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部毒理学巨著:​《现代环境毒理学》推荐

孟紫强 环境问题观察 2021-05-30

作者系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深教授。




《现代环境毒理学》——由国内环境健康领域专家撰写的一部毒理学巨著,涵盖环境化学、物理及生物性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毒性作用、机理、防护及研究方法。

                           

 

多位顶级专家撰写

由中国环境出版社,于201512月出版的《现代环境毒理学》(孟紫强主编),全书计四篇三十七章150余万字,是由国内环境健康领域多位顶级专家撰写的一部毒理学巨著,涵盖化学、物理、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在环境毒理学方面是当前国内外最全面、最深刻的一部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该书力求从各个领域全面介绍现代环境毒理学理论、分支学科、污染物健康危害、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技术:

 

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及其发展

第一篇(1-6章)主要介绍现代环境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历史,对环境污染危害健康的基本规律、环境化学物毒性作用和致癌变、致畸变、致突变的基础理论和最新发展进行了论述。

 

环境毒理学分支学科

第二篇(7-15章)论述了9个主要环境毒理学分支科学的内容和最新进展,除大气环境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土壤环境毒理学之外,本书新设立工业环境毒理学、室内环境毒理学、纳米环境毒理学、食品环境毒理学、生物环境毒理学及现代环境分子毒理学等分支科学,拓宽了本学科研究和应用领域。

 

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害及其机理

第三篇(16-30章)16类环境污染物(或因素)的毒性及其防护进行阐述,包括大气颗粒物、大气气体污染物、重金属、微量元素、农药与肥料、环境致癌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石油、有机溶剂、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光污染、噪声污染以及环境生物污染等。

 

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第四篇(31-37介绍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技术,例如,环境化学物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的测试方法、大气细颗粒物(PM2.5)毒性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实用方法与技术、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环境化学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法以及环境评价方面的环境影响医学评价与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方法等。

 

读者对象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医学与毒理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以及地方病学等方面教学、科研、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这些专业作为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供进行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地理学、宇宙科学、气象学等与健康科学交叉研究的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列表

主编: 

孟紫强  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

 

编著人员(随机):

郝卫东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郭新彪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许雅君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宋伟民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阚海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陈仁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赵金镯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杨 旭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徐新云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马爱国 青岛大学医学院

刘汝涛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 艳 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牛 侨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志红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白剑英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勤丽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贾玉巧 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张义贤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全喜 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

李瑞金 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

孟紫强   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




 

《现代环境毒理学》目录

第一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绪论          

一、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概念

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及应用             

三、环境毒理学分支学科

四、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环境毒理学史

第一节 古代和近代对环境毒物的研究史

一、古代对环境毒物的研究史(史前~17世纪中期)

二、近代对环境毒物的研究史(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第二节  环境毒理学史一现代对环境毒物的研究史

一、启蒙期(20世纪初期~1962)

二、诞生期(1963~1966)

三、形成期(1966~1968)

四、发展期(1969~)

五、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概念的发展史(1963~)

第三节 典型环境污染物研究史

一、二氧化硫环境毒理学研究史

二、大气颗粒物毒理学研究史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史

第四节 中国环境毒理学史

一、起步期(1973~1979)

二、快速发展期(1980~1989)                                    

三、创新发展期(1990~)

第五节 环境毒理学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一、加强环境污染物毒性作用与机制的研究

二、重视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研究

三、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四、加强环境毒理学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生态毒理学简史

 

第三章 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的分类

三、人类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第二节环境与健康的生态学説                  

一、生物圈、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二、食物链与毒物链

三、全球性环境恶化与健康

第三节环境与健康的毒理学一般规律

一、环境—基因相互作用

二、健康效应谱

三、人群易感性及其影响因素

四、靶器官与敏感器官

五、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六、蓄积效应           

七、机体的耐受性

八、免疫功能失调

第四节环境天然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一、环境物理因素与健康

二、环境化学因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三、环境生物因素与健康

四、沙尘暴与健康  

第五节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与环境污染性疾病

一、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二、环境污染与公害病

三、环境污染的急性危害

四、环境污染的慢性危害

五、环境污染物的致癌变、致突变作用

六、环境污染物对生殖发育的危害

七、环境污染物的间接危害

第六节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

一、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三、环境毒理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方法的联合应用

