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世间最揪心的话:妈,对不起,我病了。

刘娜 闲时花开 2019-03-20

笔  尖  开  花  · 文  心  淌  情

本期图片:来自腾讯视频

病患和人生,

健康和亲情。


 01.

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刚刚检查出了肿瘤,在做最后一步的活检。

 

“我倒是不怕,但我老婆吓得半夜从梦中哭醒。”他说,除了妻子和孩子,他最担心的,还是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知道这件事。

 

“这世上最残酷的话,就是尚未尽孝的儿子,对已经衰老的母亲,说出那句:妈,对不起,我病了”。

 

他的一句话,让我想起李真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腾讯视频读信综艺《见字如面》中,看到演员黄志忠诵读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李真写给他母亲的信时,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从第二季一路哭到第三季。


和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李真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双井镇农村。家中兄弟姊妹多人,只有他一路苦读,考上大学,又继续攻读研究生。

 

就在生活开始展露出苦尽甘来的模样时,李真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不愿放弃他的父母和兄姐,卖房借款,倾家荡产,不离不弃,给他医治。


甚至,为了省下每分钱,他的小侄女小侄子也戒掉了吃零食的习惯。


三期化疗,一次骨髓移植,一千多个日夜,欠账近300万元,与死神拼命赛跑,只为一个目标:活下来。

 


多少被贫困逼入绝境的无奈,多少被病魔击败站起的瞬间,多少不舍离开愧对亲情的心境,都被李真写进信笺中,通过《见字如面》,念给母亲和更多人听:

 

我知道,您已穷尽了毕生力气,却始终换不回我一生安康。您努力了半生,却换来一波又一波的绝望。您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

 

您总说,只要人还在,其它的都不重要……

 

妈妈,我也用尽了全力。若是终究人力斗不过天,请您一定要坚强地笑着,继续生活。

 


两期《见字如面》,一位患病青年,一场母子情深,几多人间真相。

 

节目全网播出后,2.4亿观众点击收看。李真的贫困和病患,牵动着众人心;李真的告白和深情,也感动着网友们。


很多人通过节目组向他伸出援手,献上爱心,祈祷他能挺过去,好起来。

 

不幸的是,人力最终没能斗过天。

 

2018年7月7日,未能挺过这场病灾的李真,离开了他愧对已久的母亲、深情相待的家人和这个热气腾腾的世界,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

 

年少如斯,终被病魔吞噬;深情如斯,独留双亲遗世。人生之痛,莫过于此。

 

只是,当死神呼啸着把一个人摁倒在生死线上,多少人才会像李真那样明白:

 

但愿人长久,让我孝双亲;但愿体康健,让我陪家人;但愿无病患,让我梦想尽。



 02.

一个李真,是千万个重疾患者的缩影。个案背后,是沉重的共性问题:


在贫困和病患、金钱和亲情、拼搏和健康间,我们当如何抉择?

 

看看现实中那些被病患拖垮的家庭,翻阅网络上那些被病患折磨的亲情,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家来说,病患都是无法承受之痛——卖房救命,贷款治病,众筹救急,是平凡人家正在上演的病之灾,也是芸芸众生需要直面的穷之苦。

 


病患的蝴蝶效应,绝不止沉重的经济负担:突然的噩耗,家庭的破碎,亲情的断裂,父母的绝望,孩子的无助,爱人的悲痛……


这一切的一切,让患病的那个人愧疚难安,让患病的那个家疼痛不止。

 

就如《我不是药神》里那句刺痛无数人泪点的经典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也像《见字如面》中,李真写给妈妈的这些话:


从化疗到移植,再到感染和排异,近三年的时间,我们一直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尽管你们竭尽全力,我依旧还是徘徊在生死边缘。

 

我这一病,不仅让一家人掏空所有,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我们的精神也不断地游走在绝望与崩溃的边缘,身心俱疲。



唯有和病患打过恶战的人,才懂这信中的深意;唯有被健康远远抛弃的人,才知这话中的无助。

 

硬币的另一面,以为病患还很远、意外不会来而心存侥幸的我们,依然在无度地挥霍健康,制造病患。

 

为了赢得世俗的成功,我们拼命加班,透支身体;为了获得一时的满足,我们胡吃海喝,刷屏熬夜;焦虑和迷茫填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丝缝隙,于是健康被抛之脑后,好像它并不重要。

 

就像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在《幸存者回忆录》中写的那样:

 

我们浪费自己的健康去赢得个人的财富,然后又浪费自己的财富去重建自身的健康。

 

我们焦虑地憧憬未来,忘记了眼前的生活。活得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将来。

 

我们活得似乎永远不会死,我们死的也好像从来没活过。

 

如何让更多人看见病患的无情,懂得健康的珍贵,活出生命的质量?

