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一”假期前,湖北召开重要会议:全面加快旅游强省建设

灵秀湖北,有口皆碑,山水名胜,文物古迹兼备......


湖北如何加快旅游业发展?如何建设旅游强省?


9月28日,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给出了答案。



新时代旅游业如何定位?


(一)旅游是综合性产业,要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大、发展快、关联广,在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们要强化战略意识、机遇意识,切实把旅游业作为建成现代化强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


(二)旅游是动力产业,要作为实现“六稳”的重要抓手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部署“六稳”工作。“六稳”归根到底要稳产业,特别是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重大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引领我省消费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发挥好旅游业的动力作用,将对全省经济行稳致远形成强有力的顶托。


(三)旅游是优势产业,要作为各类资源融合转化的重要途径来抓实。我省发展旅游的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


“颜值”高。灵秀湖北也是大美湖北。山水名胜、文物古迹兼备,长江、汉江、清江如三条玉带镶嵌荆楚大地,大江大湖大库等众多的河流湖泊,构成了绝无仅有的“水魅湖北”。毛泽东主席曾在湖北写下《水调歌头·游泳》等著名诗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期间,对“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等,描写我省美景的诗句信手拈来。这些都是对湖北旅游形象的最好推介。


“家底”厚。湖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4处,居全国第2;5A级景区10家,居全国第5。原始神农、盛世长江、太极武当恩施仙居等,驰名中外、令人神往。


“人脉”广。处中国之中,是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祖国立交桥”。高铁、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和通达四大洲的60条国际航线,构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广大游客来湖北更加便利。旅游具有“一业兴促百业旺”的强大综合优势,推动湖北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旅游业是一把“金钥匙”。


(四)旅游是文化产业,要作为展示湖北形象的亮丽名片来打造。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省是文化大省,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可以概括为“八个地”:


一是新旧石器、炎帝神农等远古人类文化的演化地

二是青铜冶铸、编钟乐舞和老庄哲学、屈宋文学等楚文化的发祥地

三是赤壁大战、刘备借荆州等三国文化的富集地

四是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昌明地

五是首义文化、红色文化等革命文化的策源地

六是清江巴土文化、戏曲文化、端午文化等民族民俗文化的积淀地

七是万里茶道、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等商贸文化的兴盛地;

八是“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等山水文化的灵秀地


这些文化资源,为全省旅游发展提供了最深厚、最持久的元素。我们要深挖文化内涵,擦亮文化名片,吸引更多国内外人士发现湖北、体验湖北、认识湖北、喜欢湖北。


(五)旅游是幸福产业,要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来经营。旅游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正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在精准扶贫中,旅游扶贫是造血式扶贫。在乡村振兴中,旅游经济是美丽经济。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必须把旅游这个幸福产业做大做好。


旅游业是规模大、发展快、关联广的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优势产业、文化产业、幸福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们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旅游业在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把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实现“六稳”的重要抓手来推动,作为各类资源融合转化的重要途径来抓实,作为展示湖北形象的亮丽名片来打造,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来经营,全面发力、重点突破,以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要瞄准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全面加快旅游强省建设。



湖北准备怎么做?


坚持谋全域


推进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战略性变革。要着眼于全域旅游的全局性、空间性、带动性、整合性和共享性,以更大力度推进资源全域性优化、产业全景化覆盖、社会全方位参与,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模式。


现在,我省旅游资源“分割”明显,“全域”谋划差距很大。清江全流域、大洪山全山脉都在我省境内,但开发旅游资源以行政区划为限,划地为牢,各管一段,各唱各调,甚至互不服气。三国文化是我省最好的品牌之一,在日韩和东南亚游客中很有市场,但湖北的三国故事也是各讲各的。这些具体问题,需要专门研究、谋划、解决,全域旅游才能真正“全”起来。


全域统筹规划:将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中。


全域整合资源:统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要素,整合旅游产业要素,推动旅游全产业链与供应链无缝对接。


