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顶着“上海第一家”名号的餐厅,现在还好吗?

2017-10-20 小二 魔都食鉴局 魔都食鉴局

在魔都的吃货,都是很幸福,并且多少是有点骄傲的。


有什么好吃的从外国要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这第一家店,往往是开在上海的。远的不说,近的就有大排长龙的Lady M啦,美国最早的连锁汉堡店White Castle(这两家阿花都去探过,戳蓝色字可以看)等等。那些享誉全球的名厨进军中国的第一站,你猜怎么着,也常常是上海,Joël Robuchon、Jean-Georges Vongerichte(等我局攒够经费也许会去),掰掰手指还能数出一大堆。


这种“先人一步”的优势或者说传统,可不是现在才有的。今天,局座就要带着大家伙来扒一扒开美食界的“上海第一家”们,追寻那些如今让我们熟悉并且念念不忘的美食,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的,以及它们现在都还好吗


以下是好久没有出场的目录君——


目       录


     上海第一家北京烤鸭

     上海第一家清真牛羊肉火锅店

     上海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

     上海第一家做栗子蛋糕的西点房

     上海第一家德式西餐厅

     上海第一家川菜馆

     上海第一家潮汕砂锅粥店


最后,还有一个彩蛋


嘘,知道答案的胖友们也不要剧透,拉到下面看看你猜的对不对。本篇进度条着实感人,可对照目录先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下拉进行阅读,当然传统姿势先转后看再评论点广告,局座最是欢迎了。





说起北京烤鸭,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要数“全聚德”了吧。但全聚德开到上海,不过是这十来年的事,更不要提近年来的新贵、米其林加身的大董了。在京城烤鸭名店进上海之前,上海人就不吃烤鸭了吗?当然不是,上海人对烤鸭,别提爱得有多深了。1928年,上海未来的第一家北京烤鸭店的诞生了。


之所以说是“未来的”,原因是燕云楼起初是粤菜馆来的,原名“味雅”,创办人叫王定源。多年经营之后,生意并不见好。随着彼时京菜在上海滩兴起,1936年,王定源看准趋势,决定以京式风格重新装修,并花了重金聘请了北京与天津的名厨掌勺,引进了北京烤鸭等名菜,“燕云楼”在上海一炮打响,以至于有了“北有全聚德,南有燕云楼”的名号。


时移世易,如今的燕云楼没有全国连锁的全聚德那么风光,但也远不至于到“萧条”的地步。局座在某个工作日的中午跑过去,燕云楼客堂满座,慕名前来的食客依旧络绎不绝。


燕云楼在云南南路上的总店很醒目,一共分为六楼,一、二楼是供散客吃饭的大堂,其余楼上的都是包厢。大堂里就餐的基本都是已经花白了头的阿姨爷叔,和少数在附近工作的年轻人。还好地方大,还有剩余的位置,局座选了个靠窗的桌子,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菜单准备点餐。


Ξ 局座点单

北京烤鸭(半只)79元

韭黄炒半鸭丝(小) 18元

秘制半鸭汤(小)10元

菊花蟹斗 38元

糟溜黄鱼片 58元



 北京烤鸭 


半只烤鸭79块的价格,比起全聚德和大董来说,是非常亲民了。烤鸭上来的速度还挺快的,下单后十分钟就上菜了。数了下半只大概被分成了25片左右,和老北京鸭肉和鸭皮完全分离的形式不同,燕云楼的烤鸭是去骨带皮连肉的,虽然吃不到“片皮鸭”了,但这可能也是他家特色吧。


烤鸭皮一点都不油,皮与肉之间的脂肪层已经完全被逼出,所以显得烤鸭皮薄如蝉翼,口感上是爽脆的。局座个人并不喜欢“片皮鸭”鸭皮那种一咬一口油的感觉,这样连皮带肉的吃,反而觉得清爽了不少。


吃片皮鸭肯定少不了面皮和黄瓜京葱啦。每张面皮都呈半透明的状态,举起来居然能把随行Y探员的大脸遮住(Y探员:喂喂,明明是我脸小啊)。

 

黄瓜和京葱丝的摆盘乱糟糟的,但是还算讲究,黄瓜丝去了黄瓜皮——局座吃过多少家片皮鸭的黄瓜丝,都是带着又苦又老的黄瓜皮,影响口感啊。


Y探员抢先局座一步,“局座局座,看我给你表演!”


局座很想装作不认识她……说回烤鸭,柔韧的面皮包着黄瓜的爽脆、京葱的刺激、鸭皮的脆香、鸭肉的嫩香再配上酱汁,绝对满足。



 秘制半鸭汤 

除了每桌必有的片皮烤鸭外,这个小锅烤鸭汤在台面上也是随处可见。而且小份的价格只要10块钱,图上这一锅就算小份了,足够两个人吃。

本以为价格那么便宜的鸭汤里应该都是白菜吧,往里捞了捞发现里面有一整只鸭腿还有两大块鸭胸肉分量十足,应该是刚才的烤鸭片完剩下的鸭肉。虽然鸭肉量大,但是懂吃的人都明白,这锅鸭汤的精华可都在汤里啊。鸭汤一点都不油腻,可能油脂被白菜都吸收掉了,汤里融进了烤鸭的香味,喝多了也不会口干,就一个字:鲜!


