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子女教育——孩子总发脾气?恭喜你,这是好事!天津6岁神童事件启示:千万别在“垃圾堆”养孩子!

2017-11-11 百果岛家庭报

在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百果岛家庭报”,然后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收到精彩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的,请放心关注关注百果岛,人人乐陶陶!



脾气发出来总比憋着好,在家常发火的孩子,有时在公众场合很少失控。


比如:


周一早起,儿子非要穿秋裤去幼儿园。瞄了一眼天气预报,27度!


最近一直在脱秋裤——收秋裤——穿秋裤——再脱秋裤的循环中。我还以为他怕冷。开始尝试讲道理,几个回合下来,儿子发怒了,我也怒了。他表达自己强烈的诉求:必须穿!


眼看着要迟到,最后是我妥协,愤愤地送“秋裤男”去了幼儿园。坐在办公室我还怕热着他,给老师发了微信。看看能不能午睡时帮他脱下来。晚上回家,发现秋裤还好好地穿在他身上。看来老师也失败了。


睡前,我俩聊天。我问:你为什么死活都要穿秋裤啊?


他终于说了原因:“因为我不想午睡时让别人看见我穿小内裤。”


哈哈哈哈,我内心爆笑。原来是性别意识在作祟啊。这是好事,不是吗?


于是,今天早上还是任由他穿了秋裤走。我想,不如等等,等所有男生都穿小裤衩午睡,他就不会那么害羞了吧。


 01 

发脾气很健康


“爱发脾气”几乎是所有妈妈对自家孩子的一致评价吧。可实际上,“发脾气”是有原因的,比如我儿子非要穿秋裤。


没有哪个小孩子无缘无故只想气你,“发脾气”只是他们的一种沟通方式。 


小时候常发脾气,是一种健康的沟通方式。


最近,有句流行的话叫:“情商低的大人,是因为小时候没哭够”。


的确有一定道理。


泪水里包含了皮质醇和应激激素。当我们哭的时候,实际上是从身体里释放压力。


有研究表明,眼泪还可以降血压,促进心理状态的平衡。



 02 

爆发出来比憋着更好


在媒体上看到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叫媛媛的女孩,只有5岁。因为在睡觉前要吃甜食,被妈妈说了一顿。


媛媛不听话就开始发脾气,妈妈也不示弱,把媛媛一顿胖揍。因为妈妈工作了一天很累,实在没法忍住自己的怒气。


第二天早上,妈妈去叫媛媛起床,可孩子说自己的腿疼不能走,妈妈以为孩子还是在耍性子,执意让她起来,可媛媛仍就说起不来,妈妈才着急去了医院。


医生说是过度惊吓再加上外力导致腿部间歇性失去知觉,所幸观察一两天就没事儿了。


孩子发脾气往往会激怒大人,如果我们用暴力或者语言冷暴力制止,让孩子的情绪无处表达,愤怒和恐惧就会内化成一股洪流。


孩子们脾气上来的时候,不管大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除非你顺着他来,可是他的要求你又不可能满足。


这时候,他勃然大怒,你毫无办法。可神奇的是,等他全部释放过后,你会发现,诶?他心情不错嘛。


孩子的脸,真赶上川剧演员的脸了。变得比谁都快。


儿童心理学者、《休息、玩、成长:让学龄前儿童过得更有意义》的作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03 

发脾气能让孩子更专注


有时候孩子们发脾气,是因为没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沮丧。比如学走路的孩子,不停地摔又不停地想站起来。


最后哭了,哭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生气。


比如我常看儿子搭积木搭乐高,有一块积木怎么都搭不住,他会大叫一声,一脚把积木都踢翻。


脾气爆发之后,他并没有放弃不玩,而是理清思路重新开始。


我很喜欢的书《倾听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勒说:“当孩子不能再专注一件事时,通常是有情绪上的阻碍。”


有研究表明,学习必须是在孩子心情愉悦、放松时发生的。反之,学习效果就很差。


不妨让孩子的情绪经常释放,这样他们才能更专注。



 04 

跟你发脾气说明孩子信任你


孩子开始哭闹前,常常是因为我们说了“No”。比如“要睡觉了不能再吃饼干了”;“我们不能再玩了,游乐场马上关门了”;“你不能看电视了,你已经看了半小时了”……


虽然我们要想办法避免说很多“不要,不行”,可必要时,我们也要给孩子树立规则和边界。


这时,孩子并不是不接受“No”,哭闹实际上是一种不满情绪的表达,“我不爽了,得让你知道我不爽”,仅此而已,并没有想以此来控制我们。


然而,我们很容易把哭闹误会成一种要挟。孩子一哭,那就再看15分钟电视吧。


孩子一闹,那就再吃一块饼干吧……一两次下来,孩子也学聪明了。原来哭闹是可以得到好处的,他们就学会利用哭闹来敲诈我们。


那怎么办?我们可以蹲下来,用共情大法:


“我知道你不想走,这里很好玩。”


“可是怎么办呢?我们来想想办法。”


“要不我们明天再来玩一次?”