全域系统营销:通过大制作、大宣传、大营销,提升湖北旅游整体吸引力。


全域共建共享:既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旅游建设管理中来,也要让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坚持优供给


提高产品质量:在巩固传统产品供给的同时,增加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科技含量、文化内涵、绿色含量,加大有效供给。


优化供给结构:聚力建设一批有竞争力的核心景区景点,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旅游精品路线,开发一批健康养生、户外运动、休闲疗养、文化体验、田园观光、生态度假旅游项目。


补齐服务短板:从政府部门讲,要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文明旅游,压实安全管理责任。从企业讲,要提升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推进智慧旅游等新服务。


坚持强品牌


突出擦亮“五大品牌”:


生态长江品牌:力争到2020年,把湖北长江沿线基本建成旅游转型升级先行区、优质旅游品牌集中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红色旅游品牌:把大别山、湘鄂西、武汉市等红色旅游区做成精品景区。


乡村旅游品牌: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护乡村文化,突出乡村特色,培育一批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样板,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荆楚味道”品牌: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塑造湖北味道,让广大游客喜欢“饮长江水、吃湖北粮、品荆楚味”。


“灵秀湖北”品牌:加快构建名景名城名镇名村名店名节“六名一体”的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高标准谋划旅游宣传推介活动。



坚持促融合


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要全面深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放大“溢出效应”。


旅游与扶贫融合:把旅游业作为实施“三乡工程”的主阵地、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旅游与城镇化融合:建设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旅游小镇和美丽乡村。


旅游与健康融合:要打好“李时珍”牌,大力发展医药健体、康复医疗、健康养老等健康旅游。


坚持抓项目


大视野谋划:抓旅游项目不能得“近视眼”。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长期见效、长期受益。谋划推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已确定的110个重大旅游投资项目建设。


大力度引资: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敢于拿资源引资本、换市场。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招大商、引名牌。


大手笔建设: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管理,以高质量旅游项目赢来八方游客。交通基础设施是旅游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抓好旅游中心城市的交通建设和运营。


会议强调,要全面促进旅游创新发展,从“要素依靠”“门票依赖”等传统旅游发展模式,转到以产品创新、经营创新、业态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上来,推动形成国企、民企、外企等旅游投资多路大军,抢抓国家扩大服务业开放重大机遇,创新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在旅游创新发展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全面促进旅游创新发展


强化新理念引领


在旅游业发展思想认识和发展思路上来一次大解放。


运用新思维。善于从点线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开发旅游资源,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新,促进全省旅游业遍地开花。


探索新模式。从“要素依靠”“门票依赖”等传统旅游发展模式,转到以产品创新、经营创新、业态创新为主的增长模式上来,为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走出新路径。瞄准旅游需求新变化,敢于推陈出新,走好内涵式发展新路子,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强化多主体支撑


旅游是大产业,大产业要靠多主体支撑。同时,大产业也必然造就和容纳更多更大更强市场主体。市场活力源自于改革动力。做多做强、激活市场主体,关键在狠抓改革落实上下功夫,真正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形成央企、民企、外企和省属国企旅游投资多路大军。



强化大开放提速


旅游本身是开放型产业,必须在大开放环境下健康发展。


加速建好大通道大平台。有许多景区品高质优、独具魅力,但交通“最后一公里”没有解决好,制约了发展。我们既要下大力解决大通道,又要花功夫改善微循环。


加速扩大对内开放。充分发挥旅游在区域合作中的先行作用,积极开展与长江沿线省份、周边省份旅游合作,联动打造区域旅游优势品牌。


加速扩大对外开放。今年上合组织旅游部长会议在武汉召开,影响力很大,形成多项共识。要顺应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湖北旅游国际影响力、吸引力。


强化全方位支持


旅游经济是重要的实体经济,要像支持工业、农业一样支持旅游业发展。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凝心聚力为全省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来源:湖北日报、湖北新闻


“湖北服务业”→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