然而,吃完回局里和在北京待过一段时间的B探员说起10块钱的鸭汤的时候,她撇嘴一笑说:“呵,在北京吃片皮鸭,鸭汤都是免费送的,这里还收10块?”


好吧……



 韭黄炒半鸭丝 


为了解决片皮鸭剩下的鸭肉,燕云楼也是费尽了心思,这道韭黄炒鸭肉丝的量也是炒鸡大,同行摄影师包子没参与点餐,便让她猜下这盘菜的价格,“在这大饭店,少说也得四五十吧”,听到这盘菜只要18块的她,下巴都快掉了下来。没错,燕云楼的性价比着实惊人,而且这还是小份,难怪总能吸引那么多阿姨爷叔来光顾了。

 

韭黄丝虽然颜色偏青,但很嫩,鸭肉丝增加了肉鲜味,吃一口就能发出“哐哧哐哧”的声音,清爽脆韧,本来不想吃米饭的局座和同行探员不约而同的都想来碗热乎乎的白米饭当盖浇饭配着吃。


 菊花蟹斗 


秋天就该吃蟹啦,于是局座就点了店内人气菜之一的蟹斗,等了好一会才上桌。38元一个不便宜,但蟹斗个头不小,里面的蟹粉还挺足,能明显的看到蟹黄和蟹腿肉。吃下来,味道就没有烤鸭处理的那么好了,腥味较重,虽然加点醋会掩盖掉些许腥味,但蟹肉的清甜口味也被掩盖了。感觉在什么餐厅都该点它家擅长的菜,蟹什么的嘛,还是去专门吃螃蟹的店点吧。

 

 糟溜黄鱼片 


这道菜是服务员的推荐,上来看起来粗糙得很,一共也没几块鱼,吃上去味道尚可。黄鱼片又大又厚,刀工稍显粗糙,幸好吃上去没有鱼刺,可以大口享用。鱼片肉质细腻,表面没有多余的面粉,鱼肉轻柔地拂过舌头,就滑了下去。微带酸的调味也不会抢了鱼片的风头。嘛,做菜功夫还是在的,要是再细致一点,稍微注重点摆盘就好了。


总体来说,燕云楼随便吃吃还是OK的,环境不错,菜价实惠,味道尚可,就是不如那些知名烤鸭店那么精致,倒是颇有几分北方馆子的粗豪,馋烤鸭的时候,来过个嘴瘾不错。





云南南路真可谓是藏龙卧虎,刚说好第一家北京烤鸭的燕云楼,你看,不足百余米的脚程,在路口颇有伊斯兰风情的巨大建筑就是上海第一家吃清真牛羊肉的火锅店---洪长兴。BTW,洪长兴和燕云楼目前同属于花楼集团,你在上海吃到的老字号,十有八九是隶属于杏花楼的……


说回洪长兴,这家来头可不是一点点大,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二伯父马春桥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始创,原为“马家班伙房”(感觉就是个自家食堂的意思)。因为马家是回族人,所以做的也是清真食品,之后马家返京,将此店送给好友洪三巴,其后取名为“洪长兴”,从北京请来一批名厨,开始重点经营涮牛羊肉锅,这才有了上海第一家涮羊肉火锅了。


探店的这天,刚走到店门口就被排着长龙的队伍给吸引过去,原来是洪长兴外带点心铺,被围观的是他家的招牌牛肉煎包


两面金黄,看着就很馋人。虽然玻璃窗口的菜单上还有许多种点心,如牛肉锅贴、牛肉烧麦等等,但是晚上似乎只卖牛肉煎包了,忙碌的阿姨说是因为来不及做。一锅牛肉煎包就30个,不多不少,来购买的人少则两三个,多则十几个地拎回家,每次刚出炉的牛肉煎包不出几分钟就卖光了。


在局座前后排队的几乎都是阿姨爷叔,有个白衣大叔很有劲,说起老上海美食也是滔滔不绝,一会儿讲起哪里哪里的辣肉面好吃,一会儿又说哪里的馄饨味道不如从前,旁边的阿姨也跟着附和,看来吃货永远是不分年纪的啊。大概局座老了以后,也是这幅“德性”吧哈哈。

 

在谈笑声中,漫长的等待也变得有意思起来,不知不觉一锅新的牛肉煎包就出锅了,赶紧买了两个外带到店内去吃。

 

走进堂内,是有点复古的装修风格,有点Art Deco的意思。夜间营业刚才开始,所以人会稍显的比较冷清,但吃到六七点钟的时候,店里便人声鼎沸了。


Ξ 局座点单

传统木炭锅(小) 25元

热气肥羊肉 42元

牛舌 52元

牛肉春卷 12元

自制酸奶 10元

牛肉煎包(外带)7元(3.5元一个)