 

第四章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转化 

第一节 生物转运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二、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三、吸收

            四、分布与贮存

五、化学物的排泄

第三节  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二、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毒性作用

          一、基本概念

          二、毒性作用的类型

          三、环境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

第二节 毒性作用机理     

 一、环境化学物对分子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二、环境化学物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三、修复与修复障碍

第三节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一、环境化学物的结构与性质

          二、机体(宿主)状况

          三、接触条件             

   四、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发育毒性      

  第一节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毒性

    一、概述

    二、遗传损伤的分类

    三、遗传损伤的机制

    四、突变的不良后果

  第二节环境化学物致癌作用

    一、环境致癌与化学致癌

    二、化学致癌的机制

    三、环境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第三节环境化学物的生殖发育毒性

    一、环境化学物的生殖毒性

    二、环境化学物的发育毒性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分支科学

 

第七章 大气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大气环境毒理学概念

           二、大气污染的来源与类型

           三、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四、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五、大气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第二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征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三、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第三节 大气污染与癌变、畸变和突变的关系

一、大气污染与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工业发展与肺癌

三、大气污染物中的致癌物质

四、大气污染物致突变、致癌变试验

五、大气污染与畸变

第四节 大气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加强环境法制、完善环境标准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监督

三、加强科技创新、进行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水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水圈、水体和水体资源

          二、我国水资源概况

          三、水体污染的来源

          四、水体污染的类型

          五、水体富营养化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的迁移转化与生物富集

           一、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

    二、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三、水体污染物的生物富集

  第三节  水环境污染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危害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三、对植物的危害

  第四节  水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机理

          一、藻毒素

          二、氯化消毒副产物

          三、氰化物

          四、酚类化合物

          五、氟

   第五节水体卫生防护

        一、水体卫生的相关法规

        二、水体卫生的相关标准

        三、水体污染的调查和监测

        四、水体污染的管理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土壤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土壤环境的一般性状

        一、土壤的物理学性状 

        二、土壤的化学性状

        三、土壤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土壤污染和自净

        一、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 

        二、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类型

        三、土壤污染的特点 

        四、土壤污染的自净  

    第三节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一、影响土壤中化学物质迁移转化的因素 

        二、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 

        三、土壤中农药的环境行为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生物效应   

        一、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土壤污染对其他生物的危害 

    第五节 土壤卫生防护

        一、土壤卫生标准

        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三、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四、污水灌溉的卫生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工业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一、按工业行业划分

二、按工业有毒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划分

第三节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毒性

一、金属与类金属  

二、有毒气体

三、工业性粉尘

第四节  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识别、评价与防治

一、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识别

二、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接触评估及危险度评价

三、工业环境有毒污染物的防治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室内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室内环境毒理学概念和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室内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一、室内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二、室内环境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第三节  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

    一、常见室内环境化学性污染物的毒性作用

    二、常见室内环境物理性污染物的毒性作用

    三、常见室内环境生物性污染物的毒性作用

第四节  室内环境相关疾病及其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概述

二、动物试验方法的进展

三、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研究方法

四、免疫系统疾病及其研究方法

五、与室内环境相关的癌症及其研究方法

六、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研究方法

七、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其研究方法

第五节  室内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

    一、从源头控制、避免引入污染源  

    二、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三、加强室内监测、执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四、采用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纳米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纳米环境毒理学的概念

二、纳米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

三、纳米材料环境毒性研究难点

四、纳米科技发展简史及展望

第二节  纳米材料及其独特性质

一、纳米材料的概念

二、纳米材料的分类

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

第三节  纳米污染物及其环境行为

 一、纳米污染物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纳米污染物的来源

 三、纳米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

 四、纳米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第四节  纳米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纳米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纳米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五节  纳米污染物危害的预防

一、纳米材料的职业危害事件

二、提高纳米技术安全性的措施

三、职业环境中纳米污染物危害的预防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食品环境毒理学

第一节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病                                      

      一、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及预防                                  

      二、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三、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预防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一、食品添加剂概述                                        

