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不磨灭的记忆(纪实文学)作者:郭洪林(山东.宁津)

郭洪林 文海墨韵 2022-06-25

导  读: 纪实文学《永不磨灭的记忆》是郭洪林先生为纪念著名作家、长篇小说《大刀记》作者、父亲郭澄清先生而撰写的,曾发表于中共德州市委党史研究专刊《德 州》2015年第一期、《宁津文苑》2014年第二期、2015年3月18日《宁津报》(上)、2015年3月25日《宁津报》(下)、2015年4月3日《德州日报》。此篇作品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具有齐鲁风格、山东气派,富有艺术感染力;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中国精神和凝聚了中国力量;得到各级有关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及读者的好评。

著名作家,长篇小说《大刀记》作者, 本文作者之父郭澄清先生

永 不 磨 灭 的 记 忆

(纪实文学)

作者:郭洪林(山东.宁津)

花落花开春又归,时光往事逝不回。当二0二0年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亲爱的父亲人民作家郭澄清走了已是三十周年了。

如今,我们正处在二十一世纪和平发展变革的新时代!在这新时代,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忆念起我亲爱的父亲。每当想起父亲,那许多虽已远去但不能忘却割舍的温馨往事、那些珍存在心底永不磨灭的记忆便涌上我的心头!父亲在世时我跟随父亲时间较长,所以我比较了解父亲和知道父亲的一些事情。父亲一生胸怀崇高文学使命,呕心沥血勤奋艰苦创作;他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热情,创作动人文学作品呼唤和平正义与美好;父亲是为世界、为祖国、为人民的和平正义与美好崇高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志士!每当想起父亲,著名歌手刘欢、毛阿敏演唱的那首震撼人心的歌《绿叶对根的情意》就会回响在我的耳畔,那动人心魄的旋律激荡在我的心间久久不能停息!在父亲走后的这些年里,有的时候我仰向苍穹凝望着蓝天云游、有的时候我站在原野凝望着大地悠悠、有的时候我伫立江畔河边凝望着江河奔流、有的时候我来到了大山深处凝望着满目彤红的枫叶......我的心里在想在呼唤:亲爱的父亲,您去了哪里?难道您真的像一片枯叶永远地飘逝而去了吗?不!亲爱的父亲,您是一位人们崇敬的优秀人民作家!您是成就于鲁北平原家乡这片土地上的一片光辉不朽的长青绿叶!您这片长青绿叶对这和平美好的世界、对祖国、对人民、对鲁北平原家乡——这养育您的根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意!您像人类历史上许多英杰那样,永远活在历史的天空、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电视连续剧《大刀记》剧照1

父亲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生于故乡山东省宁津县郭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出生在悲惨的年代,那是个世界动荡强寇侵占、祖国病弱内忧外患、人民穷苦遭受灾难极其寒冷的冬季。在那个极其寒冷的冬季,父亲在鲁北平原家乡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在旧社会艰难的岁月里度过了他苦难的童年。

父亲的童年十分地苦涩,祖父是个以孝为先的人,他给财主扛活挣的那点儿工钱全部孝养了年老的曾祖父母,因而祖父就再也无力照顾他病弱的妻儿了。为生存活命幼弱的父亲就常跟随着病弱的祖母去拾柴火挖野菜;幸亏祖母的娘家兄弟也就是父亲的舅舅家生活混的还算可以,这样病弱的祖母和幼弱的父亲靠拾柴火挖野菜和亲戚的接济才得以勉强度日。父亲从小一直与祖母相依为命心相连,是祖母顽强硬挺着她那病弱矮小的身躯艰难吃力地紧拉着父亲的手,才使幼弱多病的父亲熬过生死线度过了他苦难的童年岁月。现在的我们特别是年轻的人们是十分幸运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美好的新时代!新时代的我们是为了生活幸福而奋斗!而在苦难的旧时代穷苦百姓则是为生存活命而挣扎!

