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文库 | 打开中西文明互鉴之门,传承经世致用之学
光启文库
徐光启是上海的城市名片,与以文史见长的上海师范大学和诞生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有着地缘和逻辑的联系。有鉴于此,上海师大联合商务印书馆,秉承徐光启的精神遗产,创设“光启文库”。
光启文库分光启随笔、光启学术、光启通识、光启讲坛、光启读本、光启译丛、光启口述、光启青年等系列,注重彰显学术价值,所选著作务求思想深刻、视角新颖、学养深厚,同时兼顾现实关怀,收录学术性与普及性皆佳、研究性与教学性兼顾、传承性与创新性俱备的优秀著作,如此,努力构筑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
文库自2017年启动至今五年有余,已出版图书50余种,均为文学、史学、哲学、科学、艺术、考古等各领域作者多年学术心得与社会观察的结晶,为读者展示了当代学术的活力,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光启文库全套丛书(套装共含44种)
1. 学术的重和轻
李剑鸣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作者欲以灵魂而流畅的笔触表达厚重的学识,力图在学术的“轻”与“重”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书中所谈虽多为严肃的学术问题,但也可带来阅读的轻松和愉悦,掩卷之际,或许能对其学术旨趣有会心之感。
罗志田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立足于文化眼光,借助历史想象,观察“中国的近代”,述说一个大国如何从历史转身。全书大体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偏重古代的通论、近代中国的重要转变、以千年为计量单位的历时性大事件评述、一组重要著作的书评以及近代的学术和教育。本书着重处理“中西新旧”四字的关系,展现近代中国一些基本层面的特异性及其不得不如是的脉络渊源。出版后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和学界关注,三个月内即售完第一版,现已推出两个版本。
扫码即可一键购买
光启文库全套丛书(套装共含44种)
11. 随缘求索录
张绪山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张绪山在学问追求上的思考文章,按照“科学纵议“”史学杂咀”“时说漫评”“学林琐记”“萍踪遐思”等主题展开。部分文章已在报纸或期刊中发表,获得知识界的好评;部分新撰写的文章,反映了作者的一些新思考,有助于开阔历史学、文学等研究新路径。
詹丹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为光启文库中光启随笔集之一,收录作者十多年来对文艺作品、历史、教育等领域的学术短评、访谈稿、序言及所感所忆,全书围绕着人与书,为读者打开了一片思绪飞扬的空间。作者詹丹为上海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授、中国红楼梦研究专家。全书文笔流畅,质量较高,可读性强。
张治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书题“文学的异与同”,力图体现作者本人对于文学研究的理想:一是从中西不同的文学史传统里通观其变,再把握其中不变、固有的因素,由此揭示彼此间的互为启发和参照;二是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和研究史的梳理,阐发“文”与“学”的异同之辨。
14. 难问西东集
徐国琦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30年来18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美国史、国际外交史、中美关系史、史学研究方法等。其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关联、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与影响、美国的亚太扩张与均势外交政策等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剖析,发人深省。
严耀中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一念心动,五荫俱生。”本书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往复探索,期望通过揭示与阐释其间的对立与统一,引出更多思想上的理解与新意。随笔文章,皆属有感而发,如是而称之为思想活动之痕迹,亦是心绪被扰动之所致,故题名为《思随心动》。
李宏图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作者游走于古今中外的人事间,穿行于中西不同的空间里,耕耘在教书育人的园地中,不仅努力保持着思想与历史之间的平衡,历史与当下的互动,而且以“世界公民”的角度对如今“大转型”时代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解析与反思,体现了其对时代与文明的关切之情。
19. 有思想的历史
王立新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系王立新教授治学20多年来撰写的随笔、评论与轻学术文章的汇集,大部分为发表作品,余则为会议发言稿、讲座记录、媒体访谈及回忆文章。文章所涉,既不乏对历史学家的责任和史学研究特点的思考,又有对作者专业领域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杂感心得,使全书不仅具有宏阔的视野,还体现出一位历史学者应有的史识。