      二、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与卫生管理                      

第三节保健食品

      一、保健食品概述

      二、保健食品的安全问题

第四节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一、绿色食品                                               

          二、有机食品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生物环境毒理学 

第二节 动物毒素

一、动物毒素的特性

二、毒蛇及蛇毒的有毒成分

三、蜥蜴

四、两栖动物

五、海洋动物

六、节肢动物门/蛛形纲

七、昆虫

八、哺乳动物

第二节 植物毒素

  一、植物毒素的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

  二、引发胃肠炎的植物

  三、含洋地黄的植物

  四、含尼古丁和毒芹碱的植物

  五、含阿托品的植物

  六、引起痉挛的植物

  七、含氰化物的植物

  八、积累硝酸盐的植物

  九、引起皮肤病的植物

第三节  毒蘑菇

  一、肝脏损害型中毒

一、神经精神型中毒 二、胃肠炎型中毒 三、溶血型中毒 五、光过敏性皮炎型中毒 六、呼吸循环衰竭型中毒第四节 真菌毒素 一、真菌毒素产生的条件 二、真菌毒素的毒理学效应 三、几种典型真菌毒素的毒性作用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现代环境分子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现代环境分子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

  二、现代环境分子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现代环境分子毒理学研究

  一、基因分子结构研究

  二、环境—基因—疾病相互作用的研究

  三、基因多态性研究

  四、基因表达研究

  五、表观遗传学学研究

第三节  现代分子毒理学技术在环境毒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基因芯片研究技术及其应用

  二、分子克隆研究技术及其应用

  三、基因沉默研究技术及其应用

  四、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应用

  五、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节  环境分子毒理学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篇    环境污染因子毒性各论

 

第十六章  大气颗粒物的毒性

第一节概述

   一、大气颗粒物来源

二、大气颗粒物组成成分及其毒性作用

第二节机体对颗粒物的防御与遗传易感性

一、颗粒物在呼吸道的沉积及其影响因素

二、肺对颗粒物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防御

三、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对颗粒物的清除

四、机体对颗粒物的遗传易感性

第三节颗粒物对呼吸系统毒作用

一、免疫损伤作用

二、对肺通气功能影响

三、颗粒物致肺炎和氧化损伤作用

四、颗粒物与其它大气污染物的联合效应

第四节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二、高血压

三、缺血性心脏病

四、脑血管疾病


第五节颗粒物对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

一、颗粒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二、颗粒物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三、颗粒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第六节颗粒物的致癌作用

    一、颗粒物致癌成分

二、致癌、致突变作用及其机制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大气气态污染物的毒性

第一节二氧化硫

一、SO2的理化性质                                            

二、SO2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

三、SO2与生物大分子的反应

四、SO2对健康的危害

五、SO2的毒性作用

六、SO2的细胞遗传毒性及致突变、致癌变作用

七、SO2气体信号分子作用

第二节 氮氧化物

一、氮氧化物的理化性质

二、氮氧化物吸收、分布和排泄

三、氮氧化物对健康的危害                                            

四、NO2的促癌作用

五、氮氧化物的毒性作用

六、NO2对植物的损害作用

第三节 光化学烟雾和臭氧

一、概述

二、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三、光化学烟雾或臭氧对健康的危害

四、臭氧的毒性作用

五、光化学烟雾的其它作用

第四节 一氧化碳

    一、CO的理化性质

    二、CO吸收、分布和排泄

     三、CO的毒性作用

第五节  新型大气化学污染物

     一、全氟有机化合物

二、无铅汽油添加剂

三、溴化阻燃剂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重金属的毒性

第一节  概  述

一、金属与人体的关系

二、环境中金属污染的来源

三、环境中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四、金属的代谢

五、金属的联合作用

六、金属对健康的危害

第一节   汞   Hg

            一、汞污染的来源与行为

            二、汞的理化性质

            三、汞的代谢

            四、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五、汞的预防控制

第二节  铅    Pb

            一、铅污染的来源

            二、铅的理化性质

            三、铅的代谢

            四、铅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五、铅的预防控制

第三节 镉     Cd

           一、镉污染的来源

           二、镉的理化性质

           三、镉的代谢

           四、镉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五、镉的预防控制

第四节    铬   Cr

          一、铬污染的来源

          二、铬的理化性质

          三、铬的代谢

          四、铬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五、铬的预防控制

     第五节   砷  As

          一、砷污染的来源

          二、砷的理化性质

          三、砷的代谢

          四、砷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五、砷的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微量元素的毒性  

