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癌

2017-05-25 微生太

转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健康之声                                                        

    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唇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其中90%以上是口腔黏膜来源的鳞状上皮细胞癌(图1)。口腔癌发病率较高,全球每年新增口腔癌病例达35万~40万人,在年轻人和女性群体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口腔癌预后较差,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对放、化疗敏感性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长期嗜好烟酒,嚼槟榔,残根、不合适的义齿等异物的长期刺激、放射线、口腔卫生差等均为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微生物对全身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人乳头瘤病毒和宫颈癌,EB病毒和鼻咽癌。是否某些特定的口腔微生物或者口腔微生物组成稳态的破坏可诱发或促进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呢?     

    口腔微生物群落有超过700种微生物,其中包含了600多种细菌。有研究认为,慢性牙周炎是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口腔肿瘤中的大部分微生物也可在活跃性龋损中检出。和健康人群相比,口腔鳞状细胞癌内微生物群落中厌氧菌和耐酸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轻型链球菌和一些梭杆菌属等,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厚壁菌门(尤其是链球菌属)和放线菌门(尤其是罗氏菌属)数量显著降低。更有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的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口腔消化道肿瘤的死亡率显著相关,并可作为消化道肿瘤致死风险评估的微生物标志物。此外,口腔癌患者唾液中微生物的组成也与健康人群有着较大不同,前者含有更多的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和轻型链球菌等。以上研究均显示口腔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改变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口腔癌的发生可改变口腔局部微环境,造成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反之,口腔微生物失衡,病原菌数量的增加可能加重口腔局部组织的损伤。

    口腔微生物参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口腔微生物可通过分泌酶、毒素或毒性代谢产物等致病因子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组织。口腔微生物还可能通过诱导口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产生具有破坏作用的炎症因子,或通过增加烟草致癌物质亚硝胺的活化和代谢转化酒精(乙醇)形成具有致癌性的乙醛,间接激活烟酒相关的致癌物。

    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癌的研究为口腔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口腔癌是否存在特定的口腔病原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在不远的未来,口腔微生物有望成为口腔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记物,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希望我们名医谈科普系列文章能让你意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记得要好好保护你的牙齿!



如果您对微生态研究感兴趣,我们可以邀请您进入对应专业的微生态学术微信群。这些微信群旨在为微生态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而且我们会通过网络举办一系列的微生态研究技术讲座,分享一系列相关研究文献,举办一系列交流研究成果的学术活动。


入群的方法是扫描或长按江舜尧微信二维码,加江舜尧为好友,审核通过后江舜尧邀请您进入微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