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璐 ‖ 从“小家”到“大家”的民族共享节日 ——以国家级非遗瑶族盘王节为中心的考察
SUMMER 2023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作者简介
玉璐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助理研究员,博士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域外瑶族《祖图》的搜集、校注与研究”(21VJXG031)。
摘要
瑶族盘王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从家庭仪式、家族仪式逐渐演变为政府主导和民间组织参与的民俗节庆,最后成为各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文化。在此过程中,各民族通过节日中的互动不断促进彼此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因此,以作为非遗的民族共享节日搭建文化桥梁,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对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国家级非遗 交往交流交融 共享节日 盘王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的节日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民族感情的纽带,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路径。
瑶族盘王节作为民俗文化节日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人类滋润心灵世界、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学界在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传统节日时,发现越来越多的民族参与其中,使原来单一民族的传统节日逐渐成为各民族共享的节日。如钟梅燕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认为火把节从彝族的传统文化习俗演变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区域性节日,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媒介,同时被赋予新时代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的内涵。(3)杨秀芝认为,传统节日具有强化文化认同、促进人们交往交流等社会文化功能,既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众化、实体化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作用。(4)传统节日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内在的文化契合,有利于营造和培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5)一些学者还结合具体的节日文化进行了探讨。如黄菲菲以三月街为例,探讨了在三月街这样一个文化空间中民族团结的生成路径。(6)罗彩娟等人认为,吸纳布努瑶祝著节的有益因素,可以让节日成为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机制。(7)曹大明等人通过梳理“跳香节”仪式,认为跳香节形成的节日文化空间,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平台,从而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文化交融。(8)
可见,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大多是从节日促进族际互动及节日对社会建构的视角出发进行的,鲜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节日文化视角,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探讨。传统节日来源于人们的习俗和信仰,是各民族群体参与的周期性活动,是民间自发聚集、组织并以多种方式庆祝的传统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主要是由各级政府主办、有非遗传承人与各民族群众参与的节日文化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文化桥梁,促进各民族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还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一、瑶族盘王节的起源与功能
盘王节,瑶族民间又称为“跳盘王”“祭盘王”“游盘王”“祖公愿”“还盘王愿”等,是瑶族民间纪念其始祖盘瓠的传统节日。盘瓠,盘瑶语称为“Bianhong”,汉语意为盘瓠、盘护、盘王。学术界认为,瑶、苗、畲三个民族均与黄帝和炎帝时期的蚩尤及秦汉时期的“长沙武陵蛮”有密切的渊源关系。(9)《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长沙武陵蛮为盘瓠后裔。(10)《桂海虞衡志》也载:“瑶,本盘瓠之后……岁首祭盘瓠。”(11)此后清代的湖南、广东、广西的地方志也有类似记载。显然,盘王节的起源与祖先崇拜有密切的联系。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调节生产和生活节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生活方式,促进人际交流,传承优秀文化;此外,节日还可以提高民族文化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国家文化认同。盘王节作为民间传统节日,既是瑶族民间节日文化庆典,也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因而具有民族交往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情感交融功能等。
