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卖比堂食分量少?测了54份餐告诉你真相

2018-03-15 克里斯梨呀 魔都食鉴局



不久,这样一则新闻从各色花边新闻中脱颖而出,成功吸引了局座我的全部注意力——


这“深水炸弹”可是直戳局座心窝——毕竟本座可是个最多可以点四顿外卖、配送费都能赶上一顿饭钱的人啊……二话不说,直接将这新闻甩进了群里,果然一石惊起千层浪,我局那些个一年到头靠外卖续命的探员们,像是唤醒了压抑已久的痛苦记忆似的,争先恐后出来“加油添醋” 

虽然探员们纷纷群起而吐槽之,但一到了饭点,大伙儿还是只能掏手机出来点外卖,就因身在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的生活节奏上,纵然对外卖又爱又恨,但也只能和其同生共死。既然不吃外卖是不现实的,那么外卖是不是比堂吃“缺斤少两”这件事,局座倒是想一探究竟。


趁着315这档口,我局就来当一次挑剔而苛刻的消费者吧。本着丧心病狂的食鉴精神,发起了本次外卖与堂吃的分量的实测PK。 




食鉴开始前,我局研究了一下网上流传较广的这篇外卖与堂吃的分量比较文章,发现它的研究方法还是有比较大的缺陷的:


 问题一   只比较了单次外卖和单次堂吃的分量差别


做菜这件事,特别是中餐,并不如科学实验那么精准,本来就不太可能做到每份餐点的分量完全一致。文章只比较了单次外卖和堂吃的分量差别,并没有比较不同批次的堂吃和不同批次的外卖的分量差别。即便每份餐点之间分量有差别,也应该允许商家有一定误差。只看一次外卖和一次堂吃的数据,就说外卖分量少于堂吃,很可能冤枉了商家了。


 问题二   只称了每份外卖的总重,没有区分干物质和汤汁。


中餐里有很多汤汤水水的东西。比如一份汤面,或者其它汤汁比较多的菜(比如上汤娃娃菜之类),要吃的应该是里面干物质(面条和娃娃菜),而不是汤汁,汤汁多一口少一口,对消费体验的影响并不太大。


因此,我局针对以上两大问题,做出了如下改进:


 1   探员分两次点同一商家的同一菜品的堂吃和外卖,测量4份餐品的数据。每份堂吃和每份外卖间的重量差距在10%以内,视为可以允许的误差。


 2   针对汤水较多的菜品,我局探员重操旧业、丧心病狂的对外卖进行干湿分离挖出所有配料、进行分类清点或称重,这一次涉猎甚广,除了我局拿手活——清点沙拉叶子之外▼



还清点了珍珠和芋圆 ▼



清点了三鲜汤里的料 ▼


经我局结合各方提供的“线索情报”、多方探讨,确定了参与本次PK测试的13家商家。它们中有食其家、味千此类名气响当当、快餐业界屹立不倒的扛把子,有避风塘、云海肴此类在外卖平台总是排名靠前、猛刷存在感的连锁品牌餐厅,还有米有沙拉、鲜芋仙此类多一片叶子、少一颗芋圆都会影响赛事发展的轻食甜品,以及椒麻鸡、龙门花甲此类外卖里流量小生...


食其家 | 味千拉面 | 避风塘

桂满陇 | 云海肴 | 鹿港小镇

塔哈尔 | wagas | 米有沙拉

鲜芋仙 | 来个椒麻鸡 | 龙门花甲

御品粥坊


颤抖吧……餐厅们。


食鉴流程


 第一步   分头购买


探员们兵分两路,一路探员一前一后进入所要测试的餐厅,点单后直接将餐品打包带回局里,另一路探员留守局里、负责点到相同门店和餐品的外卖

负责到店打包堂食的探员左手一箩筐右手一推车的带回了战利品...