 牛肉煎包 


好不容易买到刚出锅,一定要趁热吃,于是在火锅上来前,局座和同行的探员就一人夯了一个下去。煎包的缺点是外皮的面粉偏厚,汤汁也少,优点是个头大,顶饱,肉馅是纯正的牛肉,没有乱七八糟的白菜作为辅料,总体来说还是挺好吃的。


 传统木炭锅 


店内有火锅和点菜两种选择,局座当然是冲着火锅来的啦。紫铜锅一上来,心情立马就有点嗨了。清汤锅里有大葱、生姜和枣子,在水烧开前,服务员在锅炉上加了个像烟囱似的物体,服务员说这叫“把火”,它的作用是能让火烧的更旺,使水开的更快。


蘸火锅的是洪长兴自制的调料,不像一般涮羊肉店是麻酱,这里主要是花生酱和酱油,搅匀尝了一口,比平时吃的花生酱要咸些,香还是很香的。


 自制酸奶 


在等水开前,买了一杯他家的自制酸奶,前不久我局刚测评完网红酸奶(戳👈蓝色字可以直达),局座觉得洪长兴家的分分钟能秒了网红啊。酸奶是冻状样子,用勺子轻轻挖开,立马露出漂亮的裂纹,入口如豆腐般滑嫩,不会像其他家的酸奶过酸,甜味轻而淡雅,就这小小的一杯,吃下去就很满足。


 热气肥羊肉 


42元一份的热气羊肉大概半斤不到一点的样子,每片肉都是被切的很均匀的长条,从外观上看肥花不多整体偏瘦,鲜红的颜色很是夺人眼球。羊肉也可以论斤卖,100块1斤,胃口大的可以一斤一斤点。


等到锅内水开,终于可以涮羊肉啦。


夹起一片肉轻轻放到开水中,只需10秒左右就能看的羊肉从生的鲜红变熟的粉白,肥花适中的羊肉既有脂肪自带的独特香气又带有软嫩的口感,一点膻味都没有,但保留了最纯正的羊肉味,果然,秋天能吃到肉才是最幸福的啊。


 牛舌 


尝完涮肉再来试试牛舌,一份大概25片的样子,量还是挺多的。这里的牛舌都被切得很薄,表面纹理也十分漂亮。同为杏花楼旗下的饭店,感觉洪长兴的摆盘倒是比燕云楼讲究一点。


牛舌同样不出10秒就可以吃了,因为很薄所以涮的时间要比热气羊肉更短些,白中透粉为最好,局座第一片失手烫久了,但口感依旧感人,嚼在嘴里的弹性十足,一尝便知是相当新鲜的货色


 牛肉春卷 


最后这道牛肉春卷就一般般了,包在春卷里的基本是白菜,一口、两口下去找不到牛肉,还以为是不是店家上错菜了,来了个素春卷。好不容易才发现一个条状物以为是牛肉,定睛一看确是香菇,差不多个吃完就1根牛肉丝……


被牛肉春卷搞得士气大减,心中不服,余光瞥到旁边一桌的爷叔吃羊肉串那是津津有味,遂加单。


+ 局座加单

烤羊肉串 10元

羊排 17元


羊肉串被串在铁棒上,拿在手上特别有分量,每粒肉都很饱满,撒着孜然和芝麻格外诱人。马上扯下一块肉嚼到嘴里,外皮的焦脆、嫩里的柔嫩,唇齿留香,真是满满幸福感。这里的羊肉串是局座活了30多年吃到过最好吃的,之一,真是甩什么耶里X丽30条街啊,要不是之前的热气羊肉,酸奶,牛肉煎包给塞满肚子,局座肯定要再点个十串八串才满足啊。


 羊排 


羊排的点击率也颇高,味道果然不负所望,鲜嫩多汁,每咬一口就会流出汁水,一点膻味都没有,最里面的肉还能见到微生的粉色,火候把控到位,这个羊排局座是要给双百分的。


吃罢,一不小心又给自己加了膘,如果你来洪长兴,记住局座给你们的六字箴言:纯点肉,没错的。




这家店厉害了,不仅仅是上海第一家,也是全国第一家的24小时便利店。


图片来自网络


和局座穿越到1968年,这年,星火日夜开张,在西藏路新闸路路口,原本是茶叶店的商铺被更名为“星火日夜食品商店”。当时有个顺口溜叫“太阳三尺高,门板都关牢,太阳一落山,东西买不到”,商店的营业时间普遍很短,你上班它开门,你下班它关门(就跟今天的银行似的),在这种大环境下,经理王裕熙就开了这个在夜间也能为民服务的星火商店。

