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vidia要真正崛起,先跨越这些竞争者

2017-02-02 半导体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NextGenAnalysis,如您觉得不合适,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将时钟拨回到2016年初,虽然有一些分析师表示看好英伟达的2016,但没有人预测到他会表现如此出色。尤其是在在2017年初的CES上发布了云端GPU、自动驾驶计划以后,英伟达的股票和公司声望达到了近几年来的顶峰。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英伟达在AI和深度学习的软硬件方面拥有业界领先的竞争力。


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得知,IBM的Watson在象棋等应用上面拥有很大的优势,它同时能够帮助科学家预测天气,但如果论在实际世界中的应用,我们觉得英伟达更胜一筹。如果回溯到2015年,我们谈及英伟达的竞争力,那势必是其赖与生存的GPU,但当时PC的衰落和在移动端的乏力,英伟达似乎黔驴技穷。


但跨入了2016,随着人工智能等应用的兴起,英伟达GPU的优势特显,这助其在刚过去的一年里股价飙升,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在新时代,究竟Nvidia具有了什么样的竞争力,未来会如何?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芯片制造商的全球市场。


芯片制造商概览


在PC处理器领域,基本上是两大厂商的天下,那就是Intel和AMD。在21世纪初,AMD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50%,但现在,其市场份额只有20%,跟Intel的差距越拉越大。


AMD和Intel的市场份额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想起,在2006年的时候,购买电脑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为买AMD或者Intel的CPU纠结一番,但是现在,几乎都一面倒的选择Intel。


在智能手机出来以后,芯片制造商极力阻止这种垄断市场的形成,加上Intel本身在移动端的反应缓慢,转型不够迅速,最后在移动芯片市场形成了高通、联发科、三星、海思、展讯等统治智能手机市场的现象。



这里需要提一下,如果不是因为中国的反垄断调查还有对本土的企业的扶持,高通的市场份额可能还会高很多;三星虽然也自己制造手机SoC,但他们也明白到需要根据客户需求,给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因此三星也使用了展讯和高通的SoC。


虽然在移动SoC上没有出现PC上一样的Intel独家垄断的现象,但同样出现了高通一家独大的现象。1月中下旬苹果和FTC对高通的发难,应该就是对高通可能垄断的回击。


去到了GPU市场,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PC端的GPU被AMD和英伟达两家垄断的时间长达数年。


桌面端的GPU市场份额变化


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英伟达在GPU的地位和Intel在桌面处理器的地位差不多。AMD曾经在一个时段最近了英伟达,却最后就像在PC处理器和Intel的处境一样,被英伟达拉开了在GPU的份额。


以上的数据说明了什么?最直率的是,在芯片领域,基本上都有一个绝对领先的领头羊。但这是否很简单?


来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谈的AI和深度学习。未来是否会有一个厂商出来抢食英伟达的市场,或者去争夺巨头抢占剩下的残羹冷饭?在给出结论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个市场的构成。


深度学习和AI方案提供商


在特斯拉宣布将在其自动驾驶汽车中采用Nvida的PX2解决方案的时候,我就说过,最接近PX2的竞争者就是NXP/Qualcomm的BlueBox。


NXP Bluebox架构


从参数上看,PX2是8 Teraflops,而Bluebox则是90k DMIPS;PX2需要250瓦的电源,而Bluebox仅需要40瓦。


这些统计是一堆技术用于,对于我们一般的读者来说,不那么容易看的明白。我们只需要明白,这两个方案都是使用传感器融合的方案(包括摄像头、雷达或者激光雷达)去获取汽车周围的真实世界的信息;这两个系统同样使用AI和深度学习去基于所获取的信息帮助汽车做决定。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不同的自动驾驶方案的差异所在。


从某种成都看,Nvidia和NXP的无人驾驶方案,和人类做决定的方式是一样的。我们会从过往的经验吸取教训,同样地,这些AI系统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他们也可以判断出“眼前”的情况是否和过往的事情有相似之处,然后做出正确的决定。


他们不需要像Mobileye那样预先编程,因为在驾驶的过程中,他们会学习。驾驶的时间越长,收藏的数据越多,他们就越聪明,也就能更好的解决驾驶判断问题。几乎我碰到的每一个专家都跟我说,AI和深度学习会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最好选择。Mobilye也在其最新的Eye Q5 上融合了深度学习解决方案。


另外我期待见到AMD的动作。


在前文,我们提到有两个主要的GPU公司,Nvidia现在已经交出了一份相当满意的答卷,但是对于AMD来说,路还很长。他们虽然已经面向深度学习、大数据和AI推出了其Radeon Instinct产品线,但奇怪的是这个新产品并没有面向AMD的传统客户游戏厂商。但我们也要明白,由于Instinct是一个开源平台,理论上程序员可以基于其做任何应用开发。



