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同性恋、异装癖等概念随着海外性学著作被引入中国,引起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热议,而在此之前,同性爱慕更多地被当成难登大雅之堂的闲谈。1912年《妇女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的《妇女同性之爱情》的文章, 首次从西方医学角度来介绍女同性恋的历史,并将之与好男色的男子归为一类。至于文学领域,则属郁达夫开启了近代同志文学的时代。1909年,少年郁达夫初到杭州,在府中学堂开始了他的中学生涯。
△郁达夫表示,自己跟这群涂脂抹粉的sissy pants真心有壁彼时的郁达夫并没有想到,命运会在他身上绕了一个弯。十余年后,留洋归来的郁达夫在安庆法政学校执教。校园中亲密少年们同窗共读的情景让他想起过往,时间是最好的滤镜,那些曾差点将自己逼上崆峒山的一幕幕似乎也不再可憎了。
郁达夫动笔写下以此为蓝本的故事,揭开我国近代同性文学的第一页。这群倾向浪漫主义、崇尚自我的中国青年们,在东京成立了作家组织,并在归国后登上新文化运动的舞台。初代成员包括小说担当郁达夫、诗歌担当郭沫若、评论担当成仿吾、音乐担当田汉等等。同期,与之争锋的还有茅盾、叶圣陶领衔的“文学研究会”,这两个组织并称20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社团。1922年,归国后的创造社众人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刊物,得到实力单薄的上海泰东书局支持。在《创造季刊》的创刊号中,郁达夫发表了讲述同性情感的话题作品《茫茫夜》,这篇是继《沉沦》之后的又一枚重磅炸弹。小说《茫茫夜》及续作《秋柳》大致情节:主人公于质夫对同为男人的吴迟生,有着不一样的情愫。于质夫自我催眠这是伟大的友情,但触到对方的手时,脑袋里却像有电流经过。吴迟生身患肺疾,他们要离开这座城市去往不同的地方,两人在开船前依依惜别,于质夫想带他一道离开,他害怕对彼此的热情会被第三者夺去,然而两人最终还是分别了。后来于质夫生活失意,嫖妓时遇见了一位叫碧桃的姑娘,他很喜欢,因为她的眉眼长得有几分像他。于质夫又要去往别的城市,他在码头看着忽闪忽暗的灯影,对自己说道:“人生也是这样的吧!吴迟生不知道在不在上海了。” 从这段对两人的年龄、外貌、衣着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郁达夫赋予了吴迟生溢屏而出的泥塑感,这和更富有男性气质的于质夫形成了鲜明反差,而这种对比值得从多种维度进行解读。一方面,虽然小说的人物没有逃离刻板印象,但是从后文可知在这段亲密关系中,缺少安全感、更依赖对方的人其实是于质夫,这是二人同性情感描写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另一方面,它同时充满政治隐喻:“纤弱-柔美-苍白-大衫”与“粗壮-平正-身材更高-洋服”的对比序列,以及吴迟生的肺疾,都被认为是对东西方权力秩序的反映,这也是提升小说高度、引起争议的一些地方。△电影《心之全蚀》于质夫以诗人兰波与魏尔伦的感情自比《茫茫夜》中于质夫和吴迟生有很多亲密友爱的互动,从中全然看不出郁达夫少年时期对同性之爱的“恶感”,虽然我们不知道他本人是否真的有转变想法,但至少这些文字没有体现出恐同情绪,当然,也没有赞美。《茫茫夜》发表后,针对这篇小说的负面声音不绝于耳,有人批判这篇小说会助长校园男风,损害少年身心,无异于精神鸦片。至于文中于质夫的形象,也被视为作者本人情感经历的投射,于是批评者转头质疑郁达夫的性取向,谴责他直男失格。后来郁达夫在《创造季刊》做出回应,并发表了自己的宇直宣言:我对此第一不服的,就是读者好像把《茫茫夜》的主人公完全当作了我自家看。我平常作小说,虽极不爱架空的造作,但我的事实之中,也有些虚构在内,并不是主人公的一举一动,完完全全是我过去的生活。
《茫茫夜》小说的进步意义,在于郁达夫凭文学之力,让同性议题重新转向知识分子的公共领域,而不只是单纯的民间奇闻轶事。小说发表后的同月,李宗武在《民国日报·觉悟》发表了《性教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性爱之讨论》,用西方现代理论的目光重新审视校园同性恋爱的现象。1934年,《北平周报》第51期刊登的一则题为《同性恋》的新闻,讲述了一段本地男校三角恋的故事,而在郁达夫之前这类题材并不容易见诸严肃报端。有L君者年方二九,粉面朱唇、更喜修饰;精○剧,尤擅“装旦”(花旦之旦也)故其举动类似一女性:笑时转掩其口,动时转扭其臀,故同学与之耍闲,L则毫不介意,嫣然一笑报之,于是同学皆呼“受不了啊!”其同班某君者,C其姓,CT其名也。鲁人。面黑而不喜修饰,埋首,其用功课堪称全班之佼佼者,L君见其品德高尚,竟垂青焉。C君亦以在功课之暇,与其配耍,亦无不妙,于是定情焉。LC定情之后形影不离,俨若伉俪。T君者曾为追逐L最力之人。但以面儿不扬,功课不及C君,竟遭L之白眼;但T仍时献殷勤,希L之心回意转也。因此情形,同学多以称“三角”代此事实。而以“一角”称C,而T则漠然也。除了《茫茫夜》之外,后来郁达夫又以妻子为原型创作了有关女同性恋题材的《她是一个弱女子》,文章描写了三个性情、思想、志趣各不相同的女性及其不同的生活道路,涉及同性恋、师生恋、虐恋等多种元素。某种意义上,郁达夫掀起了民国时代关于校园同性恋爱的讨论风暴。继郁达夫之后,庐隐、凌叔华、郭沫若、沈从文、巴金等作家,用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对同性恋、恋物癖等边缘情欲进行描述。△李金发诗歌《同性恋歌》 刊登于《美育杂志》创刊号△2009年,娄烨拍摄同性题材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电影中的人物念诵这篇散文的片段,每一帧都流淌着灰蒙蒙的诗意。△2018年,白先勇凭借讲述同性、恋父与死亡的短篇小说《Silent Night》获得了第五届郁达夫文学奖,颁奖词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承接了郁达夫浪漫的精神气质和丰盈的文学风度。”1.公众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禹磊 | 同性欲望叙述中的他者与界限——论郁达夫小说<茫茫夜><秋柳>》
2.公众号“格拉底苏的下午茶”,《术论 | 郁达夫<茫茫夜>的同性欲望书写研究 》
3.公众号“GS乐点”,《新刊发布,中国同志文学史选刊》
文章来源 | 做书公众号
原作者 | 李满
不要忘了点亮星标,阅读美文与新知!设置步骤如下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