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宇星: 我所要改造的乡村, 都是生长着原始基因的乐土 | 遇见·夏木塘

📌 编辑 | 5m


遇见夏木塘


遇见 · 二十种乡村生活方式


遇见 ·二十所建筑高校


遇见·二十位建筑师 



夏日林木 匯水為塘



2018年“第三届国际高校建造大赛”走进万安夏木塘村,竞赛邀请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美国雪城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内外21所知名建筑高校,通过“趣村夏木塘”聚集起来,探讨如何赋予在地文化以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标杆性,达到从功能到生活方式的全面提升。

 

本次竞赛设计类型多且灵活,各高校团队自由选择基地、提出问题,并用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所选区域的设计品质,用设计激发区域的活力。


6月20日,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副主席张宇星接受了UED的独家专访,作为深圳“趣城计划”的总策划人,希望通过设计手法使城市、乡村共同进步,张宇星先生针对本次“趣村计划”提出几点看法。


 “我所要改造的乡村,

都是生长着原始基因的乐土” 

深圳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的发起人、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同时还担任深双学术委员会主任。深圳“趣城计划”总策划人。


让“趣城”为城市增加活力 & 自由性

让“趣村”为乡村保留基因 & 在地性


Q1:相对于“趣城计划”,“趣村”可以借鉴哪些经验和理念?


◆ 乡村的核心价值


“趣城计划”很重要的特点是:让社会各种资源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即希望政府、社会、建筑师、当地城市的居民,相互之间在一个平台里面对话,自己搭项目。利用搭建好的平台,使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这个平台内,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中国的城市具有高度的体系化,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步入增长的节点,而乡村却恰恰相反。乡村发展还未进入完全体系化状态,存在着很大的弹性空间,所以,这就使“趣村计划”变成了一种可塑性强的设计活动,在城市做公共空间和在乡村做,基础是不一样的,倘若以“趣村”的名义将“趣城”的方案复制使用,便会使社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比如:设计师为城市修建了大型基础设施,做社会空间,进行社会治理......这些都是有副作用的。


所以我们在做“趣村”的时候,首先要反思城市里体系出现的问题,哪些体系是不能带到乡村的,哪些体系是城市里欠缺的,而乡村又可以给提供的,这样我们在做“趣村”的时候会很清楚——乡村恰恰可以承载那些城市里所没有的东西。同时,乡村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多元性,处于一个原始的自发状态,并没有被很多空间体系污染。乡村里人的创造性、自主性强于城市里的人,比如,在城市里盖房子,必须要找建筑师,规定精确,而在乡村里还是可以自己去进行改造,这也是乡村体系中最宝贵的一种状态。所以在做“趣村”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什么是乡村的核心价值?”。


© UED


Q2:“趣村”应该塑造怎样的新乡村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为乡村导入人流,提升区域经济的目的?


◆ 保留产业接口,创新发展方式


如今的乡村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流失,如今的农民已不再务农,反而愿意去享受城市带来的便捷,而城市里的人来到了乡村,也不会从事农业,乡村人与产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割裂的状态,乡村从而变成了一种中间状态。所以在乡村产业治理上,要保留产业接口,传统农业内在的根底跟城市的消费者对接,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


乡村人在社会交往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基因,即“集体化生活,熟人社会”,而这种基因也正是城市生活中所欠缺的,乡村恰恰可以提供这种集体化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乡村给予的这种生活方式,可以形成同现代产业对接的新型农业、新型的乡村产业。所以,这种体系需要重新建构,不能简单地将城市体系拷贝过去,这样会破坏乡村那些本土文化。要在保持乡村中原有的多元性、差异性、自主性的同时,把城市里面成功的体系带到乡村中,重新建构能够适应乡村形式的基础设施(点状/散点状/高度集成的)。


© UED


Q3:“趣村”应该如何平衡以村民为代表和以建筑师为代表的这两类人的基本诉求?


