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忘于江湖的塑料

徐耀 环境问题观察 2021-05-30

作者系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



    蓝色的大海里,两个塑料微粒相遇了,互相打着招呼。

  黑色微粒说“老兄,你是PE,PP还是PVC?你不是塑料包装袋吗?跑得够远啊,准备包点海产品回去?”

  白色颗粒揶揄道“黑兄弟,你应该是橡胶、ABS或PU吧?你不应该安在汽车上到处跑吗?咋地,车掉海里了?”

  黑色微粒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啥。橡胶这个东西啊,不耐磨,车轮一转,我不就下来了?在汽车尾气后面随风飘扬,从一开始,我就是个速度的炮灰。如果我是从沙发上来的,那还不是主人的裤子把我蹭下来的吗?总之我飞扬在空气中,幸运的话被雨水冲走,不幸的话,被人吸到肺里再当痰吐出来。”

  白色微粒说“别提了,我当塑料袋的日子好啊,包围着食物,可是主人把食物一取走,我就开始了漂泊,离开香喷喷的食品到了臭烘烘的生活垃圾堆,和苍蝇蚊子为伍,风吹日晒,慢慢地我越来越小,雨水把我冲到了下水道,最终来到这个干净的大海,也不错。”

  刚刚打完招呼,来了一条鱼,一口把两个微粒吞了下去,从此两个相忘于江湖的塑料微粒失去了自由,随着一条鱼的生死开始了他们的相濡以沫。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塑料来源于煤炭和石油,从煤化工得到含苯环的物质,从石油化工得到烯烃,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聚合反应让这些小分子变成聚合物,塑料就是分子很大的聚合物。塑料内部的大分子本来在一个加工成型的有模有样的物品里称兄道弟,无奈人类要废弃它,大风要撕碎它,太阳要分解他,慢慢塑料制品都变成了微粒,最终消失在土壤、流水里,在自然界不断循环,谁也不知道这些人造出来的塑料微粒最终会怎么样,或许吃下去也没事。

  科学家不光会制造塑料,对塑料的未来也很好奇。这不,Merck好奇心活动(#always curious)对此做了深入研究,从清晨刷牙开始,牙膏里的塑料添加剂这微不足道的塑料也许最终出现在你午餐时吃的鱼肉里,一个有意思的视频描述了这一过程(https://www.merckgroup.com/cn-zh/microplasticme),那么,我们每天会产生多少塑料微粒,以及我们每天又产生多少塑料微粒呢?

  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么每个人每天产生的塑料微粒数量为。。。

    北美:400万

    东亚和大洋洲:350万

    拉美:200万

    欧洲和中亚:150万

    中国:90万

    印度和南亚:80万

    非洲和中东:47万

  号称浪费之最的发达国家,北美人产生塑料微粒最多,他们大多数人不会烹饪,只会吃包装食品,当然,塑料微粒的产量也当仁不让为最。东亚和大洋洲仅次于北美,也合理,日本和韩国都是发达国家,白人统治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活方式与北美无异,都是五眼联盟嘛。可是,拉美排名第三就有点僭越了,拉美深陷发展泥淖已经很久了,经济不景气,为什么塑料微粒产量却这么大?欧洲和中亚这个划分有问题,西欧、北欧发达堪比北美,东欧落后,中亚贫穷,这三个区域放在一起是不是想让东欧和中亚较低的塑料微粒水平把西、北欧较高的水平拉低呢?也许研究人员有点私心呢。中国的塑料微粒排放水平应该比较真实,因为中国还有很多生活水平较低的人口在省吃俭用,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也限制了包装食品的用量。剩下的两个区域也无可质疑。

  你想知道如此众多的塑料微粒是如何产生的吗?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产生,即使你根本没注意到的,比如喝酒,中国白酒里含有塑化剂这是公开的,你以为喝的是琼浆玉液?对不起,是塑化剂增稠了的乙醇溶液。究竟我们每天产生和摄入多少塑料微粒,不妨自己在这个网站上测量一下:https://www.merckgroup.com/cn-zh//microplasticme/#test。现代人日常生活产生微粒的顺序是出行、洗衣、化妆,摄入微粒则只能通过饮食和呼吸,因此无论你怎么注意,都是产生多于摄入。

  你开车上班吗?