从民族交往功能来看,瑶族盘王节是瑶族社会具有公共社会性质的民间集会,是瑶族群众性的传统文化活动。历史上,瑶族大多聚族居住在山区,受刀耕火种山地游耕农业的影响,一个村寨基本上就是一个血缘家族,少的只有数户人家,多的则有二三十户。瑶族聚居山区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直到改革开放前,部分偏远地区瑶族群众的娱乐活动仍然非常单一,因此,民族传统节日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节日中的互动,不仅可以交流经验,增进友谊,还能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瑶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民间传统节日成为本民族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等传承的主要渠道之一,所以每到盘王节,同姓共祖的家庭都会聚集在一起共同祭祀始祖盘王,以加强民族内部的交往交流。在节日期间,来自一个村寨或多个村寨甚至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共同参加由村寨成员共同举办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盘王节祭祀活动。人们通过举行祭祀仪式,一同聚餐、开展集体娱乐活动,加强了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人们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从民族文化交流功能来看,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蕴含丰富意义的文化符号。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经过历史的筛选而延续至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2)千百年来,盘王节一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人们通过盘王节活动,传承节日文化,节日文化亦潜移默化地感染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让每个参与者都能进一步熟悉本民族先民创造的历史文化。广东连州瑶族盘王节仪式,一是祭祀盘瓠,唱盘王歌,跳盘王舞,追念始祖盘瓠的功德,歌颂盘瓠的奋斗精神;二是庆丰收,欢歌载舞,酬谢盘王,预祝来年生产顺利;三是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四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活动,选择意中人。(13)富川瑶族盘王节有还小愿与还大愿之分,还大愿要组织出游队伍游历各瑶族村寨,每到一村,村民设三牲祭祀盘王,请人宣读祭文,男女老少穿戴民族传统服饰跳长鼓舞,请戏班唱戏作乐。改革开放后,县政府将盘王节活动引向以挖掘、发展民族文化为主,除了传承瑶族优秀文化外,还邀请外地瑶族与其他民族的代表团到富川参加盘王节活动,进行文化交流。(14)通过瑶族群众自发组织、参与,并享受其中的节日活动,节庆活动参与者不仅加深了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还看到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和自豪感。(15)
从感情交融功能来看,民族传统节日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一个民族的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也是民族的庆典。通过节日的文化活动实践,可以强化文化的集体记忆和集体情感,增强民族团结,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6)广东连南瑶族盘王节期间都要举行耍歌堂活动,除了到盘古庙唱盘王歌、摆供品、念祭词、祭祀祖先外,各村寨还敲锣打鼓庆祝,跳长鼓舞、游神;男女青年对歌,谈情说爱;中年人与小孩则在家中听老人讲本民族故事,重温民族历史文化,加强民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交融。(17)盘王节期间,不仅同宗共祖的瑶族共同祭祖,一同聚餐,而且同一村屯的其他民族也会参与盘王节的集体娱乐活动,与瑶族同胞同唱盘王歌、同跳长鼓舞,这客观上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往交流,从而产生亲和力与认同感,也推动了民族深度交融与民族团结和谐。
二、从家庭、家族祭祀节到民族共享节日
历史上,瑶族民间盘王节可以单家独户自行举办,也可以联宗共祖同族人一起举办。改革开放后,在南岭走廊各级政府、学术界与瑶族群众的推动下,盘王节走出瑶族村寨、走出民间,由湘粤桂三省区十县市(自治县)共同举办,盘王节成为南岭走廊瑶族区域文化节日。2006年,瑶族盘王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南岭瑶族盘王节更名为中国瑶族盘王节,成为南岭走廊各民族及国内外瑶族的综合性民族文化共享节日。
(一)单家独户祭盘王的家庭节日仪式
最初的盘王节仪式是单家独户的家庭祭盘王,一般要举行一天两夜。湖南瑶族称盘王节为“盘王愿”。各家自己举办的盘王节称为“还家愿”“四年愿”,在自己家中进行,仪式较简单,时间只有一天,一般是一代人还一次愿,但家庭经济好的也有一年还一次的。部分地区的瑶族称盘王节为“还盘王愿”。如广西荔浦瑶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举办,没有固定的时间,举办前请师公卜卦决定。“还盘王愿”分大、小两种,还小愿是一天一夜,杀一头猪,请两个师公主持祭仪;还大愿是一天两夜,杀两头猪,请三个师公主持祭仪。主家摆猪头、猪肉等供品后,师公喃神,请盘王、唐王等神灵到家,烧香、焚纸钱祭祀。主家请村中各户的一位老人到家参加祭祀盘王,大家聚餐后即结束。(18)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瑶族,多以家庭为单位祭祀盘王,时间不固定。一般是需要祈求盘王保佑次年农业丰收、家人平安时,就向盘王许愿,第二年则要还盘王愿。举办一次还盘王愿不仅要请还愿师公、封禾仓师公、道公各一人,象征盘王子女的男孩、女孩各三人,“还要花费大米300~400斤、猪肉50余斤、东毫(民国初年广西地方货币)40~50元”(19)。20世纪50年代前,这笔开销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生活贫困的家庭三四代人都没有举办过一次还盘王愿。
(二)联宗共祖的祭盘王家族节日仪式