陈淳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沙发考古”源自美国的armchair archaeology,意指理论考古。但在中国,考古学又叫锄头考古学,是动手动脚找材料的体力活。因此,“沙发考古”到了中国,又叫纸上考古,指坐在书斋里的笔耕。然而,如果考古只限于挖土、辨认陶片和类型学研究,缺乏思辨精神和想象力,那么常常会变成“挖宝”。本书主旨正是倡议中国考古学加强科学思辨和理论素养的训练。
夏晓虹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为夏晓虹教授的学术随笔,共四辑三十五篇,为“学古拾遗”“明末三大家散叶”“晚清研究一得”“序文小辑”,内有对传统诗文与人物的赏鉴、个人的研究心得等,展现了作者从古代抵达晚清的治学经历。作者在时光年轮中追溯学术生涯中的兴趣点及收获,使得本书清新耐读、余韵悠长。
虞建华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透过本书,读者将与一众美国当代作家与经典作家“不期而遇”,或与新西兰文学“狭路相逢”,发现自己未曾了解的文学世界,同时也将与作者在文学翻译、文史互读、治学之道等多个方面进行直接对话,于字里行间慢慢进入一片视野更为开阔的文学高地。无论是文学爱好者、研究者还是正在文学领域耕耘的学子,都能在本书中发现自己所需的养分。
许宏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收录作者十余篇解读早期中国“城”的论文随笔,其中既有关于古代城市考古的学史回顾,亦有从考古材料出发对城市轨迹的探索和解析,良多见地和思考。在“踏墟寻城”中,作者对中国古代城邑、城市遗址的特质进行揭示,处处彰显着学术精神上的坚守:“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获知真相,但仍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着
霍巍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由作者精选的学术论文、讲座整理稿、访谈录、大型展览图录撰文等结集而成。以“寻路”为主旨,对中国考古学目前面临的现状,对建设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对既往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青藏高原考古、“高原丝绸之路”进行探索,力作甚多。这是一本“准学术”“轻学术”的学术随笔集,雅俗共赏,涉及广阔,寻文化传播之路,觅古人创造之智。
丁帆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书名寓含着作者罗曼蒂克的理想:玄思,乃远思,虽有些不切实际,然尚存一种文学与文化的幻想。窗外,由近及远,由窄而宽,皆是历史的长镜头,我们不能只读圣贤书而不闻窗外事,文学离不开社会与政治。风景,乃多种多样,既有过往历史的,又有现在进行的,还有预示未来的,全在读者“内在的眼睛”中,而如何用热情去书写却是作者的选择。
32. 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向荣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展现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近代图景,重现世界历史延续与变迁的重要一环。著名历史学家向荣教授的这本学术随笔集,主要论述了近代早期欧洲尤其是近代早期英国的社会转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态,并将中英进行对比,部分则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新著做了介绍或撰以书评。
卜键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打破中国传统文史写作的固化意象,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无论是文学还是历史创作中,“白马将军”都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标志着地位、财富或主人的心性修为。然《淮南子》曰:“将军不敢骑白马,亡者不敢夜揭炬。”这一格言也未被文学世界全然遗忘。本书由此出发,对文学、艺术、生活开启一种审视和反思,从而建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准确认知。
34. 稽古与随时
瞿林东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内容多为瞿林东先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撰写的评论、论文及短论、随笔等,大致分为五编:第一编民族与文化。主要内容为阐述中国历史上历史文化认同的传统,以及阐发这一传统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编历史评论。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范畴、中国古代史学家思想的特点、司马迁和唐太宗等留给后人的启示等。第三编史学评论。主要内容为阐述新中国70年史学的发展大势,以及中国史学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史学理论著作及重要的史学理论问题,并评论当代历史著作与史学家著作的特点。第四编治学漫谈。主要内容为作者就历史研究与历史学科建设等问题,从治学角度着眼,就史学与理论、求真与经世、稽古与随时、时代与史学以及唯物史观与史学话语体系建构、世界眼光与中国特色等问题,发表个人的观点和见解。第五编序与跋。收录了一部分作者本人论著的自序、一部分为史学前辈与同仁论著所作的序。
