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源水 | 七十华诞“特色庆” 马颊河畔“百里行”(上)

杨源水 文海墨韵 2022-06-25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稿

 


七十华诞“特色庆”

 马颊河畔“百里行 

(上)

文/杨源水

 

在喜迎祖国70华诞的日子里,我作为一名有着文学爱好的退休干部,目睹伟大祖国和枣乡乐陵,日新月异、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真可谓是激情满怀、思绪万千。在“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的认真思考中,我首先想到的是——

近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确立建设“富美和谐区域中心城市”、“进入德州市第一方阵”的宏伟目标,为乐陵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绘就了一幅令70万枣乡人民,“心潮澎湃 砥砺前行”的发展蓝图。

并且,这一“宏伟目标”的精彩开篇,在为“发展蓝图”争光添彩的同时,已经伴随着入选“中国魅力城市”的成功运作,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和海外,进行了生动、形象和广泛的展示。

  


我,自2017年应聘于市电视台,为《走遍乡土》专题片撰稿。与200多位受访者的“面对面”接触、92集(30万字)脚本(解说词)的文稿形成,使我对乐陵的历史文化沉淀、经济社会发展概貌、城乡一体化巨变、民生工程的“广普惠及”等方面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特别是,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打造“四个乐陵”创新理念感召下,全市上下所呈现的“风正气顺人心齐”、“干事创业劲头足”的崭新局面,在我的思想深处印象尤其深刻。

因此,利用手中的文笔,为伟大祖国、为枣乡乐陵谱写赞歌,为建国70周年庆典增添正能量,是我这个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然而,伟大祖国、枣乡乐陵70年的辉煌成就,繁花似锦、灿若繁星、不胜枚举。颂扬伟大祖国、枣乡乐陵的切入点,选在哪里合适?讴歌伟大祖国、枣乡乐陵的落脚点,落在何处恰当?

  


在翻阅《乐陵县志》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从马颊河在《乐陵县地图》中,“省目”的标识上,引发出了创新思维的灵感。

枣乡乐陵,是伟大祖国版图上一颗闪亮的星星。穿境而过的大黄河支流马颊河,是乐陵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乐陵境内“逐水而居”的先民,在颊河两崖繁衍生息几千年。他们,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诸多可歌可泣的辉煌成就,谱写过诸多改天换地的历史篇章。

是马颊河之水,滋养了乐陵的民众;是马颊河流域,孕育、积淀和延续了乐陵的历史文化;是马颊河排灌功能的不断提升,推助了乐陵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

我,作为市老干部局下属文学协会的会长,在对马颊河版图标识与历史性变迁的融汇思考中,使创新思维的“灵感”有了“具体化”的升腾。一个以马颊河作为活动载体,组织既有“新意特色”、又可“独树一帜”的——“马颊河畔‘百里行’”采风活动的意念,在我的心头和脑海中油然而生。

  


于是,我与协会班子成员商定了“百里行”活动的宗旨:以寻访、追溯和颂扬(境内)马颊河流域,所积淀的历史文化为由头,深入挖掘建国以来乐陵民众,在历届县(市)党委、政府,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所创造的光辉业绩。力求通过对枣乡乐陵辉煌成就的“一滴水”,对伟大祖国版图上(乐陵)“一颗星”的赞美和颂扬,折射出伟大祖国的“太阳光辉”。并且,引领文学协会的40多位老干部,以手中的文笔(相机),书写(拍摄)出百篇(幅)以上的文稿(图片)。通过举办诗(文)诵读会,印制文图并茂的丛书专集,为祖国的70周年华诞,奉献上一份代表乐陵退休老干部,共同心声的“70华诞”贺礼。

具体活动中,我们通过对马颊河沿岸的走访、观赏,并借助“地方志”及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了颊河两岸、境内流域,历史文化、现代发展、改革开放和进入习近平“新时代”的基本情况——

马颊河两岸、境内流域,有史记载和遗迹留存的就有:两千多年前设立的“乐陵国”、乐毅建造的“魏王城”;就有:充满神奇色彩的王母殿、碧霞元君(泰山奶奶)故居;就有:五里塚“龙山文化”遗址;就有:文庙大成殿和唐代古槐等有形文物、古迹的留存。加之,行政区划扩展后,所增加的盘古诞生地奎台,更是为乐陵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一项神秘和神奇的特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