联宗共祖祭盘王的盘王节,一般是两天三夜,最多的有七天七夜。历史上,瑶族长期过着刀耕火种的山地游耕农业生活,大多是聚族而居,一个村寨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家族的人。在湖南有的地方,全村瑶族一起举办的盘王节又称“还大愿”。由家族头人或村寨头人发起,组织全村人参加并捐款,请师公举行祭仪,杀猪、摆酒祭祀盘王,村民载歌载舞娱神,一般是三年或五年举办一次。广西全州东山瑶族,历史上祭盘王都是以村寨为单位,各个村寨都建有庙堂用以祭祀盘王。每年一祭,庙堂有会田的村寨,就将每年的收获作为盘王节的费用;没有庙堂和会田的村寨,就在年初按户计丁筹集节日所需费用。(20)全州其他地方的瑶族与灌阳瑶族盘王节集体祭祀盘王,每年轮流由一户做主,准备酒、肉等,有时还要杀猪,届时每户出一人,参加祭祀盘王活动与会餐。除了祭祀盘王外,还要举行还盘王愿仪式。(21)广西兴安瑶族的还盘王愿也有还小愿与还大愿之分。还大愿仪式十分隆重,各家各户做糯米糍粑、杀鸡、做豆腐请道公祭祀盘王,烧香焚纸钱,祈求人丁兴旺、五谷丰登,青年人则在夜晚对唱山歌,时间一般是三天三夜。(22)广西富川瑶族,全村人集体举行还盘王愿仪式,时间为三天三夜。12年举行一次的还盘王愿称为“小踏朝”,由主事请两个道师和选两三个头人主持,请12个人唱歌、跳舞娱神。24年举行一次的还盘王愿称为“大踏朝”,由主事请两个道师和选两三个头人主持,请24个人唱歌、跳舞娱神。盘王节期间,全村人三天内共同聚餐。(23)
盘王节一般都固定在秋收后的农闲时间举办,有定期和不定期之分。定期的盘王节一般固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一年一次。例如广西兴安瑶族,还小愿每年做4次,分别是农历二月、五月、六月、八月的社日。每隔10年做一次还大愿。(24)广西全州瑶族与灌阳瑶族盘王节时间分别是每年的三月初三、十月初六、十月十六。(25)广西富川瑶族,盘王节也称“做踏朝”,12年为一小踏朝,24年为一大踏朝。不定期的一般是隔3年、5年、10年或12年才举办一次,时间也在农历十月十六日。(26)广西环江瑶族,将盘王节称为“祀盘王”,时间不定,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27)广西大瑶山盘瑶,20世纪50年代前,还盘王愿都是每家自己举办,没有固定的时间。而坳瑶的还盘王愿则是集体举行,每年举办一次或隔一两年举办一次。(28)广西田林瑶族则每隔一两年就举办一次还盘王愿,每次请3个道公主持祭祀仪式,时间两天两夜,耗费很大。(29)
(三)各民族共享的非遗节日文化
盘王节虽然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但过去一直是由家庭、家族以及村寨举办。改革开放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学术界与人民群众的关注。1984年8月,经全国瑶族代表商议,瑶族盘王节的时间统一定于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瑶族盘王节,1990年冬,又确定瑶族盘王节由湘粤桂三省区十县市(自治县)政府轮流承办。1992年11月,在贺县(今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举办了第一届南岭瑶族盘王节。这标志着瑶族盘王节开始走出家庭、家族以及村寨,由原来的民间举办改为地方政府举办,这进一步扩大了瑶族盘王节的规模与知名度,标志着瑶族盘王节开始从家庭仪式、家族仪式的节日文化成为南岭走廊区域节日文化。
2006年,瑶族盘王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湘桂粤三省区十县市(自治县)南岭瑶族盘王节正式定名为“中国瑶族盘王节”,由南岭走廊地区13个县市(自治县)政府轮流主办,除了邀请南岭走廊13个县市(自治县)的瑶族同胞参加盘王节活动外,还邀请其他地区的各族同胞参加。节日期间,参会的各县市(自治县)领导不仅商谈如何协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还通过举办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瑶学研究专家共同研讨瑶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策略;举办瑶族盘王节经贸交易会,邀请各地厂商入会举办展销活动,通过经贸交流,把瑶族盘王节办成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盛会。从官方到民间,人们以瑶族盘王节活动为契机欢聚一堂,共议民族地区发展大计,共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策。这标志着瑶族盘王节不仅从民间自发举办走向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的办节形式,从瑶族“小家庭”节庆走向各民族“大家庭”节庆,成为南岭走廊各民族的共享节日,而且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把瑶族盘王节办成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盛会。
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瑶族盘王节
长期以来,南岭走廊地区一直是中国壮侗语族和苗瑶语族以及汉、回等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结构多样,文化积淀深厚,是民族文化研究的“富矿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岭走廊地区的各民族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类型,如农事节、祭祀节、纪念节等。南岭走廊又是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盘王节是这一地区瑶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活动。1992年第一届湘桂粤三省区十县市(自治县)南岭瑶族盘王节的举办,标志着瑶族盘王节开始从家庭仪式、家族仪式的节日文化走向南岭走廊区域节日文化。2006年,瑶族盘王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确定各地每两年轮流举办一次盘王节庆典活动。自此,各民族同胞以节会友,以节交友,瑶族盘王节成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路径。
(一)从民族传统节日到多民族共享节日
传统节日具有重亲情、重人伦、重礼仪、重和谐等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与礼俗,成为几千年来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南岭走廊一直是汉、壮、瑶、苗、侗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生活地域毗邻交错,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一些重大的民间节日、集会往往成为各民族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桥梁,成为各民族节日集会活动与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渠道。南岭走廊13县市(自治县)政府以瑶族盘王节庆典为依托,深度挖掘瑶族盘王节文化底蕴与内涵,大力宣传相关主题活动,形成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的组织形式,进一步扩大瑶族及各民族参与度。各瑶族自治县通过制定自治条例,规定盘王节假期,让自治县境内的各族群众共享瑶族节日文化,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
