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朝诊断、终生管理!常见慢性病怎么管?

全科前沿 2021-12-15

重磅!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相关问题把握标准发布

源头终于查清了!广东连打3场不同战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卫健委出台文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严防严控措施30条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文:基层医务人员有新任务~

在A省打疫苗,B省却查不到?国家卫健委回应!

国务院重磅发布,2021医改重点来了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比例近40%1。与此同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2。

 

本文专家:

曾小峰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母义明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侯明  山东齐鲁医院血液科主任


许多慢性病有相似特点:一朝诊断、终生治疗,为了预防和延缓并发症,降低慢性病的致残、致死率,患者需要“自我”管理。然而,不少患者并没有管理意识。

糖尿病

我国大约有1.1亿糖尿病患者,患者每年用药的费用支出平均在1~3万不等。此外,自我管理较差者,平均支出将会超出1.5倍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指出,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和器官都会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受损害,而糖尿病管理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和学习相关疾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 用药随意性较大;

  • 不配合检测血糖;

  • 为了节省经济开销,反复使用针头;

  • 对疾病知识关注度不持久,缺乏疾病知识及系统性的数据管理。


糖尿病自我管理:这七条要牢记

1.管住嘴:不是不能吃而是吃得合理,食物要低糖、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热量;以及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和适量蛋白质。

2.迈开腿:可以结合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一般每天30分钟左右即可,60岁以上可选择慢走。

3.常监测:最好将每次的监测结果做个记录,便于医生掌握治疗情况。这样的监测不仅仅是血糖高低变化,还应包括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监测,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心、肾、神经、眼底等部位的相关检查。

4.学注射:胰岛素注射的部位包括腹部、胳膊外侧、大腿外侧等,不要只盯着一个地方,要轮替打,尤其是一天多次注射的,注射针头也不能重复使用,以免造成感染、脂肪增生等并发症,导致血糖波动。

5.要减重:当体重超标或体重高低反复时,胰岛素水平也会发变化,可能导致患糖尿病风险。肥胖患者应注意减肥,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6.用对药:治疗药物包括口服药和注射制剂两大类,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年龄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必须在医嘱下才能更换药物。

7.好心情:对疾病控制要有信心,积极面对治疗,不要过度忧虑。

风湿免疫疾病

我国各类风湿病患者总数达两亿以上,其中强直性脊柱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发病高峰以20~30岁男性为主,常被患者误以为是腰肌劳损或是腰间盘突出,如果不及时治疗,3年致残率达45%,5年致残率高达70%。

另一代表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在全国约有500万患者,但很多人以为不痛就是治愈,更不会意识到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破坏是不可修复的,对于疾病的认知和管理亟待加强[4-5]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表示:“类风湿关节炎不仅直接导致残疾,丧失生活、工作能力,由于患者需要他人照顾日常起居,间接的医疗成本也不可忽视。”

风湿免疫疾病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 前期对病症不重视,当作腰间盘突出治疗;

  • 病情稳定后,居家治疗用药不规范;

  • 不进行自我复健、坐姿站姿不正确。


风湿免疫疾病自我管理:锻炼上有要求

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能随意停药,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觉得疼痛轻点,就自行停药或者减量,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这两个病在锻炼上都有讲究和要求,强直性脊柱炎更被称为“一半治疗,一半锻炼”,因为术后的功能锻炼可以防其复发。建议患者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并按步骤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保持适当的体位和姿势对治疗本病非常重要,比如,在站立时应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坐位也应尽量保持胸部直立。日常起居应睡硬板床,采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枕头要矮,一旦出现上胸或颈椎受累应停用枕头。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锻炼的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锻炼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不能用力过猛,重点进行强化肌力的运动。比如,侧卧把下肢上抬,每次持续用力5秒钟,然后稍休息,反复进行10~20次,以锻炼臀大肌和臀中肌。此外,还可根据兴趣,选择行走、慢跑、骑车、游泳等方法锻炼,以减轻疲劳感,减少对药物依赖。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6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同时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少患者因为焦虑情绪或是疏于自我管理导致病情加剧,出血严重6山东齐鲁医院血液科主任侯明教授表示,血小板减少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选择药物以及良好的心态,对避免发生出血事件很有帮助。

血小板减少症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 用药依从性差,很难坚持用药或定期抽血检查;

  • 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获取来源;

  • 因病情反复,容易放弃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自我管理:太硬的食物少吃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不能频繁换药,还要定期到医院查血常规,以根据血小板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需要提醒的是服用激素类的药物,应和医生多沟通处理相关药物不良反应,自己不能随意停药。

本病在居家管理上是以不出血为最终目的,尤其是饮食上不宜吃过于坚硬、刺激类的食物,以高蛋白食物为主,尽量软而细, 不要轻信花生皮等可以补血小板的说法。如果有消化道出血的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严重出血尽快到医院就诊。

日常注意休息,不能太过劳累、不能熬夜,如遇便秘等在排便时也不能太过用力,需要靠泻药帮助。锻炼不能进行对抗性活动,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项目,另外情绪上不能受刺激,心态要平和,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害怕出血上,而造成过度紧张。

事实上,在慢病管理的链条上,预防、早期筛查、用药、控制等环节缺一不可,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都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患者的长期配合,智能化的慢病管理可以加强患者自我监管和实时干预,有利于病情稳定,让患者少跑点医院。

参考资料:1.《2017—2022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汤子帅,老龄化下的中国慢性病负担.新京报.2019.3乌日图. 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及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4.朱洪民.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11.5.王林. 基于DAS28、CDAI的类风湿关节炎凝血/纤溶指标与中医证型及其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6.曹远芳.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疲劳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资料来源:健康时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联络微信

温馨提示
为了每早6:30与你不见不散,我想邀请你
全科前言设为“星标”,或经为文章点“在看”。

如果您喜欢,分享给小伙伴们吧~

您的每一次分享,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源泉!

往期热文推荐

1.卫健委出台文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严防严控措施30条

2.源头终于查清了!广东连打3场不同战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3.国家卫健委最新发文:基层医务人员有新任务~

4.国务院重磅发布,2021医改重点来了

5.关于幽门螺杆菌(Hp),这是一篇最全最好的科普!

6.重磅!编制内外待遇将统一

7.停业整顿、立案调查!34家医疗机构被通报!

8.洗个澡,命就没了?医生提醒:千万别让一桶水毁了一个家!

9.从体检正常到癌症晚期仅半年!医生曝光的原因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10.在A省打疫苗,B省却查不到?国家卫健委回应!

11.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没症状治不治?

12.课件分享|优质服务基层行的策略与思考
13.你是如何一步步养成糖尿病的?

14.我要打“北京生物”,为啥换了“成都生物”、“兰州生物”、“长春生物”?

15.医院员工带人插队接种疫苗!这种“微腐败”何时才能杜绝?

16.关于三高,这是我看过最牛的科普文了!

17.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医院中层干部?

18.从腹泻到死亡仅半天!疫情后期这个病例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19.医院员工15年没来上班,仍被“发工资”超46万元!这钱居然用到了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

20.重磅!官方通知:严查这三项,已有基层医生被罚10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