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分钟一本书】《双城记》(世界名著的王冠)

听书读书
2024-09-05

《双城记》|  关于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朴茨茅斯近郊。狄更斯十岁时,父亲因债主所迫入狱,他只好去一家远房亲戚开设的鞋油工厂当学徒,每周工作六天,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里辛勤劳作。这段经历给童年狄更斯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直接影响到了日后的文学创作生涯。十八岁时,狄更斯与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坠入了爱河,可到头来他的心上人却嫁给了一个生活优渥的商人。过早品尝了人情世故,加上青春期失恋的折磨,使狄更斯在二十出头时已经积累起了相当丰富的写作素材。

1833年,他开始以“博兹”的笔名为报纸写短文,后来这一系列文章结集出版,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博兹特写》。后续的《匹克威克外传》让狄更斯大红大紫,1842年,三十出头的他已经是英国文坛极有名望的作者了,每出版一部著作都风靡大西洋两岸。狄更斯爱好旅游,1846年旅居巴黎时,还受到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亲切接待。这段经历也使他在写作《双城记》时更加得心应手。终其一生,狄更斯创作了十六部长篇小说,还有许多短篇故事和其他作品。


关于本书

这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150多年来,不停地被阅读,被讨论,乃至被误解;同时,作品的写法与透露出的历史观又在文化界引起了诸多争议,直到近年,才真正得到公允的评价。可以说,在查尔斯·狄更斯所有的小说名作中,普通读者和学院派对《双城记》的意见分歧是最大的。


核心内容

《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伦敦与巴黎,准确地说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在伦敦与巴黎两座城市里发生的一出悲欢离合的故事。狄更斯写作《双城记》的目的,是想捕捉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气氛,在有限的篇幅内说明自己的主张:社会中尖锐的阶级对立不可避免会引起冲突,但流血只能制造更多的流血,冤冤相报何时了,要挽救一切只能靠仁爱宽厚的心。


一、《双城记》是狄更斯争议最大的作品

《双城记》这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150多年来,不停地被阅读,被讨论,乃至被误解;同时,作品的写法与透露出的历史观又在文化界引起了诸多争议,直到近年,才真正得到公允的评价。可以说,在查尔斯·狄更斯所有的小说名作中,普通读者和学院派对《双城记》的意见分歧是最大的。有人说,它牢牢抓住了大众的想象力;有人说,它的故事不够完满和考究;有人说,它的结构“不够平衡”;也有人说,它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充盈于全书的那股直白而紧凑的力量。


二、小说的主要故事梗概

小说最主要的人物是马奈特大夫,他在革命前和革命后的遭遇构成了小说的主线。马奈特大夫为人正派,凭借精湛的医术为自己赢得了安身立命的资本。一天,他外出散步时,被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到了侯爵府邸,他看到一个身受重伤的少年和一个奄奄一息的农妇。原来是侯爵兄弟糟蹋了这位美丽的妇人,还杀死了农妇的丈夫和父亲。农妇的弟弟决心要给姐姐报仇,但由于侯爵府内人多势众,他反而被打成重伤。他拒绝了侯爵兄弟的贿赂,想出头为底层大众打抱不平。贵族兄弟手眼通天,他们反而把马奈特投入巴士底狱,让他足足受了十八年牢狱之苦。

入狱两年后,马奈特的妻子去世,年幼的女儿被好友接到伦敦,由善良的女仆抚养长大。1775年,马奈特的女儿露茜·马奈特此时已长大成人,她奔赴巴黎把刑满释放的老父亲接到了伦敦来。回家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叫查尔斯·达奈的人,受到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原来达奈不是普通的路人甲,他的两个叔父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那对恶霸,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在与父女俩的交往中,达奈爱上了露茜。即使在知道达奈是仇人的侄子以后,马奈特医生仍然不计前嫌,同意了他俩的婚事。视线转到法国,此时达奈的叔叔埃弗瑞蒙德侯爵还在为所欲为,他的马车在路上横冲直撞,轧死了一个农民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暴怒之下拔出刀来,取了他的性命,侯爵的结局可谓罪有应得。

与此同时,爱情的暗流保持着和革命的浪潮同样汹涌的节奏。和达奈一样,卡屯也爱上了露茜,但在得知露茜选择了达奈后,卡屯放弃了追求,为成全真爱牺牲了自己。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在激烈的革命风潮中,达奈为了回国援救一个年老体衰的仆人,被革命群众拘捕。德发日太太宣布达奈是恶贯满盈的埃弗瑞蒙德家族的最后一个人,一心想置他于死地。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卡屯站了出来,他利用自己与达奈相似的身形与容貌,买通关节代达奈受死,挫败了德发日太太歇斯底里的复仇计划,让马奈特一家老小逃离了巴黎。而他自己则代替达奈慷慨从容地走上了断头台。


三、《双城记》出版于1859年,属于狄更斯中晚期的作品

托马斯·卡莱尔的《法兰西革命》是《双城记》最为直接的灵感来源。卡莱尔是英国历史上名声赫赫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与政治改革家,凭借其深邃的思想、磅礴的文笔和雄辩的口才,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享有盛誉。我们在阅读《双城记》的时候,卡莱尔和《法兰西革命》是不可忽略的作家和作品。


四、《双城记》的写作技巧

狄更斯有两个典型的写作技巧,这两个技巧在《双城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部小说因此增加了可读性和感染力。第一个技巧是精巧的重复手法,重复婉转的句子犹如咒语般回荡在恰如其分的地方,读者不仅不觉得冗长繁琐,反而越读越有味道。第二个技巧是创造水到渠成的戏剧性冲突。


五、《双城记》赢得的赞誉与引起的争议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关注的不再是金融资本家、小公务员、政客和律师,而是将想象力的触角伸向了十八世纪后半叶震荡全欧的革命风暴。不管在初现雏形的连载阶段还是单行本问世后,《双城记》从不缺少读者。但值得玩味的是,评论界对这部作品的意见却争议很大,有的人对它赞不绝口,有的人却指责它“不够幽默”——对于狄更斯这样一位以幽默的文风著称于世的作者来说,这样的评价本身就有点“幽默”。看看当时文学界对这部小说的评论,一来非常有趣,二来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

狄更斯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希望在题材和写法上都做出一些突破。《双城记》出版至今超过一个半世纪,它的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已经得到全面的认可。在卡屯的映照下,周围的一切人与事都显得那么平庸,顿时黯然失色了。象征主义、心理分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严谨的故事结构,简洁凝练却又韵味无穷的语言风格,不管从哪方面考量,狄更斯都无愧于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小说家的盛名,而作为其代表作的《双城记》,也必将继续感动一代又一代读者。


金句

1. 就是这样一个落魄的知识分子,却在紧要关头一下子成了行侠仗义的勇士,为了解救达奈,成全真爱,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卡屯内心深处住着的那个纯洁灵魂的最高理想,也是狄更斯的最高理想,更是狄更斯所代表的改良派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以博爱、宽容、舍己为人的执着精神净化污浊,战胜恨意,最终达成整个社会的和谐。

2. 狄更斯将枝蔓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浓缩进了一个家庭的变迁。这样一来,读者在理解、体会法国大革命造成的影响时,面对的便不再是一系列抽象或者空洞的表述,而是借助狄更斯的生花妙笔,真真切切地看到一场席卷一切的公共事件野蛮地侵犯着私人的家庭生活。

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听书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