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指南共识丨2021年欧洲复苏委员会指南:基本生命支持

全科前沿 2021-12-15

摘要

欧洲复苏委员会(ERC)根据《2020年心肺复苏科学与治疗建议国际共识》制定了这些基本生命支持(BLS)指南。涵盖的内容包括心脏骤停识别、报警急救服务、胸外按压、急救呼吸、自动体外除颤(AED)、心肺复苏质量测量、新技术、安全性和异物气道阻塞等。


关键词:指南,基本生命支持,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通气,急救呼吸,自动体外除颤器,紧急医疗服务,紧急医疗调度。

 

导言和范围

本指南基于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2020年BLS的科学与治疗建议国际共识(CoSTR)。对于这些ERC指南,ERC BLS编写组对2020 年ILCOR CoSTR中未审查的主题进行了重点文献综述审查,补充了ILCOR的建议。必要时指南是根据编写组成员的专家共识得出的。


BLS编写小组优先考虑与以前的指南保持一致,以建立信心,鼓励更多的人在发生心脏骤停时采取行动。未能识别心脏骤停仍然是拯救更多生命的障碍。在ILCOR CoSTR中使用的术语是对任何“无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的人进行心肺复苏。该术语已被纳入2021BLS指南中。提醒学习或提供心肺复苏术的人,缓慢的、费力的呼吸(濒死样呼吸)应该被认为是心脏骤停的信号。复苏体位已被纳入2021年ERC指南的急救部分。急救指南强调,复苏体位只适用于因疾病或非身体创伤导致反应能力下降的成人和儿童。指南强调,它只适用于不符合启动急救呼吸或胸外按压(CPR)标准的人。任何被放置在复苏位置的人都应该持续监测他们的呼吸。如果在任何时候他们的呼吸消失或不正常,将他们仰卧并开始胸外按压。最后,对治疗异物气道阻塞的证据进行了全面更新,但处理方法保持不变。


ERC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制定了心脏骤停指南,基于ILCOR CoSTR和系统综述。我们对COVID-19患者的最佳治疗、病毒传播及心肺复苏提供者的感染风险的理解还不太清楚,并且还在不断发展。请查看ERC和国家指南,以了解治疗和救援人员预防措施的最新指导和地方政策。这些指南由基本生命支持编写组成员起草并同意的。指南制定的方法见执行摘要。指南行文于2020年10月发布,征求公众意见。编写组对反馈意见进行了审核,并对指南进行了相关更新。指南已提交给ERC大会并于2020年12月10日获得批准。本节的主要信息见图1。

 

图1- BLS信息图表摘要


临床实践简明指南
图2为BLS流程,图3为步骤说明。
 
如何识别心脏骤停
●  对无反应、呼吸消失或不正常的人进行心肺复苏。
●  缓慢、费力的呼吸(濒死样呼吸)应被认为是心脏骤停的信号。
●  在心脏骤停开始时可出现短暂的类似癫痫发作的动作,抽搐发作停止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如果无反应,呼吸消失或异常,开始心肺复苏。
 
如何向紧急服务部门报警
●  如果有人昏迷,并且无呼吸或呼吸异常,请立即通知紧急医疗服务(EMS)。
●  独自一人携带手机的旁观者应拨打急救电话,打开扬声器或手机上的其他免提选项。并立即在调度员的协助下开始心肺复苏。
●  如果你是独自一人并且必须离开患者才能向EMS报警, 则先启动EMS,然后开始心肺复苏。
 


图2 – BLS流程图
图3—BLS步骤说明
图3 - (续)
图3 - (续)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  尽快开始胸外按压。
●  对胸骨下半部进行按压(“在胸部中央”)。按压至少5厘米的深度,但不超过6厘米。
●  以100-120/分钟的速度按压胸部,减少按压中断。
●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不要倚靠在胸前。
●  在可行的情况下,在坚硬的表面进行胸外按压。 

急救呼吸
●  交替提供30次按压和2次急救呼吸。
●  如果不能提供通气,要持续进行胸外按压。

AED
如何找到AED
●  应以明确的标志标明AED的位置。


何时及如何使用AED
●  一旦AED到达,或者如果心脏骤停现场已经有AED,就打开它。
●  根据AED上或电极垫上显示的位置,将电极垫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
●  如果有不止一名救援人员在场,在连接电极垫的同时继续CPR。
●  按照AED的语音(和/或屏幕)提示进行操作。
●  确保在AED分析心律时,没有人触碰患者。如果需要电击,确保没有人接触患者。
●  根据提示按下电击按钮。立即重新开始心肺复苏,按压30次。
●  如果没有电击提示,立即重新开始心肺复苏,按压30次。
●  无论哪种情况,根据AED的提示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在AED 提示进一步暂停心肺复苏以进行心律分析之前,会有一段心肺复苏时间(通常为2分钟)。
 
除颤前的按压
●  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AED(或其他除颤器)到达现场,并开启且连接到患者身上。
●  不要为了提供额外的CPR而延迟除颤。

