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彬:情系关里家
小时候每当过年时,拜年的亲戚聚在一起都操着浓重的山东腔唠叨着:咱们关里家…。说些陈年旧事。说话中怀着沉沉的思乡之情。在我少小的童年里深深的烙下了关里家印记。
我的祖籍是山东省巨野县。听老辈讲和族谱与功勋簿记载,我们的始祖是于福建起家后历经明清两朝为官,多人被诰赠为大夫和将军。七世祖杨智奉康熙皇帝旨意率部出征先后参加征讨收复台湾,攻破金门厦门等战役。康熙五年浩封荣禄大夫武德将军,驻山东兖州府督垦巨野县荒务总兵官至督都。统领六营屯垦荒并随时听调出征。一六八四年会同宁,汶,巨三县十八营垦荒官兵出征平定北大乱,两次征讨蒙古噶尔旦,并率藤甲兵攻克雅克萨。屡建伟绩被浩封五代外免除各项田税与杂役至土改前夕。我家祖辈也就由屯垦官兵世代定居在山东巨野县新城。当年称作营户。
巨野县地处鲁西南,土地比较贫薄,好在我家老辈勤劳肯干日子过得还比较殷实。爷爷在农闲时约几位同乡到东北打工挣钱,认为关东养穷人可以,天太冷啦家人不宜去。
一九四三年正是庄稼收割之前,一天由东飞来如云似雾还带有响声,天哪蝗灾降临了,庄稼颗粒无收。无奈之下爷爷带领全家和乡亲20口人一路奔波逃荒到嫩江县。后来听母亲讲当时以为过一段就能回去,所以除了随身衣物外什么都没带走。哪想到是一辈子也没有再回这个关里的家。
逃荒到嫩江天寒地冻,衣薄屋冷。爷爷抗脚力放木排,垦荒种地。日本投降后在其废弃的九八三仓库遗址开垦荒地打井建房,逐渐耕地几十亩,耕牛十几头。衣食无忧了。后来亲戚相继投奔而来,形成自然屯(现在称巨祥村,因为杨家是巨野县的,田家是稼祥县的,为纪念关里家特别各取一字为村名)父亲原来随爷爷种地,后来受堂兄杨宪章(共产国际党员,嫩江县首任工会主席)先进思想影响,在建国前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在区政府参加土地改革等运动。并率先说服爷爷将我们家的土地耕牛都入社充公。那时他只挣几斤小米养家。
家迁到县里建起个大院子,老乡都叫山东大院。陆陆续续的关里老乡投奔而来。爷爷奶奶心地善良家虽贫困也要一起吃住。炕上不够住就搭地铺。一来一家七八口等帮着入了社或找到工作得小半年。刚走又有亲戚来了。照样照顾帮助,常年不断。
那时我年幼小光知道有成群的小伙伴玩,还能座木头堆上听山东的哥哥们拉胡弦唱戏。那里知道妈妈的苦与累。凡是扑奔我家来的穷亲戚。爷爷奶奶都资助钱粮,家里也成了他们的通信点。爷爷剪了一个三角形的牛皮纸袋贴在墙上。几天就有好多信件,善良的爷爷觉的谁家有信都着急。经常拿上信走十几路给他们送去。遇到有急事要回关里家却没有盘缠钱亲戚,爷爷奶奶借钱也要帮忙。他们常说:“都是关里家的老乡,出来闯关东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把手。”乡亲们为表达感恩之情,过年时都到家里给老人拜年。除夕家里就摆上祖先牌位与供品。然后一家人开始包饺子,屋里屋外摆得满满。除了家里吃的外还准备给远路拜年的亲戚吃。大年初一天还没亮,爷爷奶奶换上棉袍端座在桌前等着大家拜年。走完一拨又来一拨。有时一来十几口人,前面的长辈在屋里后面的年轻就在院子里跪拜磕头。老人家乐的打招呼并让孩子们给拜年人还礼。
大家抽着烟,嗑着瓜子,唠着咱们关里家如何如何…。然后叹着气说要不是咱关里家地少人多,我早就回家去了。
带着对家乡的期望和对远方亲人思念,浓浓的乡愁。大家都兴高采烈,其乐融融。
记得那年在我家瓜地里爷爷切开大西瓜,看着圆圆的月亮说;”咱家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到关里家去团聚了。”
他讲到咱们县里有个千年古塔叫永丰塔,他上去时由于年久失修上面有漏的地方了,也不知道现在修好没有。咱家的老枣树不知还结不结枣了。
后来爷爷岁数大了曾经跟爸爸说我老了想回趟关里家看看,再给老坟添添土。我爸当时讲咱家人口多工资少,你去还得有人陪你,等等再去吧。没想到爷爷不久因脑瘀血而逝世了。爸爸一直很后悔。
当年先辈们闯关东的精神时时激励我们不断进取。父亲常说:人用不完的是精神,出不尽的是力气,享受的是亲情,动力是进取心。
浓浓的关里家那份乡愁又将我们退休的亲人们唤回了故乡。很多在山东海滨买了房子,好多后代毕业后回到关里就业。但他们又反过来常常思念嫩江这个家乡。唉!乡愁难忘呀。
请关注《文海墨韵》,让精彩或温情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天地,你或许更会以笔墨诠释内心的独白,你或许更会以文字升华心境的坦然。如转发给更多的友人分享,你的指尖会留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