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大时代的主角轮到我们了
1929年1月24日早晨,上海。
天色才蒙蒙亮,报童的清脆声音就穿透寒冷的空气,在这座东方第一都市的街头响起来:
卖报!上海评选市花,市府呼吁全体居民踊跃投票!……卖报卖报!……
当时,国花已经定为梅花,北平、天津也各自确定了市花。上海刚刚脱离江苏省不久,升级为行政院直辖的上海特别市。为了彰显大上海的城市形象,市政府决定征集民意,议定市花。
莲花、月季、天竹(不是山竹)……选哪一个呢?
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各花入各眼,人们各有所爱,也各有各的道理。几个月之后,评选结果出来了。最终力压群芳、当选花魁、赢得殊荣的是:
棉花。
什么?棉花也算花?!
1929年《申报》报道
今天的人们一定会感到意外,也不理解。
这个土里土气的棉花,怎么会成为大上海的市花?
一百年后的2021年3月,棉花又引起了一次真正的舆论爆炸。很多人才发现:土里土气的棉花,原来有这么大的能量。
欧美棉纺织行业协会BCI和H&M 、耐克等众多服装品牌,以"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的理由,发起了抵制中国新疆棉花的行动。
事件在中国引起了舆论狂潮,除了官方、企业界的宣示立场,民众情绪也极为高涨。
有人把焚烧HM衣服、耐克球鞋的视频传到网上,呼吁抵制洋货;还有一些人冲进外国品牌商店,辱骂中国店员。
更不用说还有免费蹭流量的。
小小棉花,又一次掀起的舆论狂潮,甚至超过了华为、芯片、空间站……等任何高科技前沿话题所引发的讨论。
实际上,在棉花当选上海市花的年代,棉纺产业是先进工业,纺织厂是最现代化的生产力,绝不亚于今天人们谈论的芯片、5G之类。
在最高峰时,纺织工业竟然占到全上海工业产值的62.4%。
现在的BAT、TMD,加起来能达到这个比例嘛?
棉,是顶重要的东西。小小棉壳,其貌不扬,却藏着一部大大的全球经济史。
因为棉花,地球上的各个陆地才被连接起来,才诞生一个叫做“世界”的东西。
全球性帝国的出现、明朝清朝的兴亡、中国制造的崛起,都和棉花有关。
个人层面,它塑造了几十亿人的生活方式;产业层面,它催生了工业革命,颠覆了人类数千年的手工劳动;世界层面,它引发过许多战争、骚乱、动荡,关联着几个世界性帝国、以及无数土地的兴衰。
中国作为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棉大国、全球化的核心一环,不可能逃脱这一规律。
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01
现代女性的柜子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这其实是物质丰裕时代,形成的甜蜜的烦恼。
800年之前的古人们,却长期为另一个问题而发愁:
他们没有合适的材料做衣服。
当然了,有钱人除外。
富人穿得起丝绸、皮大衣,但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养蚕制丝的工匠,自己穿不起绫罗绸缎,因为大量的劳动、原料、繁琐的工艺,推高了丝绸的成本和价格,特别金贵。
所以,李白《将进酒》里说的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的壕华生活,苏东坡的“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求的。
平民穿什么呢?
