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莫过读唐诗 | 职工故事

四川工会 2020-08-19



唐诗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嘴边。”这是我家人经常调侃我垮脸时的马脸样。每每听到这句后,我会破涕而笑,紧张关系立即疏缓,因为矛盾转移到诗上。这个典故相传于北宋,指大文豪苏东坡妹妹笑话苏轼脸长,其出句取笑他,而传下的野趣。可见,充满诗歌气息的生活给日子增添不少乐趣。


小时候,我们家在村子里也算是书香门弟,记得父亲、母亲及我的老师们逢年过节会聚在一起喝酒,也会摇头晃脑的吟诗作赋,最常见的是对对联,“妙人儿倪家少女”就是那个时候学到的拆字联,他们说至今都没有漂亮的下联呼应。从此以后,我们的心灵深处埋下了诗歌的种子。


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却觉得自己有作诗的冲动,缺乏作诗的功底。前几天,我得了水语赐予的“听香阁”斋名号,欣喜之余,恰逢那夜雨声荡漾,远光近灯水徜徉,烟雨濛浓似画中,独坐高楼陪兰语,来了意境,作了打油诗一首:“高楼听雨南明畔,花色帘影风中唤;夜色朦胧远灯柔,不知心底何事愁(不知心底何事叹)”。随即发在朋友圈,像往常一样,盼望着朋友们点赞,第二天约起好友饮酒,深夜而归。


当想起这事后,随即发现水语师姑的紧急留言:“古体诗,四句的架构是一二四句的韵脚要押韵,第三句不押韵。你那首,成了前二句一个韵,后二句一个韵,这是不对的,要改,要把第四句的韵改成和第一二句相同,都用an”。


在后来修改此诗的过程中,我不断反省。一方面功底不扎实,另一方面疏于修改。要解决并杜绝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外求内学。不仅要虚心求教,自己还要加紧恶补基础。真是:“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发奋读书,恶补基础。这是我对自己近期拟定的目标,当然案犊床头自然多出许多书来,《最美唐诗》是最让我如痴如醉的一本,听了“逻辑思维”的推荐,率先想到的是,抢到最新版赠予水语。然后又不忍心亏待自己,就决定自己也买一本来珍藏。他们推荐的理由是,咱们汉人,传情达意其实非常笨拙,唱不了歌,跳不了舞。几千年的赞叹、感怀、郁结、爱慕、思念、甚至恍惚迷离,最美的沉淀都在诗里头,尤其是唐诗。


的确,事实上,我是迷上了《最美唐诗》。开篇的《锦瑟》我就读得如梦如幻,里面的“思华年”“庄生”“望帝”“珠有泪”“玉生烟”都栩栩如生地跳到我的眼前。


畅读唐诗,我如饥似渴。读、写、抄,反复的赏析,受益匪浅。在赏析唐诗的美的同时,我又深挖到作者王维的作品《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的境界,这首让人非常喜欢的诗句在删去不必要的修饰后,实际上指的就是人到了“别无选择”的时候了。


从而顺藤摸瓜,去探索王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维工诗善画,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笃信佛教,亦官亦隐,画清空,诗恬淡,如彻悟大道、逍遥自在的人一般,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这就是读唐诗的妙曼之处,一环扣一环,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美不胜收,兴趣浓时,茶饭不思,沉浸在唐诗的意境中去。


于丹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中说到:“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林语堂先生曾经在《吾国与吾民》中也说过:“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出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的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读诗,学诗,爱诗后,我们不再是见到什么美好事物都只能用“哇”来抒发情感,而是充满了意境。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顿时释然;有心事焦虑、忧伤,想到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年华已老去,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也许生活中,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便成了一件奢侈品。


但是我想,如果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就像开篇的“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嘴边”的幽默调侃,家庭是不是会减少很多矛盾,彼此之间会不会更增进感情,抑或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人生能读着诗的日子真的好美!



作者:李玉霞

单位:中铁二局物资公司贵阳分公司





投稿


《职工故事》栏目讲述职工自己的故事,欢迎职工朋友们来稿,请发送至邮箱:scghxmt@163.com,字数800字以上。





猜你喜欢:

四川省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发布上线

注意!看到这个电话号,千万别挂!丨职工普法

双流机场提升安保等级,赶飞机需提前3小时到机场丨新闻早资讯


本版编辑 | ZSS

电子邮件 | 250298668@qq.com

制作机构 | 四川省总工会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