电视连续剧《大刀记》剧照2

由于家境贫穷,一九三九年二月父亲到八路军办的“渤海游击学校”去读书,因为在“渤海游击学校”读书学校管吃管住不要学费。在“渤海游击学校”,学生主要学习八路军发的抗日教育课本。那时候在战争残酷恶劣的环境中百姓生命极其卑微,随时都有被任意残杀毁灭的可能。在“渤海游击学校”学生们不仅在生活学习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刻苦努力地读书学习,学生们那稚嫩的心还要时刻绷紧准备跑反躲避日伪军的扫荡。接到报信日伪军扫荡快要来到时,老师就带领着学生们赶紧将抗日教育课本埋藏起来后迅速转移。

那时候父亲在“渤海游击学校”读书学习,在环境残酷恶劣、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学到了知识、经受了锻炼、磨练了意志、树立起信念。听父亲讲,他少年时读书学习很是刻苦努力,加之他天资较好,所以父亲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父亲不仅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他常常是更高年级还未学的课程提前就已经学会了。由于父亲品学兼优,所以他常常受到学校和老师的表扬;有时到升级时,经过考试过关学校和老师就特许他跳班升级。

电视连续剧《大刀记》剧照3

一九四七年春天,年仅十七八岁的父亲正式参加了工作,最初父亲在家乡宁津县的乡村小学里任教员。父亲刚参加工作时,有一次乡里召集教员们举行授课比赛。轮到父亲上场,人们见他一个相貌黑瘦穿戴十分土气的人上了讲台,大家还以为跑来了个闹笑话的土庄户人家,许多人禁不住哄笑起来。教书先生都是比较干净斯文的,哪有穿戴打扮的这么土气的?可到他一开讲可不得了!那真是满腹经纶滔滔不绝十分地引人入胜,那些笑话他的所谓“比较干净斯文的教书先生们”都只能对他刮目相看了。一九四七年一月至一九四八年二月,父亲在家乡宁津县的乡村小学里先后任教员、小学校长等职。

一九四八年三月至同年六月,父亲在益都“山东省教育研究会”受训;同年七月至九月,父亲在益都“华东团校”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十月至十一月,父亲在济南“山东省教育厅”工作。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至一九五0年十二月,父亲在宁津“县高”先后任教员、校长等职;在此期间1949年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亲头脑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非凡,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课时一般不看课本和讲义,基本都是凭着记忆和智慧现场发挥。当老师讲课哪有不看课本和讲义的?这是因为父亲对一般文章看一遍就全记在脑子里了,能够达到过目不忘背诵如流。父亲给学生们上地理课不用看课本、讲义和黑板,一边面向学生们讲课一边背对黑板就能手臂向后画出准确无误的各种地图。父亲将他教授的课程知识编成精美生动有趣的歌谣讲诵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学生们都很爱听和乐于接受。这个时期,父亲积极奋进努力工作,他参与和从事的每项活动、每项工作都搞得红红火火成绩斐然,他火热的青春年华放射出了耀眼的光彩。

父亲向来以孝为重,参加工作后父亲倾尽全力用他那几乎全部但又不多的工资和甚至去借钱,为患严重脑血栓瘫痪在炕的祖母买药和买营养品;为孝敬祖母和为祖母治病父亲连自己的命都舍的!父亲每天傍晚下班后只要有时间,他就赶紧赶回郭皋村老家去守护病重的祖母。父亲刻骨铭心的孝心使他的亲友、乡亲和同志们深为感动。

电视连续剧《大刀记》剧照4

一九五0年冬天一个极其寒冷的日子祖母在郭皋村老家病逝!父亲哀痛万分!对父亲来讲祖母去世犹如天塌地陷!他那对他恩重如山和他相依为命心相连的亲娘离开了他!父亲跪在祖母的灵前忆起自己童年苦难岁月里他病弱的娘拉扯自己那些艰难的情景悲痛的肝肠寸断!他撕心裂肺哀痛地哭诉:“我那苦命的娘啊!我那拾柴火挖野菜不容易的娘啊!以后儿回家再也看不见疼儿盼儿的娘了啊……”他催人泪下的哭诉让许多在旁的亲友、乡亲和邻居们都陪着落下泪来。在祖母的灵柩下葬时父亲悲痛欲绝!他要冲跳入坟穴跟随他苦命恩重难以割舍的娘一同而去!幸亏在场的许多人死拉硬拽地将他拖拦住了!在以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总忘不了祖母,想起祖母父亲就悲痛地落泪。

一九五一年一月至一九五六年十二月,父亲任“宁津中学”(现“宁津一中”的前身)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兼“附小”校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父亲受新文艺思潮感染和影响热爱上了文学创作事业,并树立起以文为人民造福的崇高信念和理想。鲁北平原及宁津县是父亲的家乡,他苦难的童、少年岁月和火热的青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他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他对这里的人们、对这片热土、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地熟悉、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家乡旧时代人民遭受的苦难、家乡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召着父亲拿起笔去描述、歌唱!父亲一九五二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先以诗歌涉足文坛。一九五五年《河北文艺》十月号发表了父亲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郭大强》,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在国家和省内外报刊发表和结集出版了大量文学作品

