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健康说“年味” 之一 | 更识人间有真味——杂说鲜味
大年三十除夕夜
环境问题观察祝您和家人
阖家幸福,美满团圆
过年最重要的是要有年的味道
其中最核心的当然是吃了
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文章
“环境健康说年味”
和您一起分享过年的味道
今天除夕夜
就从吃饺子的”鲜味”讲起吧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过年习俗不一样。北方人过年吃饺子,南方人过年吃年糕。
南北有别。就连北方人与南方人描述美味佳肴所用的字词,也不太一样。如果只用一个字形成饺子或年糕味道的话,一般北方人会说“香”,而南方人会用“鲜”。
北方人很少用“鲜”这个词来描述各种美味菜肴。对于好吃的,他们总是说香,如芳香四溢、香飘十里、香甜软糯、口舌生香、十三香,就是连臭豆腐也要说“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对于南方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他们的观念中,香和臭都是鼻子的感觉,绝不是舌头的感觉。像鲁迅在《药》里面所说的“好香啊,炒米粥么?”那才是南方人的正规用法。南方人更喜欢用“鲜”来形成食物,如麻辣鲜香、鲜美多汁、味之鲜等,甚至于楚人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同一种语言文字,我国这样大的地方,这么多人,对同一种味道、同一个鲜字的理解和用法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
PS:大概在北方人嘴里,鲜味是香味的一种吧!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在目前正统的教科书上,基本味觉只有四种,根据人的舌头能够敏感地感觉这些味道的味蕾的排列次序,从舌尖开始往后数,分别是:甜、咸、酸、苦。后来,又有人加上了第五种:鲜。但是也有人仍然只把鲜味称为风味。但是不管学者们怎么定义,鲜味总是我们的味蕾能够感觉到一种独特的味道。
图片来自nature.com
甜、咸、酸、苦、鲜,为什么没有很多人最喜欢的“辣”味呢?其实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灼热痛觉。吃了辣的食物,里面的辣物质和口腔、咽喉神经末梢中一种被称为辣椒素受体的蛋白质结合,产生灼痛感,再把灼痛的感觉传给了大脑,所以我们吃辣的东西,会觉得火辣辣的痛。
那为什么许多人喜欢吃辣呢。这是因为在大脑感到疼痛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例如分泌类似吗啡的物质内啡肽,试图通过产生快感来镇痛。这样,在最初的疼痛之后,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愉悦感,所谓痛并快乐着,有人甚至能因此上瘾。喜欢吃辣椒的人,往往是觉得越辣越好吃,直到辣得受不了为止。
鲜味是主要与蛋白质和核酸的若干水解产物有关的一种味觉。有适当鲜味的食物会大大促进人们的食欲和享受感。
最常见的一个能够产生鲜味的典型物质是谷氨酸,它是一种氨基酸。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单体按照不同的次序组合起来的生物大分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主要有二十种,它们的味道各不相同,其中谷氨酸有鲜味。谷氨酸是一种二元酸,就是可以电离出两个氢离子的酸。谷氨酸和谷氨酸一钠盐具有很强的鲜味,全国各地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味精就是谷氨酸一钠盐,而产生鲜味的物质就是带一个负电荷的谷氨酸根离子。
国货精品,佛手牌天厨味精
味精的鲜味,就是一般肉类的鲜味,所以当初日本人在制造出味精(它们的商品名是“味の素”,现在许多南方人还称味精为味之素,东北人则称之为味素)时,所做的广告就是说“白水变鸡汤”。
当然,并不是只有谷氨酸一钠有这样的鲜味,还有不少氨基酸和它们的盐或酰胺,都有很好的鲜味。所以我们烹制肉类、豆类或其他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时,煮的时间长一些,使得蛋白质水解程度多一点,都会产生很好的鲜味。大豆制品的发酵产物,如酱、酱油、腐乳等产生的鲜味,也大多是蛋白质水解的结果。
最早的时候,味精是从含蛋白质很高的物质(如肉类)中水解出来的,成本一般比较高。后来,人们发现把淀粉类的原料经过细菌发酵,也可以制成味精,生产成本就大幅度降下来了。所以,现在味精成了很便宜的调味品。