第一节  概  述

一、微量元素的概念

二、微量元素的分类

三、环境中的微量元素

第二节微量元素的体内代谢和生理功能

一、微量元素的体内代谢

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毒性与影响因素

一、微量元素的毒性与作用机理

二、影响微量元素毒性的因素

第四节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

一、铁

二、碘

三、锌

四、硒

五、铜

六、钼

七、钴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农药与肥料的毒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农药污染与残留

一、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二、农药残留

第三节 农药的毒性作用

一、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预防

二、农药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及预防

第四节  几种重要农药的毒理效应

  一、有机氯农药

  二、有机磷农药

  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五、除草剂

第五节  肥料的毒性

 一、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二、肥料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机理

 三、肥料污染的生态毒理作用及机理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 环境化学致癌物      

第一节  多环芳烃

一、多环芳烃的性质及种类

二、多环芳烃吸收和代谢

三、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

四、影响多环芳烃致癌性的因素

第二节 其他环境有机化学致癌物

一、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二、N-亚硝胺类化合物

三、多氯联苯

四、生物烷化剂

五、氯乙烯

第三节 环境无机化学致癌物

一、重金属和类金属

二、石 棉

第四节 环境生物化学致癌物

一、黄曲霉毒素

二、植物中的致癌物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第一节概  述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的历史发展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

  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判定基准

  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全球化迁移

第二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及机理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毒性作用的机理

第三节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

  一、多氯联苯

  二、硫丹

  三、多溴联苯醚

  四、全氟有机化合物

第四节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替代技术

  二、削减技术

  三、处置技术

  四、修复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三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和污染水平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水平

第三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作用

  一、Dioxins的一般毒性

  二、Dioxins的生殖发育毒性

  三、Dioxins的致癌性

  四、Dioxins的免疫毒性

第四节  Dioxins健康危险度评价的现状

  一、按有阈化学物对dioxins的评价

  二、按无阈化学物对dioxins的评价

第五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查

  一、第一阶段筛查

  二、第二阶段筛查

参考文献

第二十四章  石油的毒性            

第一节石油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一、对水环境的危害

          二、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三、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第二节原油及其含硫化合物的毒性

          一、原油的毒性

          二、含硫化合物的毒性

      第三节石油馏分及毒性

          一、液化石油气

          二、汽油

          三、柴油

          四、石蜡

          五、沥青

      第四节石油燃烧产物的毒性

          一、一氧化碳

          二、颗粒物

          三、硝基多环芳烃

      第五节炼油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五章   有机溶剂的毒性       

第一节  链烷烃的毒性

          一、链烷烃的一般性质

      二、正己烷的应用及毒性

      第二节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毒性

          一、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二、苯和烷基苯的毒性                

      第三节  酮的毒性

          一、酮的一般性质

          二、二甲基酮的毒性作用

      第四节  醇的毒性

          一、醇的一般性质和毒性

          二、甲醇和乙醇的性质和毒性

      第五节  含氯碳氢化合物的毒性

          一、含氯碳氢化合物的一般性质及毒性

          二、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性质及毒性

参考文献

 

第二十六章  环境电离辐射   

第一节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

一、放射性概念

二、电离辐射的剂量单位

三、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学效率

四、电离辐射的种类

第二节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一、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二、辐射生物效应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三、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四、辐射对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作用

五、辐射的致癌效应与遗传效应

六、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生物学效应

七、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学效应

第三节环境电离辐射与健康

一、环境电离辐射的来源

二、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流行病学研究

三、氡及其子体健康效应

四、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流行病学研究

五、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健康风险

第四节环境电离辐射的安全与防护

一、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二、电离辐射的卫生防护

三、核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理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七章  环境电磁辐射   

第一节  环境电磁辐射的概念

第二节 环境电磁辐射源和污染状况

  一、环境电磁辐射源的类型

  二、环境的电磁辐射污染状况

第三节 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三、对内分泌功能及代谢的影响

  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五、对生殖系统和胎儿发育的影响

  六、电磁辐射的致癌作用

第四节 环境电磁辐射的防护和管理

 

参考文献

   

