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舫:搭建一种与图书相遇的方式丨遇见 · 夏木塘
编辑 | 33.
遇见夏木塘
遇见 · 二十种乡村生活方式
遇见 ·二十一所建筑高校
遇见·二十位建筑师
夏日林木 匯水為塘
2018年6月,“遇见夏木塘”在江西万安夏木塘村正式启动。遇见夏木塘之遇见建筑师,由数位建筑师甄选夏木塘村内建筑、场地,以设计的力量,通过针灸的手法,采用小尺度介入的方式,在不破坏原有环境风貌的基础上,为夏木塘增添多样性和趣味性。引入新的业态,促进整体升级。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村镇的振兴。
6月20日,夏木塘中期评议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此篇将带来第七位建筑师专访——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教授周宇舫以及他“遇见”的夏木塘。
“遇见” · 周宇舫
周宇舫
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系教授
A9 工作室导师
江西省万安县夏木塘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六月的一个午后,村子里的孩子们在晒干的油菜杆上打滚嬉闹,或故意逗得觅食的老母鸡嗷嗷奔跑,这是很多人的童年,也是夏木塘村孩子们的日常。同一时间,在深圳,夏木塘中期评议会后,UED杂志记者对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系教授周宇舫进行了专访,周老师随和的性格使得本次访谈变得轻松、愉快。
“搭建一种与图书相遇的方式”
UED×周宇舫
1.基于图书馆的新功能
一个集中示范性样板
周:因为我们今天也是来谈大学生的搭建与夏木塘村之间关系的。虽然看上去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最主要的就是在关于趣村的背景下,如何挖掘真正能够吸引儿童,或者说能够成为一个主题性的内容,并且为夏木塘村带来日后发展的契机。这关联到我们现在,就是做的这些东西到底是否已经被挖掘出来了。关于夏木塘村目前以儿童为主题去进行的这些设计,它针对的对象是谁的问题,如果单纯从一个自然村的角度来说,这样一个村庄其实里面的儿童也是有限的。
古树下的秋千 © 章燕
现在村里有一块修整得很好的空地,还设有秋千等设施,村里本身也有一个小学,满足学习娱乐的功能绰绰有余。但是我觉得夏木塘项目不仅仅只提供针对村民的服务,更多的应该是起到一个集中示范性样板的作用,同时还能使村子成为集合这些样板而引起人们兴趣去度假的地方。假设我需要设计一个儿童图书馆,我需要考虑其场所究竟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它针对的是固定人群,还是游客,或者只是到这来度假两三天的一个家庭。
在我看来,图书馆本身是否吸引儿童以及家长认为它能为小朋友带来什么,这些问题应该是考量的关键所在。其他关于儿童的项目以及目前设施的需求,我认为更多的是由动态人群产生的。以一个图书馆的项目为例,很多小朋友可能会组织参加一些小型夏令营,但多数情况下他们只做一个短期的停留,不会一年两年待在那。那么这种图书馆的属性可能不似以往,它里面应该有一些基于图书馆的新体验,或者纯粹就是游戏的功能。
游戏园中的龙舞秋千 © 陈展辉
2.与一本书相遇的方式
一种体验的状态
周:我觉得跟一本书相遇的地方这个概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在这里面其实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相遇的状态。这是一种体验的状态,同时也是一种作为家长也能够感觉到针对儿童的这些书所在的气氛。举例来说,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儿童艺术类的书,把这些书从一个本该存在的,比如说城市里的环境,中间剥离出来以后放在一个特定的夏木塘村里,到底它在那个状态下它是什么样的。因为我在国外一些书店里看到,书用图书馆的形式摆放。周围都是书架,然后小朋友很舒服的坐着拿起书看,有时家长也会过来看。更多的是觉得小朋友喜欢这本书,就会买一本带走。我们也是游客,也不是固定的人,所有这些并不是说为了卖书,而是让书的流通成为一个互动的因素。
3.在夏木塘的气氛里展开阅读
一个发现与再发现的过程
周: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刚刚提到了两个概念:体验和认知。就是说我们的空间设计里要考虑小朋友的体验感。他可能四处跑四处玩,然后在一个角落发现他感兴趣的。我希望在里面的图书都是称得上经典的图书,也许他们在别的地方已经读过,但是在这再发现它也是一个过程。
所以说,这个图书馆应该考虑儿童的体验和认知,所谓认知就是一种发现。当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要在空间中实践也有一定的难度,也要认真的设计。
4.象征与符号
一个知识的小殿堂
周:如果说这个村庄改造主要针对的人群,最主体的就是这个村里的人。村民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势提升他们的经济收入,对于村里面留守的儿童来讲,绝对是一个大福利。这样的图书馆其实从整体来讲,依然还具有精神层面的一种象征性、符号性。图书馆的选址,实际上是这个村里的制高点,一个比较高的独立的建筑。
我希望这个图书馆不仅仅只存在一年两年,而是十年二十年。孩子们长大出去以后,这也成为他们自己心里知识的小殿堂。我也希望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能通过传媒把这个项目的精神放大推广,那么这个图书馆的意义就放大了。对于那些曾经在这的村民和他们的孩子们,我觉得这个印象非常重要。
雨后散落的花瓣装点着古树旁的小路 © UED
对于每个毕业生,最后图书馆留给你的不是说欠图书馆哪本书没有还,而是那栋建筑或者是那个空间曾经给你的那种记忆。所以我认为这样看似只是在乡村中做一个图书馆的项目,它很可能成为夏木塘村成为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影响也非常有意义。
5.“遇见”桥上书屋
一个不期然的状况
