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的关于《洛神赋》的一切,都在这里
点击图片,抢先预订图书
《〈洛神赋〉九章》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燕老师
十余年精心结撰
当第一次听到《〈洛神赋〉九章》 这本书时,您会有这样的好奇吗?
它是一本很难读的古文书籍吗?
它是一本书法画册类的书籍吗?
答案当然是:并非如此!
《〈洛神赋〉九章》既是一本出语浅而根底深的文学作品,又是一本见微知著的学术研究;它既满足了文史研究者的专业需要,又符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书中既可以欣赏到唯美惊艳的古风诗词,又可以品读到扣人心弦的历史典故与民间故事。
书中的绘画插图栩栩如生呈现出洛神之美,书法作品行云流水还原了大家之作。
一书在手,书画全有!
千古名篇《洛神赋》
《洛神赋》三国时期曹植所写,于洛水之畔,在梦中与洛神宓妃邂逅,醒后挥笔写下千古名篇。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
飞鸟游龙、秋菊春松、云中月、风中雪、朝阳初升、芙蓉出水等自然界的动植物与景物,在曹植的笔下将洛神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历经千年的时光,《洛神赋》中的故事也以不同的形式被广为流传。
尤其是20世纪初,由梅兰芳先生主演的古装新戏《洛神》更是将《洛神赋》中君王与洛神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
随着《洛神》戏的红遍大江南北,曹植的《洛神赋》再次进入现代读者的视野。
恰恰是因为《洛神》的风靡,导致人们对《洛神赋》的现代解读被引向“歧途”。
梅兰芳之洛神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燕老师认为,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文学,实际都是在不断地被阅读被利用的过程中流传下来,变成经典的,而在流传的过程中,正确的理解和错误的诠释,也从来都是两两并存,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文学的存在与不朽,不是因为它有纯净的品质,才获得生机,才被珍视,反而由于文学是众声喧哗的,繁复而丰满、嘈杂而蓬勃、混沌而有生命的力量。
《洛神赋》便是这样的一个文学,对它的研究,因此要改变过去的方式,将它放到“众声喧哗”也就是繁复、嘈杂、错综、混沌的文学观念下面。
宓妃的历史传说
洛神是谁?《洛神赋》是如何借助宓妃的传闻与神女的文学书写,创造出文学上的洛神形象的?
《洛神赋》写的是曹植与甄妃的恋爱吗?关于洛神、曹植、宓妃,以及三国到底该如何看待?
围绕这些问题,出身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戴燕老师,从洛神的传说讲起,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文献、史书记载,一点点追溯考据,为读者讲述了《洛神赋》的前世今生。
《战国中晚期人物龙凤帛画》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从《洛神赋》的序言中,不难看出曹植笔下的宓妃源于“古人”之言。
戴燕老师在各种历史资料中发掘、考证、整理和阐述了从战国时期到曹植笔下,宓妃身份之谜。
※ 在屈原的时代,宓妃被认为是西方昆仑山的女神。
※ 在司马相如的笔下,宓妃不再是高冷女神,却成为了天子上林苑中的一个小角色。
※ 在扬雄的《甘泉赋》中,宓妃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洛水之神。
※ 在王逸这里,宓妃摇身一变成为了河伯的妻子。
从战国到两汉时的这些“古人”笔下,留下的实在不是一个宓妃,而是多个宓妃。
而此刻出现在曹植记忆中的,应该也不是一个宓妃而是多个宓妃,激励他写下《洛神赋》的,正是这些错综的、矛盾的、混沌一片的宓妃传说。
行云流水,名家之作
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局部
王献之《洛神赋》拓本
在戴燕老师的《〈洛神赋〉九章》中,不仅能够读到作为文学作品的《洛神赋》,还能够欣赏到书法名家临摹《洛神赋》的作品。
魏晋以来,《洛神赋》就一直是书法家临摹、拓写的对象。在历代书法家的笔下辗转流传、生生不息。例如,王献之、柳公权、宋高宗、赵孟頫、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姜宸英、何绍基等人均有书写《洛神赋》。
画家眼中的《洛神赋》
你知道历史上第一个画《洛神赋图》的人是谁吗?
