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代人的成渝铁路情丨职工故事

工叔 四川工会 2024-01-18

今年100岁的罗志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铁路给水清灰工,为成渝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我们这边‘荣’和‘云’都念云,好多地方都把我名字写成了罗志荣。”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供电段的退休职工罗志云在家中翻出了珍藏多年的荣誉证书和奖章。

罗志云展示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章  受访者供图

国庆节成为“铁路人”

1951年10月1日,罗志云通过铁路招工被分配到成渝铁路沿线原内江水电段永川领工区荣昌给水所,临时做起开行客货混合列车的上水及蒸汽机车锅炉煤渣清理工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铁路给水清灰工。通过招工那天,罗志云的记忆十分深刻,那天是国庆节。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荣昌给水所远离集市,周围到处是庄稼地。所内仅有的作业设备只是一些简单的供水管道、两只木桶和一副扁担,以及一把铁铲、一根铁杵和手推车。而所谓的给水所,只是一个简陋的木棚,这个木棚也是上水工们一年四季的栖息点,夏天一床草席,冬天一个烧“二炭”的火炉。在这里,罗志云度过了31载春秋。

“以前是没有电灯的,整个车站用的都是马灯,烧的是‘洋油’。”罗老说,在那个年代,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大伙儿都能吃苦,一日三餐基本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能在工作的间隙赶紧吃两口。伙食是从家里带来的,因为工作性质,不论冬夏,饭菜永远是凉的。当时,罗志云和另一个工友在荣昌给水所“两班倒”,在不分白天黑夜上满整天班后,才能在木棚里睡去。

“给水清灰”很辛苦

“上水和清理煤渣既是体力活,也是‘抢时间’的技术活。”罗老说,在给蒸汽机车上水的同时还要负责清理机车锅炉的煤渣。因为火车停站时间短,有时候单凭供水管道供水是不能满足的,往往还需要他们用木桶挑水的方式给火车加水。加完水后,还要全副武装,把浸湿的毛巾捂住嘴系在后脑勺上,然后立马冲到火车锅炉旁用铁杵捅炉内的煤渣,再用手推车将清理出的煤渣运到指定的煤渣囤放处。

一个锅炉大概要清理出3到4个手推车量的煤渣,在清理完煤渣后,整个人就和煤矿工人一样,满身的煤灰。“远看像要饭,近看水电段。”罗老说,这就是当时给水清灰工最真实的写照,“现在国家强大了,铁路的发展也越来越好,没了蒸汽机车也不用清灰了!”

到了冬天,给水所的木棚仅能遮蔽风雨,守着这里的工人往往冷得蜷缩成一团。因为工作的缘故,罗志云和工友商量后,由当班清灰的人在蒸汽机车锅炉内清理出的煤渣中筛选出“二炭”,把尚未烧尽还能再利用的煤炭渣滓用以再燃烧取暖。为了证明取暖用的不是公家的煤炭,当班清灰的人筛选出多少“二炭”的量和每次取暖用了多少“二炭”,他们都作了详细的记录。

回忆当年,已是百岁高龄的罗志云眼里泛出泪花。“今年成渝铁路就通车69周年了,这几十年的变化真的大啊,生活好了,条件好了,再也不用捡‘二炭’烧火取暖了,烧煤炭的火车也变成了动车。”

罗志云获得的奖章

1965年,原铁道部政治部授予罗志云“技术能手”称号;1979年,罗志云被原铁道部成都铁路局政治部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授予奖章一枚,并应邀出席了当年的劳模大会。1982年元旦,罗志云光荣退休。不久后,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登上历史舞台,给水清灰工也随着祖国的发展变化逐渐消失。

把最好的光阴留在成渝铁路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成渝铁路电气化工程开始建设。父亲罗志云退休后,1982年,时年16岁的罗富伦“顶岗”入路,成为原内江水电段的江津电力工区的一名电力线路工人。“我入路那会儿,刚好赶上成渝铁路开始电气化建设。”罗富伦说,当年条件艰苦,没有协助作业的民工队伍。在当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天窗”作业时间点,天亮即是一天作业的开始,直到天黑。在白天仅有的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需要刨“电杆洞”“电缆沟”,还要对沿途发现的侵入铁路线路限界的树木进行处理,而所有的作业全靠工区仅有的8个人去完成,任务量的繁重程度可见一斑,累了就在路边席地而坐,吃的是一早备好的干粮。

1987年12月24日,成渝铁路电气化工程经过多年的艰苦建设全线建成。“成渝铁路电气化后,我们电力工人靠着‘一双电杆踏板走天下’,对电力设备除锈防腐和处理侵入铁路限界的树木。”罗富伦回忆道,当时的电力线路设备耐腐蚀性较差,而电力线路设备是给电气化信号等设备供电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因此,电力工人需要对设备除锈防腐,来回不停地给设备刷油、刷漆。罗富伦告诉记者,每次干完活后,出工的工友们总会相视一会儿,然后大笑不止。原来,每一次在给设备涂油、刷漆后,整个人都会被油、漆还有火车经过时扬起的灰尘裹上一层又一层,到最后整个人只剩下眼睛没有被裹上“油灰”。

当年,对于罗富伦他们来说夏天是最难捱的,班组8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睡觉,没有电风扇。夏天,每到天快黑的时候,工友们便去打来凉水找块空水泥地泼下用来降温。等地上温度降下来后铺上凉席或者枯草,这便是当晚睡觉的“床”。

罗富伦依旧在铁路线上奋斗

“我和我父亲把这辈子最好的光阴都留在了成渝铁路。”罗富伦说,随着铁路的发展变化,当年艰苦的作业场景虽是历历在目但却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登乘机车巡视和无人机巡视等现代化手段。

从1951年到2021年,两代人70年的成渝铁路岁月,见证的是成渝铁路的发展和变化。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在历经数十年的沧桑巨变后,继续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作者:周科 雷琰

编辑:敖慧

审核:李仪涵



猜你喜欢:

打开岁月“留声机”聆听变电站的故事

长卷传情庆华诞丨职工故事

陈志国的铁桥情缘丨职工故事


电子邮件 | scghxmt@163.com

制作机构 | 四川省总工会新媒体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两代人的成渝铁路情丨职工故事

工叔 四川工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