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个研发男在华为的经历就是233333

2017-08-22 心声社区 半导体行业观察

来源:内容来自 心声社区,谢谢。 


2003年高考,也许是题目偏难也许是发挥不好,我错失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机械专业,阴差阳错地考入大连铁道学院计算机专业。恰恰是这次失利,把我带入了高速发展的通信领域。2007年7月6日,我幸运地加入华为。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间,有新员工期间因为一行代码Bug导致版本不可用的惨痛经历,有基层主管期间因为版本过点而连续通宵的忘我拼搏,有因为业务成功激动得无法入睡的开心时刻,也有自己不曾求婚却帮兄弟们策划了数场浪漫求婚仪式的惊喜插曲……从23岁到33岁,我辗转沪蓉鄂三地,历经三次研发转身,如果说要给过往做一个小结的话,也许这些数字更能表达此时此地的心境。


工程师的自白:笨鸟勤飞犹未晚
 

我加入华为最初是在上海研究所,负责无线基站传输平台业务交付(简称TRAN,寓意transfers),支撑无线基站UMTS、LTE、5G等产品。前三个月,在一堆大学没有学过的嵌入式编程的词汇和知识包围中,尽管每天我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还是如坠云雾里,经常懵圈,而有一件事,更是直接让我泪奔。

  

主管老孟给我分配了一个小模块的开发工作,我认认真真交付,结果修改错一行代码,导致版本升级后网元直接复位,耗费一天时间才彻底修复。本以为主管会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顿并记录在案,但主管先是积极组织解决,事后更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问题引入及修复的技术根因,让我这个“小白”不胜感激。可是工程师的自尊心也被狠狠刺激了一把,工程师是靠技术吃饭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啊。而后我开始“闭关”苦修,linux操作系统、TCP/IP红宝书、C/C++……认真学,反复练,一点点找到了嵌入式编程的感觉。此后2年,从单函数到模块,从编码到问题解决,从软件基本功到传输业务,我驾轻就熟,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


第一次转身:维护PL,年轻活力敢冲锋
 

2009年8月,无线基站传送业务划入网络传送网无线传送开发部,整体西迁成都研究所。我是为数不多的随军人员之一,随即也成为一名做无线业务的网络传送人。

  

部门新组建,现网维护压力较大,人员技能参差不齐。部门主管老雷找我沟通,让我来带一支12人的团队,做维护经理(俗称PL),负责无线传送的现网维护和补丁版本。我一直是个小兵,没有维护经验,没有团队管理经验,没有群众基础,如何担此大任?我诚惶诚恐,却还是勇敢接招了。一边带领大家夜以继日“血拼”,一边做项目骨干到PL的角色转身,但很快就败下阵来。各局点维护窗口多申请在凌晨操作,我们留守支撑;欧洲和国内时差原因,经常需要熬夜汇报交流;关键问题7x24小时攻关,通宵定位,快速响应……两个多月下来,大家身心俱疲,我也很痛苦。

  

如何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反思过往,我发现成员之间分工职责不清,问题来了就集体应对,完全被问题驱动。于是我将团队拆分,组建了两支特战队:专家组,负责问题定界攻关,快速响应一线保障诉求,不断积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战斗经验;补丁组,负责补丁版本质量深耕专项,提炼维测及改进点,持续提升存量版本基础质量。化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慢慢地形成了标准打法,简单讲就是:一群旱鸭子终于学会游泳了。成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经过一年时间,维护团队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俨然成为部门专家资源池。

  

2010年感恩节来临,平日里大家忙于维护工作,一直披星戴月,辛苦自不必说,我借此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感恩套装”:“感恩牌”鼠标垫、“团结牌”红包,包着我从银行兑换的崭新的12张1元人民币,象征着12人的团队永远是一家人。大家拿到红包的那一刻,我看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钱不多,但彼此感同身受。

  

2011年春节一过,意大利一线反馈,友商设备与我司无线基站对接存在问题,已持续定位一周找不到问题源,急需研发大力支持。平日里一直在电话里聆听客户诉求、一线的安排,难得有机会深入前沿阵地一探究竟,恰巧我之前做过这个特性,便主动争取出差支撑。

  

4月16日,一个人,一个皮箱,揣着2千欧元,只能讲“Hello、Thank you、Byebye、Ok”三句半的我,怀着走出国门扬我国威的激动心情只身飞往米兰。直到下了飞机,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一句话也听不懂,我的心里才开始发虚。凭借抄写在便签纸上的英文地址,我乘坐出租车连说带比划,终于找到了一线实验室。看到TAG兄弟刘礼飞的第一眼,我激动得简直想哭。简短的寒暄后,我一头扎入实验室的各种网元数据和报表中,开始仔细分析与排查,遇到不懂的,就找“娘家人”交流求教。期间还到客户办公室进行了两场封闭讨论,虽然全程英文听得很吃力,我讲得更糟糕,但请不要怀疑客户的理解力,绝对“老司机”。经过近一个月不间断的讨论与测试,终于彻底闭环问题,客户诉求圆满达成。


