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则有法 无形则有形 ——传统工艺大师唐国富的逐梦行
前些日子,一位来自雅安市芦山县名叫唐国富的艺术家突然“爆红”,主要原因是他有2幅作品一次性入选韩中美术协会在韩国西归浦市艺术殿堂(国立)策展的“源流:当代绘画展”,另有12幅被推介。展览时间为2021年6月12日至18日,而入选的展出绘画作品总共约70件。
唐国富,1955年生于芦山,从艺30多年,中华传统工艺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原芦山县博物馆馆长,中国文化名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四川民间文化传承人、四川省民间工艺师。
工作中的唐国富
艺之初,坎坷执着逐梦行
初见唐国富,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肤色黝黑,穿着朴素的老者居然是闻名中外的美术大师。而当笔者第一次握着他那双长满老茧、硬如树皮的双手,就仿佛触摸到他过去四五十年中,这双手磨平的雕塑作品与苦难的时光。
唐国富说他的的梦想就是懵懂时期的那个雕塑之梦,而梦之源,来自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从事照相行业几十年,“上世纪60年代初照相馆就在文化馆旁边,我们就在这种环境长大,因而被艺术气息所感染。”每天在汉代的石刻兽周边玩耍,加上从小喜欢绘画,得到文化馆的老师的关注,并教会了他基本的绘画知识,这为他后来的雕塑艺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读小学三年级时,中国涌现出了一位名叫欧阳海的英雄人物,他因看到一匹驮着火炮的马因受惊狂奔在火车道上,为了保护列车人员安全,他不顾个人安危,把受惊的马推出火车道,自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此,还出了一本连环画《欧阳海之歌》。唐国富从老师手中借来了这本连环画。同那个时代多数少年一样,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深深吸引了他。但真正让他内心感动、过目难忘的,却是小说封面上的雕塑。童年稚气未褪,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怀也只是一知半解,但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却让他心生震撼。战士刚毅坚定的眼神、烈马暴虐的踢踏,英雄的伟大形象瞬间凝聚……
唐国富和其作品合影
“翻来覆去、爱不释手、日思夜想,这就是当时自己的真实写照,也算是我对艺术和美的第一次感悟吧!”谈及这段往事,唐国富接连用了3个成语来形容。时隔不久,芦山电影院上演阿尔巴利亚电影《第八个是铜像》。“电影情节委实已记不清,但其中一组雕塑家创作的镜头却让我终身难忘。捏、揉、刻……普普通通的泥块,在大师手中刀下,方寸之间居然变成了一座英气逼人、目光如炬的英雄铜像。这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不由得惊叹,这是在变戏法吗?如此神奇、如此有趣!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成为一名像剧中那样的优秀雕塑家,就成为了我最初的理想!”这段往事唐国富记忆犹新,看完这场电影后,第二天老师到家里找他,父母到学校找他,谁也不知道他到哪儿去了。直到天黑,父母在城外找到他时,他正从城外的一家砖瓦窑里背着一大背兜泥巴回家。见到父母,他顾不上歇口气就说:“我长大后要当雕塑家!”从此,他乐此不疲,一有空就把那堆泥巴捏来捏去。
艺之道,雕塑人生踏歌行
1982年,唐国富离开了县农具厂,接父亲的班调入了照相馆。照相馆是以人像摄影为主,而他主要负责暗房工作。刚开始他对工作是不满意的,觉得与雕塑沾不上边,一有时间就拿着泥巴忙自己的。有天晚上,他想趁着照相馆没人清静,继续把白天没弄完的人像塑好。没想到,一进门却看到父亲站在工作台前,手里拿着他冲洗的照片,正细细观察他的雕像。看着他进来,父亲语音陡地提高八度,十分严厉地对他说道:“做人就像塑像,作者心都不正、塑像能正吗?”父亲说完,甩臂离去,而他的这话,有如五雷轰顶,让唐国富羞愧不已,继而陷入深深的自检。时间长了,他对洗印照片有了新的理解,底片到相片的过程,就是从无影到有影、从无形到有形,这过程和雕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就看如何把握。在相馆的5年,唐国富学到了父亲几十年的经验技术,更学到了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工作的精神,实乃终身受益。
198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50周年,芦山县委、县政府要搞一个“红军长征过芦山”的大型展览。几经挑选,塑红军像的任务落到了唐国富的头上。一个多月后,一尊题为“冲锋”的红军像终于在他的手上诞生了,像模像样地摆在了展览大厅的门口。“这是谁塑的?”展览开幕那天,上世纪30年代曾师从于鲁迅从事版画木刻的四川省文史馆馆员乐以钧先生一进大门就停了下来。站在一旁的唐国富“唰”地一下脸红了起来,心里暗暗叫苦:看来今天这个丑是丟尽了!陪同参观的县上领导上前向乐以钧介绍:这是本地一个雕塑爱好者塑的,还请先生多指教。“不错,还很有神韵。”乐以钧肯定道。
红军塑像的意外成功让唐国富调到了县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和摄影工作。
1997年6月,在喜迎香港回归前夕,唐国富用宝兴的汉白玉精心雕刻了一个“回”字形母子低头嬉戏的雕像,并取名为《回归》,作品简捷明快的线条将浓浓的母爱融入其中。当这件作为雅安地区唯一的参展作品参加了由四川省美协、四川省诗书画院联合举办的“四川省迎香港回归美术作品展”时,观者如潮。一个不愿留名的收藏家辗转找到唐国富,开价10万元购买,但被他一口回绝。四川省教委的一位领导看后说:“这样好的作品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于是,唐国富把它拍成照片,投给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没多久《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2004年,该作品入选《中国文化报》“21世纪中国艺术名家名作大展”。而这,也标志着唐国富真正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雕塑家!