图片来自网络


那到底是什么,吸引人当时的上海人通宵达旦地去抢购?不是填饱你半夜空虚寂寞冷的关东煮,也不是半夜应急要用的生活用品,而是手上即将过期的票证。


现在的90后可能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票证就无法生存的计划经济年代,但对半夜排队大概不陌生(想想iPhone、椰子鞋、HM合作款就懂了)。那时候物资匮乏,日用品供货紧张,如果手头即将过期的票子还没用掉,即使是三更半夜,也是要爬起来赶到星火日夜去买的,当时上海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如今的星火日夜商店,已经搬迁至西藏北路北京路路口,招牌也重新整修过,但不变得还是门口那些人头涌动的人们,和24小时的营业时间。不过它也算有发展,目前在南京东路近江西路开了一家分店。


和现在的全家、罗森这种便利店不同,星火商店主要还是以售卖食物为主。其中要数门口摆放的各类糕点和零食最为畅销。


要想看清货架上的所有商品,必须要穿过阿姨爷叔的人形肉墙才可以,即使局座身材魁梧也勉勉强强才能挤进去。


阿姨爷叔太热情,局座只能绕到营业员背后才能看清他们到底在买啥。大家争相购买的多以进口饼干巧克力为主,营业员的卖力叫卖,再加上实惠的价格让走过路过的人都不想错过。


局座不是第一次来了星火日夜,每次来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食品在热销。前一阵是某知名巧克力三大块只卖10元,这次最畅销的要数这个国外的盒装饼干了,几乎人手一份,两大盒才15元。


不禁有点纳闷这里的东西怎么那么便宜,有的零食是接近食品保质期最后几个月低价售卖这局座能理解,还有一些刚生产不久的,为何售价也那么低呢?


带着疑惑问了营业员阿姨才知道,原来星火东西卖的那么便宜主要有三大原因:


 1. 星火是国营老字号,不是私营,所以价格向着老百姓

 2. 他们有自己的特殊购货渠道

 3. 主张薄利多销


好吧,怪不得生意一直如此火爆了。

除了店门口的各种进口零食,店内还有卖各式葡萄酒、干货、腊肠火腿,比较像是迷你版的第一食品商店了。


在店内正中的一块区域,局座还找到小时候吃的这种圆形小饼干,这么大一包只要10元,价格感人,看看日期还是新鲜的,立马左右手各抱一包。

回头一看,Y探员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只听见一会指着这个说:“诶!这不是小时候吃的那个……”,一会又说:“哇塞,这个怎么那么便宜……”,回过神,购物篮已经满满当当,局座只能在旁默默感叹女人的购物欲真是一开始就刹不了车啊。


夜晚8时许,局座又路过星火,“星火日夜24h食品商店”的招牌亮了起来,怀旧的气氛比白天更浓郁了一些。门口的人群依旧不减,店内工作人员说到10点半值夜班的阿姨会把两扇大门关了,留一扇小门方便有需要的人们进店挑选购买。


来星火日夜的年轻人不多,但局座真心推荐你们有机会来这儿逛逛,肯定能淘到点好吃的。还有那些外地的朋友们回老家想带点伴手礼回去的,别去什么第一食品商店了,这里可实惠多了。




上海滩鼎鼎大名的凯司令创建于1928年,到现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取名为凯司令,则是因为纪念北伐战争胜利。当年,旧上海时髦的商界名流,也像今天的小青年一样喜欢吃西餐买蛋糕,Fashion得不得了,因此上海滩的西餐西点业也就在那段时间风起云涌,诞生了不少名店,凯司令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一般人家的小年轻,若能在凯司令二层的卡座坐坐,或是买上个蛋糕,也算是相当“扎台型”的了。

如今的凯司令总店在南京西路的醒目位置,一楼是面包房,人气还是挺旺的。最让人垂涎的就是冰柜里的各式蛋糕。


哈斗、软牛俐、拿破仑到各种式样的生日大蛋糕,品种丰富,应有尽有,如果不是心中早已经有目标,你会在他们跟前驻足挑选很久,因为每一种看起来都很好吃啊。不过局座今天不是来外卖的,而是要学当年的小年轻,上楼吃蛋糕。

 

凯司令的大楼除了二楼包给了另一家港式餐厅,三楼是他们家的西餐厅。如果你在楼下买了蛋糕想坐下来小歇一下,可以上三楼找一个靠窗的位置,点一杯咖啡静心享受。在这用餐的大多同样是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


Ξ 局座点单

奶油栗子蛋糕 25元

美式咖啡 38元



一楼外带

原味栗子蛋糕 11元

巧克力哈斗 9元

掼奶油 11元



 奶油栗子蛋糕 



 原味栗子蛋糕 


都说是上海第一家卖栗子蛋糕的西点房了,那栗子蛋糕肯定是凯司令家的“台柱子”啊,平时只在一楼消费的局座,这次来到三楼翻了菜单才看到原来三楼也有卖栗子蛋糕,和一楼11元的原味栗子蛋糕不同,三楼的价格翻了翻要25元,味道是奶油的,那必须要点一个来尝尝了。


