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乡”的吴旭

工叔 四川工会 2024-01-18


第一次听说“瓦须乡”的时候,吴旭一脸茫然。那是在两年多前,他还处于严重的高原反应中,经常在凌晨一两点被窒息感憋醒。石渠,四川省最贫困、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县城,来之前吴旭只是简单搜了搜地理位置,订了一张机票,从成都飞到玉树,再与同伴呼延忠、林兆勇一起包了一辆出租车,坐了3个多小时、垂直爬升海拔近1000米,抵达了这个新的工作地。

一转眼,吴旭到瓦须乡工作已满两年,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当从央视新闻联播中看到石渠县已实现全面脱贫的新闻时,吴旭和他的扶贫伙伴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对生活在这片雪域高原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庄严承诺兑现的时刻;对像吴旭一样怀着热忱和激情投身到扶贫事业里的人而言,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作为脱贫攻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吴旭说自己与有荣焉。

大楼改造获乡上同伴的认可  川庆工会供图

适应新环境做好新工作

瓦须乡?在哪里,怎么去?到了和谁联系?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去向确定后,吴旭脑子里冒出了这一连串的问题。经过多次打听,他终于拿到了瓦须乡党委书记拉吉的手机号。“你是哪位?”“我们是省上安排的驻村干部,川庆钻探公司来的。”“你们过不来!有150多公里,没得车,你们等我哪天来县上开会接。”

就这样,吴旭和伙伴呼延忠买上铺盖棉絮、水桶脸盆,天天盼着乡上来接。等待的那些天,吴旭恶补了许多关于瓦须乡的知识点:位于石渠县东南部,平均海拔4100米,是雅砻江上游深度贫困乡之一,下辖6个行政村,有1164户人,其中贫困户185户、742人……担任扶贫干部之前,吴旭在川庆钻探公司劳动工资处工作,大学期间学的是计算科学,擅长与数字打交道。对如何当好一个扶贫干部,吴旭说自己虽有愿景,却也不敢有过多规划。特别是在县城待了几天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思维模式迥异等问题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熟悉的工作节奏、工作方式和工作经验在这里似乎没有武之地,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

吴旭清楚地记得他到瓦须乡的日子:2018年7月6日。这也是他认识土登翁修的日子。土登翁修是农业银行石渠县支行派驻瓦须乡的扶贫干部,他和吴旭一起被派到了瓦须乡香钦村的驻村工作队。土登又黑又壮,与乡上村上打交道没有语言障碍。两人一打照面,吴旭就认定他是帮助自己融入这片陌生雪域的“福星”。从主动打招呼,到不厌其烦地请教开展工作的思路想法,再到同吃同住同劳动,吴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便赢得了土登翁修的信任和友谊。

查看新安装的供水系统

改善基础设施筑牢脱贫“根基”

正如瓦须乡党委书记拉吉所言,乡上什么都没有。放眼望去,简易的蓬蓬房连成一片就构成了瓦须乡的雏形,唯一像样一点的建筑是砖混结构的乡政府大楼,四层楼高,共18套两室一厅的房间,里面住着乡政府工作人员和村民,既办公又生活。

吴旭、土登翁修和另外2名扶贫干部被安排进了一套一楼的两居室,与5个乡政府工作人员一道办公起居。仅仅50平米的房间里,足足有9个大男人同吃同住同工作。一到晚上,4个人睡卧室,4个人睡客厅,1个人睡地上,呼噜声此起彼伏。客厅里的藏床白天是沙发坐具,到了晚上就是床铺卧具,身高1米83的吴旭经常从狭窄的床上一个翻身便滚落下地。

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很难想象,在瓦须乡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近几年才通路通水通电,直到今天,用水全靠电机从深水井里取。一遇到停电,水就抽不上;遇到冰雪天气,井又冻上;好不容易提桶水,也要一步三歇才能提回屋。毕竟这里的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40%。

到瓦须乡的第一年里,吴旭时常感到沮丧和无助,且不说工作开展的难度,单是层出不穷的生活难题就足以令他焦头烂额。

2019年7月,川庆钻探公司主要领导一行赴石渠县慰问调研,吴旭结合工作生活实际,向公司申请帮扶资金,建议用于改造和建设瓦须乡政府大楼的生活用水设施。这一建议得到公司采纳,44.18万元的帮扶资金于当年12月底拨付到位,改造后的18套两居室内终于有了浴室和卫生间。乡会计四郎彭措对此感叹不已:“现在我们开个水笼头就能用上水,不出门就能上厕所。这样的日子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啊!”

原来生活用水靠桶装

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真情真扶贫

一转眼,吴旭到瓦须乡工作已满两年。吴旭说自己能够一口气罗列出两年来的每一项工作成绩单,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每一件事都百转千回、刻骨铭心。

接洽乡村公路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分红,对各级帮扶资金和物资进行分配,为贫困户发放公益性岗位薪酬,每月组织开展牧民夜校,联系社会资源帮扶贫困学生,向公司争取专项帮扶基金,摸清当地贫困户家庭状况,把建档立卡工作做细做实……想起两年前初到石渠的茫然,吴旭有些感慨:“我和几位伙伴一起被推荐为扶贫干部时曾参加过省里组织的一次培训,内容大多是有关脱贫攻坚的文件,当时觉得只是写成文字的一些内容。经过两年实践,如今已不知不觉成为了我开展工作时的准星和遵循。”

在吴旭和伙伴呼延忠的努力下,瓦须乡建档立卡等基础工作成为了石渠县22个乡镇中的样本,改造完成的乡政府办公楼也率先用上了自来水。在积极推动乡政府水电改造项目上,吴旭说自己的内在动力是不希望看到瓦须乡的不便再继续下去,而这正是精准扶贫的精髓。如果没有同吃同住同工作同感受,就不会有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内驱动力。明白这一点后,吴旭意识到,他在向别人介绍瓦须乡的时候,口吻里透着满满的亲昵,一口一个“我们乡”。

在“我们乡”,吴旭第一次知道去帮扶村实地调研不仅需要翻山过河,还要骑马、坐摩托;遇到涨水还得脱了裤子趟过去,被哗哗流淌的雪水冻得脸青面黑;还第一次知道自己眼里精心准备的课件也许对于来上牧民夜校的人来说过于枯燥乏味,远不如围坐在篝火旁教他们认天上的星座,讨论动植物的习性更得人心……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让瓦须乡成为了吴旭口中的“我们乡”。吴旭说,自己变了,心也更通透了。这颗透亮的心照见了别人、装下了别人,瓦须乡也再没把他当外人。

2012年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对口帮扶石渠以来,川庆力量从未缺席石渠建设。9年间,累计投入2152.36万元,用于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助力石渠县顺利脱贫摘帽,2020年3月,石渠宣告全面脱贫。

大山深处,幸福花开。曾经的扶贫“硬骨头”,如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即将到来的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51网

记者:万天月

编辑:敖慧

审核:李仪涵



猜你喜欢: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丨新闻早资讯

29岁、30岁、33岁,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

新冠病毒变异,疫苗效力是否有影响?专家这样解答……


电子邮件 | scghxmt@163.com

制作机构 | 四川省总工会新媒体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们乡”的吴旭

工叔 四川工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