戴燕老师在《〈洛神赋〉九章》中指出,晋明帝“文武才略”,喜欢文学。他是现有文献记载中第一个画《洛神赋图》的人。
当《洛神赋》作为文学经典,同时也是书法范本,而在魏晋南北朝被频繁效仿、复制的时候,画家也利用它作绘画的素材,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时代,文学、书法、绘画融会贯通,不少人都有跨界的本领。
石守谦认为:“至迟至12世纪初时,《洛神赋》对人们而言,就不再只是一篇诗赋,而且同时是书法、绘画传统中的典范,它们共同结合成一个《洛神赋》的整体形象。”
戴燕老师说,《洛神赋图》的出现,将《洛神赋》这一语言文字构成的文学,变成艺术史家石守谦所说“可见的形象”,君王“余”和丽人洛灵邂逅的故事,便有了绘画的表现,而为视觉艺术所陈述。在《洛神赋图》里面,不仅赋中写到的车马舟船、景山洛河、风神河伯、冯夷女娲等,都被付诸图像,甚至是赋中对丽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皎若太阳升朝霞”的描写,也被赋予图形,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洛神赋图》是对《洛神赋》不折不扣的“图解”。
精美装帧,书画全有
《〈洛神赋〉九章》护封材质从64克普通徽州宣到93克棉绒宣
所选纸张更厚重、更环保(无荧光剂、含棉纤丝、食品级用纸)、呈现颜色更饱满
然而,它可不是一张简简单单的护封!
打开之后,一张《洛神赋图》映入眼帘!
护封还原古代国画的质感,洛神与君王的故事跃然纸上
在《〈洛神赋〉九章》这本书中,不仅有名家书法的插图,而且赵孟頫手书的《洛神赋》长拉页也装订在内文最后
裸背锁线精装且带法式护封
不同于一般的裸背图书,更加稳重
更具传统的翻阅手感
与洛神相约,抢先预定
大家翘首以盼的《〈洛神赋〉九章》通行本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见面”了!
继商务印书馆推出的400套限量版《〈洛神赋〉九章》特装本在一夜售罄后。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通行本《〈洛神赋〉九章》,即日起可以在京东、天猫商务印书馆官方旗舰店抢先预订。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2460册
《〈洛神赋〉九章》,即日起抢先预订!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2460册
《〈洛神赋〉九章》,即日起抢先预订!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2460册
《〈洛神赋〉九章》,即日起抢先预订!
点击图片,抢先预订图书
扫描二维码,抢先预订图书
长按保存图片,打开淘宝APP扫码抢先预定图书
精彩试读
看过梅兰芳戏的观众,在当年,就有像“同光派”的老诗人樊增祥,模仿曹植的《洛神赋并序》,发表了一篇《演洛神赋并序》,又有像大名鼎鼎的实业家张謇,也发表了《后洛神赋》及《附考》。值得一提的是,在几年前,早就有北京大学的黄侃写下《洛神赋辨》及《洛神赋跋》,批评某些“好事者”为了增加谈资以“助游谈”,专门编造出曹丕、曹植与甄后恋爱的事来,并由此将《洛神赋》的写作当成是曹植“感甄”,在他看来,这是对古人极不尊重,曹植“进不为思文帝,退亦不因甄后发”,只不过是借此“托恨遣怀”。但是,像黄侃这种学术性的文章,即便也是刊登在现代报刊,影响却极为有限,完全不可能与此后梅兰芳戏的号召力相匹敌。在被作为“言情”戏来演的《洛神》铺天盖地的影响之下,戏中洛神与曹植的感情,尽管已经被梅兰芳演绎得极为含蓄,可是,由于戏毕竟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改编,很容易也就被当成是对《洛神赋》的一种现代诠释,普通观众在看过《洛神》戏后,再来读《洛神赋》,总是难以摆脱从《洛神》戏中得到的先入为主印象,仍然视《洛神赋》为“感甄”的作品。
无可奈何的学者们自然不肯随波逐流,更不愿意放弃学术话语权,而任凭《洛神赋》这一文学经典,只因为梅兰芳《洛神》戏的风靡一时,就变成社会上的八卦谈资。因此,随着《洛神》戏的声势一再高涨,也就不断地有人发表学术文章,就《洛神赋》进行讨论,论述的重点往往也就在分析它的寓意,究竟是“感甄”还是“思君”?