用葛、麻之类的植物来制衣已经算好的了,也就是把葛藤泡在水里、沤烂、过滤出纤维,做成布;或者用稻草、柳絮、芦苇花作为填充物。既不柔软舒服、也不保暖。
——所以,大多数人整体的生活水准比牲畜好一些,还不如现代一些人家养的宠物。
古人解决穿衣贵、穿衣难的问题,要等到元、明时期。
也就是普及棉花之后。
棉花的原产地有三处,南亚、东非和中美洲都有原生的品种。汉朝时,印度的棉种从东南亚传入了海南岛、两广。不过种植规模小,而且也不掌握相关技术,棉纤维没有成为普遍的制衣材料。
唐朝时,中原把棉花当作真的"花",是作为观赏植物、给人看的。
元朝初年,上海囡囡黄道婆流落到了海南岛,从黎族人那里学会了棉花纺织的工艺技术,之后回到长江三角洲,推广开来。
棉布有几个跳不过去的优点:
它比丝绸更耐用,而且工艺简单,更便宜;比麻更细腻、舒服;方便加工;保暖性强;既容易染色,好看,又不易褪色。
从棉花、到布料,其实就是天然纤维的整理过程。它大致需要这样的工艺流程:
(1)采摘棉花之后,去除中间的棉籽;
(2)弹棉花:压磨、用弹弓击打棉絮,使棉纤维绞合在一起,从原来一朵一朵的分散状态,粘连成一团,彷佛超大号的棉花糖;
(3)纺纱:把棉花团搓成棉条,再把多股棉条绞合成一股,彷佛搓绳子一样,缠绕在纺车的轮子上牵扯搓捻、理顺纤维丝,让本来烂软的棉絮有了韧性,成为一根结实的纱线。我们拿起一根线,可以用肉眼看到里面的纤维丝;
(4)织布:在织布机上,把多根纱线横竖交织在一起,织成一块棉布。
弹棉花
随着纺织工艺的成熟,再加上中国大片土地能够满足棉花生长所需要的长时间光照、足够的温度,棉成了中国主要的生活物资、经济作物,甚至可以直接用棉花抵税。
欧洲呢?欧洲大部分纬度较高,缺乏足够的光照、气温,并不适合广泛种植棉花。他们是购买印度的棉花或棉布。
印度是棉花原产地、棉布生产大国。印度往西是阿拉伯地区、再往西是地中海、欧洲。所以,阿拉伯商人、威尼斯商人……作为中间商,一次次转手倒卖,直到西欧。
这么几经倒手,再加过路费,使得棉布到了欧洲之后,价格也不便宜。
所以,欧洲缺棉布,类似元朝之前的中国。
此时,棉产业的贸易还没实现全球联动,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
——因为当时,只有地球、还没有"全球"和"世界"。
直到1453年,发生了一件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大事。
02
这一年,奥斯曼人灭亡了东罗马帝国,把君士坦丁堡变成了伊斯坦布尔。
他们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路线:印度和中国的棉布、茶叶、丝绸、瓷器,都难以输送到欧洲了。
奥斯曼的领土跨越欧、亚、非,地中海是它的内湖,很庞大。
另外,欧洲还面临着重大的经济问题:通货紧缩,没钱了,经济活动长期停留在低水平。人们迫切需要更多的金银。怎么解决这些痛苦的问题呢?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马可.波罗,登场了。
马可.波罗可能没来过中国,但他在"讲好中国故事"这方面,是一把好手。只是在“复杂性”方面要差一些。
马可.波罗
他说:
东方大汗的都城,马路上的砖头都是金砖……
所以,后来他的名字被一家中国公司用来给瓷砖命名,可能跟这个有关。
欧洲人听了之后,非常冲动。一些人真的相信了,他们梦想来东方寻找金银。
于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库克船长、达尔文、德雷克……
众多的冒险家、亡命徒、科学家在海上跑来跑去,找到了新航线、新商路,把地球上本来隔绝的大陆和海岛串联成了一个网络。
世界就这样诞生了。
所以说,地球,是宇宙自然的产物;世界,是人为活动的产物。
这是全球化的开端。
地球各个地区的人,都被拉进了这个群里。
但,命运不同。
新航线开辟之后,欧洲就和棉花的原产地直接联络上了。从此,欧洲商人直接从印度、中国买货。不再被那么多中间商赚差价了。
但是也导致一个问题:
直接进口棉布,价格更便宜,更多人买得起棉布,反而导致欧洲人的银子更多流出,钱跑到东方人那里去了,出现了贸易逆差。
怎么办呢?欧洲人想了一个办法。
开采美洲的金矿、银矿;同时种棉花,弥补本国流失的钱财。
美洲原本就有棉花品种,气候、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也适合棉花生长,就干脆在美洲扩大种棉规模好了。
谁来挖矿、谁来种地呢?当然是印第安人奴隶。
棉花采摘、加工,费时费力,需要大量人工。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的那个时代,棉花种植园充满了对劳动力的残酷压榨。
还有个问题,印第安人不够用。
因为,战争中杀了一批不顺从的人,欧洲人带来了他们从没经历过的天花传染病又害死了一批、挖矿等奴役过程又虐死了几百万……印第安人几乎灭绝。本地奴隶不够了,怎么办?
