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改革开放共奋进 我在基层做环保 | 土壤修复人坚守的那片净土


我们是来自市环科院固体废物与土壤环境研究所的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团队,自称“土壤修复人”。

2006年7月,第一次踏上浦东上钢三厂、上海溶剂厂这片临江土地,迎接我们的不是期待中的绿草如茵、机器如织,而是满目杂乱无章和扑鼻的怪味,垃圾横生、污水遍地,可识别污染源(REC)比比皆是。当时,连场地环境调查都是个新鲜事儿,更不会有人预料到土壤修复行业会如此迅猛发展,在十多年后的今天,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甚至成为了资本的宠儿。



2010年5月,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盛大开幕,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壤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践行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但在准备阶段,土壤修复人是痛苦的、纠结的,既要面对欧美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种种质疑和刁难,又要破解没有法律法规可以约束、没有行业标准可以衡量、没有国内先例可以参照的难题。虽然,我们在接手世博会项目前,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也自认为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真正开始做的时候才发现困难比预期的要多得多,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区域,工业用地约占67%,各类工厂、企事业单位约数百家,其中不乏百年老厂,着着实实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翻阅整理了上万页的资料,经历了数月的现场踏勘和采样监测,留给我们的是30余万个监测数据和不到1个月的时间期限。加班!唯有加班!不惜一切的加班!分不清工作日还是周末,也忘了还有五一假期,家离单位远的同志甚至搬来了行军床以单位为家,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最终,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开创性地实施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场地土壤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工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蔡道基院士评价说:“世博园区土壤治理修复工作,开创了我国大面积区域的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也拉开了上海乃至全国的土壤治理行业发展序幕”。而今,当时加班的辛劳早已消散忘却,唯有众志成城、痛并快乐着的团队氛围依然萦绕心头。




攻克了世博会项目这个山头,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展会的盛况和世界各地展馆的异域风情,又迎来了迪士尼乐园一期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任务。起初,我们这样开玩笑:“我们是见过了世博会这样大场面的,3.9平方公里面积也不算大嘛”。但拿到项目资料后,我们差点崩溃了。这次面对的是数百家中小型乡镇企业甚至是微型的作坊。蚂蚁虽小,五脏俱全。一家家企业收集资料、挨家挨户地现场访谈和踏勘务必做得一丝不苟。迪士尼项目立项单位的美方还邀请了土壤修复业界著名的外资咨询公司参与项目工作。虽说是联合团队共同协作,但大牌外资公司看到国内该领域发展不过区区数年,如今面对的又是我们这支这么年轻的技术团队,对我们是否能担此重任的疑虑溢于言表。在项目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浦东川沙地区的农田、村庄、工厂遍布了我们的身影。那些日子,我们被雨水淋湿过,被烈日暴晒过,被田间野狗疯狂追逐过,还遇到过不配合工作的企业主闭门谢客甚至恶语相向。经历了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办公室的灯火彻夜通明,最终我们圆满完成了迪士尼项目,获得了业界专家和领导的赞许,联合团队中的美方也竖起了大拇指。



行业发展初始,工作中各种问题和烦恼纷至沓来。项目执行过程中评估和治理的技术难题,怎么解决?缺少行业规范和评价标准,怎么评判?业主压根儿不理解不配合,怎么推进?唯有练内功,解困境,一步一个脚印遵循着心之所向,迈出坚实的每一步。十年磨一剑!终于,国家的“土十条”执行了,《土壤法》出台了,行业标准和规范完善了,业主们也接受和配合了。城市基础建设的前期工作离不开土壤修复治理,从世博园到迪士尼,再到桃浦智创城,上海重大工程项目的土壤修复治理始终活跃着我们的身影,我们的团队勤奋努力、砥砺奋进,先后获得“世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场地修复尖兵”等荣誉称号。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环保公益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CI论文、上海市科技奖、国家环保部奖、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每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都见证了土壤修复行业的成长,也见证了我们土壤修复人的成长。



践行“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环境科学工作者心中的职责和信念。工作是辛苦的,内心却是坚定的,从上海到云南、到青海、到黑龙江,我们带着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奔赴全国各地,攻坚克难,倾囊相授,治理土壤污染,只为圆那绿水青山梦,追寻心中的一片净土。


来源:上海环境


为您推荐

工作交流︱福建省生态环境厅领导来院调研生态环境科研及管理工作

市环科院召开2018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测评会

要闻速递|朱石清副局长赴市环科院调研水与自然生态科技工作

要闻速递︱我院成为本市首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