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是一季鸡飞狗跳暑假时,今天我们来聊聊“科学揍娃”^-^

暑假来了,

又到了一年一季的孩子鸡飞狗跳的时节,

随着湿润季节的来临,

万物开始骚动……

咳咳……


暑假,

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于我来说,假期大概可以用这幅图来表示:




都说科学育儿,不能动手,可不动手这个暑假是不能好好地过下去了~

就算真没动过手,也是没有遇到同款娃吧:

一到放假,说不想学习,应该放松玩一玩了,作业也不肯做,不怕老师批评,一点没有进取心,奖励啥都没用。各种耐心引导,但还是不听。

做啥都墨迹,以前扣星星管用,现在娃也不在乎了,慢慢吞吞地看书,做作业发呆。

40页的题目,他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翻,看到好玩的,停顿几秒。等他找到40页,5 分钟过去了。



找一张英语卷子,整个书包慢慢翻一遍,找不到,再翻一遍还是没有,10分钟后,打开文件袋,找到了。

看着他在奋笔疾书的状态,凑近一看根本就在乱涂乱画……

狮吼之后,必是动手,不是打娃就是撕本子,不变身不给力!



吼、动手、撕本子管用还好,最怕的是,折腾得自己都怀疑人生了,这娃竟然还是一个样,没啥变化。

唉~打了也没用,还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我们这届当父母的,当然知道打孩子不对,打骂教育要不得;也不希望孩子体验到,自己小时候受到的棍棒教育。

但在实际生活里,真的被孩子气个半死,有时候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打!

打完还特别后悔,常常感到自责:我还是不是个好妈妈/爸爸?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如何科学揍娃?

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请撤离!


一、选择一个趁手的武器

在武器的选择上,常见有以下几种: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周杰伦推荐的,一款带有中国传统古风和民族特色的武器,经济便携、使用率高。

打孩子忌讳的是带着一时冲动盲目地揍,衣架、拖鞋、抡巴掌不仅显得打孩子这件事不够庄重,暴露了父母无法对情绪的失控和无力,而且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只会让孩子对惩罚防不胜防,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对改正错误更是没有任何帮助。

新加坡的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根藤条,当孩子犯了错,师长都会在指出孩子的错误后,在特定的地方取下藤条,对孩子进行教育,藤条不作他用,全职充当师长惩罚孩子的“道具”。

这根承载“专物专用”专职作用的藤条充满了一种神圣感和仪式感。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老师有权利在学生犯错的时候用藤条打学生手心,但必须有另外两名教师在场见证。

这样“专物专用”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不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才有“揍”这个行为,而是因为孩子自身犯了错误,必须接受错误产生的后果,父母只是和“揍人的道具”一样的执行者,不是权威本身,这就是立规矩的具体体现。

二、选择好揍的部位

正确地揍自家的孩子,还要选对合适的部位,选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选不对,还可能适得其反。

试想一下,假如您家的孩子比较皮实抗打,一拳揍下去,刚好打到孩子坚实的肌肉上,你会手疼,又一拳下去,砸在脑袋上,孩子脑细胞受损,从此更难听懂你的谆谆教诲,一错再错。

那么究竟孩子身上哪个部位是适合下手的呢?没错,就是打屁股。

这个部位皮肉皆嫩,神经分布少,无论从手感上,还是声音效果上,都能取得先声夺人和气势汹汹的打人气氛,往往还没下手,孩子就会被架势给吓到,直接认错。

巧合的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就是俗称打屁股。可见打屁股无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上还是国际角度上,都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

为什么呢?鲁迅说过,打蛇打七寸,打娃打屁股。说的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即便是父母,也不能被情绪所左右,以孩子的过错为借口,让自己的愤怒伤害孩子的身体或心理。

选择最不容易受到损害的部位非常关键,这决定了我们揍孩子这个行为不是以伤害为目的,而是以揍娃为手段进行的教育。

如果我们是以宣泄为目的去打孩子的时候,很有可能是让你在打的过程中很解气,但是打完又心疼。

另外有家长会有疑问:假如气都消了,还有必要打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教育孩子的原则是:带着规矩去打,即使情绪没有了,但规矩还在。因此,打孩子的时候保护好孩子,带着规矩打孩子,也是我们打孩子打出效果的关键所在。

三、营造好揍的氛围

我们准备好了揍的前戏,可揍的时候该怎么揍,台词该怎么说,也存在不少误区。

揍娃现场,最常听到的是“错没错!”“敢不敢!”“不准哭!”伴随一阵阵的哀嚎和凄厉的惨叫。

这种揍娃的氛围比较嘈杂,孩子只能顾得上哭,带着一种屈辱向你认错,完事还往往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你会觉得,白打一通。

那么怎么才能在揍得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沉默,保持一种不可琢磨的沉默。只听见藤条簌簌下落的声音,啪,整个过程缓慢、肃穆、庄严,空气中凝固着一种难能可贵的仪式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说话,孩子怎么认错,不认错,怎么起到教育效果。所有的交流应该集中在打孩子之前。

还没下手,就需要实现和孩子有语言交流,清楚而理性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打几下,这是立规矩的过程,规矩在父母之上,所以不是爸妈要打你,是你必须承担做错的后果。

言简意赅,态度坚决,接下来,你才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放手打下去。

四、懂得如何善后

打完孩子还得会善后,善后善得好,亲子关系可以更加融洽。善后,也有讲究。可能这一打打下去,打开了两人的隔阂。

打完孩子以后,孩子不可能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顿暴击,更多的是站在原地小声地啜泣,带着一种委屈,带着一种不得已。

如果这个时候你扬长而去,就好比你做了一个精心设置的捕兽笼,就等着天真懵懂的孩子闯进来,而你尚未好好调教,就让他受了点皮肉之苦,便放出了牢笼,而且从此也不怕你精心布下的局。

因此,打完孩子,其实应该等孩子情绪稍作平静,再让孩子适度吐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达到交流的目的。

更有温情的善后方式,其实是和孩子共同承担之前的错。

孩子犯错,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教育存在纰漏。那么,父母跟着受罚,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出了什么纰漏,也是双向交流的关键所在。

比如惩罚过后,父母可以反馈给孩子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犯了错,因此父母也接受惩罚,自罚少玩一个小时手机,或者其他合理的方式,都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爱,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力和无所适从的恐惧。

点击播放GIF/385K

愿天下,所有的大人都能明白,我说的“打屁股”和“双节棍”只是出于调侃,因为前者已经不适应7岁以上的孩子,他会觉得屈辱,后者不适应天下所有的孩子,因为真的很痛。

更希望,调侃背后的道理,大人都能懂得,因为不打孩子不代表不教育,是教育需要更加理性科学的方式。


————感谢您的分享转发————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商务合作请联系优秀小学生作文编辑(微信号:18205405880)

学生老师家长投稿请发送至邮箱:474446934@qq.com


往期精彩


1.家长们请注意:下学期语文课本将大变样(教育部通知)

2.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3.同样上学,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必读)

4.教育孩子,去一趟超市就够了。

5.于洁:写给正在焦虑的父母们(深度好文)

6.“孩子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看哭了无数人

7.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现在看还不晚

8.“大衣哥”朱之文的悲剧令人毛骨悚然,值得每个人都看看!



投稿请关注公众号后获取投稿信息

长按下图识别关注我们



记得请点一下 "在看" 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