萧功秦 著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如何思考问题,比理解这个时代的人们如何行动更为重要。”这正是作者诠释历史的独特方式。本书聚焦从清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关注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环节,通过对主导这些大事件的历史行动者的思想和行动之间互动关系的分析,呈现近代中国的演变脉络和宏观大势,以独特视角对近代中国历史进行了全新阐述。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这是一本囊括了古今中外多位哲学大师回忆的学术随笔,但它的魅力并非局限于作者熟稔的关于逻辑学和哲学往事。尽管谈及诸多耳熟能详的西方哲学大家,却可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耳目一新的思考与况味。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奎因、达米特,其著作及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他们是公认的西方哲学大家。以金岳霖、陈康、沈有鼎、周礼全等为代表的前辈学者,为我国哲学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哲学界也是令人敬仰的大师。《大师的传统》揭示了一种由大师开创并被后人继承的学术传统,它深深影响着今天的哲学工作者,也为中国哲学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立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相关事件与史料,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界定为一场与国际同步的先锋运动;主张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作是一场中国文化传统进行自我涅槃的文艺复兴,认为其在中国由古代君主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转型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全书由19篇文章组成,聚焦新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家作品,解读整个新文学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光启学术
1. 学史余瀋
马克垚 著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余瀋”,遗留的墨汁,即著述。本书收录作者近三十年的学术随笔五十余篇,其中既有访谈、回忆录、杂说,良多趣味;亦有序言、书评与史学述评,不失严肃。本书作者在追忆学术生涯中的人、事时,点评和探讨史学问题,既是对过往之综述,亦可启发后学之思考。本书作者学术根底深厚、著述深入浅出,使得本书在厚重的学术探讨中又明白流畅。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为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学术文章结集,也是她对四十年进学生涯的回顾。本书共五辑五十篇,葛晓音教授用“杏坛探颐”“师友遗影”“书刊因缘”“新著撷英”“潮头点滴”等五辑在追溯进学之路上的点滴时怀人忆事,如对林庚、程千帆、陈贻焮等先生的回忆,良多感怀;亦在追忆不同人生阶段对进学之道的感悟时提点后人,颇多启发。此书可谓葛晓音教授“朝花夕拾”之作,文字朴实,感情真挚。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是作者编选的一部文集,共分六辑。第一辑“问学历程”以自述的形式勾勒出作者四十多年的求学和研究经历,尤其是在国际学术前沿拼搏的过程。第二辑“论辩”为全书重点,共收入九篇论文,包括详细介绍作者应国际顶级期刊《文体》之邀撰写目标论文,在集中探讨做着自己创建的新理论的主题特刊中,与多国学者展开对话的长篇文章。第三至第六辑分别为“访谈”“序言”“书评”“导读”,书末有附录两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作者的治学理念、思想火花、学术风格、性格特征,及其跨学科的研究特点。本书可谓一部多姿多彩的个人学术史和当代学人艰难探索的奋斗史,具有丰富的启迪意义。
光启译丛
《〈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是瓦拉所有作品中受众面最广、冲击力最强的一部。该书以极具个性的文风、恣意张扬的语言和融通广博的学识,通过内证法和外证法相结合的方式,确证《君士坦丁赠礼》绝无可能出自君士坦丁一世之手。该书既是近代西方历史文献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一篇以教皇为批判对象的讨伐檄文。因其言辞暴烈、影响巨大,该书曾长期被教廷列为“禁书”。
本书是一本以艺术史为基础的美学著作,是把艺术史研究与美学问题研究结合起来的尝试,对美感的性质与内涵,艺术的公共性、自律性与象征性,“艺术家”概念的内涵与艺术在近代文化体系中的地位,艺术中的情感问题以及图像的意义等众多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书中既思考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问题,也从艺术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艺术活动;既还原与探究了一些美学研究的历史,也实践和应用了图像学方法,把历史与文化拢聚到美学中,把美学问题历史化、具体化。
公众号
微博
书友会
哔哩哔哩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