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观察》2023年第2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目 录
从“文字下乡”到“数字下乡”的百年乡村建设——基于政府治理的视角
吴理财 李佳莹(2)
互动、信任与整合:乡村基层数字治理的实践机制——杭州市涝湖村案例研究
徐旭初 朱梅婕 吴 彬(16)
从高音喇叭到低声微信群:乡村公共性再生产与社会治理转型——基于一个华北村庄的田野调查
吴振其 郭诚诚(34)
“本质意志”还是“本质力量”:中国村落共同体思维起点再探讨
刘 骏 闫楚涵 梁清云(53)
“外部激活+内部重塑”下的公共事物供给:关于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机制解释
苏毅清 邱亚彪 方 平(72)
制度逻辑与组织策略: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执行偏差的一种新解释
高端阳 李 睿 王道勇(90)
村规民约对农村养老福利的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浙江省衢州市28个村的观察
卢瑶玥 覃 诚 方向明(109)
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对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的影响
黄毅祥 廖 芮 赵敏娟(126)
从“效率”到“公平”: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
王 轶 刘 蕾(14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农户家庭联结
陈玉生(165)
Vol.1
从“文字下乡”到“数字下乡”的
百年乡村建设
——基于政府治理的视角
吴理财 李佳莹
摘要:百年来,乡村建设贯穿于中国现代化探索的整个进程。“文字”作为伴随着乡村建设运动下沉到乡村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和工具,为政府提升治理效率、贯彻国家意志以及保证乡村社会有效运转提供了可能。“数字”作为信息社会的新“文字”,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以数字技术、数字信息、数字权力等形式助力政府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通过对“文字下乡”和“数字下乡”的考察及比较发现,“文字”和“数字”作为不同时期的现代性符码进入乡村社会,促进了现代性价值在乡村社会的传布和发展,政府治理行为随之表现出治理技术理性化、治理面向服务化和治理内容精细化的转变。
关键词:文字下乡 数字下乡 乡村建设 政府治理
Vol.2
互动、信任与整合:
乡村基层数字治理的实践机制
——杭州市涝湖村案例研究
徐旭初 朱梅婕 吴 彬
摘要: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呈现新的治理形态。本文基于对杭州市涝湖村“鹰眼盯”数字治理模式的案例分析,提炼出乡村基层数字治理的三重实践机制。研究发现:互动是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赋能使得乡村基层组织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朝着互动主体自主化、互动方式技术化和互动内容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传统信任模式逐渐向数字信任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乡村基层治理透明性和回应性的提升促进了村民信任重建;整合则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动态过程,通过数字赋能,乡村基层实现了空间、结构和数据的再整合。此外,数字技术嵌入也给乡村基层治理带来种种挑战,如数字“负能”、“数字形式主义”、村民数字素养差异以及长效发展困境等。
关键词:数字赋能 乡村基层治理 互动 信任 整合
Vol.3
从高音喇叭到低声微信群:
乡村公共性再生产与社会治理转型
——基于一个华北村庄的田野调查
吴振其 郭诚诚
摘要:人口流动与乡村公共性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话题,更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关键命题。大众媒介作为乡村公共性的载体,发挥着联结整合的作用,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变革的技术支撑。通过提炼“媒介传播-公共性再生产-治理重构”分析框架,本文以华北前赵固村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高音喇叭作为早期扎根乡土的适宜媒介和基层治理工具,表现出具有权威主导性的单向管控特征。社会结构转型使高音喇叭经历了从“国家象征”到“广告载体”祛魅化的角色嬗变,高音喇叭的信息传播功能受时空限制而明显削弱。面对流动性日益增强的乡村社会中乡村公共性解体与乡村社会治理脱域,数字赋能下的村务微信群成为乡村公共性再生产与社会治理转型的重要载体。村务微信群使村民实现了跨时空的“共同在场”,塑造了虚拟的熟人社会,增进了村民之间的社会关联,强化了村庄共同体意识,推动了互动治理的形成,为乡村善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音喇叭 微信群 乡村公共性 社会治理
Vol.4
“本质意志”还是“本质力量”:
中国村落共同体思维起点再探讨
刘 骏 闫楚涵 梁清云
摘要:滕尼斯共同体理论提供了“意志类型-社会形态-关系特征”的框架,被许多学者作为解开中国村落共同体特征和命运的钥匙。但陷于叔本华的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窠臼,该框架存在解释限度等局限。从生产力角度出发,自然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胶着”是中国村落的关系特征,其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本质力量”而非“本质意志”。而“本质力量”的梯度发展也决定了中国村落共同体的演变处于一种变与不变的平衡之中。
关键词:村落共同体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自然关系 现代化
Vol.5
“外部激活+内部重塑”下的公共事物
供给:关于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机制解释
苏毅清 邱亚彪 方 平
摘要:如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难题。已有研究围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问题,提出了新内源发展和自主治理两种理论。但是,新内源发展理论缺乏对激活内生动力机制的探讨,而自主治理理论难以直接应用于中国情境。本文在城乡中国的背景下,融合新内源发展理论和自主治理理论,提出了乡村内外部力量互动促进公共事物供给,而公共事物供给进一步促进乡村内生动力激活的机制,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十丈村的案例说明,若乡村通过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能够惠及全体乡村居民的公共事物,则乡村内生动力就能得到激活。本文关于乡村内生动力实现机制的解释,不仅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也为提高新内源发展理论的可操作性和拓展自主治理理论的应用场景提供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新内源发展 自主治理 公共事物 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
Vol.6
制度逻辑与组织策略:对农村地区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执行偏差的一种新解释
高端阳 李 睿 王道勇
摘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是一项保障全体人民健康、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但该项制度在农村地区的执行成效与制度期待具有较大张力,存在制度执行偏差。本文搭建了“制度逻辑-组织策略”的研究框架,力图为该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本文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具有多重逻辑,当该项制度嵌入基层医疗组织形成的组织场域时,制度的多重逻辑与基层医疗组织的实践逻辑产生了冲突,给基层医疗组织带来较大制度压力。为缓解制度压力,基层医疗组织采用“拼凑应对”的组织策略实现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的适度脱耦,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关系动员的方式完成了合法性重建。这一系列的策略行动导致了制度执行偏差。因此,应以价值路径的重塑探寻矫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执行偏差的可能方向,缓释制度工具逻辑与价值逻辑之间的张力,实现国家、社区与农村居民的健康共治,以回应制度的内在价值诉求。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 基层医疗组织 执行偏差 制度逻辑 组织策略
Vol.7
村规民约对农村养老福利的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浙江省衢州市28个村的观察
卢瑶玥 覃 诚 方向明
