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讲解员|找寻人类声音的“舒适圈”
我院团委开设的 “我是讲解员”专栏,致力于在做好生态环境科普的同时,也展现我们可爱的环科志愿者风采。本期让我们跟随讲解员张玮晨来一起找寻人类声音的“舒适圈”。
这是大家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噪声显示屏,看到57.5分贝的提示时,你是否会觉得很吵呢?
但当你走进上海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半消声实验室时,面对低于30分贝的声环境,大部分人都会情不自禁感叹:原来那么安静的环境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所以,究竟怎样的声环境才让人觉得舒服呢?
首先,
我们要知道噪声和声音的区别是什么。
人们研究声音的发生、传播和接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它、利用它,可是在许多情况下却是为了消除它、控制它。这种想要消除和控制的声音就是所谓的“噪声”,它是一种干扰,也就是“不需要的声音”。一般情况下多指那些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引起人厌烦的、难听的声音。
其次,什么是分贝?
不同分贝的声音,
给我们的主观感受是什么样的?
分贝是用于度量声音强度(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相对大小的单位,以dB表示。比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为30-40分贝;站在人行道上,一辆卡车经过的声音可达到70-80分贝;在停机坪上的工作人员,若不戴消噪防护耳机,他所面对飞机引擎的噪声可达到120分贝左右。
所以,大家现在可以知道,
原来40—60分贝之间
才是我们人类声音的“舒适圈”。
本期讲解员
张玮晨,高级工程师,
来自我院环境物理研究所、
上海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期从事环境噪声及振动控制研究工作,特别在环境噪声控制、轨道交通噪声及振动控制等研究方面积累较多经验。曾获得上海市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篇,国际会议论文4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项。多次组织所内成员接待全国各地在校学生来院参加环境科普教育与培训活动,开展授课与讲解工作,具有丰富的科普宣教经验。曾参加我院与长宁区少科站开展的青少年环保课题辅导结对活动,辅导初中学生参与声环境课题研究,辅导的课题多次在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
若您还对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感兴趣,欢迎直接在公众号对话框给我们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供稿:物理所
责任编辑:院团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