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专题:“双碳”与能源法律政策
1、论低碳革命与能源革命的法律实现
肖国兴
2、“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战略推进的路径选择
张 璐,龚乾厅
3、论“双碳”目标下中国电力产业的竞争规制
张 栋
专题: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立法
4、论共生理论视域下国家公园与原住居民共建共享机制的实现
鲁冰清
5、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反思
刘 宁
6、湿地保护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规范困境及出路
胡 攀
专题:绿色消费
7、消费者主动性人格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绿色品牌形象的调节作用
刘飞燕,李昕冉
8、绿色广告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关系研究——产品类型和面子意识的调节作用
李海廷,孙承文
环境资源法
9、中国环境立法年度观察报告(2021)
刘长兴
摘 要
1、论低碳革命与能源革命的法律实现
肖国兴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200042)
[摘要]能源革命不是低碳革命的全部,却是低碳革命的主角;制度创新不是破坏性创新的全部,却是低碳革命创新的主体;市场制度不是制度创新全部路径,却是低碳革命的必由之路;能源法律革命不是低碳革命制度创新的全部,却是其赖以实现的制度革命。中国能源法要以推动能源革命来进一步追逐低碳革命,就必须从适应碳达峰到适应碳中和,不断通过制度演化与制度创新,进而推动技术破坏性创新。必须承认,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政党政治的转型是能源法制度功能发挥的前提。
[关键词] 能源革命;低碳革命;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法律
2、“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战略推进的路径选择
张 璐,龚乾厅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200063)
[摘要]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行为作为能源消费战略的现实推进路径,地方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时自由裁量范围的统一性与稳定性的缺失在其具体推进中带来了诸多如与能源消费战略内涵背离、对不合理能源消费行为的判断产生误读、“抑制”行为的损害和效益难以平衡等负面效应。通过从目的性、必要性以及均衡性3个方面对自由裁量范围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进行阐明,明确能源消费战略的推进应当以“双碳”目标实现为目的、采取损害相对较小的规制手段以及所采取的规制手段需符合成本效益分析,进而为完善能源消费战略的现实推进提供了路径选择:其一,应当贯彻“减碳”导向;其二,应当将抑制煤炭不合理能源消费作为重点规制对象;其三,保证规制手段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 “双碳”目标;能源消费战略;不合理能源消费;碳达峰;碳中和
3、论“双碳”目标下中国电力产业的竞争规制
张 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18)
[摘要]在“双碳”目标的政策情景下,电力产业的低碳转型以及电力市场的竞争性转型成为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转型的理性选择,电力规制体系应同步纳入多元化电力竞争性市场制度体系在产业秩序建构、竞争秩序维护方面的法律规制内涵。电力产业竞争性规制的价值定位应以区分相关产业环节是否具有市场竞争性为起点,在此基础上明确可竞争环节的市场秩序价值以及自然垄断环节的产业秩序价值,实现针对自然垄断所导致的市场势力与行政垄断这两个负外部性的有效规制。以此为制度理性,从监管法律、监管机构、价格监管3个方面对电力产业在竞争性转型背景下的规制体制实现协调完善。
[关键词] “双碳”目标;电力监管制度;电力竞争规制
4、论共生理论视域下国家公园与原住居民共建共享机制的实现
鲁冰清
(甘肃政法大学环境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面临人地关系紧密、原住居民生存发展需求强烈的特殊国情,由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的规范内涵不明,实践中国家公园建设与原住居民的利益诉求存在冲突。依据共生理论,国家公园与原住居民的应然关系是互惠共生,不仅要维持已有的互惠共生关系,还应通过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公平的利益分配,引导原住居民与国家公园的非互惠共生关系向着互惠共生的理想状态演化。实现国家公园与原住居民共建共享机制的具体进路,首先是建立国家公园立法、政策与习惯规则的协同机制,再通过传统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机制、公平与可持续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实现原住居民参与式发展的合作治理机制,促进国家公园与原住居民形成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共生共荣。
[关键词] 国家公园;原住居民;国家公园立法;共生理论;自然保护地体系;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5、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反思
刘 宁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资产化管理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必须慎重对待的命题。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家公园起初是形式上相对独立的两个制度。在价值理念上,资产化管理注重自然资源经济效益的实现,国家公园制度则强调生态价值的保护。在管理手段上,资产化管理与国家公园保护目标也存在偏离。在国家公园中直接适用资产化管理手段,容易陷入传统法制强调自然资源经济价值优先的窠臼,割裂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关系,不利于实现国家公园“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的要求。在构建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时,应当明确“生态价值优先”的价值理念,围绕国家公园建设总体目标统筹和调适资产化管理手段的设计和运行。
[关键词]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自然资源经济价值;自然资源生态价值;自然资源所有权
6、湿地保护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规范困境及出路
胡 攀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湿地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确立了湿地保护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原则性要求,但在湿地保护中如何具体适用需要研究。根据自然保护地法与湿地保护法的关系,自然保护地法可为湿地保护提供特殊规则,需确保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湿地生态价值的优先保护。从现有立法资源来看,传统立法所确立的纳入规则存在缺陷,现行《湿地保护法》及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在确定“纳入范围”与“纳入方式”等方面存在适用难题。为此,需在尽快开展有关规范的评估清理工作基础上,明确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湿地保护范围及方式,优化湿地保护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规范方式,为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湿地生态价值优先保护提供良好的规范基础与制度支撑。
[关键词] 湿地保护法;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区域保护法
7、消费者主动性人格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绿色品牌形象的调节作用
刘飞燕,李昕冉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推动绿色消费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保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措施。从人格特质角度,基于主动动机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了消费者的主动性人格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表明:消费者的主动性人格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环保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产品的绿色品牌形象调节了环保自我效能感与绿色产品购买意愿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调节环保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企业与政府都应重视高主动性人格消费群体的积极作用,政府加强沟通与指导、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企业强化绿色品牌形象等措施,从而提升公民的绿色产品购买意愿。
[关键词] 绿色消费;主动性人格;环保自我效能感;绿色品牌形象;绿色产品
8、绿色广告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关系研究——产品类型和面子意识的调节作用
李海廷,孙承文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随着企业绿色化发展战略的转型,如何采取有效的广告诉求促进绿色营销已经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根据精细加工模型和印象管理动机理论,通过3个情境实验研究绿色广告诉求与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诉求方式(利己和利他)与产品类型(实用品和享乐品)交互作用于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绿色感知价值在这交互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传导机制,广告诉求在不同的购买情境(群体和独立)下对绿色购买意愿存在显著的匹配效应,面子意识在这交互效应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一方面对丰富绿色广告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为推动绿色营销实践提供有效的广告策略。
[关键词] 绿色广告诉求;产品类型;购买情境;面子意识;绿色感知价值
9、中国环境立法年度观察报告(2021)
刘长兴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2021年,中国环境立法在环境法体系化、法律制度建设、地方环境立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从环境立法历史发展过程来看,2021年出台的环境法律从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推进了环境法的体系化,新出台的环境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二分的框架之下发展了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国家层面的环境立法展现了环境法体系化发展的方向。2021年地方立法机关新制定各类环境法规249件,覆盖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其中污染防治、生态和自然资源保护仍是环境立法的重点领域,气候变化、人居环境保护等新领域环境立法也有不少成果。总体上,地方环境立法的定位和层级分工日渐明确,区域协同立法等也显示了立法机制的创新,但仍存在创新空间趋窄、立法同质化等问题。环境立法研究反映了环境立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环境立法;环境法典;环境法律制度;环境地方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