 第二步   同步称重


将同家餐厅的堂食、外卖分别进行对比称重。

还有一队探员负责捞汤里面的各种干物质,数芋圆、清点菜叶子什么的……


 第三步   统计数据、得出结论


54份菜品,几百个数据,把局里的某些文科生搞得人仰马翻的……



食鉴实况


注:以下所有堂吃和外卖的数据,均为两份堂吃和外卖的平均数



 食其家(118广场店)

点单:招牌牛丼(超大碗)



鉴定结果

◆ 出餐量误差小,发挥稳定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食其家的堂食分量以7.5g略多于外卖,但实际上两者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换算到感官上可能也就是半片肥牛、一口米饭的差异。

不仅总重没有太大差距,分别称量了牛肉和米饭之后,结果也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相对其他餐厅来说,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食其家出餐量的误差也比较小,可以说发挥很是稳定,堂吃和外卖的客人都一视同仁。



 鹿港小镇(西郊百联店)

点单:三杯鸡



鉴定结果

◆ 外卖分量(居然)多于堂吃

◆ 出餐分量误差率略高,可能动不动就能差个鸡腿哦……


鹿港小镇的外卖我局也没少点,一直对它家外卖抱有“又贵量又少”的印象,所以在本次食鉴前,鹿港小镇被好些探员主观判定成“外卖一定比堂食少”。然而,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真相,点到的两份三杯鸡外卖,在分量上都碾压了堂吃,震惊全局

这么对比完,局座打消了之前对鹿港小镇外卖分量的疑虑,反倒开始为堂吃的客人打抱不平了...



 鲜芋仙(中环1店)

点单:芋圆4号



鉴定结果

◆ 堂食略多于外卖

◆ 配料给得很随性


鲜芋仙是我局Y探员点名要求鉴定的店家,据她描述点鲜芋仙家的外卖是最不划算的,因为堂吃是一大盆,外卖点回来就只有一小碗,很是气不过。不过实测下来,“分量差很多”恐怕是她的心理作用。


不过,待局座把配料一一挖出来盘了盘,发现这芋圆4号的各种配料的占比很是不稳定,以下是总分量上只相差7g的堂食与外卖的配料对比:

由此看来,虽然鲜芋仙4份餐品的出餐总重量误差很小,但从配料占比上还是不难看出,这碗甜品的构成相当随性。局座猜测,芋圆4号就是“一勺芋头、一勺黄芋圆、一勺白芋圆、一勺珍珠”这种组装方式完成的餐品,每种配料多点少点大概看店员心情或者那一勺挖的深浅,所以,即便吃出“诶今天怎么芋圆这么少”或“这次珍珠怎么这么少”,也完全不奇怪┑( ̄Д  ̄)┍



 云海肴(普陀近铁店)

点单:小锅米线



鉴定结果

◆ 堂食多于外卖


小锅米线是云海肴外卖里点单率很高的餐品,外卖出餐为了防止米线泡胀做了干湿分离。我局首次去打包堂食时,因为缺乏经验,把上桌的整锅米线往打包盒里哗啦一倒就开始往回搬运,哪知回到局里,小锅米线变成了干拌米线


吸取经验后的探员,第二次再去店里做堂食打包,在服务员错愕的注视下,要了两个打包盒,把刚上桌的米线一筷子一筷子从汤里捞出来分开打包,这才拿到了相对准确一些的数据。可以看到,堂吃和外卖的总重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我们分别称量米线和汤的重量之后,会进一步揭示原因:

虽然总的分量上,堂食仅比外卖多了12g,但拆解配料后发现、堂吃的汤少米线多,而外卖的汤多米线少外卖的米线比堂吃的少了50g,相当于外卖一份米线总重的17%了。对此,局座的推测是,云海肴这种干湿分离的外卖打包盒,本身给米线所留的“空间”就比较扁平、局限,虽然已经塞得满满的,但仍然比不上堂吃时候用的小锅的容量大。




 来个椒麻鸡(环球港店)

点单:大当家椒麻鸡+米饭



首先,局座想掰扯一下的是,在我局摸着来个椒麻鸡在饿了么上的商户地址寻到门店之后,我真觉得椒麻鸡可以不参加本次PK了,因为我们都一致认为,应该没有人会来堂吃椒麻鸡...