蹲下去,柔和地和他亲密对话,说出他内心的想法,肯定他不高兴的理由,再引导他想想为什么不可这么做,可以怎么做。


一方面,我们在引导孩子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一方面,我们也在示范怎样控制情绪。但我们的原则没变对吧?说“No”还是“No”。


孩子愿意在你面前哭闹,是好事,不发脾气才是坏事。发脾气说明他愿意与你做正面情感的交流。


想想我们这一代人从小被压抑的情感,压抑有一定的自我保护作用,压抑就不会被打骂了,但经常压抑,就可能出现心理失常,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理问题特别多。



 05 

常在家发脾气的孩子在外面更成熟


不知道妈妈们发现没,在家一天发飙800遍的孩子,在外面却很“怂”。很少给你找事,或者在商场里非要什么东西不可。典型的“窝里横”。


其实,这就是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啊。只是开始时可能很笨拙,渐渐地,他们在公开场合发飙越来越少。


帕蒂·惠芙勒说,孩子喜欢在家里表达全部情感,是因为在家里他能被倾听和理解。


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后在外面他就会变现得越好。


所以,如果你家有一个常发脾气的小魔头,那么恭喜你,这是好事。一个不发脾气的小绵羊,才不是我们想要的。


延伸阅读:

天津6岁神童事件启示:千万别在“垃圾堆”养孩子!


1



最近有一个来自天津的6岁小女孩火了。


在电视上,她随口抛出大段《四书五经》中的句子,不仅能够背诵国学经典而且能够活学活用,让主持人连连佩服、自认“没文化”。


她说自己在父母的指导下读过《黄帝内经》、《易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著作,认识4000多个汉字,并且还现场演唱了一首英文歌,背诵了她写给妈妈的小诗。

 

说实话,这个小女孩有震惊到我,每个人到了舞台上,许多能力都要大打折扣,而这个女孩还能表现这么好,说明她的能力远不止如此。

 

她最难能可贵的是,背诵下来的诗词能够融会贯通,不但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我很好奇她父母的教育方式,于是去查了查。

 

她的母亲是一名声乐老师,在怀她的时候就整天听音乐,在胎教的时候就听了大量的古典音乐和世界名曲。

 

等到她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引导她读经典书籍,她的母亲说:


“我很早给她读的是很有韵律感的《笠翁对韵》,我们就像做游戏一样地去读。我说"天对地",她就答"雨对风",像玩一样,她喜欢。把这个读完之后,她就一系列都喜欢了。”


从此之后,她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不仅自己要求读《孟子》,而且还对很多经典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理解。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岂止是八辈子啊,当我们的孩子6岁的时候还在哭着吵着要看动画片,人家的孩子早就开始广泛涉猎各种名著经典,并且可以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了。

 

为什么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区别这么大,我们的孩子到底输在哪里?

 

直到后来我身边发生了一些事情,开始慢慢悟懂了一些道理。




2



有一次侄儿的幼儿园搞活动,侄儿和班上的同学一起表演舞蹈,我们全家人都去观看。

 

侄儿只是几个舞蹈动作,在舞台上稍微亮相就匆匆下台了,而整场节目的那个小小主持人惊艳到了我。

 

他和侄儿是同样的年龄,可是他主持起来有模有样,不仅口齿伶俐,而且说话特别到位,各种成语更是信手拈来,毫不怯场,引得台下的观众们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可以说,他是整个节目的亮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场面。

 

我不禁想到侄儿和他同样的年纪,却依然口齿不清,每天要不到零食就满地哭闹,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我得知那个“小小主持人”的父母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于是我特意在一个周末带着侄儿去拜访他们。

 

我和“小小主持人”的父母聊了几个小时后,终于明白侄儿和他的差距在哪里。

 

侄儿在娘胎里的时候,嫂子经常去打麻将,侄儿听到的是麻将声,各种噪杂声。

 

而他们家的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胎教,听莫扎特、肖邦、贝多芬……

 

每天放学,侄儿往自己家里客厅一坐,零食吃起,动画片看起,每次到吃饭的时候,还哭着吵着不肯吃饭,要看动画片。

 

而他们家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一边听着唐诗宋词,《弟子规》、《三字经》等,一边玩一些益智的手工玩具,或者父母给孩子讲故事,并引导孩子自己讲故事,他们讲遍了各种成语故事,也明白背后的含义。

 

侄儿六岁了,电视台的各种广告词背的滚瓜烂熟,只要背景音乐一出来,他就可以直接说出下一句广告语。

 

