专业的早些年有几个去跳槽去龙湖碧桂园的,也是变甲方了,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d)有个规划部门的同事,应该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去了上海的一家专门搞规划的咨询公司,应该是奔着待遇去的。
(上面这几个人虽然都是跳出设计院了,但还是干的这一行,接下来说的的几个是彻底脱离这个行业的)
(e)我当年进设计院做的第一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结构专业,tju硕。能力很强,当年28岁就已经是项负了,深得领导喜欢,也是部门的重点培养对象。结果17年考上了住建局走人了。
(f)某同事建筑专业,seu本科,不喜欢画图反倒喜欢写文章和吟诗作赋,在单位是小有名气的文艺青年,王者荣耀打得也不错,当年还带我上过分。自己投简历去了某国企出版社当编辑了,算是投奔爱好了。
(g)18年部门新来的一个妹子,觉悟很高,干了不到半年就发现设计院不是自己的菜,果断离职,后来去某高校当辅导员了。
(h)某女同事,海归硕士,工作第二年离职去了某中学国际部当留学指导老师了,后来联系过一次,反正她自己是特别喜欢现在这份工作,说自己离开设计院的选择很香。
(上面这几个都算是比较有想法的,知道设计院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就果断下决心离开了,离开之后过得都挺好的。最后还有几个不具有普遍意义的离职。)
(h)有一个老同事炒股实现财务自由离职了,据说后来自己开了家公司,平时还是接点设计的活,招几个人干活自己当老板了。
(i)还有辞职去4s店当汽车销售的。
(以上就是这几年同事离职的去向)
(j)再说下土木转码。上学的时候有考研转计算机毕业之后顺理成章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但是以土木专业毕业工作之后再转码的,我是真没见过也没听过。我只在上见过一些转码的大神,但无一例外付出也是巨大的。对于我这种代码水平约等于0的人来说,我自己从没想过转码。一方面确实不是编程的料(本科C语言60+飘过),另一方面我这年龄再转码相当于从高考之后的十多年时间全部清零,这个沉没成本太大实在没勇气去尝试。所以关于转码我也没有发言权,对转码感兴趣的看看上转码大神的经验吧。
(k)最后说下我自己。能考公上岸算比较走运了,因为在设计院画过3年图,后来调到了一个偏管理的部门,不用画图,所以时间充裕一些,加班还是有的,但一般不超过8点,出差也是短差为主。要是一直画图,恐怕我是没有时间精力备考,感谢当初领导放了我一马,让我调走告别了画图。不过我大龄上岸,政治前途肯定是不指望了,也就图个旱涝保收,过点正常的生活,知足常乐吧。
其实这两年为了脱离设计行业,我也了解并且尝试过不少跳槽方向,有的也收到了offer,分享一下主要转行考虑方向:
第一个,某国企管理岗,自己在网上投简历找的,工作跟设计院比清闲得多,但收入也是差得有点多。经过两轮面试,对方还挺想让我去的,后来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也还不想年纪轻轻就开始过退休生活。
第二个,专利审协中心,这个重点讲一下。我刚好有个师兄硕士一毕业就到这单位了,我也仔细向他咨询过。这个单位主要是招理工科做专利审查工作,土木水利专业归在他们的材料部门,招的人不多,但每年都有好几次招聘,留意的话还是有机会。优点:工作环境单纯,不用出差没有应酬,也没有太多协调扯皮的破事,埋头做自己的事就行了,待遇也不错,全包20-25w。缺点:加班多,内部考核比较变态,压力较大,另外虽说是事业单位但没有编制。招聘的话学历要求硕士,笔试主要考英语翻译和写作,还有两轮面试。我当时报考是招2个,进入笔试的20个人,进面试6人。我当时是笔试第一面试第二给了offer。我仔细考虑了半个月最后没去,一是觉得工作性质不太适合我,二是没有编制是个硬伤。如果不介意缺点的,我倒觉得可以去试试,特别适合不喜欢和人扯皮,只喜欢自己做自己事情性格的人。如果英语水平高,笔试通过概率非常大。
第五个,之前(h)同事去了中学的国际部当留学指导老师,我后来也在网上了解了一下这个岗位。对于留学生来讲想干这个还是比较容易的,他们比较愿意招,待遇的话也还过得去。我兴趣不大就没有投简历,但是后来不知道他们怎么看到我的简历的,居然主动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去面谈。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过了公务员笔试面试,而且考虑到疫情之后不知道这种岗位前景如何,总之就是拒绝了。
第六个,也就是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了,这个应该也是跳槽的最优解。土木专业其实在传统工科里面属于能报考岗位比较多的了,比什么机械电气生化环材这些专业要好一点。主要方向:发改、住建、水利、交通、自然资源、地质、国土、应急这些单位基本都招土木专业,还有一些三不限岗位。但是能报的岗位虽然不算少,但卷是真的卷,主要是土木专业提桶跑路去考公的人太多了,所以高分考生一点都不少。要考公的话还是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现在考公卷的程度,经历过的都能体会其酸爽。另外提醒一下,公务员年龄限制是35,对于28以后上岸的,基本也不用指望政治前途了,安心混一份工作就是。事业单位更早,年龄大限一般是30岁。找工作其实也一样,高校的很多岗位年龄限制也是30(辅导员一般28)。所以:
要跑路一定要趁早,年龄就是最大的优势!