他们想起了非洲黑人。非洲很多地方的气候土壤不适合种棉花,就让黑人搬家去美洲好了。
终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贸易奇迹,也是最大的跨国有组织犯罪诞生了:
三角贸易。
这是一个绝佳的商业模式:
欧洲出钱、美洲出地、非洲出人。一起生产棉花。
无数人参与到了这个庞大的贸易网络中。欧洲的资本家、运输公司、雇佣兵、亡命徒、非洲的部落酋长、阿拉伯人,密切合作,一起赚钱。
欧洲人施行奴隶制倒也没太大心理压力。当时非洲本身就是奴隶制,绑架、贩卖黑奴的参与者也有黑人、阿拉伯人,他们自己也蓄奴。一部分是欧洲人通过武力方式抓捕的战俘。
而且,还出现了种族主义的学说,从生物学等科学、理论的高度,来论证黑人是低等生物、是动物、不是人类……帮助大家减少负罪感。
或者干脆把黑人叫做“乌木”,乌黑的木头。——连动物还不如呢。
17世纪时,一个黑奴的成本价还不到20英镑,经过几个星期的航行,到了美洲后可以翻3倍。即使考虑到路上有人死亡的“损耗”,仍然是暴利生意。
只要利益足够大,好人也可能会变坏。
03
从成本和利润的角度去看问题,会让我们更接近一些事情的本质。
一件事情能持续几百年,一定会有很多人从中获利,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它。
旺盛的需求,使美洲发展成了棉花主产区。后来,美国南方的温暖地区出现了绵延上千公里的棉花种植带。
据说,哥伦布死之前很安详,因为据说他一直坚信自己到达的就是印度。
比他晚八年,一个意大利老乡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也来到了美洲。
这位航海家跟哥伦布的观点截然相反,他一开始就坚持:这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的大陆。
在亚美利哥多年的大声疾呼下,他的名字被当时出版的地图册用来给这块大陆命名了。最终还影响到了美国的国名——America。
游戏《大航海时代》中的这位探险家
后来韩国要求把汉城改叫首尔的时候,有网友提议把美国的中文名也顺便改一下,就叫:恶买锐啃。
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印度,他的后来者却在美洲重建了一个印度。
棉产业是殖民帝国崛起的核心业务。全球化一开始,棉花就是奴隶种植园的典型农作物。另外,也有蔗糖、烟草、玉米等。
很关键的一点是:
土地是房产 财富之母。
低成本获取大量土地,在他们的“创业”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第一桶金。
欧洲人实施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光是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面积就大于今天的俄罗斯。
西班牙成了日不落帝国。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西欧沿海国家也踊跃参与。荷兰鼎盛时期有1万多艘商船跑运输,外号海上马车夫。连比利时都有远大于本土面积的殖民地。
欧洲人实现了寻找金银和棉花的梦想。西班牙在美洲挖出了4万多吨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比明、清几百年朝廷财政支出所用的银子还多;而当时西班牙人口还不到1000万人,清朝中期人口就3亿了。
奴隶制对劳工的压榨把经营成本压到了极致。奴隶主不需要向劳动力支付高额工资,管他一口饭就行了,甚至可以随时剥夺奴隶的性命。
奴隶制是罪恶的,然而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却是“成功”的管理创新。
总之,地理大发现、征服、殖民、贸易活动,促使了世界的诞生。棉花、棉布,是全球化时代的最早物种和商品。
西半球发生的事,也改变了地球另一边的中国:
明朝甚至由于美洲白银而通货膨胀了。因为中国自己并不盛产白银,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是抢手货、奢侈品。
外国人为了买中国制造,支付了大量白银,明朝出口长期多于进口,处于贸易顺差的出超状态,流入中国的白银远多于流出的。