第二次转身:开发PL,厚积薄发有“套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时还在德国出差的我,收到老雷的消息,要求我尽快回国,紧急支援某在研版本“灭火”。这个版本是我们第一个正式E2E独立交付的规模商用化版本,肩负着无线基站共主控的战略使命,所有无线及网络的相关主管都在关注着我们,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但由于特性复杂,新人太多,大家都没有大项目交付管理经验,整个版本波折不断。2011年6月18日,我回国的第二天,便投入到紧张忙碌的TR5冲刺中。老雷在上研所第一战场坐镇指挥,我在成研第二战场组织联合攻关。那段日子,只能两班倒,累了就在床垫上睡一会,醒了继续拼,眼睛红肿得像兔子,全靠着一股必胜的信念在支撑。

  

经过上海成都两地联合攻关,设计、开发、测试兄弟姐妹们共同努力,一个月后,版本按时通过TR5,发布beta局上网。一场“上甘岭”战役打完,兄弟们松了口气,更关键的是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


2011年末,我开始以开发PL(项目经理)身份负责领域项目交付和团队管理工作。开发项目管理与维护工作略有不同,开发项目特别注重规范化的运作与管理,我在摸索中吸收各种能量:参加各种赋能培训,围绕项目管理中的计划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干系人管理等进行强化;总结带项目过程中的经验得失,不断反思改进。几年间,我一共带了5个项目,坚持开展过程中自己总结的标准动作落地及项目结束后的领悟输出,渐渐有了项目管理的“套路”。

  

在对团队管理和激发上我也一直在不断改进。从最开始的纯聊工作,员工被动接受安排逐渐向工作上的伙伴和生活中的朋友迈进,之后是从一起干成事,跟着我有肉吃的模式过渡到带领团队不断取得胜利,不断成长。

  

我自己的一点心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有同理心,管理上要做减法;虽己所欲,勿强施于人。对于新事物新政策不可强压,通过不断优化,由僵化到固化,最后到习惯为之;虽己不欲,亦欲施于人。作为最后一公里一线指挥官,要有大局观,只要是对团队利益最大化的事情,要和团队成员一起不折不扣地执行。


2013年,我们,成都


第三次转身:部门经理,开放进取寻突破

2014年新年伊始,我升任无线传送开发部经理,轮到我挑大梁了。

  

上任的第一天我就在思考如何提升团队的业务竞争力——一个优良的软件架构正是不二之选。当时我们有3套软件分支,支持十几种单板形态,每开发一块新单板或者一个新特性,动辄几万行代码,工作量居高不下。提升开发效率,提高代码复用率,提高软件架构竞争力,便成为我们的目标。

  

通过无线基站传输域SE(架构师)周涛牵线搭桥,我们结识了公司架构部美研专家罗勇,向他请教业界主流的数据面传输技术与架构。罗勇分享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抽象建模技术和实践,简言之就是,一次开发投入持续受益,降低开发工作量的同时还提供最极致的传输性能,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方法论和技术点吗?双方聊得非常投机,可谓一拍即合。

  

之后基站传输数据面驱动架构(UniTRP)由此诞生,类比汉字是由横竖撇捺折组合而成,UniTRP将业务路径提炼和抽象成一个个原子行为,再通过搭积木式的灵活组装,一套代码支持多种单板和系统,传输性能提升,可有效支撑最终的业务竞争力增强。

  

我积极与无线基站平台TDT(技术开发团队)决策层密集沟通,TDT经理老胡和项目线主管老鲁从业务成功角度出发,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我,支持我,让我真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解决了投资管道的问题后,人力问题又摆在面前,研发“老司机”都懂的,哪个部门不缺人?一通汇报求助后,协调到无线成研飞虎队2名强援支持。PDU部长唐博又紧急从武汉调拨8名精兵,开启了我们武汉和成都两地并肩战斗的序幕。

  

因我们是首次接触抽象建模技术,前期开发过程中常出现返工,项目进度频频延期,同时修改范围广,新老功能的稳定受到巨大影响。虽然我们早已有心理准备,但事实的残酷还是远远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最艰难的那段期间,首席SE张文卓劳累过度,晚上开车回家途中不小心吹了凉风,第二天早起突然面瘫,连续一个月针灸理疗才康复;因版本迟迟无法上线,我和PM王兴爽连续通宵3天未回家;一行本应通过工具检测出的软件BUG,只因我们设错路径漏检,导致版本重发……长期压抑在我心头的情绪终于爆发,质量回溯会上当着现场和电话会议线上30余人的面,我哭出了声。这是我来华为后第一次痛哭,还是大庭广众之下,那种无奈与屈辱无法形容,团队的人也跟着我一起难过沮丧。对我们来说,质量真的是自尊心。

