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油,我们同在!”——港口医院援沪医疗队员来信
这段时间
上海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有召,必应!目标,上海!
当支援的号角吹响
港口医院援沪医疗队的
12名首批队员火速驰援
连日来,经过紧张入舱培训后
援沪医疗队员们已陆续进入
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开展工作
他们的工作进展到底如何?
又有着哪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援沪医疗队员们的上海来信
与他们共同前往
守“沪”战“疫”最前线
作为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集中收治了近1.5万名感染者。港口医院援沪医疗队员与滨海医疗队其他同事每天要肩负整个N1舱1500患者鼻拭子、咽拭子的核酸采样工作,还同时承担着方舱医院后方物资保障等各项任务。
“天津大白,有你们真好!”
下午19时30分,景瑞玲和其他滨海新区援沪医疗队员们乘着通勤车到达方舱医院。陌生的工作环境、与以往不太相同的流程,进入规模如此巨大、收治患者人数众多的方舱医院,援沪医疗队员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考验。
港口医院援沪医疗队员在方舱医院为患者采集核酸
以快制快,是战胜病毒的“法宝”。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所有援沪医疗队队员必须要连续工作6个小时不停歇、不休息,争分夺秒为患者进行鼻、咽拭子采样。虽然入院时许多患者为无症状感染者,但也有部分患者经过潜伏期后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从部分患者的眼神中,援沪医疗队员们有时会感到他们的些许焦虑和紧张。为此,队员们会及时与患者交流、帮助他们疏导心情。
院感防控是提升方舱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方舱医院内患者多,感染风险高,稍有不慎就会“中招”。作为港口医院感染管理科室的主管护师,景瑞玲除了核酸采样等工作外,还要和天津援沪医疗队感控老师们负责严守医护人员“安全关”。除了日常监测队员们健康监测内容,入舱前严格检查大家防护用品穿戴情况,同时要监督队员在采样过程中落实感控措施及采样后队员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确保所有医务人员零感染。
“全力保障物资供应,我们责无旁贷!”
在天津援沪医疗队储存物资库,援沪医疗队员班妍和崔楠正马不停蹄地搬运物资,在他们身后,成排的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各种物资。
刚到上海完成培训,他们便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为方舱医院做好物资保障。据悉,在4月3日天津援沪医疗队抵达之时,随行的15天物资也一起发运到了上海。其中,仅医疗防护物资就有近3000箱,约50万件。大量的物资需要由专人统筹管理分配,这个环节对于舱内如此大规模患者的医护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后方物资管理的工作十分忙碌琐碎,从早8点到凌晨,班妍和崔楠就像上紧弦的发条,一刻都不敢停歇。为4舱准备物资、前往中心接收采样物品、配送发放至各舱内、二次配货、核对出库数量、准备明天物资……有时午饭还没吃上两口,时间匆匆就到了晚上。
班妍和同事们一起核对物资情况
“上海加油,我们同在!”
4月的上海,已有了夏天的味道,接近35度的高温,让在方舱医院内“全副武装”的援沪医疗队员们有些喘不过气,其他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舱内甚至出现了胸闷、头晕、恶心等身体不适的情况。将近6个小时的连续作战,汗水早已“浸透”了援沪医疗队员们的全身。但援沪医疗队的成员们景瑞玲、柴东哲、冯梦杰、王文晴、冯雅娴、李雪、赵娜、吴清爽,何娣,史云霞……她们所有一线战士却都在拼命坚持着!
经过一夜的忙碌,援沪医疗队员的脸上都略显疲惫,从方舱医院出来已接近凌晨。脱下防护服坐上回去的通勤大巴,大家靠在车窗上已累到睡着。
窗外,黄埔江面映射着上海城市中的点点星光,虽然少了往日的喧嚣与嘈杂,但这里却多了一群可爱的战士!每次逆行出征时,他们身上散发的光芒永远那么炙热,义无反顾、毫无保留地守“沪”着上海的家人们!
“津”心守“沪”,不惧风雨
她们跨越山海而来
以“港口医院援沪医疗队”为名
她们说
逆向而战的同行
守护生命的坚守
便是血浓于水最好的写照
医者仁心、大爱无言
英雄一直都在
“上海加油,我们在一起!”
文/李愿
图片由天津港口医院提供
Review 往期回顾
制作丨孙春伟
校对丨毕思维
编审丨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