  汽车轮胎由橡胶和最高达60%的塑料制成。在道路上行驶所产生的磨损、压力和热能会导致轮胎散发出大量的塑料粉尘——每年全球大约排放600万吨。随着粉尘的飘散,人类会将其吸入,或最终进入海洋,而海洋中的贝壳类生物将其吸收后转而进入人类的食物链。

  你只用洗衣机洗衣服吗?

  机洗合成衣物所释放的微塑料量约占所有初级微塑料量的35%。一件衣服每一次洗涤最多可以释放1,900根塑料纤维。条件允许下,请尽量避免使用精致衣物洗涤程序,因为精致衣物洗涤程序使用更多水,这会导致每次洗涤所释放的塑料微粒量剧增。

  你喜欢吃贝壳吗?

  针对食品和饮料中的微塑料研究发现,蜂蜜(40-660颗微粒/千克)、盐(550-680颗微粒/千克)和糖(270-390颗微粒/千克)都含有塑料微粒。啤酒的结果跨度较大,每升大约有3到173颗微粒。贝壳类(例如贻贝)的塑料微粒含量同样很高,因为它们摄入了海中大量的塑料微粒。欧洲食品安全协会估计,一份约225克的贻贝相当于摄入了900颗微粒。

  你只喝瓶装水吗?

  喝水是身体摄入水分的重要途径。值得庆幸的是,自来水中的微塑料含量非常低,成人每日建议摄入量2.5升中大约有10颗微粒。喜欢喝瓶装水的人则会摄入较多的微塑料,一个250毫升容量的塑料瓶含大约100颗微粒,每年摄入总量约90,000颗微粒。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性别会影响我们个人摄入的微塑料量。男性在深呼吸时往往摄入更多的颗粒物,并且通常每天比女性消耗更多的卡路里,需要更多食物和水。但是女性在化妆品使用方面远比男性产生塑料微粒更多。

  以我为例,骑自行车上班,每周用洗衣机洗衣一次,几乎不喝瓶装水,几乎不用化妆品,很少吃贝壳,我每天也要产生数千个塑料微粒,但是只摄入了350个颗粒。看来,健康生活确实可以减少塑料微粒的摄入,但无法做到排放和摄入平衡,从人类自身安危来说,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海洋中发现的大约69%到81%的微塑料都是由塑料袋、包装材料或塑料瓶等大型物品被侵蚀引起的,所以减少塑料包装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微粒的产生,这需要说购物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虽然中国早就有了限塑令,但是超薄塑料袋依然随处可见,限塑令应该限制生产厂商,而不是使用者。另外,人人都想购物方便,塑料购物袋就难以杜绝,没有人会想到塑料微粒的问题。还有空气中存在的塑料微粒会在我们进食时落在我们的食物上,每天约40至190颗微粒会被我们吃进口中,这大概主要是汽车轮胎的磨损造成,因此尽量减少开车出行有助于减少空气中塑料微粒的产生。

  这些年可降解塑料受到很大关注,但是较高的成本和稀少的品种使之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合成塑料已经成为继金属、陶瓷、玻璃、水泥之后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没有了塑料工业,预计人类社会要停摆。那么,在保证生活基本面不改变的情况下,除了努力发展可降解塑料外,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塑料微粒排放,让我们少摄入些塑料微粒,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特别说明:本文转载已经获得原作者授权,内容本文来自徐耀科学网博客。图片来自网络。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939-1225454.html


更多精彩内容

重化工产品聚丙烯一次性“塑料”口罩,这次拯救了众人

严禁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之后,泰国人的画风简直哈哈哈哈哈哈!!

微塑料的前世今生和将来

给可乐包保鲜膜,橙子剥皮后用塑料包装?网友怒批:他们让地球变得更糟糕!

假如没有塑料,……

你扔掉的塑料,是怎么被你一口一口吃回来的

44岁已熬白了头发,复旦高材生却甘为大海拣垃圾,清除塑料污染……

闲话生活中的塑料袋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欢迎关注『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