第二十八章  环境光污染        

第一节可见光

    一、概述

    二、可见光的生物效应

第二节紫外线

    一、概述

    二、紫外线的生物效应

    三、紫外线的防护

第三节红外线

    一、概述

    二、红外线的生物效应

    三、红外线的防护

第四节激 光

    一、概述

    二、激光的生物效应

    三、激光的防护

参考文献

 

第二十九章 环境噪声污染      

第一节 概  论

  一、声的基本概念

  二、环境噪声的来源及特点

第二节 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一、环境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危害

  二、环境噪声对非听觉系统的危害及影响

  三、影响噪声危害健康的因素

第三节 环境噪声标准及评价

  一、环境噪声标准

  二、环境噪声评价

第四节 环境噪声危害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第三十章  环境生物污染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生物污染的特点

第二节   大气环境生物污染

一、大气环境生物污染的种类

二、大气环境生物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其机理

第三节水环境生物污染

一、水环境生物污染及其危害

二、水环境中的主要生物污染物


 三、水环境生物污染物的毒性作用机理

第四节土壤环境生物污染

一、土壤生物污染物的种类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土壤生物污染物的来源及防治

参考文献

 

第四篇  方法与应用

 

第三十一章 环境化学物一般毒性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     化学物毒性评价的原则和实验基础

  一、化学物毒性评价的意义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

  三、常用的染毒方法

第二节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   

  二、急性毒性评价方法

  三、急性毒性分类

第三节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一、亚慢性、慢性毒性的概念

  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三、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蓄积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一、蓄积作用的概念

  二、蓄积作用的评价方法  

第五节 皮肤局部毒作用及其评价方法


  一、皮肤局部毒性  

  二、皮肤局部作用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十二章 环境化学物遗传毒性、致癌性和发育毒性评价

第一节环境化学物遗传毒性评价

  一、遗传毒性试验的分类

  二、常用的遗传毒性试验

  三、遗传毒性试验在预测致癌性及遗传危害性中的价值

  四、遗传毒性试验的组合应用

第二节环境化学物致癌性评价

  一、哺乳动物致癌试验

  二、遗传毒性试验用于致癌物筛选

  三、体外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四、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五、转基因动物致癌检测模型 

 六、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分析

  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

第三节环境化学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

一、繁殖毒性试验

二、致畸试验

三、生殖和发育毒性筛选试验

四、发育毒性评价的替代方法

五、人群调查

     参考文献

 

第三十三章 大气颗粒物毒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成分的分析

  一、大气颗粒物的测定

  二、大气颗粒物成分分析

第二节 大气颗粒物毒性作用研究方法

  一、动物染毒方法

  二、大气颗粒物毒性作用的体内研究

  三、大气颗粒物毒性作用体外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十四章 环境流行病学实用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急性健康效应研究

一、时间序列研究

二、病例交叉研究

三、固定群组研究

第三节慢性健康效应研究

一、横断面研究

二、病例对照研究

三、队列研究

第四节空间流行病学

一、前言

二、研究设计

   参考文献

 

第三十五章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第一节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   

  一、基本概念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三、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

  四、国内外的化学物安全性评价法规

第二节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

  一、概述

  二、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环境健康危险度交流和管理

  一、环境健康危险度交流

  二、环境健康危险度管理

参考文献

 

第三十六章  环境影响医学评价与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医学评价

一、环境影响医学评价概述

二、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医学评价

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医学评价

第二节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

一、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概述

二、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程序

三、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内容

四、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指标

五、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十七章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第一节  概 述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定义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特征

    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类

    四、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级

   第二节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环境化学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环境化学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二、环境化学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三、环境化学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

    四、环境化学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终止

参考文献

 

中英文关键词对照索引

 

附录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附录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附录3. 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GB/T18883-2002)

附录4. 环境卫生标准目录

附录5.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录



相关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的书籍和教材还有:


更多精彩内容

精选!60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推荐~~

精选!39门生态学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推荐~~

战疫情推荐 | 《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慕课是如何炼成的?

教育部环境类专业教指委:延期开学期间开展在线教学的倡议,附优质教学资源

今日10点直播 | 从传染病看环境保护、生态毒理与人体健康

210天的澳洲大火刚熄灭,新的生命就爆发了,期待武汉新生

为什么病毒喜寒怕热?在化学家看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欢迎关注『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