从外观上来说两者就大不相同,价格更高的奶油栗子蛋糕放在餐碟中,还有小星星形状的糖片和巧克力作为点缀,虽然不怎么洋气,但也算有摆盘了。而装在纸盒里的原味栗子蛋糕就显得朴素不少。


挖开蛋糕时能明显感觉到,奶油栗子蛋糕表层的奶油比原味的质地硬一些,应该是打奶油的时间不同所导致的,口味上奶油味的奶味更重,而原味细软清淡。


内里的栗子馅也各有特色,奶油味的颜色稍浅,连栗子里都是加了牛奶的,味道更甜。而原味的则是纯栗子馅,还能吃出些许栗子颗粒感,在口中咀嚼越吃越香。


要局座在两者中挑一个的话,局座更偏爱一楼11元的原味栗子蛋糕吧,比起奶油味的更喜欢原味纯正质朴的味道。当然,喜欢甜口和重奶油的也可以尝试三楼的奶油味栗子蛋糕。


 哈斗 


凯司令的哈斗,也算是食鉴局的老朋友(对,哈斗我们也测过,戳👈蓝字直达)了,一直很热销,晚上6点下班你再过来,很可能就卖光了。个头挺大的,表层是巧克力酱,中间是硬酥皮,里面包裹着奶油,口感丰富,最关键是不会很甜。


 掼奶油 


看到掼奶油三个字,幸福感已经要Up了。掼奶油也就是鲜奶杯,与普通鲜奶油还是有区别的,做法上是把鲜奶油打稀,添了蔗糖用机械的方式混入,使其膨胀从而做成的乳制品,口味上更加香滑,但是对于局座来说是偏甜了些,适合喜欢吃奶油的童鞋们,当然热量肯定是不低了。


 美式咖啡 


如果蛋糕吃腻了,那配上一杯纯美式就完美了。要局座说,与其去那些一排队就是几个小时,一份甜品动辄上百的网红甜品店,不如来这里吃个下午茶,人少清静,物美价廉,靠窗的位子也不难找,看看南京西路的风景也是不错。


凯司令西餐厅也是张爱玲最爱来的西餐厅,就是不知道这里的正餐味道如何,改天晚上一定要来尝试一下。




关于德大西餐店的历史,局座也是花了一些功夫查阅的。结合各方介绍,总的可以归为一下几点。


 1.  其实德大的创始人是德国人,创始年代是1887年(为上海地方杂志采用)或1897年(现为德大采用)。创始时间的争议主要围绕着是否要算中国人接手的时间算起。


 2.  原先的德大不是西餐馆,是德国人开的牛肉店,一楼专卖新鲜牛肉,之后又在二楼开设西餐部。但由于之后当时中德交战,政策不允许敌侨在上海经营任何产业(也有说法是德国人要回去服兵役),后由中国人陈安生接手。


 3.  德大前后三次变迁,原地址在塘沽路175-177号,1946年搬迁在四川中路,直到本世纪初,才最终迁至南京西路,后又在云南南路上开设分店,也就是如今我们能吃到的德大餐厅。

 

家中老爷子听到局座要去德大吃饭,情不自禁地侃起来:“我年轻的时候(大概20多岁),每个礼拜要去德大好几次咧,一楼么切切咖飞,切好到两楼切饭,每次就点三样东西,蛋炒饭,炸猪排,罗宋汤店里的一个男服务员一直不刮胡子,我们和他很熟了,都叫他阿胡子,也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了…….


没想到老爷子以前还挺fashion啊,毕竟以前他的同龄人都在穿中山装的时候,全校就他一人穿牛仔喇叭裤,在学校还引起关注,但也引起了爷爷的注意,当兵的爷爷第二天就把他的喇叭牛仔裤给撕掉了……这事在我们家,每年年夜饭都要拿出来当笑话讲。


“以前四川中路那里的德大人老多的,去晚了位置啊么了……”老爷子补充道。


带着家里“老克勒”的回忆,来到了南京西路这家德大西餐社,一进门是甜点区,花样虽然比不上凯司令多了,但也是各有特色。正值午饭点,局座早已经饥肠辘辘,便快步向二楼走去。


进入大堂内,一眼望去,几乎找不到空桌,和各种新式的西餐厅比,这里的装修就很有年代感了,没有华丽的吊灯,奢华的装饰。但怎么讲呢,还蛮有情调的,红色榉木板,幽暗的灯光透露出满满上海老情怀。伴着年代感的装修,用餐的人群也几乎是上了年纪的人们。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点些什么局座心中早已有了个大概。


Ξ 局座点单

德大色拉 15元

罗宋汤 15元

炸猪排 25元

蒜香面包 10元

巧克力熔岩蛋糕 35元


原本想尝一下老爷子口中心心念念的德大蛋炒饭,被服务员告知已经不做了,有些遗憾。德大的价格,感觉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这点还是要肯定的。