要跑路一定要趁早,年龄就是最大的优势!
要跑路一定要趁早,年龄就是最大的优势!
这是我作为一个大龄跑路画图狗的真实劝告。我有很多次看到一些心仪岗位的招聘信息,其他的要求都满足,但就是年龄超了,我就恨自己怎么没有早点跑路。所以,你如果真的下决心跑路,一定要果断,时间耗不起的,年龄越大跑路的机会越少,弄不好就真的把自己耽误了。
至于考公的一些方法,我以后有空在合适的问题下面再答吧,这里就不多说了。最后祝大家早日脱坑。
作者:土木工程大明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这个问题我比较在行。
结构工程毕业在设计院工作了十年,拿过不少全国大奖,算是达到了结构设计的塔尖吧。但是呆在设计院真是太难受了,目前已经转行了。身边的同学同事转行的也不少。
不管去哪干什么,的目的都是为了生活。家人+健康+开心最重要,挣钱也是为了生活服务的。所以挣钱也讲究性价比。
希望我的思路能帮助到你。
10年前我毕业进设计院时行情还行,没有现在这么烂,所以当时根本没想过要出来。后来行情越来越差,想出来时家庭负担已经挺重了,犹豫了好多年。后来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帮助我走出了设计院,现在是自由职业者。
第一是咬牙坚持把证书考过了,证书是自己辞职的底气。最差就是再回去画图呗,有证不愁找工作。
第二是研究了一些比较小众但是性价比较高的设计蓝海领域。比如曲面钢结构、膜结构、张弦结构、减隔震设计、抗震性能化分析方法等。这些领域会做的人很少,学会以后做起来很快,可能三五天就做完一个项目,单个项目收费总有个2W左右,比在设计院画图性价比高多了。自己做做结构咨询,一年做几个,吃饭肯定是没问题的。
第三是转型去其他方向。说实在的,结构设计的上限不高,对普通大学的年轻人来说就别浪费青春了。真的要做,就做我说的那些小领域。
这是我自己的例子,以下是身边其他朋友的案例。
案例1 985院校,老八校研究生毕业。因自身工作压力原因,在国企大院工作10年后裸辞,从事空间钢结构设计,工资待遇还不错。离职后去了一家施工单位的设计部门,工作比原来轻松,加班少。
案例2 985院校,老八校研究生毕业。在国企大院工作3年后辞职,去了另加一家大院工作3年后,意识到设计行业的内卷现状后想要寻求改变,又去了另一家民营设计院做管理工作,后在试用期被辞退。
案例3 985院校,老八校博士生毕业。在国企大院工作,所在部门每况愈下,工资低,工作4年后辞职。去了一家地产做项目经理,后见苗头不对,3年后跳槽到广州的一家政府业主部门。
案例4 985院校,老八校研究生毕业。在国企大院工作,所在部门每况愈下,工资低,工作4年后辞职。去了一家地产的设计部门做设计管理,后跳槽到另一家地产的设计部门做设计管理。
可以看出,想要真正要跳出土木行业,首先你得有空余的时间去琢磨其他行业。
先掌握一套技能保证吃饭,再去琢磨怎么转行是最靠谱的。
作者:风控少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这两年算法岗卷得不是人,以为大家转行的热度会小一些,但发现还是有很多朋友想转互联网,以运营和数据为主。我也是从0开始,探索怎么转行,转去做什么,最后走到了这里。
1.为什么转行?