山东 宁津

一九五七年一月至一九五九年一月父亲任《宁津日报》(现《宁津报》的前身)第一任总编和宁津县广播站(现宁津县广播电视局、宁津县广播电视台的前身)第一任站长;一九五九年二月至一九六0年十二月父亲任宁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宁津文艺》(现《宁津文艺》的前身)主编。《宁津日报》、宁津县广播站、《宁津文艺》是宁津县政治思想新闻宣传和文艺战线上的主力军,为宁津县的前进发展和提高起到了重要有力的推动作用。那一时期父亲恢宏动人的文学创作精神,影响和带动起宁津县一大批酷爱文化、文学艺术事业并为之而努力奋斗的人才,他们为推动时代进步生产出了丰硕的文化、文学艺术精神食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宁津县委、宁津县人委(现宁津县政府的前身)的领导下,父亲和宁津县报刊界、广播新闻界、文化体育界、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仁人志士共同努力奋斗,使宁津县的政治思想、新闻宣传和文化体育、文学艺术事业十分地繁荣辉煌,成为全国有名的“文化县”。宁津县一九五八年被国务院授予“文化县”荣誉称号。

一九六一年一月至一九六五年十一月,父亲任宁津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等职。那时候父亲经常下乡去投身于农村干部群众之中开展工作,父亲对农村和朴实的农村干部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父亲在自己丰富的工作生活经历中,经过亲身体验、耳闻目睹和勤奋学习研究,渊博了知识、提高了水平和增长了才干,并为从事文学创作获取积累了大量素材。父亲与祖国和人民、与鲁北平原家乡这片土地同沉浮共命运,祖国和人民、鲁北平原家乡这片土地是父亲人生、灵魂和文学创作的根。由于父亲天资较好和加之他自强不息地勤奋努力,所以他从事各项工作和搞文学创作样样都是出类拔萃!他深得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电视连续剧《大刀记》剧照5

童年和少年时代坎坷苦难生活的经历、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统的熏陶,铸就了父亲重情重义正直的品格情怀和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父亲对人生的苦辣酸甜、坎坷磨难和世间的人情冷暖、善恶忠奸有着深刻的体验和了解,正因为如此父亲十分憎恶人间邪恶和旧时代那悲惨寒冷的冬季、十分向往和追求人间和平正义与美好的春天!父亲的心里永远是和平正义与美好的春天!父亲十分向往和追求世间能够尽好地达到和平正义与美好;父亲不仅自己心里有着和平正义与美好春天的向往与追求,而且他从自己做人做事、处人处事以及他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在为呼唤和平正义与美好的美丽崇高理想而努力。父亲以德为重,他做人做事、处人处事向来都是善意仁德对人、真诚热情待人、正直公正处事。

父亲的心里对亲人有着深厚的亲情和牵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各方面的条件还比较落后;在这种大环境条件下我们家和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一样生活也是比较困难。那时候我们家家庭的生活压力很大,父亲上有老弱病残的四位老人、下有四个幼小稚弱的孩子;父亲顽强地“扛着支撑家庭重负的大梁”。

电视连续剧《大刀记》剧照6

父亲的心里对人民群众有着真挚的博爱和热忱。父亲无论在刚参加工作时还是他后来当了干部职位不断地高升,他的心里一直充满着对人民群众的热爱、愿意接近广大人民群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在县里任教员、当干部,无论他在县上工作或是有工作任务下乡去,人民群众有什么事情、有什么冤情找他求助,认识或不认识他都会热情地尽力给予帮助。那时候父亲虽然是县里一定级别的干部,可父亲没一点儿的官架子;他每次下乡到农村或是回到郭皋村老家,进村时总会先下车子亲热地与人们打招呼。父亲出生并且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他与农村人们的感情十分融洽,大家有什么事情、有什么矛盾都愿找他商量解决。

父亲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父亲将情义、义务和责任看的比山还要重,在父亲看来不讲情义、不尽义务和不负责任是可耻的。父亲首先为自己负责,他在少年时期读书当好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他任教员、当干部和从事文学创作都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当教员、任校长对学生负责、他当干部对工作事业负责、他从事文学创作对自己的职责使命负责,他对他的儿子更是认真负责严格教育。我认为父亲的观点和做法是正确的,如果世间的每一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都能够对自己负责并尽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遵守好道德法规和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将是多么的和谐与美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记得那时的父亲白天工作总是很忙,他来去匆匆很少在家;父亲晚上回来还要连夜搞文学创作。那时候年幼的我有时半夜从睡梦中醒来,见父亲仍伏在昏暗的油灯下辛勤地写作,父亲总有写不完的东西忙不完的工作。父亲夜晚写作疲乏了就用冷水激头或吃辣椒等办法来驱除困倦,父亲有时甚至写作通宵达旦到黎明。

