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变差,是从妈妈成为怨妇开始的

圈圈妈妈 女儿派 2023-11-22


有人说,母亲就是孩子头上的那个天。

你阳光,他就灿烂;你阴郁,他就悲观。

育儿这条路,我们都是且行且改进。

想要做个好妈妈,就从改掉“抱怨”这个毛病开始吧。

——鹿妈 

  

文 | 圈圈妈

女儿派主笔  育有一女

01

上周五晚上八点,我正在辅导女儿圈圈完成家庭作业,突然接到了大姐的电话。

电话一接通,就传来了大姐带着哭腔的声音:“小妹,晓宇(我侄子)有没有去你家啊?”

我连忙否认,并询问大姐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这才得知,已经晚上8点了,在读小学三年级的侄子晓宇竟然还没有回家。

当即,我跟先生就立刻赶往大姐家汇合,准备一起寻找侄子晓宇。

就在我们准备分头行动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原来晓宇是放学后去外婆家了,坐过了站又坐错了车,兜兜转转,到8点多才到。

我跟大姐一家立刻驱车去母亲那。

一进家门,大姐劈头盖脸冲着晓宇就是一通骂: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不知道爸爸妈妈会着急吗?”

听到大姐带着斥责的声音,晓宇只是往外婆身边缩了几下,一言不发。

后来,多番询问才得知,原来是这次测验晓宇的成绩退步了,从班级前三名退到了班级前十名,怕大姐责骂,就不敢回家。

听着只是一件小事,但我非常理解晓宇。

几年前,大姐辞掉了工作,正式做起了全职妈妈。

大姐是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相应的,对儿子晓宇也非常严格。

晓宇但凡有让大姐不满意的表现,就会责骂,责骂之后又是无休止的抱怨:

“妈妈辞掉工作都是为了你,你不能让妈妈失望。你现在这样对得起妈妈吗?你太让妈妈失望了。你爸爸每天只知道忙工作,什么都不管,妈妈为你忙前忙后,你就是这么回报妈妈的吗?”

这么埋怨久了,大姐整个人都非常负能量,侄子晓宇也从一个阳光开朗的孩子,变得自卑胆怯。

02

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名词,叫“心理投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放到别人身上,以己度人。

这个行为经常发生在亲子教育中。

我们经常能听到妈妈们对孩子抱怨:

“你必须好好学习才对得起我”,“我付出这么多都是为了你,你必须听话。”

而遭受这样“心理投射”的孩子,会因为内疚而强迫自己积极做事从而讨好妈妈。

这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内疚感控制”。

一个总是抱怨焦虑的母亲,孩子也会跟着自责悲观。

知名主持人赖佩霞曾经发表过一段TED演讲,在那次演讲中她讲述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经历,提出了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问题:

“当妈妈不快乐的时候,孩子怎么敢快乐?”

赖老师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是母亲一手抚养她长大的。

母亲的性格敏感、多疑,面对独自抚养孩子的压力,总是充满哀伤,终日抱怨,喋喋不休。

她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将自己全部喜怒哀乐会倾倒给孩子,甚至会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罪给孩子。

于是在那段跟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年幼的赖佩霞不敢做错事,不敢惹麻烦,甚至不敢跟妈妈说自己在外面受了什么伤。

因为怕妈妈伤心,怕妈妈会抱怨,所以小小年纪她就一个人抗住了所有的苦,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胆怯、自卑。

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女士说:“从人类演化角度看,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03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实验开始,母亲和孩子正常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

接着,目前开始面无表情,而孩子立刻会发现不对劲,他开始想方设法地吸引母亲的注意力。

他继续尝试与母亲互动,但母亲仍旧表情严肃,一言不发。

直到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大哭。

妈妈的情绪,决定着孩子的喜怒哀乐。

你阳光,孩子就灿烂;你悲观,孩子就消极。

你沉默不语,他不敢喜笑颜开;你抱怨愤恨,他也就学会了委屈讨好。

04

为什么不少妈妈们怨气重呢?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中国妈妈为什么怨气重?丈夫缺位、婆婆越位、自己错位。》

每个怨气深重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个如同虚设的“影子爸爸”。

当妈妈在拼死拼活地为孩子付出时,爸爸却做起了甩手掌柜,对孩子不闻不问。

这样一来,妈妈们又怎能不怨声载道?

如若对自己要求严格,想要当个完美妈妈,那日子过得更是鸡飞狗跳。

电影中《坏妈妈》中的主人公Amy,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每天,Amy都会早起给孩子们做早餐和午餐,送孩子们上学。

而后匆匆赶往公司,上班开会,下班后立刻去学校接回孩子。

接着去超市采购,准备晚餐,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最后,哄娃入睡。

Amy立志要做完美妈妈,日以继夜地为家庭、孩子服务,像个不知疲惫的陀螺。

但当Amy在这条育儿路上冲锋陷阵时,丈夫却只是袖手旁观,丝毫不参与育儿工作,甚至开始精神出轨。

百般付出,累到崩溃。

长久下来,Amy开始抱怨,抱怨孩子,抱怨丈夫,抱怨生活。

她的抱怨,换来了儿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女儿埋怨妈妈并不爱自己,丈夫认为她像个疯子。

美国作家艾默生:“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收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不尽责的父亲,总是会让妈妈疲惫、怨愤。

而拥有一个怨妇型妈妈,孩子们听的是怨,看的是怨,学到的也只能是怨。

05

莫言在散文《母亲》里有过这么一段叙述:

“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但母亲的乐观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爱抱怨的妈妈,很容易生养出针尖对麦芒的儿女。

而阳光快乐的妈妈,家就是一座鸟语花香的天堂。

不当“怨妇”,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下面是我们给焦虑的妈妈们的几个小建议:

1.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妈妈,当然也就没有完美的小孩。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人性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建议妈妈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善于挖掘孩子的优点,懂得放过孩子的小缺陷。

2. 学会放手

怨气,很多时候是来自于过度的干预和付出。

而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到的: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3. 做“60分”妈妈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过一个概念:“60分妈妈”。

建议妈妈们不要执着于“完美妈妈”的人设,做个60分刚刚好的妈妈就好。

将60分的爱适度有序地传递给孩子,余下的40分,拿来爱自己,做一个“高尚的自私者”。

4. 爸爸归位,拒绝丧偶式、诈尸式育儿

妈妈冲锋陷阵,爸爸却袖手旁观,这样的家庭当然不会幸福。

育儿这条路,爸爸必须尽快归位,担起责任,减轻妈妈的负担。

以上,共勉。

* 作者:圈圈老师,女儿派主笔,教育学专家,曾任职于国内TOP3教育集团,最讨小朋友喜欢、最受家长信赖的幼教达人。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或许,你还喜欢(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如果你生的是女儿,一定要告诉她这10句话

自从把小孩当植物来养后,整个人都好多了

这4种家庭,累死也养不出幸福满满的孩子,尤其是第二种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