摘要:村规民约作为典型的乡村治理非正式制度发挥着重要的养老福利保障作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衢州市28个村的考察,根据村规民约与养老福利的联结度和从村规民约到养老福利的可及性,将村规民约对农村养老福利的作用机制划分为理想型、松散型、悬浮型、脆弱型等四种类型。理想型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村规民约起草修订中的多方参与,村规民约修订中对老年人福利保障的重视,乡贤能人的示范效应,村集体经济优势的发挥;松散型作用机制的主要表现为:养老福利保障推进中对村庄共同体的培育和建设,乡贤能人回村任职对村集体增收致富的带动,村规民约推行中对“量化”奖惩的落实;悬浮型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涉及农村养老的奖惩措施执行力不足,“纸面”福利与村庄治理的脱嵌;脆弱型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立约程序形式化引致养老福利内容模板化,村干部治村能力不足限制养老福利供给,村庄自治力量薄弱造成村规民约推行困难。应根据村规民约对农村养老福利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特征,通过增强村规民约书面文本与农村养老福利内容的联结度和提升村规民约转化为实际养老福利保障的能力,引导其他类型向理想型作用机制类型转化,实现农村养老福利保障能力的再造。
关键词:村规民约 农村 养老福利 作用机制
Vol.8
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对农户
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的影响
黄毅祥 廖 芮 赵敏娟
摘要:本文基于黄河流域5个省份实地调研的1397份受访者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了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对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的影响,比较了这一影响在不同组群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对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影响净效应的平均值为0.443,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群组异质性;在作用路径方面,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通过耕地种植面积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与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健康状况 农业生产性资产 投资决策 倾向得分匹配法
Vol.9
从“效率”到“公平”:乡村产业振兴
与农民共同富裕
王 轶 刘 蕾
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革命老区的村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按照乡村治理情况分组后这一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在乡村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乡村产业振兴对高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更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与农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指数高于0.317时,农民内部收入差距会随着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高而缩小,这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产业发展过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村两委“一肩挑”和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农民收入和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均有显著影响;在未实行村两委“一肩挑”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农民收入和农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均不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能够通过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来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共同富裕 农民增收 收入差距
Vol.10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农户家庭联结
陈玉生
摘要:本文在“农地视角”的基础上叠加“农户视角”,建立家庭联结和户际关系两大理论范畴,以此研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户家庭联结现象及其变革。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受农户家庭联结形态的影响,农户家庭联结形态则受土地制度的影响。伴随中国农业集体化、家庭承包责任制和“三权分置”等土地制度改革,农民从土地依附中摆脱出来,农村土地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农户家庭联结形态出现了从国家规制性联结向市场协议性联结的转变以及从直接联结向间接联结的转变,产生了“农户+”多元联结形态。“三权分置”顺应并增强了农民流动趋势,回应了新时代“地怎么种”问题,但没有回应如何规范农户多元联结的现实问题,因而存在制度缺口。“土地联结”基础上的“合约联结”是当前农户多元联结形态的共性特征,“家庭联结合约制”在逻辑上可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建设的基础,可以作为对“三权分置”的必要补充。
关键词:土地制度 农户家庭联结 户际关系 “三权分置” 家庭联结合约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简称“两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权威性学术期刊。系国家社科基金首批重点资助期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学术期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A类期刊T1)和“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首批精选期刊等。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主要刊发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经济学、管理学优质论文,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其他领域为实践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新知识的学术论文;《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刊文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相关领域。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版)》:《中国农村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4.046,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0.264,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之后;《中国农村观察》复合影响因子为8.833,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5.972,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九。
两刊在世界期刊中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2.75,在全球37种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Food Policy和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之后;《中国农村观察》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同时,两刊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两刊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两刊网站(http://crecrs.ajcass.org/)可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阅读所发论文的精华版,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投稿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