每逢瑶族盘王节活动,都吸引数万人,男女老少都来参加。据贺州市八步区黄洞乡石门村瑶族村民PCD说,过去瑶族过盘王节都是本民族自己人过的。最早是同宗共祖的人一起过,后来全村或几个村的瑶族一起过。盘王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很多县都宣布在盘王节当天放假,瑶族、汉族、壮族等都一起过盘王节。瑶族有个习惯,过节期间来的都是客,家家高朋满座,一连几天几夜,客人离开的时候主家还要唱歌送到村口。
据富川瑶族自治县民宗局干部DHY说,自从盘王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每年的盘王节全县各单位都放假一天。不仅本县各民族过盘王节,而且老百姓还自发邀请附近几个县其他民族及其亲戚朋友到富川过节。过节期间,县城大街上讲各种民族语言、穿各种民族服饰的人都有。不仅在家的瑶族群众自发参加庆典活动,而且一些在外地打工的瑶族群众及国外瑶族代表也来参加;盘王节13个协调委员会成员县的政府领导还带队组团前来参加节日活动,同唱一首歌、同跳一个舞、同吃一桌饭、同庆盘王节,节日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不断增强,将盘王节从瑶族的庆典节日办成各民族的共享节日。
民族共享节日的形成既是各民族长期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各民族共同文化认同的媒介以及交往互动的助推器。因此,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节日对于中华民族以及国家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30)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层级递进的关系结构。交往是交流和交融的前提,交融是交往交流落实到文化层面的结果,是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不同民族的人通过参加节日活动齐聚一堂,共度节日,分享文化,能够更好地将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和国家认同在共同的参与实践中不断逐层推进、叠合、深化。(31)各民族群众通过参加瑶族盘王节活动,进一步扩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维度和空间,瑶族盘王节亦因此成为跨越民族边界的共享节日,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从族内文化交流到族际文化交流
仪式是一种知识形态,通过仪式人们可以继承传统和传授知识(32),民族传统节日集中表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生活,它以节日活动为载体,以事件或仪式等各种行为表现来展示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可见节日活动本身即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具有增强化文化认同、促进人们交往交流等社会文化功能,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和手段。(33)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瑶族盘王节,既凝聚了瑶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还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资源,还是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瑶族盘王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各举办县区(自治县)通过大力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为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搭建了平台。各地方政府基于瑶族盘王节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引导和重构,以瑶族盘王节庆典为平台,将其打造成具有节日时间共同性、节日文化展示性、节日空间公共性、节日形式社会性的现代节庆活动,让瑶族盘王节成为全面展现南岭走廊地区各民族文化魅力的共享舞台,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途径。同时,瑶族盘王节活动空间也从家庭、家族走向社会,极大地提升了节日文化空间开放性和文化公共性;通过瑶族盘王节节日时间、节日符号、节日空间、节日仪式等资源的应用,提升了湘桂粤13个县区(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效能;通过持续打造“中国瑶族盘王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提升民族文化传承力度,创新瑶族盘王节宣传推广模式,将瑶族盘王节活动从族内文化交流扩展为族际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每届盘王节庆典,除了邀请湘粤桂13个县区(自治县)的瑶族代表参加瑶族盘王节活动外,还邀请了13县区甚至其他地区的汉、壮、苗、侗等民族代表参加。在盘王节的文化舞台上,既有“瑶族长鼓舞”“瑶族蝴蝶歌”“瑶族门唻歌”,也有“八步区客家师公音乐”“八步区客家竹板歌”、连山壮族的“壮歌”与“敬你一碗壮家酒”;既有钟山县“瑶族羊角长鼓舞”、昭平县“仙回瑶族调马”表演,也有“昭平木偶戏”、钟山“大田桂剧”、八步区“壮族舞火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2022年11月17日至20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举行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典暨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活动,百色市田阳县壮族狮舞艺术团受邀参加县庆与盘王节活动时,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田阳壮族狮舞”带去助兴。