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报道|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近年来,上海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无论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还是河流水环境都不断优化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并非凭一已之力就能完成,需要依赖于区域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

为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与长三角各省市携手推进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共同守护区域治理的绿水青山。其中,自然少不了我院科研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




建设历程

作为我院重要的创新平台,大气重点实验室诞生于2014年初,当时正值2013年全国灰霾污染频发,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刚刚启动,迫切需要在 科学上为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实验室在国家环保部、市环保局、市科委等各方力量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了3年多时间的建设,于2017年11月顺利通过验收。



研究定位

从重点实验室诞生的背景可以知道,实验室的定位就是围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需求,立足长三角,提升大气复合污染的科学诊断和防治能力,为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科学决策。


主要成果

近年来,实验室先后支撑长三角,在区域污染成因、来源解析和污染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强化观测,基本摸清了区域PM2.5和O3的污染特征和传输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本地化的污染源排放实测,建立了区域高分辨率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掌握区域大气污染的来源贡献;此外,还建立了一套从排放预测到减排措施再到效果评估的模型技术方法,可以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和潜力进行分析评估。

具体来讲,2014年依托重点实验室,联合清华大学以及长三角三省一市环科院和监测中心,通过“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科技支撑专项,围绕长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机理、来源解析、预测预报、联防联控等方面的科技瓶颈,开展了重点攻关。项目研究最终在立体观测技术、源清单更新及校验技术、动态源解析技术、集合预报技术和效果评估技术方面实现了5项突破,完成了15个先进减排应用示范,编制了8个地方标准草案。项目成果支撑长三角区域出台了《长三角区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深化治理方案(2017-2020)》以及区域高污染车辆和船舶联防联控专项方案,这些成果先后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得到采纳和应用。研究提出的“加强长三角区域臭氧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开展长三角多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的建议”等建言被市领导采纳并批示。

实验室还先后为南京青奥会、杭州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及去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博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近两年也在持续加强输出技术和科研经验,2017年参加了国家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的总理攻关计划,承担了“2+26”城市中德州市的“一市一策”跟踪研究课题,为当地建立了一套大气污染“会商诊断-减排决策-督查跟踪-效果评估”的闭环工作机制,作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决策研究的样板得到生态环境部的高度评价,目前已经在多个城市得到推广应用。


近期重点

尽管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秋冬季区域性重污染仍时有发生、O3污染加剧、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仍不稳固。为此,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获科技部立项启动了“长三角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策略与技术集成示范”重大项目,旨在深入研究区域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机制,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背景下,深入挖掘区域大气污染减排潜力,支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相关媒体报道

为方便大家进一步了解上海如何加强长三角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小编悉心整理了近期各家媒体对此进行的相继报道,一起来围观吧:


东广电台

——【听】PM2.5一年降一成?不够!长三角治霾智库升级扩容


解放日报

——长三角:“你喝的水,我帮你守着”


文汇报

——青浦吴江嘉善环保合作进入制度化轨道


新民晚报

——保护生态,联手更有力量


澎湃新闻

——进博会成功举办这座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有功劳,它研究空气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相关媒体报道


作者:黄成 

责任编辑:院办公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