全自动AED
●  如果有电击的指示,全自动AED可以在救援人员不采取任何进一步行动的情况下发出电击。尚未对全自动AED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安全
●  许多关于公众使用除颤器的研究表明,旁观者和急救人员可以安全使用AED。虽然除颤器对心肺复苏提供者造成的伤害极为罕见,但在实施电击期间不要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安全
●  确保你、患者和任何旁观者的安全。
●  非专业人员对推测为心脏骤停的患者应进行心肺复苏,而不必担心对非心脏骤停的患者造成伤害。
●  非专业人员可以安全地进行胸外按压和使用AED,因为在按压过程中发生感染和使用AED时意外电击造成伤害的风险非常低。
●  针对疑似或确诊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患者的复苏制定了单独的指南。见www.erc.edu/covid
 
技术如何提供帮助
●  EMS系统应考虑使用以下技术,如:智能手机、视频通信、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来协助识别心脏骤停,派遣急救人员,与旁观者沟通,提供调度员辅助心肺复苏,并将AED送到心脏骤停现场。
 
异物气道梗阻
●  如果有人突然不能说话,特别是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怀疑是否窒息。
●  鼓励患者咳嗽。
●  如果咳嗽无效,最多给予5次拍背。
将患者前倾。
用一只手根部在肩胛骨之间进行击打。
●  如果拍背无效,最多给予5次腹部冲击。
站在患者身后,双手环抱患者腹部上部。
将患者前倾。
握紧拳头,放在脐部(肚脐)和胸腔之间。
用另一只手握住拳头,急速向内、向上拉。
●  如经5次腹部冲击后窒息仍未缓解,则继续5次拍背与5次腹部冲击交替进行,直至窒息缓解,或患者失去意识。
●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指南的证据

如何识别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的实际操作定义是指一个人没有反应,呼吸消失或异常。早期的指南将没有可触及的脉搏作为一个标准,但事实证明,在紧张的医疗紧急情况下可靠地检测外周脉搏对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来说都很困难。无反应和呼吸异常显然会与其他威胁生命的医疗紧急情况重叠,但作为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使用这些标准将过度诊断心脏骤停,但对无反应、无呼吸或呼吸异常而未发生心脏骤停的人开始心肺复苏的风险被认为远远超过了对心脏骤停患者延迟心肺复苏所造成的死亡率增加的风险。


濒死样呼吸

濒死样呼吸是一种异常的呼吸模式,在大约50%的心脏骤停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它是脑功能存在的表现,并与改善预后有关。濒死样呼吸通常被误解为生命的迹象,这给非专业人员和紧急医疗调度员带来了挑战。非专业人士描述濒死样呼吸的常用术语。包括:喘息、很少或偶尔呼吸、呻吟、叹息、咯咯声,嘈杂声,呻吟声,鼻息,沉重或困难的呼吸。濒死样呼吸仍然是院外心脏骤停(OHCA)识别的最大障碍。早期识别濒死样呼吸是早期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先决条件,调度员在紧急呼叫中未能识别心脏骤停与存活率降低有关。


当关注于非专业救援人员和专业心肺复苏提供者对濒死样呼吸的认识时,必须强调的是,对心脏骤停患者延迟实施心肺复苏的风险远远大于对未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风险。(另见安全部分)将濒死样呼吸误解为生命迹象可能会导致旁观者错误地将心脏骤停患者置于复苏体位,而不是开始CPR。


抽搐

心脏骤停患者中,短时间抽搐是识别心脏骤停的另一个重要障碍。抽搐是常见的医疗紧急情况,据报道约占所有急救电话的3-4%。这些呼叫中只有0.6-2.1%也是心脏骤停。最近的一项观察性研究,包括3502名OHCAs,发现149名(4.3%)患者有抽搐。出现抽搐的患者更年轻(54 vs. 66岁;p <0.05),更有可能是被目击心脏骤停(88% vs. 45%;p <0.05),更有可能是初始可电击心律(52% vs. 24%;P <0.05)。并且更有可能存活到出院(44% vs. 16%;P <0.05)。与濒死样呼吸类似,抽搐对非专业人员和专业人员来说都使对心脏骤停的识别更加复杂。(调度员识别心脏骤停的中位时间;130 s vs. 62 s;P <0.05)。


识别抽搐发作后,患者仍然无反应且呼吸不正常的心脏骤停,对防止延迟心肺复苏非常重要。延迟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CPR的风险远远大于对未发生心脏骤停的人实施CPR的风险。


来源:好医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
为了每早6:30与你不见不散,我想邀请你
全科前言设为“星标”,或经为文章点“在看”。

如果您喜欢,分享给小伙伴们吧~

您的每一次分享,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源泉!

往期热文推荐

1.中纪委通报:三甲医疗集团总院长抱团腐败,40人被查

2.这些体检指标暗示有病,请把这张疾病对照表转给所有人!什么病挂什么科,全说清楚了...

3.打了上针没下针?国家卫健委要求来了!

4.六部委联合发文,这17条红线医务人员坚决不能碰!

5.指南更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终于发布,10大更新要点来了!一文速览

6.检验医师两剂疫苗后确诊,原因找到了!还证明了一件事

7.刚刚!卫健委回应医生质疑肿瘤治疗黑幕:立即进行调查核实

8.官方|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海报已发布!

9.某医院新规定:代表看病必须向纪委备案...

10.第1针北京生物,第2针北京科兴,到底行不行?

11.救命青霉素,缘何短缺?

12.柳叶刀最新公布!中国癌最常见的23个致癌因素!7个方法可避免
13.重磅!慢性病纳入标准管理

14.“错换人生28年”事件系故意换子?最新通报来了!

15.2021年基本公卫工作指标来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