       

我有些动摇了,想就此搁浅,周涛和张文卓可能看出我的心思,第一时间找我交流,希望我坚持下去,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看着他们期许的目光,我深感责任重大,找回了一些动力,无兄弟不拼搏,无热血不青春,我开始自我调整,告诉自己要坚守那份不服输的信念。为了舒缓团队压力,我策划了一场特别的台球比赛,冠名为“UniTRP必胜”杯。利用中午午睡前的休息时间,以PL组为单位车轮战,希望大家打出必胜的决心。

  

经过了一千多个日夜的奋战与拼搏,2016年12月,基站传输统一数据驱动架构,成功在无线基站百万级网元上稳定商用,性能在商用规格上再提升20%,支撑韩国LG U+ VoLTE和数据业务KPI指标大幅提升,基站传输性能竞争力实现从年初落后友商到业界领先,客户特别发来感谢信。与此同时,团队里成长了一大批懂技术精业务的专家,我们也与罗专家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如果要激发一个团队,那就带着大家干成一件有挑战性的事吧。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的了, 如果有那就再拿下一件更有挑战的事儿。这一仗,作为主管的我明白了,要时刻铭记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关键时刻敢于当责。主管是团队的发动机,要迸发出最强劲的马力来,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也许你就会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商用成功庆功合影。2016,成都。


奔赴新征程
  

2017年5月,接到组织安排,我离开无线传送,奔赴传送网波分产品武汉研究所。离开了奋斗十年的无线传送大家庭,我的内心满是深深的不舍。那些年,一起在办公区撸过的串,一起在酒店的香槟庆功, 一起在峨眉山腰的无人机烛光求婚,依然历历在目。

  

最近看了部电影《摔跤吧,爸爸》,剧中爸爸始终坚持着女儿必须拿下摔跤世界冠军的目标与信念,即使所有人都质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爸爸依然坚信他的女儿可以做到。最终,女儿做到了!

  

这种追求卓越,敢于突破,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无志者自叹千难万难,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回想这十年来,在公司的大平台下,在许许多多良师益友的帮助下,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和永不停歇的进取与突破,我从一个初出茅庐、年少轻狂的幼稚学生,一步步蜕变成长为一名扎实贡献的基层主管,带领团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无线与网络的桥梁连接,持续助力无线基站和网络传送网产品的商业成功。我想说,十年青春,值了!

  

新起点,新挑战,下一站,期待更精彩。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1372期内容,欢迎关注。

R

eading

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直接阅读)

晶圆厂面临的新挑战

DRAM芯片战争,跨越40年的生死搏杀

模拟市场中晶圆厂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关注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更多内容

回复 比亚迪,看《比亚迪的芯片布局,王传福的野心》

回复 长电科技,看《从江阴小厂到世界前三,长电科技一路狂奔》

回复 英特尔,看《四面楚歌,Intel还能重回巅峰吗?》

回复 全面屏,看《全面屏手机给供应链带来的挑战》

回复 芯片市场,看《又一个被中国厂商做死的芯片市场!》


回复 展会,看《2017最新半导体展会会议日历》

回复 投稿,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摩尔邀请您加入精英微信群

你好,感谢长期对半导体行业观察的关注和支持!为了方便各位精英专家交流,我们组建了一些专业、微信交流群,欢迎你加入,我们还会邀请在摩尔直播App做过技术和行业分享的100+技术大牛入群和大家交流。加群方法: 长按二维码,加群主为好友,填写加群需求信息,拉你入群。(微信限制每天好友添加数量只有300人,请耐心等待)

地域群:

上海、深圳、北京、江苏.浙江、西安、武汉、成都.重庆、合肥、厦门.晋华、大连、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欧洲、摩尔直播学习群。


专业群:

模拟射频设计、EDA.IP、数字芯片设计、模拟混合信号设计、版图Layout、数字PR.验证、晶圆制造Fab、设备EE、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封装测试、半导体投资、市场销售、AE.FAE、嵌入式开发、实习交流、采购.IC代理、AI芯片

专业微信群规则:

1. 专业、高效交流,建议进群请修改群昵称,格式:公司或学校+职位或专业+中文或英文,请服从群主管理,如果多次违规会被请出交流群;

2. 原则上每人加不超过3个群,精彩讨论内容,群主会负责在不同群同步,既然加了群,请大家尽量置顶群,积极参与群讨论;

3. 群里聊天讨论仅限半导体专业内容,杜绝专业无关内容,特别是养生、拉票、微商等内容,严格禁止,为自己公司打广告以不引起群友反感为限;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摩尔精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