于是,明朝人有了银子,开始用它做货币,去市场交换东西、做买卖。这是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就这样,中国的法定货币从笨重的铁钱、铜钱变成了白银,开始实行银本位制。导致汉语中,"银子"就表示"钱"。
美洲物产也传到了中国:玉米、马铃薯、番茄、红薯、辣椒、花生……
湖南人四川人贵州人在争抢怕不辣的段子。实际上跟中国的历史比起来,辣椒是纯粹的舶来品。在它传进中国之前,中国人餐桌上的辛辣物,主要指大蒜。
我们以为最传统的一些东西,其实是西方传来的产物。
六七百年前,中国就是全球化的深度参与者了。
明朝时,棉布已经完全普及成为平民的日常穿着,普通中国人终于不再依靠柳絮、稻草御寒了。织机已经是日常的家用工具。清初,长三角的棉田占耕地面积的7成,是主要产棉区、纺织业中心。
中国、印度的棉布出口到国际市场,竞争力也很强,甚至把当地布匹挤得没有销路。
英国的同行,还发起了英国版的“抵制洋货”行动:在街头攻击那些穿着东方棉布衣服的女性。
你穿的这衣服,是中国的吧!
你这个女王陛下的叛徒!
一把U形锁挥来。
04
在这场棉花引领的全球争霸战中笑到最后的,是英国。
经过长期斗争例如击败无敌舰队,英国最终干翻了荷兰、西班牙,登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英国是后来者,却后来者居上,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除了武德充沛之外,还得益于英国发展出的一个独步全球的技能点:
机器。
1765年,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式、多锭纺纱机,用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纱机”,用1个纺轮带动8个纱锭,纺织效率一下子提高了8倍。
05
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这句话的始作俑者,非我大英莫属。
成为棉花帝国的英国为了维持技术领先优势,严厉打击别国的山寨行为、技术小偷,还限制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自己的殖民地。
这其实就是今天美国对中国搞的贸易战、科技战之原型。
但是这没能阻止技术的扩散。1789年也就是法国大革命那年,一个叫塞缪尔.斯莱特的英国人,冒着被逮捕和审判的危险,把棉纺织技术带到美国,点燃了美国的工业革命。
塞缪尔.斯莱特
他在英国掌握了纺织技术,却苦于没有出头之日,就偷偷记下相关的技术设备的规格,把家具拆散、在木板上绘出部分图纸、再重新组合,然后乔装打扮,偷偷去了美国。
彷佛《越狱》一般。
斯莱特为什么这么做?一是他知道在美国有广阔的市场,二是美国重金悬赏。
美国人在报纸上公开招收纺织技工,悬赏一百英镑。这是个什么概念?当时英国的童工,一天工资只有一便士。
当时一百英镑,等于24000个便士。一个童工将近66年的工资。
美国人现在天天指责中国在窃取他们的技术。其实,几百年前他们正是这么干的。
英国人的一个叛徒,成了美国的英雄。后来,美国把他称为“美国的工业之父”。
斯莱特凭着惊人记忆力和经验,复制出了棉纺机。于是,美国也有了最先进的机器。1835年他去世时,这个英国汉奸已在美国建了13个纺织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技术崛起了,美国又在驱逐印第安人之后获得了巨量土地。尤其是1840年代,通过击败墨西哥,强占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奴隶制下低成本运作的棉花种植园,也极大提高了竞争优势。
技术、土地、奴隶制,这几个因素一起作用,使美国的棉花和纺织产业后来居上。
1860年时,美国棉花带供应了全球市场6成多的棉花。美国出口的货物中,棉花占到了6成,是支柱产业。为欧洲工业国提供资源的同时,也为后发的美国赚来了第一桶金。
如果这时候评选一次美国的国花,那么棉花估计也会脱颖而出高居榜首。
然后,美国就爆发了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战争——南北战争。
这场战争死伤的人数,差不多相当于当时全部美国人口的3%。超过了美国独立战争、美西战争、美墨战争、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之和。
