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生必看经典话剧《雷雨》重磅来袭!看对人性的拷问,听对真情的悲叹!
1934年,曹禺的第一部话剧横空出世。
这部叫做《雷雨》的作品,将沉闷压抑的社会气氛诉诸笔尖,把丑恶的社会现象与人民的无奈揉进剧情和每个人物的形象中,划破时代的长空,成为很多人喘息的突破口。
88年来,无数的剧团将之奉为话剧界的《圣经》,反复阅读,不断复排,在这一经典作品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
这其中,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从1956年以来,一直用心传承和打磨这个剧目。
△1956年版《雷雨》
△1982年版《雷雨》
△1997年版《雷雨》
△2002年版《雷雨》
△2007年版《雷雨》
△2015年版《雷雨》
△现版《雷雨》
经久不衰,高朋满座,必有其道理。
经典传承,好戏常磨,常看常新
《雷雨》被奉为戏剧界的经典,不是空穴来风。曹禺先生仅仅用4幕悲剧,就讲述了一个时代,两个家庭,8个人物的悲欢离合,颇有四两拨千斤的魄力,而这种创作手法,也符合“三一律”。
*“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的产物。它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这是一个在天津发生的故事,也是一部在天津形成的戏剧,让这个天津土生土长的团体来演绎,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
天津人艺版的《雷雨》剧组,怀着敬畏之心,在尊重原作架构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每次复排,都有新的解读和诠释,曾多次得到曹禺先生的肯定和赞赏。
从1956年至今,每一版的复排,都是一个重新了解原作、重新挖掘、重新发现、重新体悟的过程,每一次也都会给观众们带来新的惊喜。
传承剧本内涵和人物性格,注入不同时代的理解,充分尊重每个时代的审美,这是天津人艺版《雷雨》的态度。
角色传承,与戏剧共同成长
而这个剧组的传承,不仅在剧目本身,更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情感一代代维系。
1997年《雷雨》第五次排练时,演员朱逸萱饰演了四凤一角,一演就是20多年。而当《雷雨》再次复排的时候,她接到了饰演鲁侍萍一角的任务。虽然有所诧异,但是她还是担起了这一重任。
一对母女的命运,在一个演员身上得到了转化。是传承,是阅历,更是对这个剧目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朱逸萱不是第一个在团里既试演过四凤又试演过鲁妈的人,上一位鲁妈的扮演者,也曾经在年轻的时候演四凤,她将自己的毕生经验,传授给了朱逸萱。而同样的,她也把自己20多年饰演四凤的经验,传授给了“新四凤”——李景景。
在天津人艺版的《雷雨》中,不少原来在剧中饰演年轻角色的演员,后来再排时都在剧中改饰老年角色。女儿成长成了妈妈,儿子摇身一变成了父亲。
磨戏之时,本来就会揣摩对手的心理,随着演出中不断与角色磨合和年龄的增长,他们成长成为团里的“家长”,成为最适合演绎老年角色的人,成为了团里的顶梁柱,将一代又一代凝聚在团里的经验和情感传授。
这种浪漫的传承与更替,与戏剧本身就拥有相互融合的气场。在漫长的岁月里,努力做着同一件事,做好,做精,再向新的高度出发,无不让大家感动。
情感传承,在剧场拥抱亲情
在《雷雨》中传承的感情,不仅仅是演员之间,还有观看这部剧的观众之间。
演出现场,经常一次递到检票员手里的是好几张票。妈妈带着女儿,儿子带着父母,甚至一大家子推着年迈的老人一起来看这部跨越了几十年的经典之作经典之作。
对那个时代还有依稀记忆的人们往往都已经两鬓斑白,他们对这部作品的感情,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弥足珍贵。
而陪他们看这部剧的人,也经常因为演员高超的演技,和“雷雨”浓浓的氛围感,仿佛被带入那段时光,感受过去,更理解长辈经历过的时代和情感。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带着自己的孩子走进剧场,一起感受这个“过去的故事”。
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承,《雷雨》经受住了时代在各方面的考验,依然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大幕将起
一场沉寂已久的风暴即将来临
你准备好了吗
-演出时间-
2022年12月10日
周六 14:00/19:30
-演出地点-
杭州剧院
下载大河票务APP
抢票快人一步
END
更多推荐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码关注
大河票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