根据AMD的介绍,Radeon Instinct将会在2017年上半年推出,我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大家会用它来干什么。和英伟达不一样的是,Radeon Instinct拥有三款不同的版本,能够将AI的价格拉到平常人能接受的范围。虽然Instinct现在还没有量产,但最起码AMD已经进入了跑道,加入了竞赛。


最后一个在AI和深度学习有布局的芯片巨头就是Intel。他们通过收购公司,并基于其Xeon Phi芯片打造了一系列的产品线。


目前看来,他们的产品线主要是瞄准了大数据中心,而这也是GPU所擅长的领域,所以我认为Intel在接下来会面临一段困难时期。


老实说,我现在都没想明白为什么Intel当初会错过移动处理器市场。在下一波的AI和深度学习上,我们可以看出,Intel是非常重视的。


他们有和Mobileye、BMW和的德尔福等合作。在这个合作商,Intel提供SoC、德尔福提供Sensor、BMW提供汽车、Mobileye则提供软件和camera,他们想一起在自动驾驶领域高一些事。


从账面上来看,似乎阵容很强大,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想搞一件大事的情绪。但当中的一些细节我们依然不是很清楚。我知道Intel的SoC一定会融合Xeon 核心,但是否会加入EyeQ芯片的相关技术,则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但从目前的状况我们是不得而知的。


谷歌则是另一个竞争者。


在去年的Google I/O大会上,谷歌公司推出了一个TPU。和很多的AI方案一样,TPU刚推出的时候也是面向大数据的。那么TPU是否能用在自动驾驶汽车里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目前我们没看到谷歌在上面的更多布局和想法。但按照谷歌一贯的尿性,如果他们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他们就会自己打造一个硬件方案,所以这还是值得期待的。



最后一个值得一提的是Xilinx,这个FPGA的领导者利用FPGA的天生并行计算优势属性涉足人工智能。再加上Xilinx收购Auviz System加持,Xilinx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不能忽略的一个玩家。


尤其是收购Auviz Systems后,Xilinx可利用后者在数据中心和卷积神经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让FPGA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大显身手。


英伟达是否会成为AI和深度学习的领导者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芯片领域基本都会存在一个绝对的领先者。就如PC处理器时代的Intel、移动处理器时代的高通、英伟达也在桌面GPU时代当了一次。而在AI和深度学习领域,英伟达是否能够卷土重来?


我们先看一下各大竞争对手的现状。


首先是NXP/高通;


通过合并NXP,高通顺利的切入了汽车电子市场,借助高通庞大的财力,加上高通在无线技术方面的积累,如果Bluebox最后能够融入了高通先进的无线技术,这对于Nvidia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如果高通最后能够提供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参考智能手机的解决模式,最后也许会对Nvidia造成威胁。


其次是AMD;


AMD,这个在CPU和GPU都失去优势的双失公司,其实在2016年的市场表现还行。这主要得益于其在游戏主机市场的优越表现,还有ZEN带来的激励。在AI和深度学习方面,虽然入局比较晚,但是将Instinct开源,不失为AMD的一个明智选择。通过融合全世界的领先公司和生态,能否给AMD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就是AMD以后能否在AI和深度学习获得一席之地的关键因素。


再次是谷歌;


这个对手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TPU刚发布时候,在全球的刷屏,加上深度学习框架方面的投入,还有自动驾驶汽车,还有本身的大数据属性,加上强悍的软件开发能力。谷歌会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对Nvidia来说,谷歌对其最大的影响就取决于谷歌在这块是采取怎样的策略。


最后是Intel;


在移动处理器翻船的Intel是不会错过AI和深度学习,去年收购了nervana,加上之前收购Altera,再加上Intel本身的先进工艺制程,还有X86处理器的计算性能,本身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Intel在AI和深度学习相信也会表现不错。


而Xilinx作为FPGA领域最后的大玩家,自不然也不会轻易错过这个大市场。


所以对于Nvidia来,成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R

eading

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直接阅读)

火热的人工智能,会引导机器走向奇点吗?

未来Foundry厂的业务更加复杂多变

有挑战更有机遇,模拟电路设计迎来上升期



【关于转载】: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半导体行业观察icbank”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关于投稿】:欢迎半导体精英投稿,一经录用将署名刊登,红包重谢!来稿邮件请在标题标明“投稿”,并在稿件中注明姓名、电话、单位和职务。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MooreRen001或发邮件到 jyzhang@moore.ren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摩尔精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