 德大色拉 


土豆色拉秉承了西餐“盘子很大,分量很少”的特点,但摆盘还是用过心的。土豆煮的很酥,半泥半块状和火腿青豆拌着色拉搅拌在一起,和家里姆妈做的味道有的一拼。


 罗宋汤 


罗宋汤也是必点菜,依旧能吃出家里的味道,牛肉、卷心菜、胡萝卜一样都不少,番茄汤是用生番茄煮熟后加了番茄酱慢煮熬制的,特别浓郁,微酸中又带着甜,这滋味估计和老爷子年轻那时的老味道一毛一样。


 炸猪排 


不晓得“罗宋汤和炸猪排”这个最佳拍档的吃法是不是出自于德大,在上海,喝罗宋汤就要搭配炸猪排才能过瘾的。猪排块头不小,比“鲜得来”大方多了(当然两者做法不同,戳蓝色字可以看排骨年糕测评)所谓圆满正是如此吧。


 蒜香面包 


蒜香面包也是必点,最佳吃法是蘸着罗宋汤,让它吸着汤汁再吃,而且可以软化面包不会觉得太硬难嚼,味道也是一级棒。


 巧克力熔岩蛋糕 


熔岩巧克力配有迷你酸奶和水果,刚挖一勺巧克力,巧克力酱便渗出来,熔岩是有了,但味道一般。

 

局座在此用餐期间,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少头发花白、穿戴整洁的老人,独自一人来这吃西餐,这在其他西餐厅是不多见的。或许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德大的常客,已经习惯了这里的老味道,也许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段故事吧……瞬间脑补了很多画面,一度很想凑上去聊聊天,但看着他们用并不利索的手慢悠悠地吃着饭的样子,就不忍心去打扰了。希望他们可以在这个美好的中午,好好享受。




在座爱吃川菜的各位,应该没有几位晓得上海滩川菜的“老祖宗”就是这家开在南昌路雁荡路路口,名叫“洁而精”的饭店吧。起初局座听闻这个店名,还以为是哪家洁厕灵的牌子呢(老板表打我)。


这家饭点历史也不算短了,开业于1927年,诞生之初,打出的旗帜并不是川菜,而是云南菜。云贵川的地理位置相近,口味基本都以辣为主,当年的顾客也不太分得清。那时,北伐军开进上海,队伍里的云南、贵州、四川籍贯的人不少,生意还算过得去。之后,这批吃客走了,加之经营不善,几乎要倒闭。


后来换了人接手,着手改革,将店名改为“洁而精川菜茶室”,转营川帮菜肴以及扬帮点心,聘请一流大厨,生意逐渐好转。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再次改名,就是如今的“洁而精川菜馆”了。


现在雁荡路的这家是之前搬过来重修装修过了的。与川菜给人的红红火火不同,店内蓝色的格调倒和店名相得益彰,干净而整洁。来这吃饭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即使工作日,店内生意也十分火爆,一楼和二楼几乎座无虚席。


Ξ 局座点单

洁而精凤爪 38元

生爆鳝背 78元

极品毛血旺 58元

青豆泥圆子 30元



 洁而精凤爪 


虽说是川菜馆,但是菜单仍然保留了部分本帮菜还有扬州小吃,第一次来局座也有点摸不着头脑,就点了一些推荐菜尝尝味道。


凤爪与港式茶餐厅吃过的味道不同,这里的凤爪甜辣开胃,倒像是一道打头阵的冷菜作风,凤爪酥软,筷子夹起来还会晃动,里面的香菇也很入味。


 生爆鳝背 


这道明显是江浙一带的菜式,78元一份的鳝背量不多,也许是食材和复杂的加工使得这道菜便宜不了吧。到底是招牌,味道还是不错的,鳝背表皮被油炸的香脆,里面的肉质很厚,外脆里嫩,大厨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过油后又加了糖和醋爆炒,调味满分。 


 极品毛血旺 


既然是川菜馆那就少不了毛血旺了,对于局座这个无辣不欢的人来说,毛血旺不够辣,辣度完全不是和川菜一个档次的。这里的菜基本都做了改良,比较适合上海人的口味,味道咱不说,就内容而言还是很足的。在毛血旺里还见到了少见的鳝背,当然,牛肉、血、腐竹也没有少,盆子底下也没有过量坑爹的白菜和豆芽,实属良心。


 青豆泥园子 


青豆泥圆子据说是扬州点心,特点是“三不沾”,不沾盘碟,不沾调羹,不沾嘴巴牙齿。虽然没有说不沾就一点都不沾那么夸张,但色面看起来翠绿清香,吃起来微甜爽滑,里面的圆子还有芝麻内馅,作为中餐的饭后甜点在适合不过了,好评。