动植物的身体里,除了蛋白质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成分——核酸,我们常常听到的DNA、RNA就是两种核酸,分别称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核酸是人体遗传物质,也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它的单体称核苷酸。有些核苷酸和它们的钠盐也有很好的鲜味,例如,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就是两种很能够使得食物“呈鲜”的物质。是不是这两种名称不好记,搞不清楚这些名称是什么意思?不要紧,记得是从核酸里水解出来的成分,一种是肌苷酸,另一种是鸟苷酸就可以了。
PS:知道了产生鲜味的物质之后,就容易理解为何土豆烧牛肉特别鲜美了。因为土豆蛋白质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高,在烹饪过程中会释放出来,与牛肉中含有的谷氨酸、谷氨酸钠、肌苷酸和鸟苷酸混合在一起,产生的鲜味远远大于独自产生的鲜味,这就是土豆炖牛肉味道鲜美的原因,甚至因此在苏联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标志性食品。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土豆很容易入味,而且本身没有特殊味道(像芹菜、胡萝卜等),不影响牛肉本身的香味,这就是土豆烧牛肉特别好吃的科学道理。
物质的鲜味,更准确地说,是它们的“呈鲜味”效果,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呈现出来的,而且几种鲜味物质还会相互作用。就拿味精来说,它要在中性时(略偏一点酸,pH为6,这时候实际上尝不出任何酸味),最能够呈现鲜味。到了碱性的食物中,例如pH到了9,谷氨酸一钠就变成谷氨酸二钠,就没有鲜味了。而在强酸性的环境里,味精的鲜味也会降低。
另外,特别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食盐(NaCl,就是氯化钠),味精也很难呈现鲜味,而在适当的食盐存在时,它的呈现鲜味的能力才会充分显示出来。绝大多数人家里做的菜肴,都含有盐的成分,所以加了味精之后,都能够显示味精的鲜味。由于味精的呈味能力很强,在含量仅为万分之三的溶液中即可尝出它的鲜味,所以味精一般只需要放很少一点就行,一个菜中放零点几克就足够了。
我们知道能提升菜肴鲜味的调味料有味精、鸡精、酱油和味极鲜等。其实,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现在更受欢迎的鸡精、酱油和味极鲜是靠谷氨酸钠和肌苷酸二钠、鸟氨酸二钠来提升菜肴鲜味的。它们混合使用则能产生比各自单独使用时更多的鲜味,这样使用较少量的调味料就能产生同样的鲜味。
上面所说的肌苷酸和鸟苷酸的钠盐,只需要在味精里再加一点,约百分之一、二吧,就能够使鲜度增加许多倍,这是因为相互作用的缘故。所谓特鲜味精,就是指这个东西。需要注意的是,肌苷酸和鸟苷酸都不能和生的食物放在一起,因为生的食物中往往还存在有活性的酶,能够把肌苷酸和鸟苷酸分解掉,分解了,当然也就没有了鲜味,与一般的味精就没有差别了。
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常用的调味品是鸡精,其实它的成分就是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味精,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食盐,百分之一左右的肌苷酸和鸟苷酸,再加一点糖,还有一些鸡粉、一些淀粉。鸡精的鲜味效果与味精类似,但味道更丰富一点。要注意的是,由于鸡精的密度比晶体的味精要小一点,看起来少,有人感觉放少了就显得不够味,而一旦放多了,由于其中有相当多的食盐,往往就容易太咸。这是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的,不过做饭做多了,多少量自然就掌握好了。
肌苷酸在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含量较多,在动物被宰杀后,其核酸水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肌苷酸。像煮牛羊肉、鱼肉等肌肉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肌苷酸释出。面筋中也存在少量肌苷酸,水解的过程中也会释出。
鸟苷酸则在很多传统的素食材料中存在,在蘑菇等菌类食物中最多,面筋中也有不少,竹笋等蔬菜中也有少量。所以,肉类、蘑菇、面筋、竹笋等都是传统的鲜味食料。
六祖素斋之罗汉斋的主要原料是三茹、六耳、豆制品、面筋、瓜果,所以虽然是素食,但鲜味浓郁
还有一类物质也有较强的呈鲜味作用,是琥珀酸及其钠盐。琥珀酸的化学名称是丁二酸,在贝类食物中有较高的含量。我们常用的蚝油,其呈味成分除了传统的谷氨酸盐之外,就是含有琥珀酸的成分,所以呈现出贝类所特有的鲜味。
蚝油含有琥珀酸的成分,所以呈现出贝类特有的鲜味