周:我首先说它最实际的意义,我希望它是一个固定的,能够服务于这些孩子们的场所,其次它还应该是具有“遇见”这个概念的场所。我曾经在福建遇见过一个乡村里的儿童图书馆,是李晓东老师设计的桥上书屋。当时我带学生去做福建民居的测绘和下乡写生,当地人给我介绍了一个村子我就去了。到那一看,一下就“遇见”了桥上书屋。我当然早就从杂志上知道桥上书屋,但是我一点没有想过我会在这个不期然的状况下看到它。管理村民把房间打开后,我们就可以把那个空间当成工作的场所,这个时候“遇见”这两个字就起作用了。
桥上书屋 © 李晓东工作室
所以乡村建筑的精神意义跟城市里面某种特定功能的建筑是不一样的。乡村的意义可能在于它自己静静的等在那,并不招揽你。但当你一旦到那,不刻意的遇见了以后,你被他所打动。我相信当时在场的几十个学生在都非常的吃惊。所以那栋房子在我心目中的意义非常大,换句话讲到现在我清楚的依然记得那个房子。
桥上书屋 © 李晓东工作室
6.图书带给人一种圣神感
一个有关建筑氛围趋向的问题
周:从外观看那个房子其实是比较完整的。农村的房子建造质量很难说,我可以说它很不结实,但是同时它待在那几十年也不成问题。同时,我们对如何采光也进行了思考。因为房子的进深比较大,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采光问题。其关键在这个图书馆到底打造什么样的氛围或者说精神内涵,在现象层面上人们如何感知。我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既然是一个儿童图书馆,那么我希望它不要变得特别严肃或者神秘,像是光影造成的建筑的那种稳重感。这不是一个相对当代化的设计,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有关建筑氛围趋向的问题。
7.光影与感知
一个好的空间
周:可能建筑的光影对我们成年人走进去触动比较大,但对于孩子来讲可能还是趣味性,或者说这种相遇的方式更重要。但是我不否认一个好的建筑,一个好的空间对于小朋友们来说,也是会被触动的。其实我们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很多人回想小时候的经历,同样一件事可能感知比别的小朋友强一点,就是这个意思。
周宇舫指导作品
阖竹轩
The Secluded Bamboo Chamber
2017CBC国际高校建造大赛/中央美术学院
阖竹轩 © UED
李代友家这座在郁郁葱葱里静隐宗师文脉的百年老宅,本是存在于一个平行于我们的另一个空间里,但就在今夏,我们走入了这座人去屋空的宅院。我们做了简单的一个动作——设计,要为这脉传承推倒一堵墙,为这域风土开一道门,为这处诗情透些许光。
在初次踏勘后,我们确定将院落的南入口围墙作为此次建造大赛的改造内容,原有院墙和院门是用黄土砖砌筑的实体构筑。我们的策略是将原有院墙置换成一个通透的围合墙体和格栅门,目的是纳入院墙外的美景和气息,连通内院人工景观和外部自然景观,建构一个既是院门也可以临潭静思的木构门轩。门轩的结构是伞骨的结构原理,用相等的杆件变化为起伏的屋面。名字“阖竹轩”取自门前的核桃树和竹林的谐音,也是对乡村安静生活的一份向往。
“慧亭”
Hui Pavilion
2016CBC国际高校建造大赛/中央美术学院
“慧亭” © UED
“慧亭”的设计初衷是利用竹子的韧性塑造建筑形态。功能是可装配的露营装置,适用于大多数野营场所。在结构上,承重结构与围护体系是一体化的。错位与叠映的横向百叶与四周的竹林相互渗透。按竹叶形态进行排布的百叶格栅有利于排水,并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在使用功能上,12平方米的半球形空间既可作为放置帐篷的场地,也可作为一个融入自然的茶室。“慧亭”是一个可以静心临池、摹写竹影的自在世界。
“遇见” · 夏木塘
水本万物之源,林为庇荫之处
临水而建,山林环绕,乃桃源之居所
江西省万安县枧头镇,原有“上下木塘”二村,其中“下木塘”村季竹木林立,山花开遍,故而更名为“夏木塘”。这里气候温暖宜人,四周稻田连绵,村民淳朴善良。
夏木塘村,一个位于江西省的小乡村,背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区位优势明显,在峥嵘历史的历程上占据着小小的一隅。这里自然景色优美,古树繁茂且造型奇特;乡野风光怡人,鸡犬相闻,村庄房屋错落有致,优良的生态环境与村落的建成环境交相辉映。
在乡村建设的浪潮中,经历了上一轮美丽乡村建设的夏木塘,虽着力发展“中华民间游戏村”的特色,但村落发展问题并未得到切实解决。现在的夏木塘,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宅并存,村落传统的格局和肌理保存完好。它正以承袭而来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民俗,等待新一轮的发展和更新。
国家推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夏木塘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8 第三届国际高校建造大赛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万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CBC建筑中心
协办媒体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参赛高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美国雪城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
ENCOUNTERING XIA MUTANG
遇见知名设计师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遇见朱小地
遇见张宇星
遇见魏娜
遇见崔彤
遇见谢晓英
遇见柯卫
设计、文化、艺术引领下的乡村振兴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到我们的行动中来
企业 · 机构 · 个人赞助
熊润 :18600687326/xiongrun@uedmagazine.net
苏丽燕 :18600687323/suliyan@uedmagazine.net
市场合作
杨纯红 :18600687010/yangchunhong@uedmagazine.net
媒体合作
赵明 :13801372842/zhaomingcbc@qq.com
夏木塘
俱乐部
苏丽燕 :18600687323/suliyan@uedmagazine.net
关 注 我 们
FOLLOW US
▼
微 信 公 众 号
▼
微 博
夏 木 塘 的 春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