要不是离家远了点,这店也许会变局座家的食堂吧——又有川菜,又有淮阳本帮菜,姆妈懒得烧菜的时候,全家出来搓一顿很不错啊。




看过了那么多历史悠久的,再来讲讲时间比较近的“第一家”。家住长宁地区的朋友,对定西路夜宵一条街肯定不会陌生,对定西路上的那家生意火爆的潮汕砂锅粥,也不会陌生。这家名叫“留住阁”的店厉害了,率先把砂锅粥带到上海吃货的口中,没想到反响热烈,周围的商铺也纷纷效仿,开始做起了潮汕砂锅粥的生意。而后砂锅粥才在上海慢慢兴起起来,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店内格局虽小,但打扫得相当干净,每个台面上还有功夫茶具免费供客人沏泡,十足潮汕风了。


Ξ 局座点单

海鲜粥(膏蟹+干贝+基围虾+生菜) 370元

咸蛋黄玉米粒 38元

香甜薄餐 22元



 海鲜砂锅粥 

等了将近40分钟,砂锅冒着热气才被服务员阿姨送上桌,粥面上“噗嗤噗嗤”还冒着小泡泡。

 

砂锅粥好似经过牛奶浴的洗礼,雪白透亮。局座自选了食材DIY,膏蟹、基围虾、干贝都是按时令价论斤购买的,味道自然不必多说,这些食材扔进去,随便怎么烧都能让人鲜到眉毛掉下来。他家粥好喝的另一大因素就是汤底是用鸡和筒骨一起熬煮的,除了海鲜的鲜味,还能尝出肉香味。海鲜都是店家每天找专人送到的,大米用的是东北大米。吃完不会感到口干,这一大锅足够4人享用。怕半吃油腻的夜宵发胖又嘴馋的话,那局座推荐你这锅干干净净的海鲜粥。


 咸蛋黄玉米粒 


这盘咸蛋黄玉米粒在砂锅粥先前一步到,因为实在是饿了,局座和同行探员没忍住扒了两口,但为了拍集合照只能先忍住等砂锅粥到了才能吃。玉米粒热的时候还是脆的,每一粒都蘸着咸蛋黄,外咸内甜口味甚好,只是冷掉之后,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香甜薄餐 


名字叫香甜薄餐,其实就是类似糯米糍的食物,形状是薄片卷成的,里面裹着的是椰蓉、花生碎及白糖,总体来说没什么亮点。最纳闷的是,这道菜的外皮在菜单上的照片明明是诱人的黄色微焦感,但拿到面前的却与之相差甚远,如果要评选年度最佳“照骗”的话,那肯定就非他莫属了吧。 


如今潮汕砂锅粥在上海已经遍地开花,要想做的好吃最重要的恐怕就是新鲜的食材了。局座也吃过不少好味砂锅粥,论味道比留住阁好吃的也有不少。但局座这次前来总带着一份敬意,如果没有留住阁的老板当年想在上海做这门生意,恐怕那么美味的潮汕砂锅粥也许得晚两年才能吃到吧。如果要在定西路解决夜宵,留住阁仍然会在局座的备选名单里。



除了以上这些有可考依据的“第一家”外,还有两个“上海第一家”,食鉴局已经在其它文章里鉴定过啦,它们分别是:


上海第一家冷面店----四如春食府(戳蓝色字可直达)

上海第一家小龙虾专卖店----上海第一家香吧岛龙虾(戳蓝色字可直达)




在这次探访“上海第一家”的行程中,有一家店虽然算不上“上海第一家”,但这里的味道确是本次主题中最另局座为留恋,说什么也要推荐给大家的。


向“天鹅阁”致敬的“天鹅申阁”


在局座准备开始“上海第一家”取材的时候,看到网上有说天鹅申阁是上海第一家法式西餐店,又有说他家是与德大同时期齐名的德式西餐厅,众说纷纭又没有靠谱的结论,便引起了局座的兴致,既然说法不一,那只能局座我亲自跑一趟寻找真相了。


恰巧进贤路在进行整修,天鹅申阁的大招牌被装修的脚手架遮得严严实实,还好门口的红底白色提示牌还算醒目,上头写着“天鹅申阁,照常营业”,这才放心的往店里走。这里的装修与“德大”类似,又有不同。统一颜色的桌布,木漆墙面透露着老上海的风情,舒适的沙发靠垫,家具摆设又比“德大”的洋气了不少。


正准备点餐,一位穿着优雅的气质美女过来招呼我们,局座便舒适吐露了此行求证“第一家”的目的。


和她攀谈起来才知道,原来这家“天鹅申阁”是为了纪念“天鹅阁”而开设的。


也就是说我们要找的传说中的“上海第一家法式西餐厅”从年代上来看,铁定不是眼前这家后来才开设的“天鹅申阁”了,而是 “天鹅阁”。但可惜的是,局座再往下深入调查才知,“天鹅阁”是1950年开业的,比“德大”、“凯司令”还是要晚些年头。虽然没有了“上海第一家西餐厅”的名号,但许多老上海人对“天鹅阁”仍然是很怀念的。


据说,现在“天鹅申阁”的老板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穿戴整齐跟着长辈们去“天鹅阁”吃西餐,最出名的要数奶油鸡丝焗面。然而,文革以后,原先的“天鹅阁”变成了“红卫食堂”,再后来老板归国后,“天鹅阁”已经被拆掉了,除了遗憾,还是遗憾。为了能再吃上“天鹅阁”的味道,他经过上百次在厨房的尝试,试图把记忆中的美味还原出来,于是便有了这家“天鹅申阁”。


如今的“天鹅申阁”,既还原着“天鹅阁”的老味道,又结合了如“德大”、“红房子”等老牌西餐店的招牌菜,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风格。


呼呼,终于扒完了历史,开吃!


