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威 | 美英澳小圈子之外的欧盟
「美国此举是对法国背后插了一刀」,法国外长勒德里昂的这一愤怒控诉,是巴黎对华盛顿抢走法国巨额潜艇合同的直接反应,也为爱丽舍宫将法美关系降格(召回驻美大使)作出了解释。这一切都源于9月15日美国、英国、澳洲三国关于建立AUKUS军事联盟的官方宣布。AUKUS的出现证实了拜登政府全球战略的一项重大调整,也显示出美国在联合盟友对抗中国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令原来声称不在中美冲突中选边站的澳洲政府转为联美抗中。另一方面AUKUS也将促使欧洲国家努力实现自保,不再指望美国提供安全保障。
这次事件最受伤害的是法国。从战后历史来看,法国一直试图坚持戴高乐总统当年倡导的独立外交政策。尽管是北约成员,但法国在外交与安全事务上不像英国那样步步紧跟美国。法国总统马克龙2019年曾经说,欧洲国家不能指望美国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因为北约已经脑死亡。他的前任奥朗德总统则不顾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的批评,在2012年下令撤回法国派往阿富汗的作战部队,比北约确定的撤军时间早两年。法国主张欧洲国家实行战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并支持建立一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法国同时还积极参与非洲西部地区的维和行动,对当地的局势稳定发挥积极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法国同前法属殖民地仍有颇深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法国外交政策的独立性,在美国因缺少重大利益而不太重视的部分非洲地区,法国希望体现出强烈的存在感。但美国这次抢走法国的潜艇大订单,等于是用行动给法国上了一课,让爱丽舍宫的主人知道甚么叫做「从实力地位出发」。
法国总统马克龙。 (CNS数据图片)
欧洲另一个大国德国也在审视德美关系和欧盟的定位,这与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引发的混乱有关。2001年美军攻入阿富汗之后,德国政坛对于是否跟随美国出兵阿富汗有过激烈的辩论,最终还是决定出兵。这是二战结束后德国第一次在欧洲以外部署军队,目的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阿富汗建立一个民主国家。但如今塔利班重新掌权,而且美国领导人还公开表示,二十年来在阿富汗「建国的努力」(nation-building)不切实际,早就应当放弃,这样的结局难免让最初抱有良好愿望的德国人感到无奈甚至沮丧。
两德统一已经二十年了,德国不再面临军事威胁,但美军仍然驻扎在德国,而且美国还曾发出威胁,要对德国与俄罗斯修建「北溪二号」天然气输送管道实施制裁,作为欧洲第一大国的德国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显然还在美国的阴影之下。下星期日(26日)举行的德国大选可能成为一个历史性事件,因为担任总理近16年的默克尔即将卸任,她的接班人拉舍特有可能败选,导致德国出现中间偏左的新政府,令德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发生明显改变。
德国与法国是欧盟的两大支柱,这次美国和已经脱欧的英国连手「出卖法国」,在欧盟内引起不小的震动。欧盟内既有北约成员也有非北约成员,既有传统西方国家,也有处于变化之中的东欧和中欧国家,成员国在具体的外交与安全事务上不易达成共识,因此欧盟怎样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力,怎样可以成为多极化世界上的「一极」,目前还缺乏方向。美国和英国选择帮助澳洲强化军事能力,意味着美国将进一步把战略重点从欧洲移向亚太,让欧洲人自己更多地担负起自我防卫的责任,因此欧盟快速反应部队(EU Battlegroup)如果仍维持目前只有1500人的规模,恐怕就难以胜任了。但如果要提高战斗力和震慑力,扩军的具体目标是甚么?会不会因扩军而削弱北约成员国的军事实力?
法国明年上半年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马克龙可能利用这一机会在外交事务上「有所作为」,让「英美小圈子」外的欧盟国家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如果成功,必然会提高他在法国国内的民望,有利于他在明年4月举行的法国总统大选中获得连任。欧洲正在进入「后默克尔时代」,马克龙的动向值得密切关注。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