上面所说的那些呈味物质,无论是谷氨酸类的,还是肌苷酸、鸟苷酸类的,目前都是通过细菌发酵的方法制造的,生产成本都并不高。所以,鲜味也不再是传统烹饪中那样显得很高大上、很神秘的,需要很多稀奇古怪的、难以寻觅的食材,再经过非常复杂的步骤才能够取得的味道了。在化学家眼里,大多数鲜味的事情已经搞得比较清楚了,很容易做到,也很便宜。当然,故弄玄虚或者作为高级的饮食文化,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民间和网上对味精有不少错误的传说,这些传说有些是相关化学知识的缺乏造成的,这个比较好办,说清楚就行了。但还有一些是由于商业目的故意传播的(包括中国和外国的),那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只有消费者有了基本的科学知识,才可以识破。
其中,“味精会致癌”一说,就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谷氨酸是一种蛋白质,人们吃什么天然食物到肚子里,基本上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谷氨酸。谷氨酸也是我们身体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中间化合物。比如,我们在体检时总是要查的肝功能,其中一项是谷丙转氨酶,这个酶的作用就是把谷氨酸上的一个胺基转到丙酮酸上。因此,我们体内总是有谷氨酸的,就是我们身体自己也会制造的一种氨基酸,说谷氨酸会致癌是完完全全的乱说。
“味精会致癌”是完完全全的胡说八道!
另一种说法是:“味精多吃了不好”。这毫无疑问是对的,什么东西多吃了都不好,关键是什么是多吃?吃多吃少的标准是什么?味精这种东西实际上也不可能吃很多,因为菜肴里放得味精太多实在不是好味道。多一点倒是可能的,但没有什么大的坏处。这就像别的氨基酸吃多了一样,我们的身体里没有“氨基酸仓库”,我们要求各种氨基酸在“输入”的时候最好是平衡的,但是实际上做不到,多了的氨基酸只能做“燃料”消耗掉,剩余的氮元素还要以尿素的方式排出体外。如果摄入蛋白质不均衡,因为某些氨基酸太少,而引起另外一些氨基酸显得太多,只能消耗掉,这就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这种过程实际上每天都在我们的身上发生。所以,只要谷氨酸不是长期用得太多,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盐摄入过量才是个大问题
实际上,味精放多了,还有一个问题是最现实的,就是钠离子的超标。根据相关权威推荐,每人每天食物中钠离子的摄入不要超过2克,折合成食盐(NaCl,氯化钠)是6克。谷氨酸一钠含有钠,1克谷氨酸一钠大约相当于1/3克食盐含钠量。现在市场上味精一般有含80%的谷氨酸钠,其余20%是食盐,1克这种味精中钠的含量,要超过半克食盐的含钠量。鸡精内食盐的含量也差不多如此。所以,无论是味精还是鸡精,都要少放。如果放了味精或鸡精这些调味品,就更要扣去食盐的量。但是,现在的餐馆和食堂里,为了刺激食客的口味,钠离子的含量都是大大超标的。
PS:这也是餐馆里饭菜比家里更好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种说法是:“味精吃多了会致胖”。据说有人做过统计,结果是摄入谷氨酸较多的人肥胖的概率也较大。但是,这个统计并不足以判定是谷氨酸引起的肥胖。更直接的原因应当是他吃得太多。味精放得多,味道可能更鲜美,人吃得就多,因而引起肥胖的直接原因不是谷氨酸多了,而是吃得太多。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在市场上的儿童食品,往往会放很多味精、食盐以及其它鲜味物质,从小把孩子们的口味“吊”得很高,致使他们吃太多的零食,同时食盐太多,脂肪和淀粉太多,这是非常不好的倾向。但是,我们一般老百姓恐怕对此无能为力,最多只能教育和控制自己家里的孩子,尽可能少去吃这些加工食品,如此而已。
在食品丰富、经济条件富裕的情况下,味道太好,也容易走向它的反面呢。
最后,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环境健康说年味”系列文章,祝大家新春快乐,享受和分享过年的味道!
特别说明:本文转载已经获得原作者授权,内容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图片来自网络,文前和插入内容为小编另加。部分内容和文字有修改。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88105.html
味精的鲜味没有问题,但盐摄入总量要控制
I SAW AND I CARE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服务人员
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有你 | 纪念公众号100天(干货合集)——我们要做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环保公众号
欢迎关注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