有史以来美国参与过的所有战争,死的人加起来都不如这一场。
连总统林肯都被刺杀了。
南北战争的起因很简单——北方发展工业,要求提高关税;而南方躺在靠奴隶种棉花的舒服日子上,形成了路径依赖,坚决反对。两边只能打一仗了。
建国一百多年时,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登上了棉花帝国、全球第一大工业国的宝座。成功崛起。
此时,日本已经开始明治维新,也同样是从棉纺织行业做起。
在大阪,有一家“企业家博物馆”,展出了这座城市作为日本经济中心的历史和著名品牌。什么朝日啤酒、日清方便面、美津浓运动鞋、东芝电器5的。
解说词最前面有一句话:
任何后发的工业国家,都要首先发展纤维工业。
06
今天,全球棉花的种植和加工中心,转移到了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2020年,中国出口纺织品2900亿美元,占对外贸易额的十分之一。
二十年前,欧、亚、美洲还存在几个区域纺织中心(比如德国、印度、中、美)。如今,中国已成全球纺织业唯一的中心,仿佛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
棉花这种最早的全球性商品,把地球连通成“世界”的元素,必然不太安分。
它给世界带来了巨额利润,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它除了引发繁荣、骚乱和战争,还集中了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众多名词:全球化、奴隶劳动、技术盗窃、贸易战、科技战……
美国学者贝克特在其名著《棉花帝国》中说:
西方国家要控制关键的生产环节,维持经济的世界分工。其他地区不仅要种植棉花,还必须成为西方成品的消费市场。
在这个等级分明的秩序中,位于顶端的西方国家始终掌握核心技术、收获最大比例的利润分成,后发国家力图摆脱困境。
亚洲的棉花种植、纺织在三百年之后重新崛起,是历史性的回归。
我不禁想起一句老话:
人生如一个8字,兜兜转转,循环往复,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欧美实体产业流向了生产成本更低的中国,它们则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同时,也令它们对中国产业链产生依赖,和不安心理。
何况,中国拥有的,绝不仅仅是棉花。
联合国把工业划分为39个大类、525个小类,中国是唯一拥有全部门类的。不仅有完整工业体系,而且工业产值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头号工厂。
一些西方人在中国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在他们看来,新疆对于中国的意义,就好像美洲殖民地对于西班牙的意义、印度对于英国的意义。
他们当初用过的那些罪名和防范手段,今天都落到了中国头上。
拿这次棉花风波来说,他们希望中国和HM、耐克等全球服装行业巨头成为敌人。如果我们从此把他们赶出中国,岂不是正好上当?
把所有相关企业打成敌人、迫使他们退出中国,反而是削弱中国。让他们留在中国,就可以继续和中国产业链绑定在一起,对全球服装市场施加影响力。
所以,我们回顾棉花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希望能够对棉花和中国经济与生活的相关话题建立更好的认识。
知道人类曾经经历了什么、创造了什么、错过了什么。
更需要知道的是,我们今天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世界上曾经发生过的。
这一次,大时代的主角轮到我们了。
这几年,有一位异军突起的文化学者,名叫刘勃。让我们280斤的主编崇拜得紧,就差拜他为师了。
在比较了诸多东西方文化符号之后,刘勃先生得出过一个结论,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东西方)许多所谓文化差异,从地理或者经济的角度就可以解释,也根本不是文化差异。
往期精选
讲有温度的故事
帮你理解这个世界
读者加群
请加越妹微信 :crosseight01
转载,合作
请加8妹微信:crosseigh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