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有20万兵力优势,怎么就完败了?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敌军55万余人,是三大战役中唯一的人民解放军在总兵力少于国民党军队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战役。


当时,解放军有60万人,而国民党军有80万人。在比我军多足足20万兵力的优势之下,国民党军却是完败。


淮海战役,我们到底是靠什么取胜的呢?


解放军越打越多,国民党军越打越少


解放军是不是在战役期间一直保持60万兵力呢?答案是否定的。

淮海战役中、后期,解放军的纵队和师(旅)的总数量基本无变化,但部队的实力却有较大增强。66天中,各军区共为前线升级补充了10万以上新兵。
这里面,除向主力纵队调拨解放区新兵外,更厉害的是解放军的“即俘、即补、即教、即战”。快的话,上午才俘虏的国民党兵,下午就编进连队拿起枪战斗,这使部队在伤亡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强大的作战能力。国民党军队越打越少,又无士兵可以补充,解放军却越打越多,淮海战役第一、第二阶段中俘虏的国民党军的大多数都及时补入了解放军部队,成为除地方武装升级外的最主要的兵员补充途径。


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有一辆小推车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时使用过的小推车。陈毅同志曾经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8年10月31日,上级单位“出20辆车子支援淮海战役”的通知传来,山东省泗水县芦沟、土洞等14个偏僻山村的群众立即响应,纷纷报名要求参与支前行动。
不久,最终入选的86名支前群众推着小车、载着粮食,浩浩荡荡向前线进发。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不畏艰难,还经受着超乎想象的过度疲劳考验。晚上休息时,由于宿营的村子太小,床位不够,绝大多数人只能露宿在街头。冬夜,狂风大作、沙土飞扬,大家伙拼命挨挤在一起,却仍然冷得无法入眠。
跨过3条冰河、翻过十数座大山、战胜一个又一个严寒下的露宿之夜……一个月后,支前群众终于越过陇海铁路,到达前线。
然而,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解放军行军速度加快,补给线也不断延长。为了保证部队的粮草供给,86名支前群众又在敌机的隆隆声中,冒着生命危险、忍着严寒饥饿,跟随大部队日夜行进。经历多次空袭后,他们还总结出一套丰富的防卫经验:行进时候拉长线,敌机来时撒大片,找个掩体就卧倒,机智沉着保安全。
1949年1月初,鹅毛大雪漫天飞舞。根据战场保障需要,指挥部要求后方迅速筹集军粮运往前线,这支支前队伍再一次积极响应,并迅速行动起来,仅用3天时间就运粮11.2万斤。
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泗水县86名支前群众满载荣誉凯旋,而他们使用过的运粮独轮车则被命名为“功劳车”,后由淮海战役纪念馆收藏。
在整个淮海战役中,解放区发动群众总计543万人,他们使用小推车这种原始的运输工具,克服千难万险,共向淮海战役前线运送粮食9.6亿斤,大大满足了战争的需要。


平均每天打好几万发炮弹,这么多弹药从哪儿来?


除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强大的火力也是我军获得这场胜利的关键性因素。


大连,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从这里生产出的弹药可以通过海运抵达山东,免去了陆运的周折。更重要的是,大连是近代工业的发育地之一、是大连钢厂的所在地。大连成为了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军工生产的主力。


随着华野转至徐州以南、以西地区作战,弹药运输里程增长,弹药补给困难。


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和华东局其他领导研究后决定,利用大连钢厂的设备为主体,快速建立兵工厂,为淮海战场及其他战场生产炮弹。


很快,大连兵工厂的设备加足马力开始工作。生产线昼夜不停地飞速运转,炮弹钢、发射药、引信、七五山炮弹源源不断从大连发出。


为了绕过国民党军的海上封锁,张云逸等人提出,让解放军的军需运输船先从大连出发朝东驶入朝鲜海域,之后掉头沿西南方向朝威海俚岛进发,再由山东支前大军用成千上万辆小推车运往前线。


1949年1月4日,华野司令部发出了总攻的命令。两天后,几十万华野部队从四面向陈官庄发起总攻。


几乎是同一时间,蒋介石命令杜聿明立刻率部突围。决战刚打响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解放军的官兵刚刚从战壕里露出头准备战斗,国民党的士兵就纷纷举手投降了。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迎来了最后胜利。


综合自“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多精彩,为您推荐

我省追逃追赃又添战果!涉腐洗钱犯罪嫌疑人范继萍被引渡回国


监察机关谈话都是怎么谈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请您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