它的门店位于环球港背后一个类似超市大卖场里的美食广场最尽头的角落里,这里铺面集中又迷你,大多都是以外卖为主营业务的商户,在这里我们还有幸遇到了深受我局女探员喜爱的轻水厨房——


怎么讲呢,看到这样的环境,连点这两家外卖的欲望都大大降低了……


为了缓解午市大批订单齐刷刷涌入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厨房早早就开始预备出餐,把做好的沙拉堆放在店外的桌椅上,等着外卖小哥接单后可以快速取走订餐。


放眼望去,尽都是在繁忙午市开始前、在此处休息的外卖小哥,凸显得局座这一桌过来堂食的客人格格不入,椒麻鸡上桌后,我们以飞快的速度打包完逃离现场。


鉴定结果

◆ 堂吃多于外卖,但...应该没有人去堂吃吧...

◆不想再点这家外卖


单纯从总分量上来看,堂食的椒麻鸡明显要比外卖分量多一些,但本着深挖到底的精神,我局把椒麻鸡也给拆解了,分别称了一称鸡的重量、配菜的重量、汤水的重量和米饭的重量。


数据说话:

因为堂食的米饭是可以免费添的,所以总得来说,这家“来个椒麻鸡”,从头到脚都是堂吃取胜。但你们也看到了,估摸着能去到那个“美食广场”堂食的人应该不多。最后,看这个店的环境,恐怕以后我们是再也不会点了……



 龙门花甲(天山西路)

点单:龙门锡纸秘制花甲



鉴定结果

◆ 稳定,靠谱,放心点


龙门花甲也是以外卖为主营业务,所以门店大多都是苍蝇铺子大小。从堂食和外卖对比来看,龙门花甲估计做一份花甲用多少水、多少调料、放多少分量的花甲都是搭配好的,所以4份花甲在克重和个数上的误差都比较小,堪称中餐里标准化程度很高的了……



 wagas(缤谷广场)

点单:凯撒沙拉



鉴定结果

堂吃和外卖的分量基本稳定


为了测量Wagas的分量,我局可算是费了老大的劲儿了,故事还得从头说...


头一次去Wagas要求将沙拉原封不动打包带走时,服务员不容分说、直接将沙拉端回了后厨,所以探员压根没看见到底是怎么打包的,只觉得沙拉这么一进一出,再拿到手里时明显轻了很多(当然从厚瓷碗变成外卖盒,本身就会轻很多)。


回来称重的结果,倒是验证了探员的直觉,两份堂吃打包回来都只有240g左右,比外卖的260g左右要少了一把叶子呢


“放在碗里看着比我脸都大一圈呢,打包出来就那么小、轻飘飘一盒,我就不信这个邪了,”负责去Wagas打包的探员满腹狐疑,“难道是盒子装不下,给拿掉了一些?”



又派人跑了一趟Wagas,这次可不敢“任人宰割”了,必须有备而去,比如自带打包盒。果然,第三次“自助打包”回来的沙拉,分量蹭蹭蹭就上了一个台阶,净重达到了272g,成功和外卖拉开了一丢丢差距。


可是这也说不通啊,明明wagas堂吃和外卖的打包盒都一样,为啥外卖的就塞得下,堂吃的先装进盘子里再给店员拿去打包,分量就少了呢?咱还就不信了……


于是乎,探员又在这家Wagas同时下单了两份凯撒色拉,一份用自己的打包盒打包,一份交给店员打包。这回店员倒是爽气,在收银台的地方就把沙拉一股脑儿倒进外卖盒里,并不存在先前揣测的装不下拿走几片叶子的可能。回局子里一称,分别的打包的这两份色拉,重量也很稳,分别是250g和253g。

