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中国捐赠古籍的日本永青文库是谁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文化反哺

和气猫 和气猫奥多摩 2019-01-21

        2018626日,日本一个名叫“永青文库”的美术馆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了约4000册古籍,这批捐赠的古籍包括唐代的关于国家治理的《群书治要》,中方称赞这批古籍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这成为缓解近年来僵冷的中日关系的一个佳话。

       这些古籍对于日本来说,当然也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籍。那么这个永青文库是谁的?宝贵的古籍,它怎么可以说送人就送人了呢?

    

 位于东京目白的绿树掩映中的永青文库本馆

永青文库是一个美术馆,它保存了江户时代的熊本藩(今熊本县)的藩主细川家传的美术品和历史资料。法律上它是一个民间独立性质的公益财团法人,并不属于国有或地方政府所有。永青文库理事长是细川护熙。永青文库美术馆在东京羽田机场第二航站楼还有个展示厅,里面定期轮番展出该美术馆的部分藏品。

     永青文库美术馆的定期和不定期展

我们知道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的重大举措之一,在那之前日本是封建割据状态,地方各诸侯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有极大的权力。明治维新虽然革除了地方诸侯手中的大权,但是为了齐心协力建设一个全新的国家,日本各阶层都选择了柔和的妥协,明治政府没有对各诸侯家族斩草除根,而是把他们归为华族,让他们在贵族院(即参议院的前身)有一席之地,不但对他们的私产予以保护,对他们在政治上的发言权也予以了保护。

用中国的话语来说,这就是明治维新“不彻底、保持了大量封建残余,但是在日本人看来,这种妥协却是把维新对社会带来的震荡降到最低限度的明智之举。对诸侯、贵族的私产并不国有化,而是予以保护。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永青文库并非国有,而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美术馆。

 

在历史上,任何国家灿烂的文化结晶比如各种美术品,其促成和保存都是由王或者贵族主导的。如果一个国家历史上充满了你死我活不择手段的暴力更迭,那么珍贵的美术品灭失率就会很高。美术品是如此,更珍贵的人们的生命也是如此。日本历史上没有皇室易姓,战争频率低规模小也很局部,除了二战末期被大轰炸损失了一部分珍贵的美术品/资料以外,其他时期都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毁损。

 

为何日本一个家族几代人可以收藏和保存这么多书?因为这漫长的几代人经历的都是经济文化相对稳定、发达的环境,所以能有对文化的喜爱和珍惜之心几代人不变。


在中国,一个贵族家族往往要经历覆灭、断裂。易姓上位改朝换代的时代固然如此,就算在政治比较能妥协的北洋时期,一个政治领导人的死亡或失势,往往意味着家族的迅速衰落,以至于养不起任何美术品。中国的一个家族如果发迹获得政治地位,它会在经济上迅速积累财富,而政治上失势后则经济上迅速衰败,其后人无力维持收藏。

而日本古代以来,包括明治维新前到现在,社会变动和革新都不是断层式的推翻式的,所以,虽然自然灾害多发,但多数宝贵的古籍得到了保存。明治维新本身就不是对已有的精英阶层的灭绝式扫荡,明治维新后成功引进了宪政,直到二战结束国内政治经济安定发展,不管你官还做不做了,辞职了或者怎样,私产始终是稳定的。除了战败时被盟军占领时没收了贵族私产(主要是房地产,接收了给盟军高官居住和娱乐等),日本人自己没干过没收私产的事情。

细川家战后也出了一名首相即细川护熙。和日本多数很快下台的首相一样,细川护熙也是做了半年左右就辞职了。日本的首相有政治世家出身,也有平民出身,他们上台都是靠选票,而不是靠世袭。


人们常说,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今天的中国游客到了日本,看到古典建筑、古城结构、和服等留下了古代中国影响的文化元素,往往会有一种错觉,好像日本是保留了古代美好的中国,所以现在不少中国朋友爱说唐代在日本。还有人说,日本在进入近代前一直就是学中国,没有自己的东西。其实这是个误解。

日本学古代中国,并非一直在学,而是在隋唐时期。唐中后期遣唐使就喊停了。当时日本的“学问之神”菅原道真(845-903)认为再派遣唐使已经没有意义了。古代日本学习古代中国,主要受影响的是文字、佛教、服装、美术等,其中以文字的影响最为深远。为什么当时学不下去了?因为制度不同。古代中国自秦统一江山就是中央集权,封建制度已经结束了;而日本进入明治维新之前一直是封建制度。所以科举、宦官这些附属性的制度日本都没有学习。即,古代日本对古代中国的学习并非全方位,而是由于地域上的邻近关系在相对表层的东西上有一些影响,而根底里的制度一直是截然不同的。唐代不在日本,只不过唐代流行的一些文化元素今天还保存在日本的文化中。


因为没有科举制度,日本的知识分子阶层即武士阶层,思维未被拘禁于科举考试科目,因而思维比较宽广活跃。这种思维上的不固定化,在古代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意义。但是进入近代,交通和通讯突然发达起来,文化和文明的流动已经不再被局限于地域上的邻近地区。此时,日本知识分子活跃的思维一下子就能辨别出文明的进步与否,因而果断抛弃儒家那一套理论,迅速引进西方文明,这次引进的不但是表层的文化,更是根底里的制度。


完成了近代化后的日本,文化的发展迅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大量西方概念被定制或翻译成日语,定制时主要用的是汉字。这些汉字词汇迅速大量进入中国,这个趋势今天还在继续,即文化的反哺。

日文词汇对中文词汇的反哺


      当然,文化的学习和反哺是容易的,难的是制度的学习。就像古代日本没有学习中国的制度一样,现在的中国看来并不会学习日本的制度。和气猫的期待并不高,无论制度如何不同,希望基本的交流和尊重还能继续。今天,历史上的珍贵典籍在和平的时代,有一部分能回流到诞生地,可谓文化之幸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