 

通过李真的故事,我第一次领悟到了深情和使命之于人生真正的意义:

 

为人最大的深情,就是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身体;为人最重的使命,就是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活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03.

李真去世时,恰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燃爆之时。

 

现实生活中,患病挣扎最终去世的贫困研究生;电影屏幕上,期待药神抱团取暖的黄毛吕受益:


都是白血病患者,都因病致贫,都善良真诚,都满怀期待,都不幸离世。

 


一时间,真实的《见字如面》和改编的《我不是药神》,向母忏悔的李真和向天价药说“不”的白血病友,戳中了亿万人“不能生病,不敢生病”的痛点,也触动了网络中国开展一场关于病患与伤痛、抗癌与药物、健康与当下的思考与嬗变。

 

就像一位影评人写的那样:

 

在这个万物争着向前冲、娱乐八卦满天飞的时代,总要有人愿意停下来,把镜头,把舞台,留给那些走得慢的人,看看他们的疼痛和伤口,听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然后把微薄之力,一点点攒成浩瀚之洋,撬动一扇窗户的开启,推动一个时代的进步。

 

就像,《我不是药神》做到的那样,就像《见字如面》传递的那样。

 


真正的创新,是回到母体的反哺。真正的人文,是延续传统的致敬。


就像,真正的勇士,是直面生死的药侠。真正的经典,是穿越时间的永恒。


见字如面,一句一段,皆是冷暖;见字如面,一封一笺,情长纸短;见字如面,一期一季,留下思考。

 

将感动传递至受众,也就形成了口碑。


《见字如面3》豆瓣开分就取得了9.5分的好成绩,打破综N代口碑魔咒,也充分证明了观众对节目的认可与支持。



相同的是,依然是明星通过传统而厚重的书信,带领观众走进那些鲜活生动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触碰那些可感可信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当下中国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不同的是,这一季的《见字如面》首次采用全球选信,寻找大师的小确幸,重温经典的大情怀,诵读凡人的伟大时刻,也叙述灾难的人性光辉,用更平等更开阔的视野,带你走进文学的定制化小场氛围。


很多人观看后在豆瓣给出了5颗星的好评,称赞:


这个安静读信的节目,依旧震撼人心,依旧积极担当。媒体人的使命感贯穿始终,以对真理和真情的不变追求,来应对浮躁喧嚣的世事变幻。


那些令人流泪的感动,那些对认知深刻的反思,三季以来,从未缺席,仍在熠熠闪光。


《见字如面3》除了黄志忠、赵立新、归亚蕾、何冰等常驻演员,还增加了杨澜、董勇、陈数、王自健、戚薇、牛骏峰等新晋嘉宾。


节目十二期围绕着十二个主题来对信件进行诠释和解读,经过了的奇妙的“错位”与温情的“守望”之后,第三期聚焦于“不舍”这一主题之上。

 

不论是波澜壮阔,还是反复庸常,我们的一生中,总少不了对不舍的体味。

 

在本期节目中,有对亲人多年陪伴的不舍——李真在离世前给母亲写下的句句嘱托,满溢无以为报的感恩与歉意。


有对故乡之爱的深沉不舍——西雅图酋长对白人首领的谆谆告诫,至今仍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凭依。


有对家国别后难归的不舍——王昭君寄与汉元帝的脉脉深情,姻缘错失的背后是平定边塞的坚韧雄心。

 

不舍的动因,有天命使然,也有人心难测;不舍的对象,有亲人骨肉,又有偶然际遇。


于是,对不舍的理解,也因此呈现出万千面貌。或克制坦然,或澎湃痛心,这一切,都在《见字如面3》中,悉数呈现。

 

在众多的不舍之中,跨越了两季的李真的故事,或许是最为牵动人心的。


《见字如面3》中李真信件“返场”的背后,也有一个源于不舍的约定。


据导演关正文老师透露:


节目组为达成和李真生前的一个约定,《见字如面3》会再读一封李真的信,为去了另一个世界的那个年轻人,在这个世界里以见字如面的方式,如是相见,如是再见。




见字如面,真诚依然。


见字如面,不见不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