田阳壮族狮舞有着浓郁的壮族特色,具有高、难、惊、险、奇、美的特点,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体。田阳、金秀两个壮、瑶民间艺术团互相学习,相互交流,促进了两个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正如田阳壮族狮舞艺术团团长、田阳壮族狮舞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洲文所说:“此次来到金秀,是壮族、瑶族两个民族狮舞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碰撞。20年前,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时,我们也曾受邀来金秀对舞狮队进行培训,如今,再次来到金秀,就像走亲戚,好像又来到了亲人家中一样。”(34)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与展示的舞台,人们不仅在节日中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还可以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多民族文化的和谐与共生。作为传统节日的主体,人们通过参与传统节庆礼仪,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人际关系进一步融洽;通过族际文化交流,既让人们切身感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之美,又让人们在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魅力的同时,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认知和体验,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记忆和认同。
(三)从族内情感交融到族际情感交融
仪式具有重大的情感影响力。(35)节日作为一种互动仪式,是一个交往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不仅会有共同的关注焦点,而且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情感与身体节奏,形成情感的共鸣。这种不同民族情感的交融与共鸣,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历史上,盘王节一直是瑶族通过祭祀祖先凝聚民族情感的节日仪式。当前,各级政府一直把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作为瑶族盘王节的主要宗旨,瑶族盘王节庆典活动逐渐从瑶族族内互动走向瑶族与汉、壮、苗、侗等民族的族际互动,从族内情感交流走向族际情感交流。参加节庆活动的各族群众同说一种语言,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享节日乐,拉近了彼此的情感距离。“从旅游活动的客体来看,文化是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资源。”(36)一些从外地来参加节日活动的其他民族成员还住进瑶族村民办的乡村民宿,通过深度体验瑶族民俗文化分享节日的愉悦与激动,获得情感的进一步交融;有的人还与当地瑶族同胞交结朋友甚至成为情侣。正如富川朝东镇汉族男子CYM所说,朝东镇盘王节过去都是瑶族自己过的,汉族和壮族很少有人参加。现在由政府办了,还放假,大家都跟着去看,有的人还跟着学唱蝴蝶歌,学跳长鼓舞,跟瑶族“打老同”(37)。他当年就是从湖南江永来富川县城做小生意的,通过盘王节认识其妻子后,到她家上门当了女婿。婚后不用改姓氏,分别在双方父母家轮流居住,所生子女分别随父母姓。像这种汉族与瑶族通婚的家庭在富川很多,上门顶两头家庭的也不少。八步区步头镇汉族男子WCG说,他和八步区黄洞乡都江村瑶族PCY在盘王节活动中认识后,双方很谈得来,就认了老同。逢年过节两家人互相走动,红白喜事互相帮助,就好比是亲兄弟一样。
瑶族盘王节是一个汇聚了瑶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盛大节日,通过节日中的共同参与,各民族共同分享民族文化、区域文化,拓展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空间,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结语
盘王节作为瑶族民间传统节日,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形成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的组织形式,各地方政府、瑶族代表、学者、媒体共同参与,组织与策划盘王节活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盘王节已经从单一的民族节日发展为各民族的共享节日,成为民族文化展示的舞台,人们不仅通过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参与节日,还可以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多民族文化的和谐与共生格局。盘王节提供了多民族共同参与的文化空间,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所创造的情感、记忆,唤起彼此的跨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全国各族人民牢固地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38)在政府主导下,深挖瑶族盘王节文化底蕴与内涵,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把瑶族盘王节打造成全面展现南岭走廊地区各民族文化魅力的舞台,为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从而推动瑶族盘王节从瑶族的庆典节日发展为各民族的共享节日,从族内文化交流发展成族际文化交流、从族内情感交融发展成族际情感交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为促进南岭走廊地区的民族团结和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地方智慧和力量。
(注释及参考文献已省略,需要请下载原文)
引用格式
玉璐.从“小家”到“大家”的民族共享节日——以国家级非遗瑶族盘王节为中心的考察[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04):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