人民作家.长篇小说《大刀记》作者郭澄清先生

在那遥远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父亲正在山东省文化部门担任着重要职务。可是父亲心里总装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装着崇高的文学使命!为着这沉甸甸的重托和使命,父亲申请经过省委领导批准,毅然离开省城济南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从省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他所挚爱的鲁北平原。

鲁北平原及宁津县是父亲的家乡,这里曾笼罩过旧社会的苦难!这里曾弥漫过抗日战争的硝烟!而父亲对这一切有着亲身经历和丰富的耳闻目睹。父亲回到家乡是为了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是为了完成文学崇高的使命,也是为了实现自己久已的一项重大夙愿。他要在这里尽上全力,写出一部百余万字反映鲁北人民旧时代苦难生活和鲁北抗战历史的长篇小说《大刀记》。

父亲回到了故乡德州地区(市)宁津县时集公社(镇)郭皋大队(村),他要在这里创作的百余万字长篇小说《大刀记》,是一项浩繁艰巨的文学工程。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就满怀激情艰苦创作;他已先后在国家和省内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共五百余篇(首),出版了四本中、短篇小说集,有的作品还被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他的作品已在全国和世界一些国家与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九六五年,父亲出席“全国青年作家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作典型发言并获奖。在那个时期父亲就为他后来创作长篇巨著《大刀记》积累了大量素材。

长篇小说《大刀记

父亲创作《大刀记》时正是“文革”中后期,政治上“气候恶劣”、文坛上“一片荒漠”,加之那个年代父亲的生活和创作条件比较差,这就注定创作《大刀记》非常地艰难。但从不向困难和压力低头的父亲迎难而上开始了工作,他怀着崇高的使命感投入到艰苦的创作之中。父亲创作《大刀记》没日没夜地伏在桌前拼命写作,因为任务紧迫繁重不这样是不行的。

父亲有时写到关键之处或灵感涌上来时,他就连续工作很少休息;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写作,有时写起来甚至几天几夜很少吃饭和睡觉。父亲本来就患有心脏病、肺结核等病,由于过度劳累致使他的心脏病常犯,有时咳嗽的也很厉害;可父亲早已将其他一切甚至生命都置之度外,他的病犯了就服点药继续不停地拼命创作。

经过几个冬夏的艰苦奋战,父亲终于完成了百余万字长篇小说《大刀记》的创作。当年长篇小说《大刀记》在出版之际曾受到极左路线的阻挠,是中宣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些老领导主持正义,乘着一九七五年“纠左整顿“的春风,顶着压力为《大刀记》开绿灯才使《大刀记》这部长篇巨著得以出版面世。长篇小说《大刀记》一九七五年七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后来《大刀记》又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为同名电影搬上银幕、被许多广播电台改编为评书进行播讲,还被改编成连环画、西河大鼓等;当时长篇小说《大刀记》闻名全国。父亲的文学创作成就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地(市)县各级领导、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赏。

父亲在取得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大刀记》的辉煌胜利之后,终因积劳成疾于一九七六年五月六日突患严重脑血栓住进了医院里。可顽强不屈的父亲视使命重于生命,他的病刚见好就又继续拼命地搞创作。他在病后又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龙潭记》、《决斗》等文学作品,父亲直至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父亲于一九八九年八月十日在济南“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高干病房病逝!他在逝世的十几个小时前,还强忍着极度病痛用颤抖的手握笔进行文学创作!父亲生前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作家,曾任山东省文化局(厅)党组成员、山东省创办主任、中国作协山东分会副主席等职。

我是在书籍的熏陶和父亲的引导下,从一九七二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我与父亲共同生活长期相随三十余年,父亲是我做人和作文的良师;我与父亲志向心息相通,当年我曾参与了父亲长篇小说《大刀记》的文学创作,我得到了父亲的亲切教诲和赞赏。我从事文学创作事业四十余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一定要自强不息志向高远;我要像父亲那样自立自强不断奋斗攀登再创成果,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走出自己光辉而有意义的人生路。

长篇小说《大刀记》

父亲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刀记》在二0一四年,由山东卫视、德州市委宣传部、宁津县委县政府、北京海润公司共同改编制作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并于二0一五年一月十七日开始在山东卫视台、黑龙江卫视台、宁津电视台等向全国观众播出。电视连续剧《大刀记》的播出,更好地表达了父亲为世界、为祖国、为人民呼唤和平正义与美好的心声,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和告慰了父亲的英灵。