好吧,只能说Wagas的出餐分量略不稳定,但如果以7份色拉的平均重量为参考的话,每次出餐误差还算落在10%以内。不放心的我们,也清点了外卖和堂吃的每种配料的数量,发现除了生菜叶子有多有少有大有小之外,其它配料是差不多的。

 

所以,视觉上觉得每份沙拉有多有少,只是可能生菜叶子体积比较大,又或者空隙比较多,导致看上体积差异比较明显吧……



 米有沙拉(天山百盛店)

点单:招牌米有沙拉



鉴定结果

◆ 堂食、外卖,没啥区别!

◆ 出餐量非常稳,放心大胆的点,放心大胆的吃!



 御品粥坊(118店)

点单:皮蛋瘦肉粥



鉴定结果

◆ 外卖多于堂吃


两份外卖在分量上均多于堂食,但出餐量误差并不大,差距相当于多3口粥少3口粥的程度。局座推测堂吃少于外卖,很大可能是因为受到容器限制——装太满真的很难拿啊。反正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无论用多大容器,御品粥坊都把粥盛得满满的,生怕你喝不饱,感觉还是挺良心的商家。



 避风塘(中环店)

点单:招牌炒细米粉



鉴定结果

◆ 外卖多于堂食


避风塘...可能是这13家商家里,外卖分量多于堂食最多的,两份外卖在称重中的成绩都在500g上下,而打包回来的堂食版本则都不足400g,差距有20%呢。如果排除探员们在护送米粉回局路上偷吃的可能性,那么只能说明吃避风塘还是点外卖划算啊,可是多了一把米粉呢!



 味千拉面(近铁店)

点单:麻麻辣辣牛肉饭



鉴定结果

◆ 有点飘忽


从结果看,味千的堂吃分量是多于外卖的,但这数据里头其实大有内涵——随机邂逅的这4份味千的炒饭,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佛系炒饭”——随便炒炒就好了。


4份炒饭,最丰满的有474g,最骨感的只有350g,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出餐误差率都比较高,尤其是外卖,忽上忽下如坐云霄飞车,两份外卖在分量上的差距也多达110g,相当于家用普通小碗一碗的量,差了一整碗啊!

不光是炒饭的量忽上忽下,就连汤也是大勺一挥、看心情给...要给味千下结论也真是让局座很为难。餐厅如此佛系,我却无法淡定...这么飘忽不定的出餐量,为了不让自己走上饿一顿撑一顿的道路,反正局座是不打算再点了。



 塔哈尔(中山公园店)

点单:大盘鸡汁拌面



鉴定结果

◆ 外卖小胜堂吃


月销1270份外卖的塔哈尔大盘鸡汁拌面,似乎也是更体贴照顾点外卖的客人,虽然看起来一个分层的塑料打包盒远远比不上店里两口比脑袋还大两圈儿的陶瓷盘子气派,但一测就发现还是外卖在分量上取胜。

从称重数据可以看到,塔哈尔外卖的大盘鸡以200+g的差距狠狠碾压了堂食,而堂食的面条又以100g的优势扳回了一局...简单来说就是外卖的料比堂食多、外卖的面比堂食少。不过,从局座个人喜好来说,我更倾向于点“料比面多”的外卖,好过鸡块也没了、土豆也没了、干吃一碗拌面咯。



 桂满陇(近铁诚实广场店)

点单:金汤杭三鲜



鉴定结果

◆ 堂食多于外卖

◆ 汤食的出餐量误差大


金汤杭三鲜的分量对比,一张图就可以说明。

你也看到了,堂吃的容器有盆那么大,打包要两个打包盒才装得下,而外卖只有一个碗。所以杭三鲜的外卖的总重大大少于堂食,非常明确是受到了餐盒的限制,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店家需要换一个更大的外卖盒吧。