20世纪关于《洛神赋》的这一段学术史,实在是与现代戏剧艺术的发展并行交错的历史。如果没有《洛神赋》,当然不会有《洛神》戏,可是,如果没有梅兰芳精彩表演的《洛神》戏,吸引无数观众,也很难想象在现代学界,还会有那么多人去热心探讨三世纪曹植的这篇赋,为它发表那么多文章,可以说层出不穷。在学术界的各种论著中,最值得注意的,应该是1933年沈达材出版的《曹植与洛神赋研究》,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它的结论,与黄侃十几年前的文章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它是非常有意识地遵循了胡适倡导的“怀疑的精神”,用“疑古”的现代历史学方法,第一个对《洛神赋》之被解读为“感甄”的层积堆累的过程,做了耐心的梳理,指出曹植是在建安时代作家纷纷以“神女”为题材创作诗赋的风气下,写出《洛神赋》的,它既非“感甄”,也非“思君”,只是以“洛神”为题所作平平常常的一个文学练习。
在沈达材这本书出版前后,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还有像舒远隆、黄秩同、詹锳、许世瑛、杨颿、逯钦立、缪钺等人都发表有相关论文,而这些论文,基本上都是在针对“感甄”说,从各种角度证明曹植不可能与甄后恋爱的,至于寄心魏文帝亦即“思君”说,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来,也并不成立,因为《洛神赋》中的“君王”是作者自称,不可能指曹丕,说洛神寄心君王,怎么也转不到曹丕身上。
关于《洛神赋》的寓意,究竟是“感甄”还是“思君”,这一争论,如果再要往前追溯,从明清以来大概就不曾停止,由于事关曹丕、曹植和甄后这一段汉末三国历史的文献保留下来的不多,要突破既有的结论相当困难, 20世纪的这一轮新的学术界争辩,因此,不管是在结论还是在史料发掘、论述角度的开辟方面,都不见得有多少创意,大体还是沿袭着明清时代的论述,唯一不同的,就是参与讨论的这一批学人,几乎都出生于20世纪。这一代学人,他们耳闻目睹梅兰芳演出《洛神》的盛况,对这部新戏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有切身体会,作为学者,他们也更清楚地意识到,必须要用学术的方式去同梅兰芳竞争,才能抵消《洛神》戏被当作《洛神赋》的现代解释而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20世纪的这一代学人,是在梅兰芳的《洛神》风行一世并且被奉为戏剧经典的时代压力下,开始进入曹植《洛神赋》的研究的,他们不避重复接二连三地发表长短不一的论文,与其说是要贡献自己新的研究成果,不如说是在一种文化焦虑中表态,以凸显自己的学术立场和学者身份。
——选自《〈洛神赋〉九章》
图书目录
序 言:20世纪与现代戏并行的《洛神赋》研究史
第一章 曹植写《洛神赋》的时间
黄初四年还是黄初三年
第二章 《洛神赋》的前史之一
宓妃的传说
第三章 《洛神赋》的前史之二
宋玉的神女
第四章 《洛神赋》的结构
对话体以及两种语言
第五章 《洛神赋》的寓意
用多声部表达守礼
第六章 《洛神赋》的流传
文学与书法同步
第七章 《洛神赋》转化为图
画家的第三只眼
第八章 对《洛神赋》及图的历史解读
为什么是甄后
第九章 《洛神赋》变形记
永恒的神女与沉沦的宓妃
结 语: 文学研究范式需要一再突破
附录一 人物表
附录二 引用书目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书友会
扫码加入了解第一手新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