在设计院工作,地位和收入虽不比早年,在一个二线城市,还是很安稳舒服的。朝8晚5,下班可以随时健身、打球、看电影,但产业链夕阳西下,也无法忽视。互联网领域发展很快,但传统领域还是应用相对较老的技术。我很慌。我想学点新东西,也许十年后二十年后还能用上我的专业背景,做点特别的事情。
于是开始写,追求工作之外的价值。
因为工作的不满足,交友的需求也开始出现,认识了一些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国籍的朋友。世界很大,我很渺小。
想去读博,也许可以当老师,不行也可以想办法去做科研。想换专业读研,国内要考,国外太贵。想转行。
找了一些朋友聊,但做决定的只有自己。
我选择了转行,以“想要去改变世界,而不是给改变世界的人盖房子”为精神动力。
然后就离职了,去到了另一个城市,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只是认准了一个方向:python。没有其他。
2.转行后的第一份工作
离职2个月多后,开始面试,头两个面试就非常的受打击,因为学历还ok,倒不会受到对方歧视,但是一问三不知的确是伤自尊。
后来就有公司要了,还同时拿了两个offer,一个是智慧医疗的图像处理,一个是金融科技的风控。可能当时算法人才还比较缺失,还能有公司让我这样背景的人入场,虽然是底层角色。这两个机会,前者过于专精,跟我冲着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去的初衷相悖,于是选择了后者。并不了解这些方向上、赛道上的差别。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开始了一惯的死拼作风。在一个有经验的合伙人的指导下,我做了很多工作。很多我第一个月做的事情,半年后深入分析还可以参考我当时的思路和代码。
我去的第一个月数据组已经是3个人的团队了,后来一直保持着3-6人的规模。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成了公司的数据组leader,参加公司每周会议。一直很拼的工作到年底,做很多事情,跟多个部分协同配合,带领团队,制定策略方案上线模型,建立体系,遇到了很多挑战,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很痛苦也很开心。
因为深得公司信任,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有机会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待整个业务。我觉得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由经验丰富的合伙人和老板带着,也学到了很多一般人没有机会学到的东西。
至于我后来离职,是想遇到更大的挑战,想认真规划下我的职业生涯。跳出繁忙且压力大的工作,认认真真地思考未来发展问题。
我之所以很快成为了小组leader,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我特别努力,当然学习能力也较强;二是我责任感特别重。我做的交接工作是一套二十五页的风控各项工作总结报告,及分类好各个模块对应的文件,相当于重新回顾整理了半年多时间的工作成果。
这些工作主要是利用下班后以及周末时间做的,有很多天都整理到3点左右睡觉。离职时发给老板和合伙人,他们都有点吃惊。他们挽留了我很多遍,只不过我比较死脑筋,坚持置之死地、在挫折中成长。
- 再次离职
拿到证书之后,再巩固了下各方面的知识。转行后也有持续地在学习,kaggle、b站、都是很少的学习平台,走数据分析——>算法的路线。西瓜书、统计学习方法、深度学习入门等等都是这个阶段有好好学习的。
后来就投简历了。主要是投算法工程师。
第一家面试,也是创业型公司,规模不大,面试官主要问了我之前的工作,交叉性地问了一点cnn、rnn,后来面试反馈说我的所长跟需求不一致。哎,心累,并没有正儿八经问我深度学习的东西,就足以被发现我并不擅长深度学习。不过并不纠结,因为我想去大公司,深耕细作沉淀下来,这也是我离职的原因。当时想的是跳过风控搞技术。
后来投着投着发现基本都没面试机会了,意识到互联网寒冬不是虚的。
再后来又有一家算法工程师的面试,笔试五六张纸,写了一个小时有两道还不会。聊的还可以,但是表现不太好,不太自信,毕竟本身就缺积累。后来一直没反馈也在情理之中。
离职的兴奋期只能保持一个月,后面就会开始烦躁和焦虑。五一去爬了个黄山散心。
在这之后我开始了新的思考,到底想去什么样的公司,想要什么样的职业发展,也开始思考我的核心竞争力。想去一家有活力有发展的大企业,与此同时,又想再深入更技术一点的方向,做算法工程师。现实已经让我意识到,我做不到二者兼顾。两相对比,我更不想折中前者,所以我开始剖析不想做互联网金融风控的原因。开始跳出技术,思考头部公司在做什么。看了蚂蚁金服的传记,重新思考金融科技的价值。这个行业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资源,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我发现我的思路停留在之前的工作业务上没有打开。于是,开始制定新的目标。
4.我的现状
现在呢,在这做算法近两年,带个小小的团队,做的当然还是风控建模。自认为,在信用评分领域有了专家级经验,在大风控层面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形成了即宏观又微观的知识系统。也因而建了个「理解信贷与风控」的专栏分享这些经验。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
另外,也开始基金投资,看很多书培养自己关于投资和资本市场的认识。直到现在,努力去搭建自己的思考体系,遇到错误就修正它。我很认可基金投资,一直以来操作还比较频繁。但长期看,我不会把过多精力放在盯盘上,合适的时机入场然后长期持有,查理芒格的思想给了我信心。
当前,基金投资在要我做的事情上,优先级前面还有两个,工作和写文章分享。因而,文章就定位在工作和投资之中。毕竟风险是投资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5.总结与思考
给想转行的朋友,还是要打一下预防针。
转行穷三年,很有道理。从资深转到资浅,准确点,从相对有资历转到无资历,被更年轻的人吊打,你能不能奋起而上?
尽早做职业规划,尤其是转行的人。对于cs、统计学等专业的学生,进入互联网行业,可能在校期间经过实习或者同学身上就可以了解自己想去什么公司做什么工作了,但是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要亲身感受一遍,代价太大了。一项我认为特别重要的能力是,快速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只不过,我当时欠缺这个能力。希望你们抓住一切机会弄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
另外,有心仪的岗位尽早投递,不要想着等自己完全准备好了再去尝试,一家快速上升的公司现在的要求你达不到,一年后的要求你可能更达不到了。
所以,请非常非常认真的评估风险,裸辞我永远不会鼓励。如果你必须,祝你万事如意。我认为裸辞最大的价值在于,自我认识。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利弊权衡才会做此决定。如果你对自己还没有那么充分认识的话,可以试试把未来的可能性当成目的,这可能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