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节拍念诵跟读

2017-10-17 领读:苗慧 名师语文六年级 名师语文六年级


记忆为目的节拍念诵,结合音乐和脑波共振特点,在多次跟读中轻松背诵。欢迎关注并一起跟读


回复”打印“可以下载PDF打印文件跟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


卷一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卷二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卷三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卷四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卷五 公冶长第五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卷六 雍也第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卷七 述而第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卷八 泰伯第八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卷九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卷十一  先进第十一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卷十二 颜渊第十二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卷十三 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卷十四 宪问第十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阳货第十七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子张第十九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尧曰第二十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记忆为目的节拍念诵,结合音乐和脑波共振特点,在多次跟读中轻松背诵。欢迎关注并一起跟读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