外卖量少,如果只是少几口汤就算了,若是里面的料也少了的话,局座要不开心的。于是,我们清点了“金汤杭三鲜”里的所有配料——

放眼望去,基本上都是偏贵一点的料相对稳定——虾,就给3个,不能多了,肉丸,平均6颗,像粉皮、白菜这种便宜的料么就随便放放。从配料上看,金汤杭三鲜的堂食和外卖没有拉开明显差距,无非是汤多汤少的差别。如果你不纠结这口汤,那么它的外卖也是可以放心点的。


如果说杭三鲜的外卖是因为餐盒小、兜不住那么多汤而输给了堂食,那么干锅小炒类的餐点的表现又如何?


点单:干锅花菜



鉴定结果

◆ 堂食多于外卖


干锅花菜也没比杭三鲜“靠谱”多少,平均下来堂食的花菜要比外卖多50g左右,最多的一份堂食和最少的一份外卖能差出75g,相当于差了一杯合味道的杯面。网红餐厅的外卖,就不能水准更稳定一点吗?




13家店,54份餐,洋洋洒洒花了近3千大洋,前前后后沾油了3件衣服,涂涂画画砸塌了27张草稿纸,按坏了2个计算机...在一堆数字中熬了一个星期,总算是把这篇315食鉴给完成了...数学不好可真要人命呀!


测了这么多份餐点,这里是最终结果:


外卖分量与堂吃基本一致、出餐稳定的店家

米有沙拉 | 龙门花甲

食其家 | Wagas


外卖分量略大于堂吃的店家

鹿港小镇 | 御品粥坊

避风塘 | 塔哈尔


分量飘忽不定的店家

味千拉面 | 鲜芋仙


外卖分量略少于堂吃的店家

来个椒麻鸡 | 云海肴 | 桂满陇


虽然过程很痛苦,但好在还是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从食鉴结果来看,“10份外卖8份比堂食少”的指控并没有坐实——至少我们测试的13家魔都外卖大部分没有亏待我们,甚至有时候还多过堂吃的量,只是有些店家每次的出餐量确实不太稳定。如果你感觉某家餐厅的堂食和外卖在分量上好像差很多,先别急着在心里MMP,有很大的可能是两者容器不同带来的视觉差异,又或者是汤多汤少让人掂在手里的分量差异。


至于那些外卖分量少于堂食的商家,局座也有以下一些看法:


 1   外卖在分量上只要少得不太过分,食客一般都不会苛求必须吃到和堂吃一模一样的量,但也请端正一下态度,麻烦不要像味千拉面一样忽上忽下、忽多忽少、飘忽不定...


 2   中餐炒菜可能在烹饪过程中多放一勺水,都有可能影响测试结果,因此更容易在出餐量上有较大误差,但不代表着所有人都会原谅一道菜的原材料都是“随手一抓”...每份餐点该放多少原材料,餐厅内部还是应该有一定的标准。


 3   如果外卖盒的大小限制了店家的发挥,那么就换一个尺寸合适的餐盒吧,这也应该不难。


虽然“外卖和堂吃分量是否一致”这个问题,经过食鉴并不是那么严重,但在我局点外卖的过程中,还是发现许多商家存在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平台公示地址不存在或与实际发餐地址不一致、超范围经营等等乱象。具体在外卖平台上怎么查证商家资质,我们在实测外卖小火锅篇中有演示过,请大家点餐的时候多留个心眼看看。


如果发现以上问题,请随手举报以造福广大吃货,或者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31上海食药监局一直在监测此类网络餐饮服务的问题哦,毕竟自己的权利,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来好好维护。


好了,本次315食鉴到这里圆满结束,局座也想问问你们,在吃外卖这件事上,你还遇过什么糟心事儿吗?




本文系我局综合探员个人观点形成,不能代表广大消费者自身对产品的理解和个人意见,请看官老爷们理性判断。

PS:转完要是能回来点那什么一下,就更好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