父亲的一生是坎坷、奋斗、光辉的一生。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亲的思想和作品受到了当时时代的制约和影响。但父亲不愧为一个品格情怀高尚的人和一位优秀的人民作家!父亲将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沉浮情感心声、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将他自己高尚的品格情怀都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在为世界、为祖国、为人民呼唤着和平正义与美好!他高尚的品格情怀和作品像天空的一颗亮星闪耀着永不熄灭的精神光辉!这颗亮星与历史长河里的辉煌众星共同照耀着社会前进的路。

如今,虽然我们的世界还有动荡的风云、我们的社会还有污染的灰尘,但是世界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当今世界的大势主流、是人类永远的向往和追求!事实证明,战争只能给交战国国家和人民以及其他国家与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平才能使世界各国国家和人民拥有安宁幸福与美好。愿《大刀记》能够为呼唤和平正义与美好起到积极作用!愿世界各国人民和中国人民都永远享有和平正义与美好、永远远离战争惨痛的巨大痛苦和灾难!在这和平美好的新时代,我们应该知足和珍惜、我们应该勤奋与努力。我们相信,当今世界各国正在相互加强合作与协商交流、中国正在努力改革开放完善提高和同世界各国加强团结合作学习互补,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更加美好的和平与辉煌!我们一定会实现和平美好的“中国梦”。


本文作者 郭澄清先生子郭洪林

本文作者郭洪林文学艺术创作成就简介

郭洪林(曾用名:郭宏琳、郭红林),男,1958年9月14日生于故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时集镇郭杲村。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政协文艺联谊会理事,德州文化之星,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宁津县委县政府聘任大刀记文博馆名誉顾问,宁津县第十届政协委员,宁津县委宣传部、宁津县文联文学创作基地主任,宁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创作股股长,宁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津文艺》编委、《宁津文苑》编委。1976年12月至1979年6月参军入伍,在部队曾被评为标兵受到表彰;大专学历,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文学系。从事文学艺术创作40余年,在《山东文学》、河北省《沧州日报》、山东省《时代生活报》、山东省《作家报》、山东省《文学评论家》、山东省《齐鲁新视听》、山东省《婚 姻》杂志、中共德州市委党史研究专刊《德 州》、《鲁北文学》、《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宁津文艺》、《宁津报》、《宁津文苑》、《宁津蟋蟀天下鸣》、《宁津文史资料》、《宁津民间文学集成》等省内外省、市、县各级报刊、作品集和网络,共创作发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故事、文学评论、小品、相声、快板书、歌词等文学艺术作品360余篇(部、首)。还发表歌谣、谚语、春联、文艺节目主持词等艺术作品近400篇(首)。其中有的作品在省内外省、市、县各级报刊、作品集和网络发表、有的作品被搬上舞台。此外,在德州地区广播电台、《德州文化通讯》、宁津县委县政府工作信息、宁津县广播电台,共播发和登载新闻、信息、通讯等60余篇。发表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和文章共计120余万字。

其文学艺术创作成就,1995年被山东省作家协会载入《山东作家辞典》一书、2013年被宁津县人民政府县志办编入《宁津县志》人物篇。其创作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和社会生活性较强,得到各级有关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及读者的好评。其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奖励。因为文学成就和工作成绩显著,1990年12月被德州地区行政公署评为地级先进工作者,1991年11月被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山东省文联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7年1月被德州市委组织部、德州市委宣传部、德州市财政局、德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选拔为“德州文化之星”,2017年6月被德州市文联选拔为德州市高层次文艺人才,2017年8月被德州市人才中心选拔认定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高层次人才。工作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文化馆

鸿雁(安徽) | 西南边陲风云感悟

邓贵振 |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一一党的99岁生日感怀

杨文智 | 党啊,我永远爱您

李文秀 | 流淌在心底的赞歌-----建党九十九周年抒怀

儿时追踪二则  文/徐茂林

十问  你们是否敢于如实回答 ----写给美国反华政客们

毛主席罕见的答记者问 智慧幽默诙谐尽显
琉球(冲绳)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古代各朝为何基本过不了300年?他给出了答案
中国五千年跳不出去的九大定律
毛主席罕见的答记者问 智慧幽默诙谐尽显
解密: 蒋介石两度拒绝琉球群岛回归为什么
掲开美国的面纱: 强盗  流氓  魔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