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赶人非一日之寒:帝都34年的控人史

2017-11-27 编辑组 有種丨NGOCN 有種丨NGOCN

作者丨阿七


11·18北京大火已经过去一周多,但因火灾而起的全市“专项整治”才刚刚开始。在专项整治下,大批出租公寓被叫停,公寓里的外来工被迫搬迁。今年冬天的北京额外寒冷。


大火后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竟荒唐转变成“清理低端人口”。环球时报社评说这是“个别镇村的简单化做法",但小编想问:如果没有北京常年的“控人”目标,个别镇村能如此“粗暴简单”吗?


其实,关于北京“控人”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过。所谓“控人”,现一般理解为控制城市常住人口(据1973年官方文件控人主要为控制城市市区人口)。其实早在1983年,官方已有“控人”相关表述:

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要认真搞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的机械增长,坚决把北京市到二○○○年的人口规模控制在一千万人左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


为什么要“控人”,2005年的文件中给出较为明确的解释:

由于环境、资源的制约,北京市应着力于提高人口素质,防止人口规模盲目扩大。(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05〕2号)


最新版的北京城市规划,直接提到: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原来是人太多,水不够用了。这样看,“控人”很应该呀。(早就有专家反驳“缺水论”,后文再跟大家说)问题是,控谁呢?


三大“控人法宝”催生折叠的北京

首先,我们看看具体怎么“控”:

(1)计划生育要严格依法管理,使自然增长率从八十年代的平均9‰逐步下降到2‰至4‰。

(2)人口的迁移增长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经济手段严格进行管理,逐步实行总量控制。

(3)适应郊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制定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市区人口迁往郊区城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


关于指令性计划,在2016年的规划更为直接:

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人话就是:户口、房子、就业。


尽管政府宣传多次强调“不针对特定人群”:

2014年北京50条重点村改造媒体对政府采访报道截图


北京市政府的机关报《北京日报》报道截图 

原文标题《守住城市安全红线才有一切》


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似乎都在啪啪打脸:


以户控人:

2017年起,北京市积分落户开始试行,申请人至少要满足这四个条件“持有北京市居住证、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无违法犯罪记录”,而计分方式与学历、获奖情况、住房等挂钩。


学者估计,通过积分落户的方式,北京每年落户的人数不会超过1万人。


以房控人:

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通过限购来进行限制;另一方面是通过

拆除违法建筑、整治清除群租房、城中村等方式,减少这类居住人口密度高的区域。


以业控人:

一方面是疏解低端产业,例如密集型的制造业、服装批发产业,通过把产业外迁,令人口跟着迁移。另一方面是优先本地户籍人就业,例如部分行业招本地人时会得到补贴。


梳理下来,每个政策确实都没有针对谁。毕竟这样看下来,还有多少不是“低端人口”?


控人失败,直接赶人

“以户控人”其实就是赤裸裸的户籍歧视;而北京高昂的房价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出“以房控人”带来的负面效应了;“以业控人”也早有批判声音。其实反对就基于一个很简单逻辑:高低是相对应的,没有所谓低端,又何来所谓高端。美丽和谐的新北京是靠谁建造出来的?现在在帮政府拆墙打洞的人是不是明天就要被政府赶走?(现在最悲惨的可能是在外拆墙打洞,回到家发现租的房子不能租下去了)


查看媒体报道,小编发现除了以上“三大法宝”之外,北京“控人”还有两大绝招:以教(孩)控人、以水控人


以教控人是由以户控人演变而来。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规划就写明:“通过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调整,支撑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和引导人口合理分布。”自2014年起,北京就提高了非京籍儿童入读公办小学门槛,要求提交“五证”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而对于民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几乎每隔五年就面临一次被拆危机。在2005年9月,北京市教委针对打工子弟学校管理提出了“扶持一批,审批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随后大批学校被取缔;2011年下半年,北京市又开展了一轮的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取缔。根据新公民计划统计,从2006年到2014年,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数量从300多所减少到127所。


今年年初,北京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后,据非正式统计,已有12所打工子弟学校受影响,大多被要求短期内搬离。根据某打工子弟学校学校对学生家庭调研,如果学校被拆,大多数非京籍家庭对会选择送孩子回老家读书。


所谓“以水控人”这一说法缘于:2011年7月北京市水务改革发展工作大会上,提出建立起以水控制居住人口规模的制度。但根据媒体报道,2015年北京市市长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以水控人”还正在研究。以后,相关说法甚少出现。


“以水控人”是不是要断水?准确说应该是“限水”。根据那次水务改革大会,“以水控人”主要制定各区、各行业用水量标准,提高纳污能力。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可能是“禁止随意开挖自备井”。


水资源紧张,所以要控人,控制的方法就“限水”。不得不说,领导们真的会抓主要矛盾。但水资源真的那么紧张吗?有学者就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北京市政府的各种报告和官方言论,经常以人均水资源低下来作为人多导致北京缺水的证据。但人均水资源的概念适用的是地区而非城市。在相同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下,水资源量与土地面积成正比。北京市域虽涵盖大片农村,但与一般的地区比,人均土地面积也不高,其人均水资源自然很低。如果真以城市行政区划为范围,世界上无数大城市的水资源占有量都会远低于北京。来源澎湃新闻《北京需要“以业控人”吗?》作者:梁建章、黄文政)


上诉文章的作者还提到官方15年统计的北京每年用水缺口存在漏洞,而且在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成本下降今天,北京的水资源尽管不丰富,但缺水的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从实际数据来看,长期以来“控人”可谓失败的,小编对比了一下1983年、1993年、2005年、2016年北京市政府公布的三份城市规划中的控人目标与显示情况:


现实人口的增长已经长期抛离目标指标的时候,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让现实适应指标,还是反思指标的合理性?


小编没想到的是,11月18日北京大兴的大火竟然成为“控人契机”(也许赶人更准确)。无论是这次“大整治”还是年初实行的“疏解整治”行动都有精确到个位数的指标,唯独不知道“整治”的含义是指“规范化”还是指“关闭”。但过去这一周,乃至这一年下来,所谓整治就是叫停关闭,所谓疏解就是拆掉。


最后,小编借用之前推文的标题:去你的和谐美丽新北京!

(关于新北京具体怎么借火赶人,点击上面蓝字查看)



相关阅读推荐(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他们离乡背井,不是为了成为“低端人口”

北京新规划:永远控人,永远都是“外地人的错”

一个“非京籍”的假装生活指南


黑暗时期,我们不要沉默,

订阅CN的邮件,让你看到真实的世界

扫码即订

版权声明:如非特殊说明,公号文章内容均为NGOCN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