《梦》
艺之变,传承发扬名四方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唐国富的雕塑作品和书法作品等一时捷报频传。“在继成名作《回归》之后,众多的获奖作品中,你印象最深或是最看重的作品是哪件呢?”面对着唐国富堆成一摞的各色获奖证书,笔者问道。本想着这是一个无答之问,却不料耿介的唐国富却毫无半点“大师”架子,他如实地认真作答:“是瑞兽作品!”
瑞兽,从远古时代一直延存至今,代表了吉祥、仁慈、正义和勇气。各地历朝历代的瑞兽造型大同小异,却尤以芦山的汉代石刻造型最为生动传神。2000年6月,芦山县发现汉代城门神兽,立即在考古界引起轰动。中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俞伟超先生还专程赶到芦山进行实地考察。他认为,芦山出土的神兽是汉代典型的石刻,用神兽作城门的门枕,全国绝无仅有,可以说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这让唐国富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也萌发了借神兽让世人了解芦山的汉代文化,让世界了解芦山悠久历史的念头。
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那时,时任雅安市副市长的孙前经常带人到芦山参观文物,唐国富当时就在芦山县博物馆任馆长,并利用空余时间在博物馆的院子里教学生雕刻技法。这一幕,被孙前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2002年初,孙前找到唐国富,交给了他一个任务——完成一件根雕作品作为雅安市政府赠送给南京市政府的礼品。
这时,瑞兽的形象豁然跃入唐国富的脑中。从构思到选料,再到雕刻……唐国富不负使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作品。同年,“金丝楠木瑞兽”获得了“中国首届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优秀奖。如今,唐国富的“瑞兽”已经成为了芦山特色旅游纪念品,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4月20日,七级强震突袭芦山,唐国富的几十件作品在地震中被损毁。他深感震惊痛惜,突发念想,自己走上创作之路已经40多个年头了,竟然从没有认真审视过往、总结自我。尤其是近些年,自以为有了一定成绩,得到了一些肯定和赞扬,竟然有了骄傲自满之情、固步自封之势!今后的创作之路,究竟应该走向何方?
2014年至2015年期间,唐国富参加了一些国家级、省级的展览活动和培训交流,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关心指导。特别是得到了中国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浙江艺术家高公博等名师大家的指导,顿觉感悟。叶公指导他,要放开思维,在借鉴中提升创作手法,永远有打破常规和创新的勇气。高公则一直循循教导他,要时刻将“天下为公,博爱仁义”的广阔胸襟融入到创作之中。也正是在诸位老师的教诲鼓励下,他的创作才又有了新提升。
《守望》
“现在的我,创作理念就是十个字:无法则有法,无形则有形。”唐国富笑着介绍道,自己一直保持着求新、求变、求奇的心理常态,力求今天与昨天不同,明天与今天又不同。保证每件作品的背后都有故事、有说法、有看法、有想法,在石头与根雕之中寻找陶艺的自我表现,形成了无像有像,丑中见怪、怪中出美的特色艺术符号——“怪头怪脑”。
或许正基于他的这样的理念,“怪头怪脑”的作品抽象也好、形似也罢,其艺术品位在潜移默化中回归自然,深化了艺术,当然也超越了他自己。
2014年唐国富被四川省档案学校聘为客座教授,专职培训一个班15人学生学习泥塑、木雕。至今,他已经先后培养学生120余人,并分别在重庆、成都等地从事石雕、根雕、青铜制作等。他动情地说:“我还将继续培训雕刻学员,争取在近年内再培训100余人。我希望通过雕塑,去引导人们的文化观、生态观、自然观。因为感动人心的,正是这些传统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和美丽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远存在的。”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作者:唐雪元
编辑:敖慧
审核:李仪涵
猜你喜欢:
全总等五部门: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每人每年补贴5000元以上丨新闻早资讯
电子邮件 | scghxmt@163.com
制作机构 | 四川省总工会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