Ξ 局座点单

原味土豆色拉 49元

罗宋汤 29元

鸡丝焗面 59元

老式炸猪排 59元

天鹅申阁核桃冰糕 39元



 餐前法棍 


这里的餐前法棍是免费的,比“德大”收费的块头还来的大,附赠一小块黄油,趁热涂在表面,看着金色的黄油慢慢在法棍表面融化,吃上去一口奶香。当然,看法棍的气孔,并不是什么手工烘焙的高级货,但不妨碍饿的时候吃它的那种满足感。


 原味土豆色拉 


这里的土豆色拉分量足,足够两个人吃,除了红肠与青豆的搭配外,里面还加了捣碎过的鸡蛋增加口感,色拉酱也不是外面买的普通货,而是厨师用鸡蛋和色拉油自己打的,爽口清香不腻。


 老式炸猪排 


猪排刚被端上来的时候,局座差点被吓到,比小姑娘的两只手掌合在一起还大。


外层布满长颗粒的面包糠的是他家猪排最大的特色,肉锤拍打过的猪排不仅使肉质变得松软,面积也大了好几圈,浸蛋液、裹面粉一步都不能少,炸出来的猪排外脆里嫩,最佳搭档依旧是黄牌辣酱油。不愧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炸猪排啊,给阿拉上海宁争光了。由于分量太大,最后两个人都没有吃完。


 罗宋汤 



如果炸猪排和辣酱油是最佳拍档,那和罗宋汤的话,就是黄金搭档了吧。罗宋汤味浓,酸度开胃,回口甘甜。胡萝卜和牛肉炖的很酥,不需要用力咬,嘴巴轻轻一抿就化了,在局座这儿,这碗罗宋汤已经超越了“德大”出品,荣升第一。


 鸡丝焗面 


鸡丝焗面是老“天鹅阁”的招牌菜,虽然没吃过原版的,但能吃到这个还原版,局座也满足了。揭开表面被烤的焦黄的起司,里面是沾满奶油的宽扁形意面,蘑菇与鸡丝的量也不少,满口浓香,这大概是局座吃到过最好吃的海派奶油焗意面之一了吧,字码到这,肚子不争气的叫了……


 核桃冰糕 


核桃冰糕的味道有点像核桃味的光明冰砖,里面夹杂着核桃仁,吃完咸的,最后来口冰甜的简直爽上天


简单粗暴地下个判断,“天鹅申阁”比“德大”好吃。吃完这一顿,局座对天鹅申阁的老板充满了敬意,正是他对儿时味道的执着,才让局座这样的年轻人,今天依然能够品尝和想象当年“天鹅阁”的味道和风采。拔高了一点说,这不就是上海味道的传承吗?< 77 61976 77 47753 0 0 9032 0 0:00:06 0:00:05 0:00:01 9370/span>




抱歉,今天不会有推荐清单了。


就味道而言,德大、洁而精、凯司令、洪长兴和燕云楼们,肯定不是上海最顶尖的了,抱着品尝绝顶美味的心态去,估计是要失望的,但他们的性价比不错,怀旧氛围满点,偶尔去去,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体验。局座也想像天鹅申阁的老板那样,为上海味道的传承尽一点绵薄之力,这里再放一次这些曾经在上海餐饮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



吃完这么多的“上海第一家”,局座和探员都挺感慨的。我们总觉得上一代人,阿姨爷叔们已经落伍了,不领市面了,总去那些老店老字号。可仔细想想,他们当年排队的、去一次觉得“扎台型”的德大、凯司令、洁而精,也就相当于现在我们去一次就要发票圈的Lady M、喜茶和哥老倌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时髦和口味,谁也没有比谁高级多少。


甚至可以说,上一代人在这一点上是幸运的,今天他们仍然可以在这些老字号品尝到当年的味道,回味自己年轻的岁月。我们呢?


餐饮的潮流变化那么快,几十年后喜茶、Lady M、哥老倌们还在不在,真的很难讲,我们又该带我们的下一代,去往哪里回味现在的味道呢?也许,说不定,还是要去这些老字号呢……




本文系我局综合探员个人观点形成,不能代表广大消费者自身对产品的理解和个人意见,请看官老爷们理性判断。文中广告由微信随机推送,不代表食鉴局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