而他们家的孩子很少看电视,广告词背不熟,但是你说一句“红豆生南国”,他可以马上接上“春来发几枝”,而且各种英语单词可以经常从他的嘴里面蹦出来。

 

侄儿跟着父母玩王者荣耀的时候,对方父母带着孩子背唐诗宋词,侄儿跟着父母吃各种垃圾食品的时候,对方父母带着孩子学习怎么做手工面包,侄儿家里到处是扑克牌和零食,而对方家里随处可见的是书籍……

 

说到这里,你可能也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在于环境,而这个环境是由父母决定的。

 

如果让侄儿置换到对方的环境中去,我相信侄儿也会有那么优秀。

 

每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侄儿可以说是被周围的环境给污染了,父母带给他各种垃圾,在垃圾堆里面养孩子,而对方的父母,把那些不好的东西都摒弃,他们的环境是滋养孩子的,帮助孩子往好的方向成长。

 

为什么许多孩子只想看电视,性格差,脾气差,一有什么事情不满意就摔东西,不喜欢做作业,上课也无法集中精力,一拿着手机就完全停不下来?

 

都是被他们的父母给污染了!

 

他们让孩子无节制的看电视、无节制的玩手机游戏,这些东西都是有很强的感官刺激,甚至是可以上瘾的,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孩子的感知阈值,这个时候你再让孩子做一些没有什么刺激的事情,他又如何能够静下来?

 

还有许多父母带着孩子打牌,看言情肥皂剧,玩电脑游戏,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翻护栏横穿马路,把一些类似于“垃圾”的行为带给他,在垃圾堆里面养孩子。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优秀?

 

因为他从小跟着你耳濡目染,你的行为已经污染了他!




3



有一次,王国维邀请溥仪到自己家里做客,他把自己珍藏的古董都拿出来给溥仪欣赏,可是溥仪随手指出几件,说是假的。

 

那个时候的溥仪年纪很小,王国维不太服气,他在文学、史学上的造诣多高啊,自己怎么可能看走眼?

 

于是他把那些古董拿去给专家鉴定,结果专家也一致认为是假的,这时的王国维才心服口服。

 

为什么溥仪能够对古董一眼辨别真假?

 

溥仪解释说,噢,其实我不会看古董,就是觉得那几件古董和我家里的不太一样。

 

王国维此时才恍然大悟,人家是皇帝,身边各种古董都是真的,常年累月的耳濡目染,即使不懂鉴别真伪,也可以看出不一样啊。

 

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溥仪不是皇帝,身边没有那么多真古董,那么他还可以一眼辨真假吗?

 

这就真的不确定了,可见从小带给孩子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影响有多么大。

 

我以前也说过一件事情,我的一个同事,夫妻俩都喜欢看书,每天一家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聚到一起读书,而他们的女儿各科成绩都是全班第一,他们却没在孩子身上花心思。

 

为什么?

 

这是家庭环境带给她的呀。

 

孩子优秀不优秀,家庭教育决定80%,为什么都是一样的老师,每个人班的孩子成绩却不一样呢?问题就出在这里。

 

所以,教育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环境的原因,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孩子最真实的起跑线,就是他的父母。



我们未必非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神童,毕竟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更重要的!


但是,每个父母都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而这个好环境就是父母自身!


父母的优秀品格、道德修养就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和土壤。


   下面还有“热帖荐读”、“阅读原文”、“点赞”、“写留言”、“精选留言等内容,请继续欣赏~


版权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网络分享、传递正能量、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感谢原作者辛苦地创作!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我们更正,电子邮箱如下。谢谢!

本公众号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本公众号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著作权(版权)负责。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不代表本公众号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不做任何建议;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

⊙电子邮箱:db5988@163.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主编:杜生( 微信号:bgdjtb )



热帖荐读

1、 《李嘉诚买下〈光辉岁月〉版权,请来林夕改成校歌,唱哭无数毕业生虎!》


2、《她30岁身家上百亿,中国最美女富豪,马云曾千里寻她》


3、《宋祖英的背后靠山是谁?震惊国人》


4、《中国境内的十大死亡禁区:进去后 将必死无疑》


5、《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神秘初恋 竟然是中国的他!怪不得至今独身!


6、《发现女儿早恋 这个爸爸的做法 刷爆了朋友圈》


7、
《穷人和富人的想法和行为 有什么不一样?》


8、《当女人的乳头被吸长达一个月,看完惊呆了》


9、
《印度绝色美女,太迷人了!几度赢得世界小姐桂冠盛产美女的国家


温馨提示
:在上面的标题上点击。



点击下图  精彩叠出




下面是“世界每日大报”的二维码图,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可马上免费订阅“世界每日大报


下面是百果岛家庭报”的二维码图,关注


下面是“全球老板群维码图,请关注。







 点击下方的蓝色字“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