◆ 转换身份,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乡村


首先,建筑师在对乡村考察时,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地去看一遍,建筑师要把自己当做为村民,体验乡村生活,融入到当地的氛围中去,有了这样的体验经历,才能够真正的去做设计。其次,要明确“建筑师介入乡村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到了乡村,希望做设计,又有地方又有空间,就可以做很多花样出来,然后做宣传,获得额外的价值,这种状态下,就是在破坏乡村。


所以我认为,这个出发点要先考虑清楚,明确主体是谁:首先是村民,谁在使用设计?如果将来是村民在使用,那就要跟村民保持深度交流、沟通的关系;如果是城市人使用,也要及时同村民沟通,使“设计”能够与村民保持良好的关系,建立一种设计与地方沟通的桥梁,这正是增强设计的在地性,在地性的建立不是说光画一张图,它需要个人的体验,设计师同本地人产生实实在在的联系。


© UED


Q4:“趣村”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又作为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


◆ 回到原点,实现“私人订制”


我认为,“趣村”的理念是可以复制的,但形式不一定可以,因为每个村本身就是存在差异性的。如果在一种模式下标准化的复制,那就跟城市里面一样,毫无意义。而所有的理念就是:建筑师或者所有的人必须回到原点去。由乡村所处的地点去切入,由乡村人的身份去切入,从而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场境和情境,这有助于我们去做切合当地的设计,这个设计是解决问题的,不是说好看、形式上的,比如说能解决生产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因为介入的场景、理念不同,以及所处环境、周边条件不同,所以决定了我们做“趣村”每一个项目、每一个设计它都是独一无二的。



向艺术家学习


在本次采访的最后,张宇星先生针对“建筑师转换身份”的想法,提出了“向艺术家学习”的模式。


艺术家相比设计师而言,“转换身份”的意识会更强,因为艺术创作与设计产业本质上是不同的,艺术家更容易以个体的身份去介入环境,从而进行创作,得以保证作品同当地文化环境结合。不同的是,设计师这个职业决定了他必须要改变什么?他必须要建造什么?然后影响别人,导致了设计师很容易会把握不准“身份”。所以建筑师一定要向艺术家学习,转换身份,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会真正根植于地域的土壤,传承地域的文化。


◆ 深港城市  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



2017 UABB 展览现场 © UABB


深港城市  建筑双城双年展(简称:双城双年展)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以城市或城市化作为固定主题的两年一度的展览。双城双年展2005年源于深圳,2007起由深圳与香港这两个边界相连、互动密切的城市协作举办,立足其所在的珠三角地区急剧城市化的地域特点,关注全球普遍存在的城市问题,用当代视觉文化的呈现方式,与社会公众广泛交流互动,具备国际性、 先锋性、公益性


◆ 深圳“趣城”计划


© 张宇星


© UED


大梅沙村改造——消失的大鱼 © 侯静


趣城计划”起源于深圳,这种模式一反传统城市规划由宏观到微观、自上而下的思维与操作模式,以一种新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路 ,通过见微知著、四两拨千斤式的操作模式,对宏观叙事下的传统城市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趣城计划”鼓励设计师自发选取城市微环境,并提出更新方案,经过筛选后最终实施建造,是巧妙的城市针灸疗法。首次“趣城计划”在深圳盐田区展开,引起了业内很大关注。其试图在找出一条与理性规划并行的路,一种能赋予城市美好生活的可能答案。

 荫 · 秋  · 东 


水本万物之源,林为庇荫之处

临水而建,山林环绕,乃桃源之居所

 

江西省万安县枧头镇,原有“上下木塘”二村,其中“下木塘”村季竹木林立,山花开遍,故而更名为“夏木塘”。这里气候温暖宜人,四周稻田连绵,村民淳朴善良。

© UED



夏木塘村,一个位于江西省的小乡村,背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区位优势明显,在峥嵘历史的历程上占据着小小的一隅。这里自然景色优美,古树繁茂且造型奇特;乡野风光怡人,鸡犬相闻,村庄房屋错落有致,优良的生态环境与村落的建成环境交相辉映。


© UED
2018第三届国际高校建造大赛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万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CBC建筑中心


协办媒体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参赛高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美国雪城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